端午節吃糉子日記3篇

一天即將過去了,想必有很多難忘的瞬間吧,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那麼什麼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吃糉子日記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吃糉子日記3篇

端午節吃糉子日記 篇1

這天,我幫媽媽從學校帶回來十個糉子。糉子的形狀跟金字塔的形狀一樣,味道鮮美,裏面包着滷的鵪鶉蛋、三層肉、花生、米飯。

一進家門,我就迫不及待地叫媽媽煮糉子,不一會兒,香噴噴的糉子 就出爐了,我坐在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才吃一個就打起響亮的飽嗝,可我還想吃,但是要吃午飯了。我問媽媽:“爲什麼要吃糉子?”媽媽笑着說:“端午節到了,吃糉子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活動。它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痛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

現在,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糉子的形狀越來越多,味道也各不一樣。

端午節吃糉子日記 篇2

20xx年5月30日星期二晴

今天是端午節,我很高興,終於又可以吃到奶奶包的香噴噴的糉子了。

端午節,奶奶和大媽一起包糉子,我在一旁欣賞,看來包糉子是一門手藝活,所以必須要看會。只見她們把水裏的兩片竹葉拿出了,和在一起,左手不動,右手旋轉,呈三角形。然後把泡好的米舀在裏面,用竹葉把口封住,像折星星一樣再用繩子捆上。就這樣,一個小巧的糉子就做好了。我看得差不多了,也做了起來。繞三角、舀米、封口、摺好、捆上。就這樣我做的糉子就閃亮登場了。還不錯,成功!於是又做了幾個。

到中午的時候,糉子已經包完了,我強忍口水看着鍋裏的.糉子。過了一會,糉子新鮮出鍋了,我連忙拿出一個解開繩子包開吃。真香啊,糯米里有一絲香甜,竹葉的味道已經融入到糯米中,香啊!

呵呵,這次端午節,我吃到了我自己包的糉子,真高興啊!

端午節吃糉子日記 篇3

今天,中午,我們一起吃糉子。解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一一個糉子,我聞了聞,有一股香味。我又打開繩子,解開 糉子的外衣,白白的糉子就露出來了。我小小的咬了一口,好吃極了,還有米棗!我一口氣吃了一個半的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