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怎麼養生好

清明節氣溫逐漸走高,氣候變化大,因此養生保健很重要。那麼清明節怎麼養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養生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清明節怎麼養生好

  清明節養生吃蔬菜

菠菜:利五臟、通血脈

菠菜爲春天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春季因肝陰不足所致的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視網膜退化的危險。貧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湯;視力模糊者可取鮮菠菜、羊肝各500克,將水燒沸後入羊肝,稍滾後下菠菜,並加適量鹽、麻油、味精,熟後即可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菠菜草酸含量較高,一次食用不宜過多,尤其不適宜腎炎患者、腎結石患者食用,胃腸虛汗、腹瀉者同樣忌食,另外脾虛便溏者亦不宜多食。此外,菠菜不宜與黃瓜、牛奶、豆腐、豬肝、黃豆、鈣片等食物同食。

山藥:健脾補肺

山藥其黏液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減少皮下脂肪沉積,避免肥胖。山藥中的多巴胺,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功能。另外,山藥還能改善人體消化功能,增強體質。過年過節期間若有消化不良,可以用山藥、蓮子、芡實加少許糖共煮。

薺菜:可柔肝養肺

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降低血壓、健胃消食,還能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病。

據《本草綱目》載,“薺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經,具利尿、明目、和肝、強筋健骨、降壓、消炎之功”;《名醫別錄》載“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載“涼肝明目”;薺菜高纖維、低熱量,還有減肥、潤膚、美容的功效。

香椿:健脾理氣

香椿是楝科植物香椿樹的嫩葉,爲春季佳蔬,尤以清明時節採摘爲上,因此時芽葉肥嫩無絲,芬芳馨香。香椿不僅味美,且營養全面而均衡,其蛋白質含量居羣蔬之首,可炒食、涼拌、做湯、醃製等,最爲人所愛的莫過於香椿炒雞蛋。

香椿不僅是入饌美味,亦是療疾之要品,中醫認爲,香椿性涼,味苦、微辛,具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潤膚殺蟲等功效,可用治食慾不振、瘡疥、風疽、遺精、女子崩漏、帶下、便血、痔瘡、痢疾、腸炎、肺炎、尿道炎等病症。

韭菜:助陽氣

韭菜有“洗腸草”之稱,它含有較多的粗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可有效預防習慣性便祕和腸癌。春蔬飄香的季節,人體經歷了漫漫冬季的滋養,正應攝入一些當季的鮮嫩青綠色蔬菜,在讓腸胃休息的同時,還可借其纖維素來加速體內油脂與毒素的排出,促進新陳代謝等。

同時,韭菜也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減肥食物,又因爲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揮發性精油與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韭菜的殺菌作用也很明顯,春食韭有助陽,促生髮的效果,還有殺菌消炎、促食慾、降血脂的作用。

  清明節養生食材推薦

薺菜

清明前後的春天,肝陽上亢的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這就是中醫學所說的“春氣者諸病在頭”。清明節之後,最適宜吃的時令蔬菜之一是薺菜。

薺菜可以降血壓、健胃消食、疏通腸胃,治療胃痙攣、胃潰瘍、腸炎等問題。另外,薺菜還具有強筋健骨、明目養肝、潤肺和中的作用。薺菜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蛋白質、胡蘿蔔素、鈣、鐵、磷以及維生素B1、B2、C等,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適合清明時節食用。

螺螄

清明前後,春暖花開,大地復甦,潛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螄紛紛爬出泥土。此時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螄的最佳時令。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市場買回的田螺要放養三天,在盆中滴上幾滴麻油或菜油,讓田螺排盡腸腔內的`泥質污物,每天換水幾次,用刷子刷淨、絞去尾部,焯水後高溫加熱、炒熟、燜透。

“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關於清明蝦,曾經有詩這樣描述:“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說的正是清明春雨淅瀝,河鮮生長讓人垂涎的景象。現在“清明蝦”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候,雨水足,新蝦未“散春”,運氣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蝦肚裏有蝦籽。

怎麼區分野生河蝦和養殖河蝦呢?野生河蝦因爲平時運動多,身形更爲修長,它在水裏會不停地遊動,抓起來時張牙舞爪,鉗子會比養殖蝦更爲有力。入口時,野生河蝦肉質更爲清甜爽脆。河蝦並不是越大越好,以小手指大小爲適宜。這種清明蝦,簡單油炸後,用叄巴醬炒來吃,佐酒一流。

香椿

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是北京清明時令佳品。香椿一般在清明前發芽,穀雨前後就可採摘頂芽,這種第一次採摘的,稱頭茬椿芽,不僅肥嫩,而且香味濃郁。

香椿是時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慾。香椿的揮發氣味能透過蛔蟲的表皮,使蛔蟲不能附着在腸壁上而被排出體外,可用治蛔蟲病。香椿還含有維生素E和性激素物質,有抗衰老和補陽滋陰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稱。香椿具有清熱利溼、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輔助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的良藥。

河蚌

據說和螺螄一樣,清明前後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老揚州常見的做法是河蚌燒豆腐、鹹肉燒河蚌,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都說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爲清明前水中的螞蟥、微生物還未頻繁活動,因而這個時候的河蚌最乾淨,肉質也最肥厚,特別脆嫩可口。

蚌肉洗乾淨之後,切成細條,佐以各種調味作料,或燒、或烹、或燉,如河蚌燒豆腐,河蚌鹹肉煲等,都是初春時節江南人家餐桌上最常見的美味。鮮白的濃湯,碧青的蒜末,褐色的蚌肉,雪白的豆腐,熱氣騰騰地端上桌,都會叫人食慾大振,如神仙一般快活。

  古代清明節的別稱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爲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也叫食寒節。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爲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