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民族過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那麼是否想知道有多少個民族在過清明節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哪些民族過清明節,希望大家喜歡!

有哪些民族過清明節

  哪些民族過清明節

清明本是24節氣中一個普通的歲時節令,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說法,這個節氣萬物復甦,是適合耕種的時令,從此進入農事大忙的階段。

清明節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起初,清明節並沒有祭祀先人的習俗,但後來逐漸與日期相距僅一兩天的寒食節相融合,發展爲中國重要傳統節日。

寒食節本是古代的禁火忌日,後來與晉文公悼念恩人介之推的傳說相附會,寒食節掃墓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行爲。清明節與寒食節,兩個民俗節日交融後,禁菸冷食的習俗日趨淡化,祭祀先人的習俗越發凸顯。由於我國的歷史起源於農業文明,農耕技術、家庭事業、宗親宗族等都講究世代傳承,所以2000多年來,清明節追思先人,成爲中國人傳承不息的特有風俗。

在我國,除了漢族以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同樣有過清明節的習俗,如我國北方的滿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錫伯族;以及南方的.壯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納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共計25個民族,都過清明節,只是過節習俗不盡相同。

例如,壯族羣衆對祭掃祖先陵墓十分看重,過清明節時要全家出動,帶上五色板、肉、香燭、紙幡等到祖墳去上供,行拜禮;而土家族人們在清明節這一天要上墳掛青,家裏要吃豬頭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說法;另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風,清明節要上山採艾蒿,洗淨切細後,與糯米、臘肉、蒜苗、五香、鹽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

結束語: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無數海外遊子所謂“認祖歸宗”、落葉歸根的重要紐帶。在我國,清明節的基本內容,以掃墓祭祖、踏青春遊爲主,但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民族的清明節習俗也是各有特色,頗有趣味和文化內涵。

  清明節的幾個禁忌

1、因爲各種原因,許多人可能會碰到是否陪同朋友去掃墓的問題,比如女友陪男友去掃墓嗎,下屬陪同上司去掃墓,甚至生意場上陪同客戶去掃墓。

外人最好不要陪同去掃墓,因爲各自的氣場是不一樣的。如果實在不能避免,那麼建議你佩戴避邪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否則會犯了禁忌。

2、最佳的拜山時間爲寅時,也就是5-7點。不過由於墓地大多離居住地較遠,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會這麼早,不過最好是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掃墓拜祭。

3、一些人恰巧是清明節過生日,因此有時難免就在清明節期間買雙鞋。豈不知鞋與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時買鞋。真有需要也要錯開時間購買。

4、與清明節前忌買鞋類似,清明節掃墓回來,一定要清掃你的鞋子,同時將鞋子的鞋尖朝裏,同時勿忘將身上穿的衣服洗乾淨晾曬爲宜。

  清明節吃青團

每到清明,最先想到和清明有關的食物就是清明糰子(有的地方也叫青團)。從古到今,大家習慣用清明糰子來祭祖。除用作祭祀之外,清明之季,江南坊間還流行吃“清明團”,其實就是青糰子。

因爲“清明”與“聰明”諧音,於是又有此日生子最聰明的說法。許多人家抱着嬰兒向鄰里乞討“清明團(青團)”,謂之爲“討聰明”。青團在這兒又起着討口彩的作用。

青團的做法比較簡單,就是把青汁和米粉和好,揉成團,然後放入豆沙、棗泥、鹹菜等餡料,再用蘆葉墊底,將它們入籠蒸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