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生活習慣有什麼

研究者托馬斯·科裏(Thomas ey),他花了5年時間研究177位富翁的生活,總結了12條共同習慣,他稱之爲“富有的習慣”。那麼,富人的生活習慣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爲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富人的生活習慣有什麼
  一、堅持學習

富人更願意學習,而不是娛樂,在物質上富足之後,富人對信息和知識的危機感更強。

軟銀大佬孫正義,就擁有這個習慣,他曾經兩年時間讀了4000本書。

據映象網報道,我國每年人均圖書閱讀量爲4.39本,而韓國年人均閱讀量是11本,法國爲8.4本,日本8.5本,美國8.7本。

以我們國民來說,平均一個人一生讀書的數量大約爲4.39本/年*76.34年(國內人均壽命)=335.13本,孫正義僅僅在那兩年時間,讀了平常人12輩子的書。

研究者稱,富人們讀書更偏重於個人素質修養、歷史相關書籍以及成功人士自傳等。

  二、堅持早起

堅持早起,在時間方面你就能佔據主動權。

研究者稱,超過一半的富人們至少在工作時間前三個小時起牀。這就能夠保證因爲航班延誤、堵車等突發情況發生時每天的日程能夠正常進行。

如果對突發情況不可控的話,會影響我們的心理、潛意識,會給我們一種被生活所控制的被動感。

  三、每天思考

研究者發現,富人們每天早上至少獨立思考15分鐘,並認爲思考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每天早上獨立思考,既能夠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反省昨天的.得失;又能夠安排好今天日程,規劃好明天的事情。

這樣,每天發生的一切都在自己的預想之中,有的放矢,大局在握。

  四、堅持鍛鍊

老話說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富人們都很在乎自己的本錢,只有保證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狀態,才能夠健康長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國內堅持鍛鍊的大佬也不少。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張朝陽:跑步是一種信仰。

SOHO中國董事長 潘石屹:我從最近兩年開始跑步,發現跑完步後非常的快樂

研究者稱,76%的富人堅持每天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有氧運動讓人看起來更加有活力。

  五、有自己的目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重點要說的不是追求目標,而是要有自己的目標。

比如馬雲,長期目標: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階段目標:20-30歲學習和體驗;30歲到40歲的時候,要思考自己到底想做什麼;40歲到50歲,請花時間做好自己,做好自己最能做的事情;50歲到60歲花時間培養年輕人······

  六、結識其他成功人士

從一個人的朋友圈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成就,因爲,人只會跟自己處在同一頻率上的人一起共事。

另外,中國也有古訓,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個人的見識再深刻也是片面的,只有跟同一頻率範圍內的人不斷交流,才能不斷成長。

  七、有多種收入來源

研究者稱,在他的研究對象中,65%的富人在他們賺得第一筆百萬美元之前,已經有至少三種收入來源。

財富積累,無外乎開源和節流。

節流是剋制,開源卻是激發,節流更多地是保存現有的財富,而開源卻能夠不斷增加新的財富。

  八、有自己的導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個人不可能在所有的行業都做到第一流。

富人們也只是在自己專長領域做得比別人強一些。但是有些失敗和打擊還是難免的,並且通過自身是很難突破解決的。

這時候,適當地向行業內的前輩多請教、拜師,能夠讓自己少走彎路,並且變得更加明智。

  九、積極的態度

成功不是解決所有的困難和失敗後,留下了成功。反而是,眼睛盯着目標前進,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困難和失敗。

研究者稱,富人們更願意跟積極樂觀的人接觸,生活的困難誰都有,但是具有樂觀心態的人能夠更好地處理問題,並且樂觀的心態能夠感染周圍的人。

  十、不隨波逐流

我們從小的教育就是,千方百計學習這個社會上的主流知識、技能,然後儘自己所能地融入到社會中。

融入了之後,就不容易出來了。沒法突出,就很難成功,很難獲得財富。

成功人士,則會盡其所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圈子,並把別人拉進來,這樣自己就成爲了規矩的締造者。

  十一、幫助他人成功

正所謂,花花轎子人擡人。就像國內過去年代的嫁娶,你結婚你就是轎子裏光彩的“新郎官”,別人是替你擡轎的“轎伕”,等別人結婚,到別人出光彩,你就是轎伕了。

沒有哪一個人能夠獨自成功,也沒有人願意獨自做一座孤島。幫助別人成功,並不是說把成功的機會讓給了別人自己就沒有了。

水漲船高,說得就是當你周圍的人如果都成功了,那麼你自然而然也就成功了。

  十二、主動尋求反饋

研究者稱,富人們比常人更敢於接受批評。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論是科技還是認知能力都在不斷提升,富人們更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主動地對自己進行更新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