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才培養計劃書(通用9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做好計劃,讓自己成爲更有競爭力的人吧。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技術人才培養計劃書(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技術人才培養計劃書(通用9篇)

技術人才培養計劃書1

一、背景

根據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級新員工,組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團體。但是,由於剛進入公司不久,及員工的性格和潛力等方面的差異,大家的優勢並沒有到達最大化發揮,工作潛力沒有充分展現出來,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計劃開展公司人才培養計劃,透過一系列的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用心性和展現員工的才能,實現公司人力資源的優勢互補和有效利用,進一步增強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個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目的

1.透過鼓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透過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發揮員工的才能,到達人力資源利用的最優化;

3.透過合作機制,讓員工在與本部門員工或其他部門員工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自我;

三、實施方案

1.引入競爭機制。每月評出“公司標兵“及”優秀小組長“一名,並頒發紀念品。

2.在全面發展員工各方面潛力的基礎上,根據員工本身的優勢,重點培養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資管理方面,組織潛力方面,及創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強團隊精神。不定期的部門餐會,戶外活動(體育運動),部門小聯誼及與其他部門的聯誼等,進一步增強員工的團隊精神。

4.員工參與制。多讓員工參與到一些條例或者重要事項的商討過程中,充分思考員工的意見,讓其更好地關心本部門及整個協會的發展。

技術人才培養計劃書2

根據《江蘇省xx院校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實施意見》和《江蘇省“百校千企”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過實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以下簡稱“十校百企”工程),推進院校和企業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臺、校企互動、產學結合、資源共享、校企雙贏的校企合作新機制,爲加快培養適應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發展急需的緊缺型高技能人才、促進我市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帶給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

1.全面推行緊密型的校企合作機制。省級重點xx院校要和不少於10個企業開展緊密型合作,國家級以上重點xx院校要和不少於20個企業開展緊密型合作,制定具體的校企合作方案,並有效執行。每個高級工班、技師(含預備技師)班專業均要與2家以上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培養協議,制定具體的校企合作方案,並有效執行。

2.努力擴大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規模。技師學院的高級班、技師(預備技師)班在校生的比例到達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組織企業高級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訓500人以上;高級xx學校高級班在校生比例到達30%(或者800人)以上,年組織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400人以上;國家級重點技校高級班在校生的比例20%(或者300人)以上,年組織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200人以上。

3.着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訓質量。在夯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透過校企合作着力提高分析、解決生產實際難題的潛力,確保高級工、技師(預備技師)考評合格率80%以上,對口就業率90%以上,用人企業認可滿意度80%以上。

三、實施要求

實施“十校百企”工程,關鍵要找準企業和院校的對接點,注重在載體、途徑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斷推動校企合作深入發展,院校和有關企業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用心探索多種模式和靈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對接平臺。

1.畢業生供求信息對接平臺。市經信委和市人社局將共同搭建常州市xx院校畢業生供求信息對接平臺,爲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帶給信息服務。各企業要用心爲“平臺建設”帶給人才需求信息,爲xx院校畢業生帶給豐富的就業崗位信息;各xx院校要及時帶給畢業生就業信息,實現畢業生就業信息與企業需求信息緊密對接,拓寬畢業生和企業方便快捷的雙向選取渠道。

2.人才交流對接平臺。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掛職制度,xx院校要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實踐,參與產學研活動,系統掌握相關業務技術流程,積累教學所需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以提高實踐教學技能,建立企業優秀人才到xx院校兼職制度,聘請優秀企業家、能工巧匠和專業技術人員,作爲特聘教師到院校授課,構成校企人才交流機制。

3.課程改革對接平臺。建立院校專業設置、課程資料改革與企業發展聯動的促進機制。校企共同研究一體化教學資料、教材和課程體系,根據企業人才層次和數量需求變化,引導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推動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實現專業設置與用工需求零距離、課程設備與職業活動零距離、教學資料與培養目標零距離,增強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緊密性和有效性。

4.物質交流對接平臺。加快校內校外基地建設,大力推行“學校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與“企業在學校建立生產車間”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質交流平臺。選取一批優秀企業、行業協會和產業集羣,分類建立學生實習基地,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潛力。

5.技術交流對接平臺。充分發揮企業和院校各自優勢,校企聯合建立“技術研發中心”或“名師工作室”,共同研發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與新產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術交流平臺,不斷提升xx院校的辦學水平,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督查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各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實施,推動工作的展開。各院校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定本單位“十校百企”工程實施方案並推動組織實施。組織機構由學校領導和教學骨幹,有關行業、企業的領導,人力資源部門和技術骨幹組成,其中行業、企業代表要佔必須比例。

2.合力共推。市經信委和市人社局將充分發揮部門綜合協調與指導服務的職能,建立協調共推的協作機制,共同推動xx院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畢業生就業、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發展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協調解決校企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進校企合作健康發展。

3.強化考覈。各xx院校要按照本實施方案抓緊建立機構、制定規劃和實施方案,確定具體的工作進度,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上見實效。市經信委將“十校百企”工程培養高技能人才作爲建立現代職工培訓制度的重要資料進行部署和安排,並將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爲對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業績考覈的一項重要指標。市人社局建立xx院校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統計、檢查評估、考覈和通報制度,並將“十校百企”工程納入xx院校“十項目標”考覈指標體系每年年終進行考覈評比。

4.表彰激勵。建立激勵機制,根據行業企業和xx院校培養緊缺型職業(工種)高技能人才數量和工作績效,按照政府購買培訓成果辦法給予適當補助。對“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顯著成效的xx院校和企業,給予表彰或獎勵。

5.跟蹤服務。擬成立常州市xx院校校企合作研究會,圍繞常州市xx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題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關工作,組織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校企合作調研、技術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動,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機制的有效辦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校企合作評估指標體系,對校企雙方進行監控和考覈評估,推動“十校百企”工程順利開展。

五、實施步驟

1.組織發動。5月中旬制訂《常州市“十校百企”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適時召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進會,部署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

2.建立機構。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領導小組,各xx院校根據本實施方案,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定本單位“十校百企”工程實施方案。

3.校企對接。6月,十所xx院校、百家相關企業根據本實施方案開展校企對接活動,確定對接項目,簽訂合作協議;籌辦常州市xx院校校企合作研究會,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課題開題報告,力爭8月結題;搭建畢業生供求信息對接平臺,院校帶給高技能人才培訓菜單,企業帶給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常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上實現畢業生供求信息對接。

4.開展督查。6月下旬,市經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對“十校百企”工程實施狀況進行一次督查,並將督查彙總上報省人社廳。

5.考覈評比。12月,將“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納入全市xx院校“十項目標”考覈指標體系進行考覈評比。

6.總結交流。20xx年1月召開“十校百企”工程經驗交流會,總結經驗,表揚先進,抓好典型,全面推廣。

技術人才培養計劃書3

爲了提高公司員工和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證公司可持續性發展,特制定如下《達州市給排水總公司20XX年人才教育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的

以弘揚五種作風、提升五種能力爲核心、按照不間斷學習、全員培訓的思路,構建符合公司實際的現代教育培訓體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激勵約束機制,形成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大規模的人才培訓新格局,培訓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素質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對複雜局面的複合型人才隊伍。20XX年底,通過培訓爭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比例達到20%及以上、企業經營者比例達到70%及以上、管理人員比例達到40%及以上、技術人員比例達到20%及以上,全員培訓率達到95%及以上。

二、培訓對象

公司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新招聘工作人員。

三、培訓內容

公司簡介、發展歷程、戰略目標、公司文化、工藝藝流程、目標考覈實施細則和安全操作規程。

四、培訓形式

(1)實行“1122”優秀人才培訓。採取引進來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養選拔1名優秀經營人才、1名優秀管理人才、2名優秀技術人才和2名優秀技能人才。

(2)實行創新型人才培訓。在化驗、監測、經營、安裝、收費技術、機電設備運行控制等重要領域,重點培養1-2名後備人才,培養3-5名創新型優秀拔尖人才,建設創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隊伍。

(3)實行緊缺性人才培訓。每年積極引進和培養電焊、化驗、水質監測、施工現場管理和財務審計等高級專業人才各1名,以滿足公司業務拓展需求。

(4)實行人才拓展培訓。根據給排水建設的要求,全面加強人才拓展培訓,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年內滾動開展10人次的經營管理、水質化驗、生產運行、維護、水錶安裝管網維修等專業人才培養。

(5)實行學習型班組建設培訓。以開展“愛心活動”、實施“平安工程”爲載體,積極培育水蓮文化,建設學習型班組;加強基層班組建設,大力促進在崗學習和現場培訓,開展公司系統所有班組長的輪訓工作。

五、培訓時間

(1)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每季度培訓時間不少於5個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員初訓不少三天。

技術人才培養計劃書4

一 培養目標

宣傳科創思想,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同學們對科研探究的興趣。引進科創人才,通過培養提高科學素養,增強科研創新能力,建立起協調的科研團隊。

二 人才來源

以孟憲承書院學生爲主體,面向全校同學,文理科皆可。

三 準備工作

1.收集孟院學生信息,包括年級、專業,做成統計圖方便查看各專業佔總人數比例。

2.收集各系教師信息,依照不同研究領域收集。

3.內部與科創各部門協商合作注意事項,外部與孟院其他中心和校團學聯科創部溝通合作,並且與相關學生社團建立聯繫。

四 人才引進

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同學瞭解科創,激發科研熱情,積極參與項目研究。宣傳方法如下:

1.利用華師大及孟院X網,人人網,貼吧,QQ羣等媒介宣傳科創,發佈大夏杯、挑戰杯等比賽信息,儘可能擴大信息的傳播廣度。

2.聯繫各系輔導員,通過輔導員向各系同學宣傳科研創新重要性,激發同學們的興趣。

3.製作宣傳視頻,海報,並在教學樓,食堂,宿舍樓等場合宣傳。

五 報名及選拔

1.採取紙質報名表方式進行,在二十號樓下投放報名表,複印有效。

2.支持個人或團隊報名。

3.對報名同學進行選拔,每位同學提交一份材料,應包括自己對科研的看法,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並簡短論述自己的研究內容及價值等內容。

4.根據報名同學提交的材料,選拔科創人才,確定名單。

六 人才管理

對人才的管理應分爲日常管理和比賽管理兩部分。

日常管理:

1.根據同學的研究方向等因素,幫助組建團隊,尋找導師。

2.記錄所有同學的個人信息,務必保證聯繫暢通。

比賽管理:

1.賽前講解比賽流程,並在過程中及時提醒參賽隊員時間結點。

2.設科創專員一對一負責參賽團隊,跟進比賽過程,幫助解決困難。

七 人才培養

1.提供研究資源,如幫助借用實驗室,提供相關圖書資料。

2.邀請科創方面有成績的團隊召開經驗分享會。

3.邀請老師召開研究方面的講座,對同學們進行指導。

4.定期召開見面會,各團隊交流疑問,共享經驗,共同進步。

5.組織參加大夏杯等比賽,在比賽中進步。

6.沒有經驗的同學可先跟隨學長學姐學習,逐步提高。

7.滲透文理科互補的思想,綜合文理科各自的優勢。

八 注意事項

1.加強部門內部培訓,提高幹事自身素質。

2.與科創其他部門做好協調,取得其他部門的活動支持。

技術人才培養計劃書5

伴隨着區域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廣西旅遊業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要想在競爭中把握先機,處於優勢地位,必然要求行業內集聚大批擁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廣西高等院校作爲地方性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能否培養出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旅遊管理人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保障機制的構建和完善。

一、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的內涵

所謂創新型人才,通常指在學習和工作中能破舊立新,不拘泥於固有思維,勇於開拓和探索,能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高素質人才。而由於旅遊業自身具備一些不同於其他行業的特點,這決定了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必然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一)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創新行爲的有力驅動,它表現爲一種興趣和慾望,對主體的.創新行爲具有明顯的調控作用。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化需求,只有具備充分的創新意識,纔有可能超前地開發新的旅遊產品,開拓新的旅遊市場,進而爲行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這種創新意識具體表現爲對旅遊發展形勢能保持敏銳的視角,對旅遊新事物有着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並始終保持旺盛的創新慾望。

(二)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思維主體在探索新知識過程中進行的推理、想象、聯想和直覺的高級思維活動。它不僅“是個性的核心要素、智力的核心成分,更是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元素。”旅遊業本身是高敏感性,極富變化的行業,旅遊從業人員只有具備創新思維,纔能有效地進行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等創新活動。因此在旅遊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在幫助學生樹立充分的創新意識之後,應系統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養成不從衆、不泥古,隨時能以獨特的角度去發現問題、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三)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在一定紮實的知識基礎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不斷創建具有獨特社會價值的新事物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潛在心理品質。創新意識作爲一種興趣,要切實轉化爲實際的行動,必須以創新思維作爲方法,以創新能力作爲執行保證。由於現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業態擴展迅速,信息更迭頻繁,這意味着旅遊從業人員不僅應具備充分的創新意識,更應該主動擴展自己的知識範圍,以豐富的理論知識形成良好的技術儲備,並在不斷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纔有可能將各種極富創造力的想法轉化爲新產品、新服務,促進旅遊業的迅速發展。

二、廣西高等院校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現狀及問題

隨着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廣西對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在這種背景下廣西衆多高等院校相繼開設了旅遊管理本科專業,主要有桂林理工大學、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等13所普通高等院校。綜觀這些高校開設的旅遊管理專業,雖然都較爲注重對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但對創新能力的重視卻顯然不夠,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到教學評價等衆多領域,均離創新型人才培養還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較爲缺乏獨特個性及創新精神,無法滿足廣西旅遊業持續發展的需要。

(一)對創新型人才培養認知不足

目前,廣西大多數高校對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認知存在一定偏差。由於廣西高等院校均爲以培養本科學生爲根本任務的教學研究型高校及教學型高校,其普遍認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點羣體應爲博士、碩士研究生等高層次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應爲研究型大學的任務,從而忽視了對本科層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際上,“研究型大學培養和造就具有新理論、新思想的人才,教學型高校培養把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具體轉化爲生產力的人才”作爲中國高等教育基石的教學研究型及教學型高校,更應重視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正是由於對創新型人才培養認知不足,廣西各高等院校旅遊管理專業幾乎均未將對創新素質的要求納入到其正式的培養目標和體系中。因此雖然每年廣西高校招生及畢業人數大幅增加,但能夠獨當一面、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創新人才仍然較爲缺乏。

(二)教學方式創新性進展緩慢

近年來,廣西部分高等院校對旅遊管理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不斷探索,促使探究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研究式教學等一些新的教學方式方法開始在越來越多的課程中運用。但是總體而言,以教材、教室和考試爲中心的維持性教學模式,在廣西大部分高校仍然居於主導地位。而維持性教學主要是着重對前人知識的灌輸,對前人經驗、思路的傳承。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只作順向辯護,不能逆向反思;只能靜態複製,不能動態生成;只能被動適應,不能主動建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無法得以充分調動,開拓創新的視界和眼光也被嚴重限制,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大膽探索的精神均極爲欠缺。

(三)創新型師資力量薄弱

創新型旅遊管理人才的培育需要創新型教師的引領。由於長期受傳統教育體制模式影響,廣西高等院校旅遊管理專業師資隊伍的整體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均有所欠缺。這一方面是由於廣西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旅遊管理專業創設較晚,且脫離於歷史、地理,外語等學科,因此相當數量的`教師是從原學科轉行從事旅遊管理教學,缺乏相關的旅遊從業經歷,在教學過程中過於突出理論性,缺乏實用性、創新性。另一方面也由於現行的教師評價制度不盡合理,片面追求科研成果的數量,影響了教師創新的積極性。

(四)創新平臺極爲缺乏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校與企業發揮各自優勢,互相支持、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的雙贏模式,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創新能力的絕佳平臺。目前廣西高校開辦校企合作的項目主要集中在理工學科上,旅遊管理專業進行校企合作的方式仍然以校企雙方簽訂實習協議爲主,缺乏真正的校企合作機構。學生實習大多爲頂崗實習,工作也以機械的體力勞動爲主,很少涉及管理環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在這種實踐過程中很難得以發揮。正由於旅遊管理專業沒有與企業合作建立真正的運作機構,導致即使學生有創新的意願,創新的成果,也缺乏可供他們操作實踐的創新平臺。

三、廣西高等院校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保障機制的構建

(一)明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制定所有教學活動的基礎和依據,它的確定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模式與質量。而廣西高等院校現有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較爲趨同,均圍繞着人才的“應用性”和“複合性”等特性展開,很少將人才的“創新性”這一緊扣旅遊市場需求的特性納入培養目標中。這就直接導致各學校由此展開的教育活動中對創新教育的嚴重忽視。因此構建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首先就必須更新觀念,在人才培養目標中根據學校類型及所處地域的特點,充分明確其對創新素質的要求,突出其創新型人才培養上的個性和特色,並且圍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制定相應教學計劃、優化有關課程體系、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在這一系列創新教育活動實施後,更應形成長效機制對人才培養目標是否達成進行常規性的檢驗和評估,從而確保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二)增加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資金投入

由於對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視不夠,廣西各高等院校的創新教育資金投入主要集中於理工科,對文科類尤其是旅遊管理專業的創新教育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而旅遊管理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從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設備更新到創新平臺構建、科研項目啓動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作爲保障。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廣西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除盡力爭取地方政府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創新專項資金的支持之外,還應該積極與旅遊企業交流與合作,引導旅遊企業逐步成爲創新資金的投入主體,甚至可以考慮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實現多渠道籌集創新專項資金,爲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獲取足夠的資金保障。

(三)建設創新型教師隊伍

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於是否具備一支富於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只有教師自身具備充分的批判性思維和不斷求索的創新精神,纔有可能在上大膽改革傳統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突破固有思維、挑戰權威,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創新的項目中,獲得創新成果,提高創新能力。而加強創新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不僅需要從校外引進旅遊管理領域中的高水平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自身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首先需要學校改革過於單一片面的教師考覈評價制度,爲教師創新營造輕鬆自由的學術氛圍。其次,應大力資助現有教師深造進修、出國考察,以此掌握旅遊學科最前沿的理論知識;還應鼓勵教師進入旅遊企業掛職鍛鍊,加強與業界的聯繫,豐富其實踐經驗,爲教學和科研的創新加強知識儲備。同時應將這種進修掛職行爲逐步制度化,使得教師隊伍的不斷深造、不斷學習得以常態化、終身化,保障創新活動具有長久的內驅力。

(四)構建多元化學生評價體系

創新型人才思維方式的最大特點是敢於質疑、習慣批判式地看待問題。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通常在上思維活躍,課外也能夠獨立思考問題,並積極參加各種科研活動。但廣西高校現行的學生評價體系不僅沒有給這些學生的創新活動以足夠的激勵,而且由於大部分課程的考覈方式以考試成績作爲唯一的評價標準,很大程度上將學生限制在單純的聽課、背誦、複習、考試的傳統教育模式當中,大大打擊了學生參與課外調研、進行探索性研究的積極性。因此,要激活學生創新的激情,必然要構建多元化的學生評價體系,以多樣化的方式取單一的考試成績去衡量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的程度。廣西高等院校旅遊管理專業可效仿其他地區高校推行創新學分制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這種學分制是“全日制大學生在校期間,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從事創新實踐活動而獲得的具有創新意義的智力成果或參加科技競賽取得優秀成績,經學校創新學分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認定後被授予的學分。”

通過創新學分制,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課堂的限制,通過參與各種科研實踐獲得創新學分,從而達到在制度上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五)提供多層次創新平臺

創新的實現,不僅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作爲指南、富於創新精神的教師進行引導、大量專項經費給予資助,還需要搭建充足的創新平臺爲學生創新實踐提供場所和機會。因此廣西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所在院系應該主動與其他專業、院系,甚至旅遊企業共同合作,爲學生搭建多層次的創新平臺,推動其創新理念轉化爲實踐成果。首先應搭建實驗創新平臺,即將實驗室向學生充分開放,使學生能積極利用實驗室進行科研創新活動。其次應搭建學科競賽平臺,即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國家級、省部級的學科競賽,同時還應針對本專業的特色爲學生設計大量技能訓練和競賽,如“自駕車線路設計大賽”“景區活動策劃大賽”等,鍛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平臺還應包括科技創新實踐平臺,即旅遊院系應該切實與旅遊企業積極合作,共同創辦真正的運作機構,使校企合作落到實處。如廣州大學旅遊學院就與廣州廣之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廣東第一個在校內建立的校企合作旅遊機構——“大學城廣之旅實驗旅行社”。該社實行以“校企投入,企業化操作,專業,自主經營,自主,自我服務”的“一二三”運作模式,使學生真正獨立自主地在模擬企業成功組織策劃了一系列的旅遊活動,成爲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最佳平臺,很值得廣西高等院校旅遊專業借鑑。

技術人才培養計劃書6

爲使我院更好地履行承擔區域醫療衛生樞紐作用,進一步加強我縣區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其衛生綜合服務能力,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技術人才在醫療衛生事業中充分發揮作用,現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鬱南縣人民醫院承擔基層醫療機構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制度與保障措施和培訓方案》。

一、重要意義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的諸多因素中,醫療衛生人才始終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我縣醫療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爲了做好這一利國利民的系統工程,根據省、市、縣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我院決定將對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作爲一項長期工作來抓,用制度加以保障和規範實施,有針對性地制訂培養計劃,加快我縣基礎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實力和技術水平,促進我縣醫療衛生事業協調發展。

二、具體措施

(一)營造良好環境

1、建立衛生人才培訓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我院基層衛生人才培養制度和政策保障,嚴格執行我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晉升中高級職稱前必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駐點幫扶1年以上的政策,鼓勵我院具有中高及職稱人員主動到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駐點幫扶或開展短期的學術講座、臨牀教學和理論授課等,以不斷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專業理論水平和綜合服務技能。

2、改善條件接納人才培訓。爲鼓勵基層醫療衛生單位人員 到我院臨牀進修或短期實習,我院創造條件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到我 院進修或參加短期實習的人員免費提供住宿,醫院食堂向進修實習 人員開放,以解除其生活上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安心從事學習,提 高學習效果。根據縣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安排,我院每 年重點幫扶6個鄉鎮衛生院,每個衛生院持續幫扶時間爲5年,幫扶理 念以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轉變,增強了幫扶工作的連續性,提高了 幫 扶 效 果 的 持 續 性。

(二)保障措施

1、建立領導組織機構:

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人才培養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2、營造良好環境:

制定培訓計劃,合理安排授課和帶教老師,做好學員的生活保障。

3、制定激勵政策:視帶教老師授課和帶教情況,合理發放帶教費。

(三)人才培訓方案

1、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職醫生積極參加我院每週開展的專題講座,各衛生院可根據本院實際情況,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有針對性的選派人員到我院進修學習,我院根據其人員、進修學習專業等要求,無條件地接收並按其要求認真組織實施,確保按需實施,因材施教,提高培訓效果。

2、我院計劃每年度定期至少開展專題知識1期講習班,由我院副高以上職稱人員講課或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講課,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安排人員參加。

3、充分利用我院名老專家資源,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技術骨幹爲對象,組織建設好技術傳承工作,培養後備醫療技術人才力量,掌握先進專業技術,使其向全院學科帶頭人方向發展,在科室業務管理中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力軍作用。

4、每年開展1期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人的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管理的專項培訓,使他們掌握先進管理方法,提高科學化管理水平。

5、加大對鄉鎮的巡迴醫療工作力度,成立專門的醫務部負責組織落實,組建專門的巡迴醫療隊,每週至少下鄉巡迴醫療1次,覆蓋全縣所有鄉鎮和50%以上行政村。

6、我院積極組織學術講座活動,外聘專家來我院舉辦學術講座及由本院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主講,做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師及其它專業初級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使他們能夠勝任一般技術工作。

7、我院每季度進行中醫藥知識培訓一次,組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技術人員來我院參加培訓,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

三、經費投入

1、我院計劃從全年業務收入中拿出0.5%作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基金,用於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所開展的講習班舉辦、學術講座、短期培訓、臨牀進修實習等,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有關人員來我院進修學習,進修人員按規定享受與本院職工同等待遇。

2、加強培訓相關設備設施的建設,逐步改善多媒體室音像設備,持續改進教學成效。

技術人才培養計劃書7

鄉鎮衛生院人才培訓的方案,在市級培訓基地培訓的由市衛生局安排,培訓方案這要涉及重點培訓相關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常規及操作規範,具體內容如下:

爲不斷加強我市農村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提升鄉鎮衛生院綜合服務能力,推進農村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根據《省衛生廳關於實施鄉鎮衛生院實用人才培養“522行動計劃”的通知》(衛農衛〔xxx〕18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培訓對象及專業

全市鄉鎮衛生院在職在崗、具有中等以上醫學專業學歷和一定臨牀經驗的醫療服務人員及輔助科室專業技術人員。每個鄉鎮衛生院選派2名衛生技術人員進修學習。培養專業爲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骨科、中醫科、五官科、急診急救、麻醉、影像和檢驗等。

二、培訓基地及計劃

市級培訓基地爲市內二級甲等以上醫院,縣級培訓基地具體由各縣(市、區)按省規定確定,報市衛生局備案。原則上初級職稱的衛生技術人員在縣級培訓基地進修學習,中級及以上職稱的在縣、市級培訓基地進修學習,特殊情況可將初級職稱的衛生技術人員調整至市級培訓基地培訓。在縣級培訓基地進修培訓的,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並監督管理和評價;在市級培訓基地培訓的由市衛生局安排,具體培訓安排詳見附表。

三、進修培訓時間

進修培訓自年10月下旬開始,培訓時間依專業情況確定爲半年、1年。10月底前,本年度進修學習人員要全部入駐培訓基地進修學習。

四、培訓方式內容

堅持實用、實效的原則,採取理論學習和臨牀進修相結合,以臨牀進修爲主的方式,重點培訓相關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及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常規及操作規範等。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和衛生技術人員專業需求,可有所側重。

五、經費保障

省按進修人員300元/人、月的標準給予補助。

六、有關要求

(一)各縣(市、區)衛生局要加強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專人具體負責,按要求制定本縣(市)區培訓計劃,做好縣級培訓基地確定、培訓人員確定、培訓考覈評價及資料收集等工作。要加強對縣級培訓基地、帶教老師和學員的考覈管理,及時解決培訓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培訓工作順利實施和取得實效。有關考覈結果將作爲帶教和進修人員崗位聘任、年度考覈、職稱晉升和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二)各鄉鎮衛生院要抓住此次培訓機遇,結合本院實際和業務發展方向,重點做好進修人員選派、學習時間及待遇保障等工作,消除進修學習人員的後顧之憂。進修人員培訓期間的工資、福利待遇按省文件規定執行。

(三)承擔培訓任務的醫療機構要按照省“522行動計劃”的要求,認真制定教學計劃,妥善進行進修安排,加強教學和學員管理,建立健全進修醫師學習檔案,免費爲進修人員提供必需的學習和生活條件。醫院教學管理部門要做好進修人員日常管理工作,指派臨牀水平高、教學能力強、醫德醫風好的老師承擔帶教培訓工作,保證培訓質量。

(四)進修培訓人員要珍惜機遇,認真學習,嚴格遵守所在醫院的管理規定。培訓期間,學員請假時間1天以內的,由所在科室主任批准,2天以內的由主管院長批准,2天以上由學員所在縣(市、區)衛生局批准。培訓期半年累計請假時間達10天的,培訓期1年累計請假時間達20天的,終止其培訓資格,除全市通報批評外,五年內不再安排外出進修學習。

市衛生局將結合培訓工作進展情況,對管理嚴格,培訓規範,按時完成培訓任務,且培訓效果良好的單位,予以表彰;對管理鬆懈,未完成培訓任務或培訓質量不高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對拒不接受免費培訓任務或變相收取進修費用的醫院,暫停或取消其新農合定點醫療服務資格。

技術人才培養計劃書8

一、培養組織

爲了認真貫徹落實省行培養會議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經過培養使全體員工成爲一支凝聚力強、能征善戰、開拓進取、奮發向上的優秀團隊,經行黨委研究決定,成立員工素質培養委員會,主任由某某同志擔任,副主任由某某同志擔任,成員由行機關各部室、直屬單位負責人組成。培養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人力資源管理部,辦公室主任由某某同志擔任,成員由人力資源管理部、辦公室、工會辦公室、物業中心、科技處組成。主要職責是負責培養工作的計劃、組織、安排等。

二、培養重點

在當前改革發展任務十分繁重的情況下,按照省分行黨委提出的“創建學習型銀行,爭當知識型員工”要求,以建設高素質員工隊伍爲目標,推行目標清晰,任務明確的分級分類培養。根據我行的實際情況,培養工作將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

1、對支行高級管理人員的培養。按照現代商業銀行的管理人員的標準和要求,重點充實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知識、經濟資本管理知識、法律法規等知識,加強對管理藝術、商務禮儀、營銷技巧、員工激勵、企業文化建設等多方面的培養,強化領導方法和管理技能的訓練,培養穩健的素質和創新精神,提高系統思考、駕馭全局的能力。通過培養,改變他們傳統的思維方式,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管理效率。通過培養,提高支行高級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使支行高級管理人員能不斷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2、對優秀專門人才和後備幹部的培養。加強對優秀人才和後備幹部的培養,重點加強對現代銀行業務知識、法律法規、現代銀行管理知識、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培養,強化對優秀專門人才和後備幹部思維方式、管理理念、經營思想等的轉化和培養,加強對這部分人員科學工作方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人力資源管理的知識學習和能力的提高,加強職業道德和職業文化修養的培養,人際關係溝通和對外工作協調方面的訓練,培養一批未來能夠擔當高級管理和專業技術職務的後備中堅力量。爲了加強對科級後備幹部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將有計劃地組織他們出外進行拓展訓練。

3、對基層營業網點負責人的培養。對他們培養重點是牢固樹立依法合規安全經營理念,加強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的培養,培養創新和依法合規經營意識;加強對上級行經營管理理念、工作措施、政策的學習培養,加強營業網點負責人對現金管理平臺、網上銀行、國際業務、代理業務等新業務的學習培養,加強業務能力、社交能力、營銷能力、管理能力的技能培養,提高營業網點負責人的全面素質和能力,提高其嚴格規範管理的自覺性,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4、對一線操作員工的培養。對全行基層一線員工以提高職業文化素質爲重點,以崗位培養爲依託,強化操作技能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加大新業務、新技能的培養,拓寬職業技能、增強崗位責任意識。加強信貸、會計、客戶經理等要害風險崗位員工的教育,牢固樹立規範經營、遵章守紀意識,風險防範意識和工作責任心。推行崗位資格制度。推行各個崗位的分級分類測試,進一步明確崗位資格標準,把取得崗位資格作爲上崗的前提條件,有針對性地開展上崗、在崗、轉崗培養,搭建以崗位資格培養爲基礎的全員崗位培養平臺。對經辦崗位員工要根據業務發展要求,及時進行新業務新知識的培養。

業務一線的員工,全面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各經辦崗位員工必須通過崗位培養考試,取得相應的崗位資格證書。通過在職教育取得大專及以上學歷。臨櫃人員要按照綜合櫃員制的要求,做到一專多能,熟練掌握會計、儲蓄、出納和計算機操作等綜合技能,同時加強對電腦操作、客戶服務、商務禮儀、新業務品種和業務操作流程的培養、以及防假反假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客戶經理的培養,重點是加強對客戶經理管理思想的轉變,市場營銷方法、營銷手段和營銷技巧的運用、日常客戶關係的維護和管理知識和技能上,加強對企業管理、企業財務分析、法律法規知識的培養、綜合理財業務的培養、加強對銀行規章制度的培養、商務禮儀知識和技能培養。

三、培養方式:

培養工作要從我行實際出發,針對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培養方式,使培養既有針對性、目的性,又有成效性,要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培養,克服僵化的理論說教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採取生動活潑的培養方式對全員進行培養,提高大家參加培養的積極性,變“要我提高”爲“我要提高”,從而增強培養效果,提高培養質量。

1、集中授課。對不同層次的員工,都要針對培養內容進行一些集中授課,通過集中授課,使大家對概念性、理論性的知識內容能有系統性的掌握和了解,提高大家對理論性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集中授課還可以用較短的時間、花費較少的培養經費盡可能多地培養較多的人員。

2、專題調研。對高管人員、優秀專門人才、業務骨幹爲主體的核心人才的培養,要組織培養人員深入金融同業市場、客戶羣體和基層進行調查研究,把我部經營管理中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作爲調查研究的課題,通過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有效措施,並總結經驗在轄內加以推廣,提高學員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專題分析。舉辦業務經營分析會、專業研討會和座談會,邀請系統內和社會上的知名專家學者對商業銀行領域的前沿知識、信息資訊、市場趨向和疑難問題進行集中探討,培養學員敏銳的市場意識和對前沿知識的追蹤能力。

4、素質訓練。結合企業文化建設和員工綜合素質的需要,在中青年管理人員和青年骨幹員工培養中要開展體格、品格、心理素質等內容的訓練,引入體驗式培養,每年組織他們進行拓展訓練,增強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培養良好的品格修養、生活志趣和健康的體魄。

5、以會代訓。各部門要結合本專業實際,要通過各層面、各專業會議,做好規章制度宣講、貫徹工作,增強全體員工執行制度的自覺性,提高化解和防範風險的能力。

6、在崗培養。由於處在業務發展的關鍵時期,我行轄內工作任務十分繁重,人員相對偏少,爲了正確處理公學矛盾,我們將採用以自學爲主和集中學習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員工綜合素質。

引導自學:首先人力資源管理部根據各時期培養重點,準備教材,制定出自學計劃,由相關人員按照要求,對其內容進行自學。在此期間,寫出學習筆記或按照規定的題目寫出論文。

集中輔導:按照學習計劃的安排,在適當的時候對受訓人員進行集中,集中後按照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討論,如現場給定題目和準備時間,由受訓人員即興發揮演講;參加培養人員宣讀自己的論文;每次組織3至5人就某一個題目各抒己見;播放相關資料,供大家討論等。在集中學習討論時可根據情況隨時採用各種方式,必要時我們還可安排評委現場打分和營業部領導現場觀摩。總之集中時,我們將較少採用考試方式,而更多的以講演的方式來考覈受訓人員自學的成果,爲的是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並且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參加培養人員的語言表達與溝通的能力,通過培養增加凝聚力,提高執行力,增強競爭力,爲我行的有效發展獻計獻策。

四、培養內容及具體安排

培養內容:常規業務、新知識、公司治理結構、行業形式分析、金融形勢分析、經濟形勢分析、相關法律、法規等。人力資源管理部對培養教材的選取將本着實用的原則,採用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成熟的教材,並且以後根據培養的需要與大家的需求,隨時進行變更,目的是始終將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吸收進來。

具體安排:以職工夜校爲平臺,方式靈活多樣;以城區、各縣行爲單位組織自學,培養對象:基層主任、會計主管、監管員、櫃員、信貸從業人員,分門別類,做到及時學,所有員工應知應會,營業部。

技術人才培養計劃書9

一、“卓越計劃”給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提出了新要求

“卓越計劃”的提出旨在培養工程界的領軍人物,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本領域的學科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大力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以及人文綜合素質。對於培養醫療器械儀器產業相關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要求學生具有如下方面的能力:具有紮實的理、工、醫等多學科的醫學儀器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深入理解並掌握醫學儀器工程分析和設計原理,理解醫療器械生產過程中的工程技術問題;具備實現醫學儀器工程相關設計的智慧、能力及奉獻精神;具有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背景知識。

二、生物醫學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到目前爲止,全國約有140所高等院校開設了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所有的培養計劃和方案都只是偏重於相互關聯比較緊密的學科方向,不可能涵蓋所有的學科方向。由此,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本科生的培養方案非常多,相互之間的區別還比較大,但它們大多都存在着一些問題。

1、在課程的設置上,內容比較散,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繫較少。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理、工、醫融合在一起的交叉型學科,課程設置除了一些公共課程外,其專業課涉及了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生物技術、數學、物理、化學、醫學基礎等相關課程。在大多數本科院校僅僅是將這些課程簡單地拼湊起來,並沒有很好地將它們的知識點進行融合,形成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特色的專門課程。

2.教師的知識結構很難融合多學科的知識,使得課程體系的執行在一定程度上脫節。在大多數院校的生物醫學工程教學任務是由電子、計算機、生物、物理、醫學等領域專家來承擔,他們往往在某一個領域內有很高的造詣,但要結合其它領域的知識就存在一定的困難。這種現象阻礙了本科生培養計劃的實施,也使人感覺課程體系比較鬆散。

3.在培養過程中,學生對生物醫學工程相關產業的瞭解較少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是一個年輕的學科,其相關產業更是最近十年才發展起來的,大部分高校與這些企業之間的聯繫不夠緊密,使得學生很難到相關企業開展工程實踐活動。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已開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部分高校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二是企業主要是以贏利爲目的,不願意接受本科生到企業進行工程實訓。

三、生物醫學工程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定位於醫學儀器相關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並已經被確認爲廣西重點學科。依託於“生物醫學傳感與智能儀器”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緊密圍繞“醫藥製造”等廣西十四個千億元產業以及廣西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構建了特色鮮明的“工程應用型”專業學科結構體系。這些改革舉措有效解決了當前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教學普遍存在的諸多問題,爲工程型生物醫學工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思路。

1、凝練專業方向,領航專業發展。

凝練專業方向,不僅要清楚自己的優勢和特點,還要了解當前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相關企業的技術需求和人才需求。只有不斷加強與醫療器械相關生產企業的聯繫,掌握最新的人才需求情況以及專業需求情況,才能使專業方向緊跟需求,專業才能長期健康發展。

2.加強科學研究,帶動本科教學。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交叉融合特性非常明顯的學科,這種特性在科學研究尤爲突出。鼓勵教師參與醫學儀器相關的科學研究,積極申報國家、省部級生物醫學工程相關科研項目。特別鼓勵教師承擔相關企業委託的科研項目,這在教學方面至少有三個好處:

(1)可以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繫,爲學生的實習、工程實踐活動提供實際條件,同時也使相關工程研究可以到生產實際當中;

(2)使教師在較短的時間裏快速融合理、工、醫三個學科的知識點,掌握醫學儀器生產過程中的科學問題和工程設計要求,有利於提高教師本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水平;

(3)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包括企業委託的開發項目,使學生有機會參與工程實踐訓練活動,同時,讓學生能夠親歷生產現場,有助於對醫療器械生產過程中的工程技術問題的理解。

3.完善課程體系,適應“卓越計劃”。

生物醫學工程課程設置可採用多任務與相互聯繫的教學規律,鼓勵在課程的設置上注重廣度也有深度。課程的設置必須既重視基礎知識,又突出專業特色;既有較寬的知識面,又有一定的專業深度。主要應包括基礎知識課程體系、專業基礎知識課程體系、醫學知識課程體系、專業知識課程體系和人文社會科學等選修課程體系。在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的設置方面要經過充分的企業調研,廣泛聽取企業相關生產專家的意見,瞭解企業生產中的人才需求進行設置,並要安排足夠的時間到企業去進行頂崗實習。

4.加強與相關生產企業合作,切實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建立高校與相關生產企業的良好關係對於工學本科人才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邀請企業參與院系對辦學方向、發展規劃、專業建設等重大問題的討論和決策,參與學校教育改革、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及時修正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還可以聘請企業有較高水平和富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與並指導教學活動、實習、畢業設計課題、參與畢業答辯,讓學生可以進行充分的工程實踐能力訓練,切實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5.重視人文素質課程教育。

現代社會對人才要求全面發展,只有專業知識而沒有較好的人文素養和交流能力的畢業生在今後的工作中難以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在培養方案中突出了主幹課程同時,儘可能多開設前沿選修課,尤其是反映其專業特色的課程。在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同時,儘可能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加強人文素質修養。另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着力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能力。將工程建立在與經濟、社會、科學、人文、自然、環境、法律、道德等爲一體的大系統中,把人才培養置於這樣一個大工程背景下,實施工程教育。

總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需求非常旺盛的學科專業之一。在“卓越計劃”的背景下,作爲培養具備解決醫學儀器中的關鍵科學問題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來說,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加強與相關生產企業之間的聯繫和合作,完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切實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重視人文素質課程教育在工程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探索具有時代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實現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人才的精細化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