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學期家教計劃

一、指導思想:

大班下學期家教計劃

開展家教指導活動的宗旨是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提高家長自身的素質,達到優化家教環境的目的。然而就目前的現狀而言,家長對家庭教育缺乏正確地認識,家長望子成龍,家長的教育方法的使用不當,家庭教育嚴重影響了幼兒的身心發展。所以通過幼兒園開展的一系列家教指導活動,指導家長不斷提高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指導家長提高家教的水平,指導家長學會在家庭教育中科學的教育方法,家教指導活動是幫助家長優化家教環境的途徑。

二、總目標:

根據上個學期家教指導活動開展的成果,從這學期開始,我們將以幼小銜接作爲主導,以家長爲核心的親職教育活動模式來開展。考慮到我們班的熱心家長不少,而且有着豐富的家長資源,因此將嘗試以助教的方式來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從而使家長能瞭解幼兒園的教學模式,激發家長參加指導活動的積極性,使每次活動達到一定的實效。

三、主要措施:

1、增加家長對教師的信任。首先做好三個一:一是做好幼兒全面的家訪;二是做好幼兒與家長的共同來園活動;三是認真對待每一次交給家長配合完成的內容。。

2、激發家長對幼兒進行啓蒙教育活動。我們將不定期的請個別家長來當“教師”,參與班級管理,實踐做教師是如何組織孩子,親身體驗幼兒園的管理與教學。在這基礎上教師再向家長提出教育要求,家長就能心領神會,主動配合了。

四、分月安排:

3月份:結合主題《種子的祕密》,請李**的爺爺來給我們上節有關植物方面的活動,讓幼兒瞭解植物種子的豐富性,樂意種植種子,對種子產生探究的興趣。

4月份:結合主題《長呀長》,進行一次春遊,考慮到我們所處的環境是城鄉交界地段,有很多小朋友的祖輩家鄉都在鄉下,因此想請這些來自鄉村的家長帶領我們的孩子去找尋春天的氣息,

5月份:結合主題《勞動節》,請王**的爸爸、俞**的爸爸、李**媽媽等一些特殊職業的人來介紹一下他們的工作,讓幼兒瞭解一下各行各業,感受“勞動真光榮”。

6月份:結合六一節,引導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安排自己的六一節目,感受自己的成長。並且邀請童**媽媽、施**媽媽來給我們小朋友進行化妝服裝的搭配,讓他們感受節日的快樂

2017年3月

大班下學期家教計劃 [篇2]

我們應該把家長看作是我們的合作伙伴,爲此我們必須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及班級的教育活動,以達成教育觀念上的共識,從而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最後讓家長參與到我們的教育過程中來。本學期我們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幼小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積極發揮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橋樑作用,積極與家長溝通,以實現家園共育,爲幼兒的發展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現具體安排如下:

一、召開學期初家長會。

向家長介紹班務工作計劃,讓家長能夠充分了解班級和幼兒的動態,深入挖掘家長教育資源,使家長成爲幼兒園課程的參與者和實施者,更好地提高教育質量。這樣也能取得家長對班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爲更好的實施幼小銜接方案打下基礎。

二、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加強家園聯繫。

1、堅持每月及時更換“家長園地”,使家長能即使瞭解幼兒在園的情況,鼓勵家長參與班級教學,開展家長助教活動。

2、對新生進行家訪、舊生預約訪談,加強平時電話聯繫,特別是對未到園的幼兒要及時電話聯繫,瞭解情況,取得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3、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多與家長進行交流。要求家長配合教師,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爲入國小打好基礎。

4、鼓勵家長積極參加各種班級活動:“國慶節節”愛祖國活動;與主題相關的親子活動等。

三、發揮家委會的橋樑作用。

要充分發揮各級(幼兒園、班級)家長委員會作用,使其真正成爲幼兒園與家長間的紐帶,增強教育合力。鼓勵家委會成員積極參與班級管理、班級大型共育活動。平時,發動家委會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及班級教育計劃和要求,同時反映家長對幼兒園的意見和要求,溝通協調家園關係,配合我們做好工作,提高教育質量。鼓勵家長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長來園培訓老師,使家園合作更具威力。

四、認真做好幼小銜接中的家長工作。

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幼兒園和國小的事情,家庭和社會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因此,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做好家長工作。針對家長中的認識問題,利用家長會等機會一起探討“幼小銜接問題”,向家長介紹幼兒園培養目標和本班學期工作計劃以及幼小銜接工作的具體措施,使家長認識到入學準備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準備,還包括身體和心理上的準備。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家長園地”的作用,設立幼小銜接專欄,根據目標有計劃地選擇和更換內容,讓家長在小小的“園地”中,學習並掌握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同時也可以邀請國小低年級的老師給家長進行“幼小銜接”的專題講座,以提高家長的教育質量,從而與幼兒園積極配合,爲幼兒順利過度到國小作好全方位的準備。

《大班下學期家教計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