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氣候特點及成因》中學地理課稿

各位評委XX好,我是來應聘國中地理教師的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我國氣候特點及成因》,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我國氣候特點及成因》中學地理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我國氣候特點及成因》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第二課時的內容。本課主要講述了南北氣溫的差異,東西乾溼的差異。課用了大量的圖表,如等溫線分佈圖、等降水量分佈圖等,幫助學生從各個角度理解我國氣候的多樣性特點及其對我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通過閱讀等溫線分佈圖、等降水量分佈圖,瞭解我國冬夏氣溫分佈及降水分佈特點。

②讀圖瞭解我國溫度帶及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及劃分地區,明確我國地理環境的巨大差異性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③知道我國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及其重要的地理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習掌握閱讀和分析等溫線分佈圖、等降水量分佈圖、氣溫曲線。圖、降水量柱狀圖、氣候類型分佈圖的方法,培養讀圖析圖能力,並學會從地圖中收集信息並加以分析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明確氣候是我國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同時我國也是災害性天氣頻發的國家,所以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氣候資源,使人與環境協調發展。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設置爲:

教學重點:氣溫和降水分佈差異及其形成原因;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位置及其意義;溫度帶和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和分佈。

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課的難點設置爲:

教學難點: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位置及其意義及氣候對我國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二、說學情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要教好一堂課,必須對學生的情況做全面的分析和了解,爲此,我分析學情如下:

八年級的學生善於思考,善於探究,對事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情緒豐富多樣,精力充沛,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但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容易衝動;對事物觀察還不夠深入,容易看表面;

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有了一定積累,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上述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以便讓我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

三、說教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理念,我設置本課的教法爲:

1.讀圖分析法。在教學過程中採取讀圖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回憶、總結、提高。讀圖方法的掌握對以後的學習至關重要。對於地理原理和教學重難點,運用多媒體及圖表輔助,分析講解,予以突破。

2.自主探究合作。教材內容形式多種多樣,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圖像觀察思考、活動探究訓練、信息查詢、閱讀討論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從而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四、說學法

課堂教學作爲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應特別注重學法的滲透。在遵循“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理念指導下,我確定如下學法:

自主合作交流學習法。通過引導學生讀、思、議,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讀: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習慣和能力;思:通過教師提問啓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議:學生圍繞教師的質疑,展開討論,進一步理解知識。

五、說教學程序

教師是架設學生學習和生活 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的領會和學習教材,因此,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導入:

我將採用談話法導入,我讓學生說說南北在穿衣、街道上植物差異、房屋差異、屋內取暖設施差異,引入本課所學內容,導入新課。

從學生親身體驗導入新課,使學生有親切感,也培養了學生對日常事物的觀察能力,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

(二)新授:

第二節 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板書課題)

一、南北氣溫差異

通過導入的談話,我引導學生得出,我國南北氣溫差異大,越往北氣溫越低。

1、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越向北氣溫越低(板書)

接着我引導學生閱讀一月等溫線圖中圖例和氣溫數值,數出等溫線的數量,觀察數值的變化規律,瞭解我國氣溫空間變化的.規律是冬季氣溫從南向北遞減。對比最南和最北氣溫數值,進一步明確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很大。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我國跨緯度大。

通過這樣的安排,訓練學生的讀圖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自己通過書本實踐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

2、一月份00等溫線——秦嶺、淮河一線

首先我引導學生觀察每條等溫線的延伸方向與突變部分,分析氣溫空間分佈的變化趨勢。用彩筆描出0°等溫線,說出該線通過的山脈和河流,指出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的重要地理分界線。分析向南突出的原因是地形地勢造成的。觀察等溫線的疏密,明確西部由於地形比較複雜,等溫線分佈不向東部地區規律性明顯。

訓練學生讀圖的技巧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3、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國普遍高溫

指導學生根據以上的方法閱讀七月等溫線圖,總結夏季我國氣溫分佈特點並分析原因。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在實踐中自我領悟,強化讀圖技能的掌握和對知識的總結。

學生髮言並交流完畢後,我會總結出我國氣溫不僅有明顯的空間分佈差異還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緯度越高這種差異越明顯。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影響,也對人們的生產影響深刻,尤其是農業生產。

4、溫度帶的分佈及影響

引導學生閱讀33頁圖2.15及補充材料,明確溫度帶的劃分依據和主要溫度帶。(教師板圖我國溫度帶)。學生在板圖上填出五個溫度帶的名稱和一個高原氣候區。分組討論完成34頁活動2。

通過讀圖和填圖突破重點。分組討論鼓勵學生闡明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鞏固:我國氣溫冬夏季分佈特點的形成,與地勢有沒有關係,請說明理由。

小結:我讓學生進行小結,說說本課學習了什麼,通過本課的學習自己活得了哪些知識,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什麼幫助。

作業:我讓學生課後進一步查找有關南北由於氣溫差異而造成的人們生產和生活上的不同。在下一節課上再進行交流。

六、說本書設計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提綱式板書,簡潔明瞭,便於學生把握本課重點知識。

緯度位置 季節變化

氣溫差異 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 越向北氣溫越低

地形地勢 空間分佈

夏季南北氣溫差異小 全國普遍高溫

(青藏高原除外)

溫度帶分佈:五帶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