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如何深入思考勇猛精進的

如果你做個調查,你就會發現,人羣中半數以上的人都在平均水平以下,真正厲害的人真的不多,但每一個都可以以一敵百。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如何深入思考勇猛精進的

這個是壞消息,因爲當你跟這些人狹路相逢時,往往會被瞬間秒殺掉。

這也是個好消息,因爲你我有機會,學習頂級的思維以及方法論,再加上執行力,也可以有機會一決雌雄。

再說了,市場那麼大,各有優勢,真的遇見了,也不是非要切磋,還有取經或合作呀。

這些人往往不像無頭蒼蠅到處亂竄,今天學學這個,明天學學那個,他們善於抓住事情的本質。

一、只在最有價值的事兒上猛投入

我們的注意力,時間,精力,金錢,感情如果算作我們的資產的話,那麼我們應該把這些集中,而非分散投資,讓碎片化的時間和閱讀切割我們注意力。

每天有價值的事情很多,你覺得學英語也有價值,學演講也有價值,學寫作也有價值,然後不知如何選擇。這時你應該學學如何找到最有價值的事。

最有價值的事情一定不多,否則就是你沒想清楚,也沒找對。

1、爲什麼要做最有價值的事情?

反過來想想,假如你把你的有限的資產,主動或被動投入到很多價值不大的事情上,比如刷朋友圈,逛淘寶,閒聊天,純熬夜,擼串,侃大山,你得到的是什麼?什麼都沒有,瞎交朋友還可能交到損友,本身有風險,還消耗了時間,就好像有些人天天跑場子,混酒局,除了一些所謂的酒肉朋友,不僅沒有好處,而且還傷身體。

但是,如果你把你的資產投入到有價值的人與事情上,一個好的項目足以讓你翻身,一個好的貴人,也會讓人開拓眼界,提供給你夢寐以求的機會,哪個值得呢?

想一想,就像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一樣,以投資股票的本身價值爲判斷標準,買定離手,長期持有,最後的收穫頗豐,遠遠要大於,你在其他小股票上的短期折騰上的所有獲利,。

2、如何判斷什麼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最好多做高收益值和長半衰期的事情,或者做長半衰期的事情,因爲可以積累,所以可以收益值的高低。

什麼是收益值,你從這件事中獲得價值,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情感體驗上的。

什麼是半衰期,就是持續的時間。

長半衰期的事件的不完全舉例:

積累可信的知識

訓練實踐技能

構建新的思維模式

提升審美品味

反思和總結個人經歷

保持和促進健康

建立和維持相互信任的關係

尋找和獲得稀缺性資源

探索、提出獨創性的構思或者發明

獲得高峯體驗

3、怎樣投入時間,才能價值最大化?

時間管理是個僞命題,你不可能管理時間,你只能順應你的最佳注意力或精力的時間段,好好分配與安排你的工作和生活。

工作和生活的原則不同:

工作講究質量和效率,結果導向。

生活講究體驗和意義,過程導向。

注重提高時間使用的深度,專注做事,屏蔽噪音,營造“心流”。

具體方法論,請參考我的《<暗時間>:如何偷偷增加生命厚度和避免思維陷阱?》一文。

二、如何作出最好的選擇?

1、以始爲終,以人生終極目標爲標準。

從最高目標的設定中見人的格局:

零度格局:盲衆(看不見)

這類人羣自身並無目標,思考模式隨大流;眼界主要來自流行文化和身邊人的討論;無穩定信念,容易被誘導和說服,經常覺得被“毀三觀”。

一度格局:逐利者(見自己)

這類人羣是利己主義者,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掌握逐利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篤信叢林法則,認爲人人都是逐利者。

二度格局:理念人(見天地)

指爲理念而生的人,追求真理;知識領域廣,創造性強;相信人生的價值在於追尋真理之美。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見衆生)

以人類福祉爲自己的最高目標;兼具理念人的特性,對他人的苦難有很強的同理心;認爲個人應該努力讓世界更美好。

那麼你想一想你的人生最高目標是什麼?

不用以神的標準要求自己,因爲你也做不到,可以多換位思考一下,從不同角度解讀世界,你會看到更多。

2、破除思維隱含假設,人生不設限。

這個世界哪有什麼固定的真相,每人從他的角度去看,皆爲真,也可皆爲假,這個世界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內心的投影。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如何深入思考,勇猛精進的?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如何深入思考,勇猛精進的?

所以,你以爲你以爲的,就真的`是你以爲的嗎?

當你陷入選擇兩難時,怎麼辦呢?

找出你的思維中的隱含假設(如零和博弈,低關聯假設,僵固型心智),然後破除它,幻象就不存在了,你會發現你可以永遠有第三選擇,選擇一多,眼前就豁然開朗。

3、如何克服選擇困難症?

第一步,重新定義問題:找到問題的本質。

第二步,用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法則,列出特質。

第三步,權重比排序,選出得分最高者。

以上適用於具體事情上,比如工作上的選擇,如果是非常大的事情,比如選擇伴侶,建議聽從內心的聲音,看你的潛意識的傾向。

三、立刻行動,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1、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立刻行動,即使錯了也有價值。

說了那麼多的方法論,不做什麼都沒有。

沒有誰完全準備好,隨時開始,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已經完成的小事情會減少心理成本,別拖,對誰都沒好處。

2、你的最小化可行性產品是什麼?

“精益創業”(LeanStartup)中的關鍵概念“最小化可行產品”(minimumviableproduct,MVP),指的是使用最少資源、被最快製作出來的、可執行基本功能的試驗性產品。

創業者應儘快地把最小化可行產品推向市場,再根據用戶反饋來進行優化,這一過程被稱爲“構建—測量—學習”(Build-Measure-Learn)的循環。

在構建個人MVP時,第一步,我們要克服“過度準備”的慣性。我們總是希望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給出成果,事實上,我們很難“完全準備好”。在做產品時我們會發現,總有問題還未顧及,總有能力尚有欠缺。

接下來的測量和學習環節,我們需要克服“自我防衛”的心態,積極接受其他人的反饋。尤其在遇到負面的反饋時,要把這些批評作爲一種“信息”而非“評價”來看待。用冷靜的心態、審慎的頭腦去分析信息中的有效成分,應用到產品的優化上。

構建個人MVP的最後一個關鍵,在於克服“沉沒成本”的固執,勇於自我修正。我們對待自己的產品,可能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珍惜和愛護。但爲了讓產品迭代或者進步,就得不斷重新審視,不斷打磨,甚至還需要推倒重來。

比如一篇自己撰寫的文章或報告,看來看去也不捨得刪去任何一部分,這是人對自己付出的努力,也就是“沉沒成本”的留戀,即便這些努力可能對將來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

互聯網產品要持續迭代,個人也是如此,爲了重新構建出更完善的自己,需要拿出改革的勇氣。

3、分解任務,留出工作核心思考區。

工作轉換之間會有大量消耗。爲了避免轉換消耗,我們要學習對“中斷點”進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

在進行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的工作時我們不願被打斷,但如果是在做例行事務性工作就不一樣了,比如打印複印、回覆例行郵件、給即將完成的文檔修改錯字和標點,這時被其他事情打斷也無所謂,也就是這個“中斷點”在哪裏很重要。

要找到中斷點,首先要分析任務進程,把至關重要、最棘手的部分,即“無法容忍中斷”的部分和“可容忍中斷”的部分分開,用相對完整、不受干擾的時間去做無法容忍中斷的工作。

在此基礎上,我們對任務進行進一步分解,爲最重要的部分留出“核心思考區間”,即用一段時間心無二志地進行思考。

例如爲演講做一份PPT,核心思考區間是設計內容架構,分析受衆的知識水平和興趣點,調整內容順序和百分比,確定演講風格。這些要在絕對專注的狀態下思考,可以配合紙筆等工具進行。

結束思考之後,剩下的都是補充性工作,包括填充具體內容、選模板、找配圖、調字體,這時不會擔心被打斷而降低效率。這就是多線程工作的要訣。

此外,當我們要對一項任務進行分解時,也可以按照工作涉及的不同認知複雜度來進行分段操作。

認知類型指的是頭腦加工信息的不同方式,處理圖片是一種加工方式,計算數值、判斷位置等又是其他的方式。

分解後,集中處理同種認知類型下的工作,就像用Photoshop畫圖,通常是把一幅畫分解成不同圖層,一段時間專注於一個圖層,最後疊加在一起就可以了,這就是“圖層工作法”。

4、反思、覆盤、改進、提升。

在實踐中通過覆盤積累經驗和智慧,即“三行而後思”。“三行而後思”同樣重視“思”,但是這裏的思考是反思而非空想。

我們的行動中蘊含了一些不易於用語言表達的“隱性知識”(tacitknowledge),既包括技能、技巧、經驗,也包括人的情感、信念、價值觀。他提出隱性知識是知識轉移和創造的起點,對隱性知識的反覆咀嚼和錘鍊,常體現在風格樸素踏實的高手身上。

例如,日本的小野二郎有“壽司之神”的美譽,他的壽司店被評爲米其林三星級——“值得專門爲它安排一次異國旅行”的餐廳,要提前一個月訂座位。壽司講究“三分味道,七分手勢”,是指壽司好不好吃,要看壽司師傅握壽司的手法和技巧是否嫺熟,小野二郎就是個中高手。小野二郎說,做壽司除了要學會自我思考,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複練習,不斷磨練技術。

通過不斷的實踐獲得隱性知識之後,覆盤和反思是我們成長的關鍵。在進行反思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按以下這個清單問自己問題:

信息和工具

在做這件事時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和工具?其中哪些是最關鍵的?信息從何而來,哪些信息源是可信的?我可能遺漏了哪些信息和新工具,可以怎麼得到?現有工具應該如何改進?

預期和結果

在做事之前,是否對事情的過程和結果做過預期?預期和結果是否相符?我爲什麼會形成這樣的預期?今後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預期?

在描述和評價這件事的結果時我用了哪些指標?這些指標是否需要改進?結果又該如何改進?

阻礙和優勢

事件的進度是否合適?哪些阻礙或優勢導致了進度變慢或變快?

其中最大的阻礙是什麼?我是如何應對的,效果怎樣?以後還會碰到這些障礙嗎,怎麼解決?其中最大的優勢又是什麼?有什麼優勢我還沒發揮出來?事件過後我獲得了哪些知識和能力?還需要向他人學習什麼?

缺憾和意義

做事的時候我的情緒如何?是否影響到了結果,有沒有及時調整?

這件事有哪些遺憾?我暴露了哪些必須改正的缺點?

這件事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對我的近期未來和遠期未來有何影響?事先有想到這些意義嗎?關於這件事,他人對我的評價是什麼?

我們在進行反思的過程中,要注意三點:

A.及時反思,還原事件真實細節,可用紙筆完成;

B.思考事件的“反應鏈”,即它的開始、發展、轉折和結束,它背後的動因、阻力和關鍵節點;

C.關注發生的意外事件,思考自己是否存在偏見,克服思維惰性。

綜上,你會發現那些高手的所思所想真的跟平常人不一樣,他們善於把握本質,明確規則,同時有很多幫助思考和行動的工具,我們如果好好學習,應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去,假以時日,生活會有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