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有奇士曰華豫原》閱讀習題

無錫有奇士,曰華豫原。乙未歲,張公撫吳,坐事逮。部使者偕制府即訊於潤州,而羈公城隍廟中,甲而守之,生獰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門生故吏,無敢向邇者。豫原聞難,自無錫疾馳,一晝夜逾三百里,至京口唁焉。既抵廟門,不得入。而顧見有官人來,騎而從者數人,至門,門者皆卻立,官人下馬入,從者皆入,豫原則闖然隨之入,數折而達,張公請室門外,即又不得入。徘徊往來,所以屬其門者方故萬端。然卒不得入。門者曰:“客何爲者?始吾以客爲從官人來,故不誰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不去且得罪,制府怒不可犯也。”豫原大笑應曰:“若乃以制府嚇我耶!向令吾惴制府者,吾安得至此?且天下事不可知,往者張公嘗與噶禮訟矣,部使者按事至再,無直張公者。賴天子明對,張公撫吳自如,而噶禮卒抵罪。今張公雖就逮,萬一上覆有旨欲全公,若等何面目復見張公?”言已,索筆大書其爵裏姓名,付門者達張公所,曰:“可達,達之;不可,則以此紙上制府言狀,惟制府死生。”

《無錫有奇士曰華豫原》閱讀習題

當是時,日漸西夕。既已無可奈何,則入白守者,而守者亦頗聞語色動,爲言於張公。張公命之入,豫原乃入,慰勸若平生歡,良久乃去。越數日,部使者之祠報毀矣。

初,部使者視學江左有聲,吳中人士爲祠於江陰,歌舞之。當張公之與噶禮交訟也,部使者按事至吳,吳中自士大夫下,遮馬首以千萬數,願無奪張公。而部使者頗不直張公,吳中人固怒甚。及是事也,部使者與制府劾張公欺謾,罪且當誅,吳中人鹹涕泣不知所爲,而會豫原自京口來,具言張公就逮良苦,則益洶洶然,顧無所發怒。豫原遂言曰:“狄樑公之有祠魏州也,其子景暉弗類其父,魏州人毀之,不復祠。今日之事,得復有香火耶?”於是衆數千人奔部使者祠下,爭撤屋瓦投之,榱棟盡折,或焚燒其餘,呼聲動天。

明日,制府聞狀,大駭,陰使人廉問主名,然竟無如何也。當是時,豫原幾不免,亦以此名聞江淮間。豫原名希閔,著有《廣事類賦》等書行世。其爲人斂退,粥粥若無能者,而遇公發憤乃若此,上卒不用部使者議,而召張公,命以白衣領倉場職。

曲園居士曰:所言部使者,乃張文端也,曾以兵部侍郎視江蘇學政。文端亦一代名臣,而此事不能無非議也。

(選自葛存虛《清代名人軼事》,有刪節)

[注]①粥粥:柔弱無能的樣子。②白衣:受處分官員的身份。倉場:官方收納糧食或其他物資的場所。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張公撫吳,坐事逮 坐:定罪

B.既已無可奈何,則入白守者 白:稟告;報告

C.及是事也,部使者與制府劾張公欺謾 劾:彈劾

D.上卒不用部使者議,而召張公 卒:突然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而部使者頗不直張公,吳中人固怒甚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

B.徘徊往來,所以屬其門者方故萬端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C.所言部使者,乃張文端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也歟

D.若乃以制府嚇我耶 皆以美於徐公

1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張公在吳中擔任巡撫時因犯事被逮捕,他的門生故吏都不敢接近他,華豫原聽說後很氣憤,從無錫騎快馬,一晝夜跑了三百多裏趕到了京口。

B.張文端的祠廟被毀,華豫原不僅逃脫了責罰,還因此出了名。張文端雖爲一代名臣,但在張公這件事上有失公道人心,不能不讓人非議。

C.太陽快要下山時,華豫原混進一個大官的隨從隊進入了城隍廟,順利見到了張公,就像他們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樣,很久才離開。

D.張公曾經與噶禮打官司,部使者張文端爲查究這件事兩次來到吳中,但並沒有爲張公主持公道,吳中的人非常憤怒,就毀掉了張文端的祠廟。

13.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羈公城隍廟中,甲而守之,生獰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4分)

(2)客何爲者?始吾以客爲從官人來,故不誰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4分)

(3)會豫原自京口來,具言張公就逮良苦,則益洶洶然,顧無所發怒。(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