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楊中學名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先進事蹟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蹟吧,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可分爲集體事蹟和個人事蹟。什麼樣的事蹟纔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浦楊中學名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先進事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浦楊中學名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先進事蹟

12個年級的全部語文教材和教參,她都字斟句酌地伏案審閱;“語文名師基地”“德育實訓基地”,她都嘔心瀝血地悉心操持;她要進很多課堂,並給予指導;她要讀很多論文,並作出評判;她要接很多電話,並給予教師、家長、學生各種幫助……這竟是一個耄耋老人每天的工作狀態,她樂此不疲,“我願意堅守,這是人生的使命”。

語文的核心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爲具有中國心的現代文明人;教師的重任在於一肩挑着學生的現在,一肩挑着國家的未來;教育的力量在於教師的成長,而教師成長的根本在於深度的內心覺醒……這就是一個從教近60年教師不斷髮展着的教育理念,她始終故我,“我必須超越,這是生命的姿態”。

她就是於z,上海市陽溧高級中學名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儘管80高齡,依然“一身正氣”地站在教育改革最前沿。

癡迷語文:堂堂都是師生互動的“公開課

在近60年的教學生涯中,於漪上了近xxxx節公開課。凡是觀摩過她上課的同行,無不爲她的教學藝術所吸引、所折服。近50堂公開課的視頻被上傳點擊,已被奉爲教師教學研究和培訓的經典。

於漪的語文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和喜悅。原先看到命題作文就會哭鼻子的學生,在於漪的熱情鼓勵、循循善誘下轉變成寫作的“積極分子”;有一個學生在聽了她的講課後,不僅愛上了語文學習,還如癡如醉地寫出了上萬字的文藝節目劇本。甚至有一位口吃的學生,經過於漪的悉心指導,成了學校演講隊的主力。

一代名師的成長史就是對正確教育理念的認識史。

xxxx年7月,揣着教育系畢業證書跨出復旦大學校門的於漪,來到上海第二師範學校工作。先是教歷史,後又服從需要改行教語文。“非科班出身”的她認真向語文教研組的同事們學習,刻苦鑽研業務。每天晚上,更是挑燈夜讀到午夜。經過不到三年的時間,她自修了大學語文的全部課程。從那時起她就認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打好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底子。

這是於漪的一堂經典公開課,課堂上出現了出人意料的場景——正講到課文中“一千萬萬顆行星”時,甲同學發問:“老師,‘萬萬’是什麼意思?”惹得全班同學鬨堂大笑。甲同學猛然醒悟過來,滿臉通紅,頭耷拉下來,垂頭喪氣地坐下了。

於漪見狀便問大家:“大家都知道‘萬萬’等於‘億’,那麼這裏爲何不用‘億’而用‘萬萬’呢?”所有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沒有人再發笑。

乙同學站起來答:“大概‘萬萬’比‘億’讀起來更加順口吧。”

於漪表揚了乙同學,接着問:“大家還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衆生沉默不語。於漪便順着乙同學的答案總結了一下:“是漢語言的疊詞疊韻之美影響了此處的用詞。”接着,於漪又問了一句:“那麼請大家想想,今天這一額外的課堂收穫是怎麼來的呢?大家要感謝誰呢?請讓我們用掌聲表達對他的謝意。”

大家的目光一齊射向甲同學,對他鼓起掌來。此時,甲同學又擡起了頭,有了自信,不再垂頭喪氣了。

這個教學案例在上海教學界廣爲流傳。面對突發事件時的高超教學機智,加上一顆包容學生的大愛之心,使一個小小的細節顯示出了名師真風範、學者大氣度、師德高水平。

誰也無法忘懷上個世紀80年代,電視直播於漪的'公開課《海燕》引起大上海萬人空巷的場面,人們紛紛守在電視機前一睹她的師者風采;誰也無法忘記於漪長達60年的教學生涯所留下的語文課經典教案和閃爍着智慧與人格魅力的教育思想。

一位青年教師從xxxx年開始,隨堂跟蹤了於老師的3000多節語文課。她最深切地感受是,於漪從來不重複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課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絕對不重複,每節課都是一幕美麗動人的人文景觀。伴隨着這種高難度、高水平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伴隨着“一絲兒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的刻苦自學,於漪想而行,行而思,思而說,說而寫,提煉成以語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爲軸心的各類着述。

於漪常說:“我上了一輩子課,教了一輩子語文,但還是上了一輩子深感遺憾的課。”這是一種永不滿足的精神,有人感嘆:“於漪教書簡直着了魔!”

古稀之年,於漪對鍾情一生的語文教學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灣必然航運興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滿勃勃生氣;如果是閉鎖的,航道阻塞的,港灣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語文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語文教學內容猶如港灣,執教者應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點與功能,認真地有創造性地引導學生,使港灣通向大海。

當然,最爲重要的是要建設港灣。於漪認爲,現在的一種常見病是對語文教材本身不認真、深入鑽研。一篇課文寫什麼,怎麼寫,爲什麼這樣寫而不那樣寫,學生學這篇文章應達到怎樣的目的,在階段學習中應起怎樣的作用,常常不甚了了,更談不上有獨特的感受與見解,而是外圍戰打得熱熱鬧鬧,花樣繁多。看起來是學習課文,實際上又脫離課文,究竟學什麼,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