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總結

班級是學校的細胞,是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發展的場所;班級,是學生學習知識、人格成長、社會性發展三位一體的環境;而班級文化是影響學生髮展的重要條件。

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總結

亞斯貝斯認爲:教育的本質是陶冶。學生在一個班級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班級文化的影響,自覺或不自覺地去建設、豐富班級文化。如果我們把不同的班級加以比較時,我們就會發現不同班級的學生,在理想追求、行爲方式上,確實存在着差別。這就是不同班級文化的表現。這種差別可能不是教師有意造成的,但是它卻潛在地、以無意識的形式影響着這個班級中的學生。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能使學生生命的展示與張揚的堅實土壤以生髮,因而研究班級文化建設是非常有意義的。武珞路中學在實施班級文化建設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經驗。

一、對班級文化的認識

1、班級文化的內涵

班級文化反映的是班級這個特定的社會組織的價值觀念和行爲準則,滲透在班級的一切活動之中。這以班級爲主要活動空間,以師生交往爲主體,以班級物質環境、價值觀念和心理傾向等爲主要特徵的羣體文化。簡單地說,所謂班級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班級師生通過教育、教學與管理活動,創設和形成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最有活力的基礎,體現了一個班級特有的風格。

第一,班級文化是一種班級師生所認同的羣體意識和行爲規範,而不是少數人的意識,它包括班級倡導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和班級精神。這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第二,班級文化是一種管理思想和方式。班級文化是以育人爲中心,以激發班級師生爲實現班級奮鬥目標而努力爲目標的。由此可見,班主任的一個重要職能就在於倡導和培育班級文化。

第三,班級文化是隨着班級的建立和發展而生成發展起來的,作爲一種文化形態,它是客觀存在的,沒有有無之分,只有優劣之別。

2、班級文化的結構

任何一種文化都是由顯性文化要素和隱性文化要素交織而成的。在選擇和優化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綜合環境時,不僅要考慮顯性文化要素,而且要重視隱性文化要素;不僅要注意文化的教化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的薰陶作用。班級文化中的顯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級物質文化和班級行爲文化,班級文化的隱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級制度文化和班級精神文化。上述這四處文化,在結構上也形成了班級文化的不同層面:

(1)班級物質文化——班級文化的表層面。班級物質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級教室的設計、佈置以及班級的教育設施等,是班級文化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一個班級精神面貌的具體反映,也是衡量一個班的班級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

(2)班級行爲文化——班級文化的淺層面。班級行爲文化主要指班級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它是班級文化中最活躍的因素,反映了班級的精神面貌、教學作風和管理水平,是班級精神和羣體意識的動態反映。

(3)班級制度文化——班級文化的中層面。班級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級的規章制度、道德規範、行爲準則和組織機構等。制度文化是人與物的中介,是班級文化的關鍵。

(4)班級精神文化——班級文化的深層面。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是班級文化的內核。它主要包括班風、學風、班級人際關係、集體輿論、價值觀念、理想追求等。

3、班級文化的教育價值

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獨特的'班級文化,它是一種無形的強大的教育力量,並構成了學生潛在的學習內容。

(1)班級文化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認同,並提供了彼此分享各自體驗的環境與氛圍。成員間不同類型的互動,實際上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融與整合。班級文化使得學校各羣體間的價值與行爲間的衝突得到了緩解,尤其是師生之間的價值與行爲的差距縮小,彼此產生共同的文化基礎。

(2)班級文化可以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並提供更多自主活動的空間,從而滿足了學生的歸屬和依存需要,合理地對待班級各種非正式羣體,更好地發揮不同學生的特色與優勢,從而提高班級的凝聚力。

(3)班級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智能水平。學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強烈的好奇心,課堂教學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需要。班級開展各種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的課外文化活動,能使他們獲得許多課外知識,鍛鍊多方面的能力,喚起學生學習、熱情,形成一種催人積極進取的良好氣氛,有利於學生智能的開發。

(4)班級文化對學生的行爲有診斷和矯正作用。當有的學生表現出缺乏自我控制力,或受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時,就會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教師和同學的批評與督促會幫助他們認識缺點並加以改進,從而引進其道德行爲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和變化。因此,它具有明顯的行爲導向功能。如通過各種興趣小組、文體活動、板報等形式,寓班級文化於各項活動之中,從而把班級所需要的行爲方式樹立起來,讓學生知道班級和學校倡導什麼、反對什麼,應該怎樣做、不能怎樣做。班級文化通過自身的感染力,影響着學生的行爲規範、思想道德觀念及生活方式的選擇,使學生在潛意識狀態之下接受信息,獲得感悟和啓迪。

(5)班級文化能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開展班級體育活動、文娛活動、科技活動等,寓教於樂,寓教於美,能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境,提高審美情趣,以及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豐富想象,啓迪智慧,美化心靈,增強體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1、先進性——以先進的文化引導人,貫徹落實公民道德規範。弘揚傳統美德,培育良好道德素養,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文化氛圍。

2、整體性——具有整體的文化意識,把學校、班級中的任何一項工作、任何一種活動,都看成文化的積累,都是一種創造文化的手段,以形成“事事可育人”的觀念,把班級文化建設的諸項工作融於日常管理、教育教學等各個環節之中。貫徹學校的辦學方針,圍繞學校、年級的教育重點,整體規劃,綜合實施,達到育人的功效。家庭、學校、社會形成教育合力。

3、自主性——把學生當成完整的生命體,構建“以人爲本”的生本德育理念,即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發展人的潛能,煥發主體的能動性、積極性,激發他們向上的精神,喚起學生的內在需要,把動機與行爲方式統一起來,學會自己當家作主。支持、引導學生自主活動、自主發展,讓學生在活動中全程參與、全員參與、全面參與,在參與中培養和發展各方面的能力。

4、實踐性——利用多種活動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綜合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體驗情感,在實踐中學會溝通合作,在實踐中健康成長,在實踐中煥發生命活力。

三、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1、物質文化:班級的環境佈置。

2、行爲文化:班級的系列主題活動。

3、制度文化: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

4、精神文化:班級的學風班風、人際關係。

四、班級文化建設基本思路

1、構建班級物質文化,追求高品位——把班級環境的建設權還給學生。

高品位的班級物質文化,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班主任在學校給班級提供的良好教育設備基礎上(如寬敞明亮、空氣流通、視聽效果佳的教室等),組織全班學生對教室進行精心“包裝”,讓教室的每面牆壁、每個角落都具有教育內容,富有教育意義。

班級教室的佈置,體現出班集體的奮鬥目標與特色。班集體奮鬥目標,是維繫班級師生爲之奮鬥的紐帶。各班集體奮鬥的目標言簡意賅,張貼在教室的醒目之處。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生活,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還可以啓迪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培養學生愛國、愛校的情感,起到時時刻刻提醒學生、教育學生和激勵學生的作用。具體做法和要求是:

(1)、桌、椅、講臺擺放整齊,清潔無污漬,無刻畫、塗抹痕跡。

(2)、地面無紙屑、無污漬。

(3)、牆壁無污跡、印跡。

(4)、門窗明亮、整潔(教室北面窗戶除外)。

(5)、清潔用具、飲水機等物品擺放有序。

(6)、名人名言、標語牌、校訓、國旗等無灰塵。

(7)、班級無零食。

(8)、每月一期黑板報,有主題、質量高。

2、構建班級行爲文化,講究巧安排——把班級活動的組織權還給學生。

班級行爲文化建設,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的文化活動。如主題班會,聯誼會,結合學科教學開展的學科活動等,讓學生充分拓展想象的翅膀,盡情表現,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能“玩中學,學中玩”,讓全班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培養興趣了,增強自信心。

3、構建班級制度文化,採用新方法——把班級工作的管理權還給學生。

班級制度的好壞、合理與否,是班級文化程度高低的標誌,同時也反映了班主任的文化素質與班級管理水平。在建設班級制度文化時,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第一,必須與學校的規章制度一致;第二,要符合教育教學客觀規律、學生的年齡特徵與班級實際;第三,要注意突出班級目標追求、價值觀念、作風態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班級制度文化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在建設班級制度文化時,不能僅滿足於幾條文字性公約的制訂和強硬性規定的實施,而必須更新方法。要善於把班級有關公約、規定轉化爲學生的一種觀念和形態存在,以無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將“制度”與“軟文化”熔於一爐,使班級規章制度既起強制作用,又能發揮激勵規範作用。

4、構建班級精神文化,培育好班風——把班風的培育權還給學生

班級精神文化對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於其中的每個學生都感到一種無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無意地影響、支配着學生的行爲,陶冶學生的情操。創造一個尊師、愛班、勤學、守紀的濃厚精神文化氛圍,對提高全班學生素質有着重大的現實意義。其中班風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所以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也集中體現在班風建設上。因此,在現代班集體建設中,必須樹立“每個學生都是班集體建設的主人”的觀念,實行班級民主化管理,喚醒和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力爭不讓一個學生成爲旁邊者,使學生個個成爲班集體的主人,在班集體這個舞臺上鍛鍊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才幹,挖掘自己的潛能,發現新的自我。

正確的輿論是形成良好的班風的前提條件,有了正確的輿論氛圍,纔能有正氣,並使邪氣不致擡頭。輿論對班集體建設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影響着班集體的整體風貌,因此培養健康的班集體輿論,是每個班主任帶班過程中首先應該要做的事情。正確的輿論它來自集體活動中的準則和學生對集體的責任感,以及他們正確對待批評及進行自我批評的正確態度。作爲班主任,我們應該用我們的言行來鼓勵正確的輿論,並通過各種可行性的方式譬如主題班會、黑板報、學生交流來扭轉錯誤的輿論,久而久之,在班級中形成一種健康、良好的風貌。

良好的人際關係除了在班級中給學生個人造成良好的心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班級人際關係的建設又分爲四個板塊:學生與學生的人際關係板塊、教師與學生的人際關係板塊、教師與家長的人際關係板塊、學生家長的人際關係板塊,如何協調好四個板塊,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另一方面。

我校的班級文化建設,是從其途徑的六個方面來構建的。

(1)、環境中的文化構建:爲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

(2)、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構建:密切聯繫各科任老師,緊密聯繫教材與學生、社會實際,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精神與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人格。

(3)、人格形象中的文化構建:通過班會、課外活動、學習先進人物事蹟等形式,樹立學生身邊的先進榜樣,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立、自強、自信的人格。

(4)、德育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文化構建: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德育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從中得到鍛鍊,受到教育。

(5)、班會、夕會等各種形式的文化構建:圍繞“五自”,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班會。

(6)、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文化構建:通過開家長會、開放日、家長聯繫簿、家訪等形式與家長保持溝通,及時解決學生身上出現的種種問題。

五、班級文化建設形成和發展過程

1、建設各具特色的班集體的目標與計劃。

2、建設乾淨整潔的班級環境,形成物質文化。

3、建設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形成行爲文化。

4、建設嚴格的規章制度,形成制度文化。

5、建設良好的學風班風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精神文化。

6、建設富有生命活力的班級評價機制,形成發展性評價體系。

六、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問題

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也發現和暴露出一些問題,這將是我們下一次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要着力解決的。

1、重物質環境建設,輕精神文化建設

物質環境的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起始環節和層面建設,而各具特色的班級精神,良好的班風、學風纔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

2、重課堂教學,輕班級活動建設

作爲班主任不同於一般教師的區別,就是善於組織班級學生開展各種德育綜合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教育學生。但有個別班主任不重視班會、夕會的教育,對於活動的開展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或者敷衍了事。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是班主任,只把自己當成一個數學老師、語文老師,個別科任老師只管自己的教學,不重視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

3、重學生工作,輕合作配合

班主任要善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科任老師、家長、學生都是;科任老師要注重和班主任配合,經常協商對特殊生的教育,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講,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

4、教師要進一步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爲

教育教學中,過激的話不講,過激的事不做,要多從學生、家長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嚴格按師德規範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