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溝通的價值就在這裏顯示了出來。

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越是對立的家庭,孩子與家長之間就必須要實現溝通,只有家長更多地瞭解孩子的觀念,才能夠讓自己從心靈上認同孩子。同樣的,只有孩子更多地懂得家長的苦心,才能夠解決孩子因此而產生的逆反心態。

家長作爲成年人,在性格上有着更強的包容性,但家長要爲孩子的未來負責,過於順從孩子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其後果是很難預料的。這樣一來,既要做到溝通,又要防止孩子自控能力差所帶來的後果,而孩子的天性自然會對一些必須遵守的準則造成挑戰,其結果勢必阻礙了溝通。

於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在這個兩難的問題上走入了絕境。而在這個問題上,只存在着一個分三步走的解決方案。

方案的第一步:在於家長和孩子都要有理解對方的願望。

只有當雙方都有了這種願望的時候,溝通才具備心理上的`基礎。假如雙方中的任何一方有所保留,那麼溝通勢必極難實現,甚至於讓家長和孩子站到更激化的對立面上。

而當雙方都有試圖理解對方的願望時,心理上也就更期盼着主動尋求溝通的機會,嘗試着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心靈之間的溝通。

方案的第二步:在於從各種渠道瞭解對方的生活歷史和重大的社會事件。

在當下的中國家庭,一大重要的現象就是,家長不瞭解孩子,孩子同樣不瞭解家長。

舉個例子來說,現在的許多家長都不瞭解流行趨勢,更不瞭解孩子們興趣集中在何處,同樣的,我們的孩子也不瞭解家長一代所經歷的歷史與時代背景。而心靈上成功溝通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要做到相互瞭解,唯有於此處下足功夫,才能夠做到理解對方所作所爲的背景,消除彼此之間的誤解與隔閡。

正因爲如此,對於孩子而言,所需要的是瞭解父輩、祖輩過去的生活閱歷,瞭解家長所處時代的特點,說白了,就是家長必須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如何活過來的。

同時,作爲家長來說,也應當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認真去探求當下的流行元素、文化現象,看到孩子所崇拜、所喜愛、所厭惡的東西中那些是積極有益的,那些則是對成長有害的,只有找到兩代人的相似之處,才能夠獲得更多交流與溝通的機會。

方案的第三步:在於主動地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及時給予孩子心靈關懷。

我們的家長都知道,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被人理解固然好,但是當誤會發生了之後,如果一味等待別人的理解,那麼就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境地。而當我們主動地與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便很容易進入一種冰釋前嫌的最高境界。

正因爲如此,想要爭取孩子的理解,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接觸孩子,這種接觸越多一分,實現心靈交流就越多一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