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劉邦的作文

劉邦是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關於劉邦的作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關於劉邦的作文

關於劉邦的作文一

劉邦是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秦二世時,他在沛縣起兵,反抗暴秦統治,最終獲得成功,建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穩定的封建王朝。

劉邦的功績是無可非議的,但對於其人品歷來被人看好的不多,即使劉邦功業得到極高推崇時,也只說他拯民於水火,而不對其整個人品加以推崇。

對劉邦的非難,或始於阮籍登廣武展場時“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之嘆,到了《厚黑學》風行之後,劉邦簡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詞,至今未有改觀。的確,劉邦在發跡之前,在沛縣的種種行爲都將他性格中的弱點暴露無遺,“不是家人生產作業”、“好酒及色”,就相當於今天的街頭混混,他甚至在定都建國之後,未央宮爲父祝壽時還戲弄父親,暴露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足見其人品質低劣。

然而,這樣一個品質低劣的人如何能成就如此偉大的功業,這着實讓人懷疑。其實,以上所述種種並非劉邦作爲領導者的真正的品質,劉邦能成就如此功業,必定有偉大的人品作支撐。

劉邦曾自比信陵君,從而給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劉邦極會籠絡人心,其籠絡手段又極爲高明,他善於根據形勢揣摩人的心理,潤滑人際關係,能夠吸引他人爲己所用,史記載:劉邦入關後,項羽聞之,欲擊之,劉邦自忖以十萬軍不敵項羽四十萬大軍,乃急籠絡項羽季父項伯,“以兄事之”,並“奉卮酒爲壽”,與之約爲婚姻,項伯遂感於厚愛,力勸項羽“善遇劉邦”,並於鴻門宴上拔劍與項莊對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范增的計劃全盤落空。

從表面上看,劉邦並無任何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濟濟,蕭何、韓信、陳平……皆忠誠效命,連自視甚高的張良也敬佩地對人說:“沛公殆天授也。”以一個平民出身的“浪子”,團結着一大批才高氣傲的謀士、大將爲之效力,豈一般手段所能至?

毛澤東這樣分析劉邦的勝利: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其實,劉邦最大的優點是他的“仁而愛人”,我認爲這纔是助他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在論及劉邦的成功時,總會提到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用、從諫如流、寬厚大度等等,其實,這些優點都是從屬於“仁而愛人”這一點而產生作用的。

劉邦的“仁而愛人”其實在《史記》中處處都有體現。最初體現在爲官府送徒咸陽途中縱囚。繼而表現在初起沛時不願接受沛令之職。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劉邦之辭,與蕭何、曹參之辭不同,蕭曹二人之辭,是恐是不成,秦王朝種族起家,而劉邦之辭,沒有個人的因素在內。

然最爲典型的則以入關滅秦,與秦人約法三章,悉除去秦法,不受秦民犒賞;再則是漢七年,劉邦擊韓王新還咸陽,“見宮闕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最後,在漢十二年過沛,父老留飲,劉邦說:“吾人衆多,父兄不能給。”不願多打擾家鄉父老,顯示出對家鄉人民深厚的體恤之情。凡此種種,並非作戲,而是出於一片赤誠。

由此,我們完全可以說,劉邦的成功絕非偶然,也絕不是靠運氣得來的。試想,一個“好酒及色”之人,進入當年秦始皇的豪華的宮殿之中,竟能剋制自己強烈的慾望,“財貨無所取,婦女無所幸”,何愁不成大事?

關於劉邦的作文二

楚漢之爭,英雄誰屬?

那垓下項羽便是英雄,他劉邦便不是?

英雄,不該只逞一時之勇,而應心有全局,心有家國天下!

——題記

【壹】

那年他偷眼瞧着嬴政所乘金輦,小小亭長,脫口便是驚rén dà志:“大丈夫當如是!”

那年芒碭山中,他私放役徒,身後跟着僅僅十幾個人,開始了一場前路未知的豪賭。

是的,他是個賭徒。恰逢亂世,這個血液裏時時跳動着不安分因子的閒漢,終於有了大展宏圖的舞臺。他賭,但他從不下毫無勝算的賭注。一個成功的賭徒,就是一位博弈者。作爲博弈者,揣摩他人內心想法、審度情勢自應無一不能。如今羣雄並起,他也該放手一搏。

【貳】

那年他還年少,身長八尺,力能扛鼎,氣壓萬夫。

那年他目視始皇車仗,這位楚將項燕之後,對叔父傲然道:“彼可取而代也。”

那年他獨斬吳中太守帳下衛兵近百,萬夫不當之勇可見一斑。

他還不認識沛縣的小亭長劉季,但他知道,自己是賭桌上的強者,只因手中兵八千,更有爲楚滅秦這面大旗。

【叄】

那年他們初次見面,不知道彼此將是未來最大的對手。一個有上萬兵馬,一個還需借兵,實力相差懸殊。暫時摒棄環境條件,他們其實只有些微不同——一個喜歡屠城,另一個則擅長安撫民衆。

這個小小的不同,正悄悄地影響着兩個人之後的發展。

【肆】

當年語帶羨慕感嘆“大丈夫當如是”的他,不曾想有一天會親身體會到雕欄玉砌的優越感。他打心底裏留戀這個富麗堂皇的好地方,普通人一輩子的追求,不過如此。但是——耳邊諫言將他拉了回來。關外還有一頭猛虎,身後是四十萬精兵。

約法三章,廢除苛刻秦律,主動示弱,不露野心。這個人既能得了民心,得天下,亦不難。

【伍】

鴻門宴,眼前之人近乎單木倉匹馬而來。計劃天衣無縫,只待刀起頭落。

他一生最大敗筆,便是這一天沒能擒賊擒王。縱使有老謀深算的亞父范增又如何?縱使手握精兵又如何?縱使武藝高強可以一敵百又如何?傲是他頭上隱於暗處的命運之刃,這天,它殺了他。

他的傲有道理。那個人曾經的卑微與弱小,至今仍在他眼前。這樣的一個人,有什麼理由與自己相比?有什麼能力能威脅到自己?他不信。所以該被殺的人帶着冷汗強作鎮定逃出生天,他卻帶着輕蔑的笑毫不回頭墜入萬劫不復。

什麼“無心殺季真仁度”,他只是押錯了算好的注,從這一步,滿盤皆輸。

燒殺搶掠,阿房一炬。沖天的火舌舔紅了半邊天的盛景,對這個徒具勇猛的莽夫,未嘗不是最有殺傷力的嘲諷。

【陸】

彭城一戰,他幾乎輸得血本無歸。幸得楚軍糧盡,追擊兵力薄弱,又兼離間範項,纔有了鴻溝和議。

似乎形勢很是不利。然而之前的此消彼長,“漢有天下大半,楚兵食盡”已經形成。

撕毀合約,乘虛而入,這樣的舉動在很多人看來是小人之舉。可是,於戰爭而言,又怎能分得清誰對誰錯?論體恤百姓,論心懷大局,論用人得當,高下已分,陰險狡詐,暗中出手,也只是智計過人的體現罷了。

【柒】

漢王五路大軍困霸王於垓下,十萬楚軍被完全合圍,糧草斷絕。成敗已定,縱使霸王如何勇武,也殺不散層層烏雲般的漢軍。四面楚歌中,霸王只有作歌哀嘆當年勇,美人濺血斷香魂。

最後一戰,霸王以一人之力殺數百漢軍,因不願回江東損失顏面,自刎於烏江邊,算的是個英雄之舉了。

嘆只嘆,英雄本應爲大將,何苦逞能做帝王。

【尾聲】

項羽,將門之後,力能舉鼎,然自刎烏江畔。

劉邦,出身普通,年少無爲。卻開創大漢朝。

英雄不只是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不只是在意個人得失,還是用人得當眼光長遠。有勇有謀,進退有度。如同下不只顧眼前廝殺,而是總比對手多想一步,顧及大局。這就是劉邦,這纔是我欣賞的英雄。

關於劉邦的`作文三

那段風起雲涌的時代,看稱是"歷史的早熟期"。造就了多少英雄豪傑才子佳人,七國爭霸楚漢之戰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偉人,令無數英雄競折腰。

漢高祖——劉邦,他的帝王史像是一個傳說後者說是一個傳奇。出身卑鄙的劉邦幼年無名,後有幸擔當爲泗水亭長,期間娶得呂氏又名"呂后"。因在其職所以長出遊,有幸見過秦始皇,自語曰:"大丈夫就應該這樣啊!"。初遇始皇爲劉邦的帝國之旅打下了思想的萌芽。

公元前209,因秦王暴政,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帶動了農民軍起義的高潮,劉邦被後人推舉爲領袖名"沛公"。劉邦不愛讀書固不喜歡讀書人,但後來有一酈其食求見邊爲謀士。在其幫助下輕鬆攻下陳留縣。因劉邦運氣好膽子大有錯能改悟性高而崛起成功。

劉邦的隊伍不斷壯大,後與西楚霸王項羽有約,誰先攻近秦都誰稱王,劉邦之所以能成爲漢高祖,當然與其用人之道,指揮才能是分不開的,他知人善任有七位閒臣謀士,爲蕭何,張良,韓信,陳平,樊噲。周勃,曹岑。他們爲劉邦後來取得漢世大業立下汗馬功勞。

劉邦有着一顆闊達的心這是項羽所不具備的。他廣招天下有才之士。求閒若渴不問其家世背景,只要有才能即可。他對"盜嫂受金,反覆無償"的陳平招降納叛;對什方侯雍齒不計前賢:隊各位坦誠相待,奉使"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則;無私心賞罰分明,論功行賞。這樣使軍心團結,先知己再知比,方可百戰不待。

劉邦雖然粗野豪放,但是粗中有細,心中有自己的尺度,他並非撒手不管,而是在暗中控制,掌握軍心得人心。

因此再我看來,劉邦能爲一代漢王除了他的聰慧,明智之外,還與他的親信是離不來的。劉邦是勇敢與智慧的化身,與"高"祖"二字並行。

關於劉邦的作文四

劉邦即漢高祖,西漢王朝的建立者。字季,沛縣(今屬江蘇省人)人。

我本認爲每朝每代的建立者不求文韜武略,最起碼也要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可在今年暑假我看的電視劇《神話》中的劉邦卻是一個無賴,酒肉之徒。更另人可氣的是他貪圖美色,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色鬼”。這樣的怎麼可能成爲西漢王朝的建立者?後來我詳細的參考了《辭海》《史記》等書籍。發現劉邦原來是這樣的人。

於是我對劉邦的看法有了改變,但不否認的是劉邦這個“無賴”最後打敗了強大的西楚霸王項羽。直到學了《鴻門宴》這一課,我纔有更加一步瞭解劉邦這個人物。他機智圓滑,能言善辯,善於用人,善納意見,能屈能伸,堅決果斷,忍辱負重,善於應變等優點。這下劉邦在我眼中又轉了型,成了傳聞中的“十佳好男人”。可一個“無賴”怎麼轉化成了“十佳好男人”?

這個可離不開劉邦的妻子呂雉。呂雉爲人精明,能幹。一開始劉邦並無稱帝之心,但在呂雉的激勵和幫助下,劉邦有所改變。有了遠大的抱負,讓我說這於劉邦本人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他沒有下定決心,走這條充滿艱辛與曲折的路,也不會爲世人所敬仰,所以做人一定要有目標,有了目標,還要堅持不懈的一步步的走下去,要腳踏實地,人生纔會更精彩!

關於劉邦的作文五

楚漢相爭,項羽被圍垓下,最後只好拔劍自刎,但這並不影響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劉邦作文。李清照《夏日絕句》中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項羽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劉邦少時嗜酒如命,經常喝酒不給人家酒錢,甚至在當了皇帝衣錦還鄉時,還欠別人酒錢。有一次縣令招待客人,他說大話,說送一份厚禮,結果是一分錢都沒送。他生性狡黠,油猾,愛吹牛皮,如此一個市儈算得上君子嗎?

項羽出身名門,少有大志,力能扛鼎,年輕時就帶了一支由八千江東子弟兵組成的隊伍,驍勇善戰,所向披靡,士兵有病時,常親自持湯喂藥,賞賜衣物、食品,但由於對有功的貴族封賞較少,所以他們紛紛倒戈,以至於項羽後來敗給劉邦。如此一位體恤士兵的好將軍,竟被劉邦及其部下嘲笑爲“婦人之仁”。

人才方面,劉邦有蕭何、曹參、張良、韓信、蒯越、英布、陳平、周勃、樊噲、灌嬰等一大批文臣武將爲其出謀劃策,這些人皆當世之英豪,有如此強大的智囊團不勝就有悖天理了,寫人的作文《劉邦作文》。

而項羽呢,僅范增一人而已。韓信、英布、蒯越等原爲項羽部下,後投奔劉邦了。表面上看是項羽剛愎自用,不懂得禮賢下士,不懂得馭下之術,實則劉邦陰險狡詐、無恥圓滑而已。當時韓信握有十萬重兵,舉足輕重,曾向劉邦提出封自己爲假齊王,就幫助劉邦一同對付項羽。劉邦爲了壯大抗擊項羽的力量,勉強同意了,但心裏一百八十個不願意。得天下後,還不是隨便找了個“莫須有”的罪名栽贓韓信,把他送上了斷頭臺,一首膾炙人口的臨刑詩應運而生:“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這不是韓信的真實寫照嗎?高祖皇帝還加強中央集權,先後消滅了英布等異性王,要知道他們曾是與高祖同生死、共患難的好兄弟啊!

在新豐鴻門,劉欲稱王,項羽大怒,欲以四十萬大軍進攻劉邦十萬人馬。劉邦害怕了,就籠絡項羽季父項伯,以兄弟相稱,並對項羽稱臣,使項伯在鴻門宴上,常以身子擋住劉邦。如此無恥行爲,恐怕只有劉邦一人能做到吧!

而項羽被圍垓下時,也不曾有過諸如此類的無恥行爲。項羽垓下突圍後,走東城,僅二十八騎,而漢追兵數千人。此時烏江亭長已準備好了快船,準備把項羽接回江東,而項羽不肯。念出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壯詩句,最後拔劍自刎,血灑烏江。倘若霸王接受烏江亭長的勸慰,渡過烏江,回到江東,亦可重整旗鼓,再拉起一支隊伍,與劉邦一決雌雄。而項羽卻認爲這很可恥,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選擇了死亡。劉邦苟且偷生,奴顏媚骨。試問劉邦、項羽誰是君子呢?

關於劉邦的作文六

西楚霸王項羽,戰無不勝,被世人稱作常勝將軍,天下無敵,但爲何劉邦能勝過項羽呢?

讀過司馬遷所作的《鴻門宴》後,我恍然大悟,原來劉邦是用了自己的智慧,利用了項羽的弱點,最終擊敗了項羽。

劉邦的隊伍與項羽的隊伍力量對比懸殊,無法相提並論。如果兩軍交戰劉邦這邊必死無疑。劉邦這個人很精明,剛開始知道自己的實力弱,和項羽相比就像雞蛋碰石頭。硬着幹是不行的,那就來軟的。自己先低下頭來,表示誠意,等到時機成熟,再殺項羽個片甲不留。

項羽高傲自大,優柔寡斷,有勇無謀。劉邦很瞭解項羽的個性,在赴鴻門宴前制定出了一套完美的計劃。項伯是項羽身邊的人,劉邦先討好他,給他敬酒,把它當作兄長一樣對待,還許諾他結爲兒女親家。接着要他帶話給項羽,說自己入關後,財務絲毫不敢據爲己有,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關,是爲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事故。自己日夜盼望着項將軍的到來,不敢反叛。項伯回去之後果然把劉邦的話轉告給了項羽,還趁機美言了幾句,說劉邦不率先攻破關中,您怎麼能入關呢?如今人家有了大功,卻去進攻他,這是不合道義的,不如趁他來拜會好好款待他。項羽答應了。這時候項羽放鬆了對劉邦的警惕,正洋洋得意,心想:我還沒稱王,你敢稱王?

劉邦也是一個勇猛的人,冒着生命危險,去赴了鴻門宴。爲表誠意,只帶了一百多人,在項羽面前自稱臣,劉邦降低自己的身份,向項羽低頭,這不是懦夫,而是一種英雄氣概,苟延殘喘,是爲了東山再起。劉邦沒有選擇,只有忍。小不忍,則亂大謀。

劉邦知人善用、能言善辯、能屈能伸從被動之爭取主動,變劣勢爲優勢,化險爲夷。

低頭不是妥協,而是戰勝困難的一種理智的忍讓;低頭不是倒下,而是爲了更好更堅定地站立。該低頭時就低頭,調整一下目標,改變一下思路,就能巧妙的穿過人生荊棘,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無限風光。

關於劉邦的作文七

劉邦,一個傑出的人物。所謂傑出人物,大多是指在某一方面出類拔萃,可劉邦不同,他在好多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劉邦Vs項羽

能屈能伸是劉邦。使劉邦最終戰勝西楚霸王項羽的是什麼?是性格,劉邦贏得起也輸得起,而項羽卻贏得起輸不起。

在鴻門宴上,因爲劉邦事先買通了項伯,所以在項莊舞劍時,他才得以平安無事。席間,儘管項羽一再刁難劉邦,劉邦卻並不給予反駁,他深知自己的兵力遠不如項羽,於是他就一直吹捧項羽,使剛愎自用的項羽飄飄然,錯失了殺死劉邦的最佳時機。後來劉邦藉由離開項營,逃出了他的控制範圍。

後期,項羽被劉邦追到烏江時,亭長要用船送他過河,他卻說:“天要亡我,我渡過去有什麼用?”自刎而死,放棄了重整旗鼓、捲土重來的唯一機會。

劉邦以能屈能伸勝了項羽。

劉邦Vs曹操

用人不疑是劉邦。雖然劉邦和曹操並不是一個時期的人,但是對比二人,我們也能從中發現劉邦的過人之處。

曹操是一個矛盾的人,他既使用人才,又懷疑有才之人,擔心手下的人對他不忠。比如司馬懿,他知道司馬懿軍事本領大,於是讓他領兵打仗,可是曹操又害怕他發展壯大之後會造反,於是就處處限制司馬懿。

而劉邦則不同,手下有蕭何治國,韓信領兵,張良出謀劃策,這三個人的本領都十分突出。劉邦對他們用人不疑,因爲他可以很好地調節君臣之間的關係,君臣之間的合作自然也就很愉快了。

劉邦以用人不疑勝過曹操。

劉邦最大的長處是集衆人之長方爲自己長。他很清楚自己治國不如蕭何,領兵打仗不如韓信,出謀劃策又不如張良,可他卻能讓這些人在一起爲自己效力。這纔是他最大的閃光點!

劉邦以知人善用爲自己奪得了皇帝的寶座,並且手下有大量人才,自己儘可高枕無憂。

劉邦,不愧一代豪傑!

關於劉邦的作文八

劉邦與項羽爭霸多年,最終還是以項羽自刎烏江而結束,而劉邦便自然而然地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成爲漢朝開國皇帝。

在我看來,《鴻門宴》是最能體現劉邦個性所造就他的王國的一篇文章。在鴻門宴開宴之前,范增勸告項羽“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從而可見,劉邦爲實現大謀,堅忍克己。過後,他又將項佰拉攏到自己的隊伍中來,“奉 卮酒爲壽,約爲婚姻”,以“兄事之”,又可看出劉邦的隱忍,爲顧全大局,與敵方隊營中的項佰結爲親家;在鴻門宴之中,劉邦時刻陷於危險中,“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但他臨危不俱,冷靜覺着地化險爲夷,成功逃脫。以至范增“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令爲之虜矣!”。在鴻門宴之後,劉邦“立誅殺曹無傷“,可見劉邦的當機立斷。

如果說項羽是英雄,那劉邦便是梟雄,奸詐又有膽識,狡猾又很鎮定。在爭霸中,劉邦與項羽俱懷統一江山的大,面項羽的稟賦確實優於劉邦,可劉邦沒有項羽的遇事率性而爲,毫無剋制,有的是以高標準來完善和提高自我。項羽得一時逢迎失一世山河,劉邦忍一時屈辱換一片江山。

在我看來,項羽是亂世中崛起的英難,劉邦是亂世中生存的梟雄,而在亂世中,梟雄才是天生的執掌權術的帝王,而身爲英雄的項羽,只能落敗,自刎烏江,也許是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