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小事誰也分不清

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歷史階段,從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來看,認識是完全不同的。

大事小事誰也分不清

許多人認爲沒飯吃,吃不飽是大事。“民以食爲天”,食是頭等大事。凡·高經常吃不飽,靠親兄弟資助維持生活,他覺得沒時間畫畫纔是大事,是絕頂大事。寧可捱餓,寧可受窮,也要畫畫,結果畫出全世界最珍貴的“向日葵”。

讀書的人要坐得住,搞學問的人要把冷板凳坐穿纔算工夫。行家們認爲這是坐功,是大事。你叫李連杰、成龍“大哥”坐一兩個小時還可以,如果天天坐冷板凳,不許動拳腳,等於廢了他們的'武功。他們認爲動纔是心中的大事,他們是靠“動作”取得聲譽的,並不是靠坐取得威望的,兩者看法不同。

你叫陳景潤、褚時健少說話,儘可能不說話,他們覺得是小事,他們本來就不想多說話。你叫周立波少說話或者不說話,周立波可能馬上昏迷,要找幾個中醫給他按摩才能恢復正常,因爲他覺得說話表達情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所以,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不同地位,對區分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有時是截然不同的,有時會互相轉化,這是十分容易下結論的。

現在,人們把大事、小事、雜事、囉唆事、煩心事、高興事攪到一塊談,常常搞得頭昏腦漲。有的年輕人也分不清什麼是大小事,分不清規則,由此而中招受損。

“有一個年輕人,看到單位有一個男領導圓頭圓腦,光潤豐厚;看到另一位女領導比較瘦弱,有點小脾氣,他就和同事聊天時喊男領導“豬頭炳”,喊女的那位“狐狸精”。他以爲這是小事,過去在學校從國小到大學,同學間都是互相起花名的。

結果這事給領導掌握了,男上司丹田氣脹,牙齒“咯咯”響,腹部“咕咕咕”儲備了一肚子怒氣。在辦公室大叫一聲。“這小子無法無天!”女領導聽說有人叫她“狐狸精”,穿高跟鞋走路走不穩了,只好換上平底鞋。傍晚去市場買豬肉,錯買了5斤排骨,煮菜又忘了放鹽。心裏總想:什麼時候找個機會,修理一下這小子,出口悶氣。

你看,以爲是小事,搞出大事來了。這位仁兄,即便是天天掃廁所,天天給同事買盒飯,天天站在單位門口替同事擦皮鞋也沒用了。因爲他不尊重他人,給領導起花名,一言不慎,全盤皆輸。

有的人蔘加工作後天天想幹大事,家裏的牆上掛了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桌上放個地球儀。這仁兄老覺得自己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要幹就要幹大事,小事嘛,別人去幹。

這種人,起初同事還給點面子,忽悠幾句。日子一長,誰願意身邊有一個目空一切,小事不會幹,大事幹不起的人呢。於是便紛紛逃離他,躲避他。一個人孤掌難鳴,孤家寡人,紅消香斷有誰憐?於是消沉下去,借酒消愁,一醉方休。

近期網上又有人討論胡適比魯迅高明,因爲胡適的批評議論斥責直指體制之弊,高端大氣;魯迅是一事一議,深刻批斥國民性劣弱,個人的素質之差,雖筆鋒甚健,但眼光不及胡適高遠。

這些議論蒼白無聊,輕佻隨意,並不嚴謹。

胡適宏觀思考自有高明之處,也具有深度。但魯迅一葉知秋,拈來實例深入剖析,一針見血,力透紙背,令人深省。兩人各有所長,風格不同,怎麼去比誰的高低,比誰幹的是大事,誰的又是小事呢。

這些胡言亂語,有時也會矇騙了人。就好像姑娘老考驗男朋友,說“我和你媽掉到河裏,你先救誰?”

這是一道不管從哪個角度回答都欠妥的問題,是一些無聊人天真爛漫的考題,正常人考多了往往會由此不正常,嚴重的會得抑鬱症。

現在的導師越來越多了,一打開手機就會跳出許多導師來。這個說他的話很重要,是大事。那個又說他的觀點不得不看,也是大事。搞到人們越來越困惑,到底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

怎麼辦?不必苦惱,讀些好書,交些好友,做些好事,以平常心對不平常事,以不平常心對平常之事。形成習慣,問題自然解決。做事有輕重緩急,卻不要隨意區分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因爲它會引你進入一個誤區。記住,按規律辦事。答案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