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意淡然作文

今天的人們對於釋、道、儒三者的態度似乎有些自相矛盾。就頂禮膜拜而言,善男信女們對釋之佛與道之仙具有更多的虔誠且付出了更多的熱忱,之於儒,就遠不能與釋或道相比,大多數時候,儒,幾乎被人們完全丟在了一邊。然而,常人在虔誠地叩拜了佛與仙之後,往往又不自覺地從嘴裏吐出詆譭釋和道的言語來。諸如童話故事《三個和尚沒水吃》、歇後語“道士的爺——不信邪”、“菩薩襠裏的卵——神棍子”之類的例子我們可以舉出許多來,好像誰同和尚或道士沾上了關係都不是好人,也就更不會有人把“當和尚”或“做道士”作爲自己的理想。而在人們的言論之中,如若誰與儒聯繫上了,那麼這個人在別人心中的地位就明顯高了一個層次。一個商人被人稱之爲“儒商”,一介武夫被人稱之爲“儒將”,一個醫者做成了“儒醫”,都是非常難得的好事。在人們的言論之中,儒者是理所當然能登大雅之堂的上流社會人物,而“和尚”與“道士”就是正兒八經的“三流九教”,釋、道、儒三者的位置與頂禮膜拜之時就顛倒了過來。

儒意淡然作文

讀餘明然先生的《心路彎彎》,我的感覺是作者在以一個儒者的身份要求自己,《心路彎彎》這本書的字裏行間,也就閃現出一片儒意的光亮來。

作者說:“一片楓葉紅似火,滿腔熱情比天高!一生執着,我從不輕言放棄;夢想永遠是最美麗的,但要看我如何努力。”這就像我曾經在一片荒坡地上看到了一棵小樹,地表的沃土已經被流水沖刷淨,它高不過尺餘,卻在烈日爆出的一條幹圻中頑強地生長着,霜染的季節,它的葉子紅得比春花還要鮮豔,不遠處的周圍是鬱鬱蔥蔥的鮮綠的灌木與青草。或許,明然的彎彎心路就是這棵小樹的追求,命運讓他生長於嚴酷的環境,讓他經歷了更多的磨難,但他並沒有哀嘆,他還在感謝命運讓他在承受磨難的同時,也享受了更多的陽光和雨露,他將在磨難中成長爲一棵參天大樹,他甚至於用他鮮豔的紅色向周圍炫耀着他的驕傲,那些樹叢中的灌木和青草雖然享受了沃土,卻被大樹們遮住了他們生命所需的陽光。

勇於承受苦難,就是儒家的“頭懸樑,錐刺股”,就是“囊螢映雪”,因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因爲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因爲風雪之後纔是豔陽天。

儒家說,“吾日三省吾身。”《心路彎彎》這本書讓讀者感受最多的便是作者在不斷地反省自己的過去。讓人感受最深的有《剩生伢叔》中通過對“我”與剩生伢叔在兩場考試中的表現與考試結果的回憶來反省,爲他人;《我倆牽手走人生》中通過對妻子患上鼻咽癌這一生活的突變與“我倆”勇於面對生活磨難的回味來反省,爲自己。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毫不迴避當年他所做過的`一些所謂“投機倒把”的事件,這些反省和對自身行爲的拷問便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作者這些年來走過的彎彎心路,也就讓讀者感受出作者的人格昇華之路,一個儒者人格的形成過程。

博學,是餘明然先生儒意的表現。在《心路彎彎》這本書中,作者的律詩、詞賦、散文、小說、雜文、現代詩都寫得有板有眼,甚至於他還能很流暢地用文白體寫出許多的文章來。像《都昌南山記》、《都昌印山記》、《荷塘隨筆》都頗有唐宋大家的風采,在今天,實屬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不僅文章寫得好,還在攝影、攝像、網頁製作等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就像古代的博學鴻儒們善於琴、、書、畫一般。

寫一本好書,在書中燦爛出一片儒意的光亮來,是一種倡導,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就都昌縣而言,儒家的意識本是很濃郁的,且不說耕讀傳家的古訓,就是粗粗的考究一下我們的方言,你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來。記得小的時候,常聽人說某人的衣裳很花,叫做“花布統董”,後來查看詞典才發現這個詞竟然是個成語“花不棱登”;人稱字寫得塗塗擦擦的“烏焦巴弓”一詞也是出自於《百家姓》;都昌人口語中稱廳屋的“堂廎”還是字典中註明的書面用語。但是,都昌人的這種傳統文化中的儒意正在現代的商品大潮中面臨湮滅。許多人本來也愛讀幾本書,寫幾段文字,但現在他們更願意做的事是打打麻將,更願說的話是發發牢騷。明然一年來在網上發表了大量關於都昌縣地方文化的優美文章,點擊率還很高,說明已經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認可。讀明然的《心路彎彎》,儒意的燭火式的亮光,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欣慰與期待。

徐紅生:業餘作家,都昌縣東湖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