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事蹟(通用6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事蹟纔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事蹟(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事蹟(通用6篇)

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事蹟1

整潔的村道蜿蜒延伸,一池池碧水清澈見底,白牆黛瓦的民居掩映在綠樹中……3月19日,記者走進樟樹鎮文誼新村,一幅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優美畫卷躍然於眼前。

“這條路以前坑坑窪窪的,一到下雨天就成了‘水泥路’,根本無法出行。現在劉隊長他們來了,就幫我們把這條路重新修一下,幹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大好事。”在文誼新村一條主幹道旁,一臺挖機正在平整路面,一旁的村民熊春梅豎起大拇指說。

在文誼新村村部,記者見到了正要同該村村幹部入戶走訪的劉隊長,原來他就是岳陽市政府派駐文誼新村工作隊隊長劉偉新。

“市裏既然選了我們來駐村,我們就要擔起這個責任,用心做好。”劉偉新介紹,工作隊剛進駐文誼新村的時候,“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瞭解,他就跟另外兩個隊員白天到村民家裏走訪,充分摸底調查,晚上回來總結,理清工作思路。

“工作隊一來,就挨家挨戶走訪、座談,盡心盡責,幫文誼新村制定合適的工作方案。現在村子裏都知道了他們是市裏來的駐村工作隊。”樟樹鎮黨委委員、人武部長王曦說,現在文誼新村一天一變樣,天天來、天天新。

“他們幫助我們理清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合適的工作方案,確定了工作重點,工作效率顯著提升。”該村村支部書記蔣燦雄介紹,自駐村工作隊進駐以來,該村已完成1500米的溝渠疏通清理;對村裏的主幹道已完成2300米的兩側雜草、障礙等廢棄物的清理,1200米的維修、拓寬,近3000米綠化,栽種紅葉石楠、紅繼木共1500棵;拆除“四房”20棟,共計2400平方米;拆除垃圾池220個,對每戶配發了3個分類垃圾桶,共配發800套2400個垃圾桶……

跟隨駐村工作隊沿着村主幹道前行,記者見到不少村民正拿着鋤頭、鐵鍬,把一棵棵樹苗栽種在路兩旁。劉偉新急忙走上前,拿起一把鋤頭就挖起了土,“現在對路面進行加寬、提質改造後,還要在兩旁種上樹,再安上路燈,然後再建一些小果園和小廣場,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一會的時間,劉偉新就挖出了一個1米見方的樹坑,一旁的村民順勢拿過一棵樹苗,扶苗、培土、踩實,兩人配合默契。“走,我們到村民家中坐坐去。”種完樹,劉偉新招呼記者。

“劉隊長,你們又入戶來噠,來,到我家恰杯茶噠。”在村道旁清掃落葉的劉爹爹看到劉偉新,放下手中的掃帚,熱情的邀請他,“他們這些駐村幹部很辛苦,不分白天黑夜,經常到我們村民家中瞭解情況,徵求意見,是來幹實事的。”爲了更好的調動村民參加村莊清潔行動的積極性,該村包片村幹部、駐村幹部到每組

每戶進行宣傳、摸底,以屋場爲單位,每週對農戶開展1次衛生檢查。同時,開展“星際文明戶”“鄉風文明標兵”“優秀協會會員”等創建評選活動,充分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

離別時,劉偉新又向另一戶農戶家中走去,堅毅的身影,透着堅定的信念。

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事蹟2

“認識一下吧,我叫黃文秀,三十歲,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她坐在車裏,昏暗的背景下,有一束光打在她的臉上,映射出眼底的堅定執着。

近日,以黃文秀的故事爲主題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開劇這一幕,讓無數人潸然淚下。作爲基層幹部,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做大山的女兒,走出秀美之路。

秀美之路,是“父母”在、不遠遊的赤子歸家路。

2016年,黃文秀碩士畢業。在同學紛紛選擇留在大城市的時候,她毅然踏上了回家的路。百坭村村民曾問她:“你怎麼想要來這麼偏遠的農村工作呢?”黃文秀回答:“百色是我的家鄉,更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作爲一名黨員,我有什麼理由不回來呢?”

2021年,我在人生道路的權衡中,堅定地選擇了返程的路。面談的時候考官問我:“爲什麼會想要來這裏工作呢?”我說:“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遊。對我來說,家鄉就是生我養我、哺育我成長的父母,我想回到父母身邊,我想盡我的微薄之力來建設我的家鄉。”彼時,我的眼前出現了一條路,是赤子歸家路,更是通往光明未來的秀美之路。這條路或許不是花團錦簇的平滑大道,或許荊棘叢生、顛簸蜿蜒,但我必將懷揣“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忠貞信念,學習黃文秀的信仰之美,把夢想寫進泥土,用腳丈量大地,將無悔的青春融入時代洪流之中。

秀美之路,是里程數丈量羣衆心聲的長征之路。

2019年3月,黃文秀駐村滿一年的那天,她的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裏。她簡單地發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這一年時間內,她收起裙子,穿上簡便的運動服,逐一走訪全村貧困戶,繪製了詳盡的“貧困戶分佈圖”,將每村每戶的家庭情況、貧困原因一一標註。

2022年3月,我來到基層工作剛好半年,也是我任職潘元村村主任助理的半年。青春逢盛世,奮鬥正當時,新時代的我們作爲基層工作者,應當俯下身、沉下心,做好羣衆的貼心人。半年來,我在基層工作中充分發揮年輕人的幹勁,衝在一線,幹在一線,和村幹部一起走村入戶,察民意聽民聲,瞭解羣衆的困難,明白羣衆的訴求,積極幫助羣衆解決難題,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沾染的泥土正是我們篤行不怠的勳章,是見證我們成長的最好印跡。每日上萬的步數是我們一步步踏進羣衆心裏的階梯,更是我們丈量羣衆心聲的長征之路。

秀美之路,是紅牆白樓鄉村美、綠野藍天農家肥的鄉村振興路。

黃文秀到村後,翻山越嶺、走村入戶,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帶動全村順利脫貧88戶,貧困發生率降至2。71%。她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樹家風,振鄉風,促民風,將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在人們的如花笑靨裏漸次展開。

“我們的銀杏砧板耐腐蝕抗菌,不容易開裂,而且有自愈的功能……”在元竹鎮電子商務服務站,工作人員一面展示手中光滑平整的銀杏砧板,一面嫺熟地介紹砧板的優點。時值618活動期間,上架的銀杏砧板很快銷售一空。我作爲幕後小助手,第一次有機會目睹直播銷售的過程,感受互聯網經濟下電商作爲新興業態,深刻改變着傳統農產品的流通方式,也爲產業振興、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黃文秀建立電商服務站,幫助全村羣衆銷售砂糖橘4萬多斤。新時代我們生逢其時,責任在肩,應當學習黃文秀,充分發揮年輕人優勢,將新興技術與農村產業相結合,立足產業振興,青春爲筆,熱血爲墨,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選擇到基層揮灑青春汗水的我們,都是“大山”的女兒,是羣衆的女兒,讓我們向黃文秀同志看齊,走出秀美之路!

2019年,年僅30歲的廣西駐村第一書記、北師大定向選調生黃文秀在百色洪水中不幸遇難的消息令人悲痛。她將知識帶回家鄉,用行動建設家鄉,她將30歲的大好年華定格在扶貧路上,用生命譜寫扶貧樂章。身體力行,不忘初心,知重負重,砥礪前行,她是脫貧攻堅道路上的踐行者,同爲選調生的我們,更要以她爲標杆,主動擔起帶領羣衆脫貧攻堅的重任,紮根基層,腳踏實地,用實幹譜寫未來。對此,我有以下幾點體會想與大家分享。

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心裏要燃氣一團火。要像黃文秀一樣,在選擇理想的時候,要讓自己真正熱血起來,要主動響應祖國和社會的需要,投入到真正可以發揮拳腳的地方,基層是廣大青年幹部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要走向基層,擁抱基層,不忘初心,腳踏實地,將自己的勤奮和汗水揮灑在基層這邊給祖國謀復興,爲人民謀福祉的地方。

新時代的黨員幹部,手裏要攢起一股勁。要像黃文秀一樣,放下自己的舒服圈,擼起袖子加油幹,不怕泥濘和荊棘,不怕風雨和烈日,像鋼鐵巨人般,將自己置身於愈挫愈勇的戰場,那些走爛的鞋子,那些輪胎壓過的紋路,那麼幹裂的嘴脣和曬黑的皮膚就是一枚枚軍功章,刻印在祖國復興和人民幸福的史冊上。

新時代的黨員幹部,眼裏要匯成一面旗。要像黃文秀一樣,將黨紀國法作爲自己工作生活的準繩,嚴格要求自己,高標準督促自己,在履職的道路上,時刻不懈怠,在盡職的途中,永遠風雨兼程。駐村的工作不好乾,沒關係,那就加班加點幹,那就流血流汗幹,脫貧致富的工作不好乾,那就精疲力盡幹,想法設法幹。

黃文秀的故事,是在給黨員幹部豎起一面精神旗幟,鼓勵大家要將個人的成長成才之路與祖國的建設發展之路緊密結合起來,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奮鬥的路上幹出一番新天地。

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事蹟3

作爲一個扶貧幹部,劉敬纔去農村扶貧的里程記錄保持在每年1000多公里……在精準扶貧的路上,他作爲一個有情懷的共產黨員幹部已經遞交了一份滿是誠意和溫度的答卷,但他說:“爲百姓,還可以做得更多,我,還在路上!”

2017年6月8日,盛夏,火辣辣的太陽灼烤着大地。瀘州市納溪區上馬鎮人民政府獸醫站站長劉敬才乘着摩托車在鄉間碎石公路上緩慢前行,今天,他要去太平村11社楊洪林家。幫扶的貧困戶大多山高路遠,交通不便,但這已經是他今年第六次跑在這條九曲迴腸的碎石公路上了,眼看着前方不遠處就要到他幫扶貧困戶楊洪林家了,沒想到一個上陡坡,摩托車壓過一塊較大的石頭,石頭不穩,摩托車猛然側倒,劉敬才隨摩托車一起滾下坡去,他的小腿因爲受到猛烈撞擊當場鮮血直流······

在給同事打完求救電話後不久,他被及時送到鎮衛生院進行緊急救治,被幫扶的貧困戶聞訊後也趕到醫院來看望他:“老劉,你看你,哎呀,咋傷得這麼嚴重呢?”面對這個多次上門給他指導脫貧的幫扶人,他倆早就成了老朋友。“哎呀,就是肌腱斷裂受傷了,你也別太擔心了哈。哦,對了,家裏人都還好吧,上次我給你帶來的雞苗長得怎麼樣啦······”在醫院的病榻上,打着吊針的劉敬才依然不忘對貧困戶進行情況瞭解。

“每一個貧困戶家裏都積攢了許多跌宕起伏、百轉千回的故事,我們只有多多和他們交流才能真正瞭解他們的情況,打開他們的心扉、走進他們的生活,瞭解到致貧的癥結所在才能因症施策,更好地幫助貧困戶脫貧。”劉敬才告訴記者。

“要讓百姓覺得是自己人,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經常去了解他們的情況,所以這次受傷我覺得沒啥了不起的,你看我這手機裏每一張入戶走訪的照片都是一個故事,每當夜裏想到他們貧困的家境我就睡不着覺,一直想着爲百姓多做點兒事,爲這片土地、這方百姓做事,我永遠激情澎湃!”

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事蹟4

格桑,男,1973年6月出生,公共行政管理碩士學位,1998年7月參加工作,20xx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西藏自治區就業服務局副調研員。

2016年底,格桑自動請纓申請駐村,他不顧身體患有慢性腎炎的病痛,帶着對妻兒的無限眷念,於12月3日與同事來到這海拔3793米,距離尺牘鎮6公里、距離縣城73公里的偏僻山村——烏巴村。烏巴村屬半農半牧村,下轄4個村民小組,現有484戶3140人,屬丁青縣的較大的行政村。該村村民收入渠道單一,主要來源爲蟲草採挖收入。

來到這裏,作爲工作隊隊長,看着鄉親們一雙雙期盼的目光,倍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剛到這裏,便匆匆放下行囊,走入烏巴村的這個大家庭,在田間地頭、村民家裏、山間小路上留下了格桑與同事們的一步步堅實的足印。帶着感情,帶着使命,沉下身,靜下心,擺正自己的位置,緊緊圍繞駐村“五項任務”,堅持“指導不包辦、盡職不越權、幫忙不添亂”的工作原則,嚴格遵守工作紀律,把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貫穿於駐村工作的始終,把着力解決突出問題作爲載體,把緊密聯繫羣衆作爲主要措施,把進一步建強基層組織作爲駐村工作的中心任務,通過彙報、座談、走訪、調研、慰問等方式,認真、紮實地開展駐村工作。

一、查村情民意,理工作思路

自駐村以來,格桑始終堅持思想上尊重羣衆、感情上貼近羣衆、工作上依靠羣衆,真正做到羣衆的“知心人”,真正成爲羣衆的“貼心人”。格桑雖藥不離身,但始終堅持在駐村工作第一線,剛入駐到烏巴村就帶領工作隊員走訪了學校、低保戶、五保戶、黨員、村幹部、致富能手等各個羣體,並通過召開羣衆、黨員代表、農牧民代表、困難戶代表、宗教人士調研座談會等方式,傾聽羣衆心聲,瞭解村情民意,全面細緻地掌握了烏巴村的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和經濟收入狀況,勞動力、外出打工收入、農業種植結構以及畜牧養殖結構等。在瞭解村情的基礎上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幫助烏巴村理清發展思路,制定了烏巴村發展計劃和兩年規劃,並把羣衆最急切、最亟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做爲駐村工作重點,制定階段性工作計劃和目標,對羣衆反映的各類問題和困難建立問題消號臺帳,統一研究部署,逐項進行幫助解決,落實解決完成一項打勾消號一項。直到所有問題和困難全部解決爲止。

二、建基層堡壘,聚發展合力

“給錢給物,不如建設一個好支部”,這是工作隊隊長格桑同志經常說的一句話。爲了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格桑以“放手不放眼”的工作思路,致力於基層組織建設。一是認真分析村“兩委”班子的現狀,對村“兩委”班子進一步抓引導求穩定,適時掌握村“兩委”班子成員動態,積極引導班子內部穩定;二是採取培訓,提高其自身素質,堅持“三會一課”制度,由村黨支部統籌安排,駐村工作隊督促指導落實情況,做到不走過程,不搞應付,真正把“三會一課”制度落到實處,切實起到整體提高的效果,同時重點培養村黨支部書記操作電腦及使用新型辦公設備的能力;三是大力培養農村後備幹部,制定和建立烏巴村黨員發展規劃,按照“在黨員中培養致富能手,在致富能手中培養黨員,在黨員和致富能手中培養後備幹部”的工作思路,發展了5名預備黨員,確定了7名入黨積極分子;四是協助健全完善《村幹部目標管理責任制》、《財務管理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村民議事制度》等多項制度,把黨建、維穩、經濟發展等工作任務明確到人,真正做到“制度管人、機制勵人”,形成村幹部“按章理事”的良好局面,實現了農村工作制度化、規範化;五是幫助制定《烏巴村村規民約》,力求爲解決長期困擾本村發展穩定的老大難問題提供製度依據,同時對於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也適時做出研判,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對策,特別是對於戶口遷移問題、宅基地糾紛問題、亂佔亂圍亂建問題、適齡兒童入學問題、蟲草採挖相關問題、以宗教活動爲藉口進行亂攤派問題等方面做出了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規定,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系羣衆民生,解突出問題

格桑從村民最盼、最急的事情入手,針對烏巴村飲水難、行路難、外出務工人員少、村民過度依耐蟲草收入等實際問題,協助村兩委想方設法幫助羣衆解決。一是投入資金102萬元購買犏奶牛202頭,使202戶羣衆從中受益。同時,在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帶領村主要領導前往拉薩、日喀則、林芝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取經,並徵得縣分管領導的意見建議後,初步計劃在10月份左右建設一個集飼草種植、犏牛養殖、奶產品加工和銷售一體的烏巴村犏牛養殖合作社。通過發展農村養牛經濟合作社,增加農牧民收入,轉變羣衆思想觀念,改變村民依賴蟲草收入的單一經濟模式,引導羣衆依靠自身的智慧、技能和勞動來增加收入,走可持續發展的致富道路;二是針對烏巴村人畜飲水緊張的實際,積極協調自治區水利廳、昌都市、丁青縣等相關部門,爭取政府投入部分,組織羣衆投勞,解決烏巴村四個自然村的人畜飲水維修擴建項目,緩解人畜飲水難問題,切實改善羣衆生產生活條件;三是協調烏巴組至空薩組的一路一橋工程,新修公路5公里,1-16米橋樑一座,6米4道鋼波紋管涵,總投資450萬元,解決了200戶,1690人出行難問題;四是舉辦SYB創業培訓等老百姓急需的.技能提高培訓,先後培訓農牧民羣衆30人次,投入資金7萬餘元;五是組織召開村、組羣衆會20餘次,解矛盾糾紛10餘次,解決困難8個、辦理實事好事12次,其中:爲去世“五保戶”老人旺吉籌措喪葬費用8000元並協助村兩委做好其後事料理工作,爲“五保戶”老人卡窩籌集資金2000元維修其所居住的活動板房併爲其添置生活必需品,爲生病的“五保戶”老人請醫送藥5次;六是對本村進行流行病學方面的調查和傳染疾病的預防教育活動,對烏巴村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情況作了初步的調查摸底,同時對40多名疑似結核病人進行了篩選登記,還邀請昌都市疾控中心專家還就肺結核等傳染疾病的傳播途徑、預防、治療等開展了知識講座,現場發放結核病防治宣傳掛曆、計劃免疫宣傳掛曆等宣傳資料500餘份,場提供各類疾病諮詢100餘人次。

四、關百姓冷暖,羸民心之本

爲做好政策宣傳和感恩教育工作,格桑帶領全體工作隊員,一是利用“元旦”、“春節”、“藏曆年”等節假日期間,探訪慰問三老人員、困難戶、五保戶、村組幹部等,一一瞭解他們的困難和期望,併發放慰問金、慰問物資21000餘元,該同志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2000元,對家庭確實困難但未能包含着集體慰問中的6戶人家,購買麪粉等物資單獨進行慰問;二是通過集中學習、專題培訓、面對面宣講等形式,認真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和農民羣衆學習自治區黨委、市委、和縣委開展“強基礎惠民生聚民心”活動精神,傳達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重點在惠農政策上下功夫,讓羣衆明白“惠在何處、惠從何來”,這些“惠”是誰給的,激發他們愛黨愛國的熱情;三是結合“黨日”、“宣講日”和“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等活動載體,設立新舊西藏對比圖片展,並通過座談和走訪等方式,大力宣傳和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真正使廣大羣衆明白團結是福,分裂是禍,堅定跟黨走的信念。

五、強安全措施,促和諧穩定

爲切實做好烏巴村安全維穩工作,格桑同志多次組織召開村組幹部、雙聯戶長和全體村民大會研究制定多項舉措以確保烏巴村社會局勢穩定。一是在節日期間和敏感節點成立了以村黨支部書記、村長扎西次人爲組長、駐村工作隊隊長格桑爲副組長的維穩工作領導小組,對工作進行分工,對工作提出要求,並從成立領導小組之日起維穩工作進入一級警戒,嚴防發生自焚、暴力恐怖襲擊、食品安全事故、安全生產事故等各種影響社會穩定情況的發生,確保了烏巴村社會局勢穩定;二是在節日期間和敏感節點建立維穩值班制度,加強值班紀律,每天安排由村“兩委”班子成員、民兵連、駐村工作隊隊員共同組成8個值班人員,保證24小時值班;三是由各組長、聯戶長做好外出人員、外來人員的登記和備案;四是要求全村各小組負責人召開會議,傳達區市縣三級有關維穩要求,對本小組全體人員進行維穩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排查火災、散裝油等安全隱患;五是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確保處置及時有效,盡最大可能控制其影響;六是在蟲草採挖季節要求工作隊全員在崗,該同志身先士卒,帶領全體駐村幹部克服海拔高、氣候惡劣等現實困難,前往蟲草採集點做好村民的管理和秩序維護工作,確保蟲草採挖工作秩序井然,和諧圓滿。此項工作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全縣維穩工作會議上予以點名表揚,並通過縣電視臺做了專題報道。

自第四批強基惠民活動開展以來,他以對人民的忠誠,以火熱的心、無盡的愛、埋頭的幹、使勁的拼、默默耕耘,當好強有力的支柱,辛勤耕耘駐村工作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爲羣衆排憂解難,在自己駐村的足跡當中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譜寫下了執着、勤奮、謙遜、嚴謹、求實、和諧、關愛……的動人篇章。當農牧民羣衆用不同的方式向他表示感激之情時,他說他體會到的是當一名駐村工作隊隊長的幸福感,那是一種別樣的人生享受。是啊,他是在傾情注愛,用愛心與智慧耕耘。嚴謹求實,勤奮刻苦,兢兢業業,舍小家顧大家,心繫新農村建設癡情不改,情牽人民羣衆無怨無悔,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實幹及以身作責的工作態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極高的思想覺悟,贏得廣大黨員幹部及村民羣衆的擁護和好評。

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事蹟5

延東生,1974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綏德縣中角鎮延家川村黨支部書記。作爲鄉村振興的“領頭雁”,他充分發揮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秉持軍人保家衛國的責任意識,想羣衆所想、急羣衆所急、解羣衆之所困,以“三變改革”爲有力抓手,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居民脫貧致富,以改善人居環境及精神文化建設爲重點,帶領村委班子成員,迎難而上、紮實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爲環境美麗、農民富裕、產業興旺、品質提升的美里鄉村。

2018年3月,綏德縣中角鎮延家川村退役軍人延東生當選了該村新一屆黨支部書記。他上任當村支書,意味着他要放棄常年在西安經營的高薪酬生意。延東生猶記每次回到村裏,鄉親們圍住他問長問短,看着老鄉們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貧窮落後的面貌,他的內心五味雜陳。這些年,無論走多遠,最惦記的還是這個生他養他的老地方,他決定放棄西安的事業,回到生他養他的地方,讓鄉親們也富起來,讓延家川村舊貌換新顏。

凝聚班子的戰鬥力

自18年換屆任職後,發現村裏存在問題很多,也很嚴重,如一盤散沙,可如何要處理好這些問題的整合,對我這樣的一個新手真的也是難上加難,經村兩委多次和村裏的老黨員,老同志羣衆代表探討,研究,商議後,最終我們把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得到了妥善善解決,村風,村貌有了很大的變化提高,村裏現在不但團結安定,文明和詣,還被列爲先進重點文明村。只有解決好問題安穩,纔能有下一步的發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開展脫貧攻堅以來,該同志始終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完成了全村92戶188人脫貧,帶領羣衆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終堅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換取貧困戶的放心”,經常“到戶中、面對面”入戶瞭解農戶困難,對本村所有貧困戶的家庭實際情況均能做到“情況清、底子明、瞭如指掌”,並且能真正做到把貧困戶當做自己的親人,針對貧困戶的`困難需求,能夠及時到戶瞭解並幫助解決,在當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評。

產業發展創益明顯

他上任後發現,延家川村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全村土地閒置荒蕪,村集體經濟落後,主導產業薄弱,在家羣衆增收困難,村民人心渙散。面對這樣的現狀,他帶領村兩委班子在深入學習中轉變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過程中,結合“三變”改革,圍繞盤活集體資產、農村土地、林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資源要素,激活發展潛能,先後到山東壽光考察溫棚種植,陝南革命老區柞水,天津毛家裕,楊凌農高會等地學習考察;爲了使“死資源”變成“活資產”,他決定流轉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個長效穩定的收入。2018年9月成立綏德縣中角鎮延家川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採用三變改革六步法,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轉川地60畝來發展蔬菜大棚項目,建成標準大棚27個,同時大棚基地設施配套400噸蓄水池,管網,電,路,太陽路燈等均己建設安裝完成,帶動全村387戶1089人增收,同時,大棚種植項目僱傭貧困勞動力20餘人,戶均家庭務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這樣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時還能壯大集體經濟,儘早實現全村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轉土地100畝用於栽培高標準、高品質紅薯,預計穩定增產40%,可直接帶動20戶62人增收。腰包鼓起來,日子美起來。看着鄉親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他說,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礎設施大變樣

村民富裕起來後,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能落後,他多方爭取,積極協調,依託政府和社會力量,解決了鄉親們吃水難的問題,新建3口水井,維修2處水井;同時打造村委陣地,對陣地會議室打造和牆面,亮化燈,廣場運動器材的安裝打造,全村路燈的更換90多盞,熱水器56個,新式電錶370餘戶,硬化村裏道路一公里,爲全村新建廁所235戶;同時發展紅薯產業一百畝,建成可容納30人的幸福家園,爭取200萬包大棚河提解決了父老鄉親們的出行難,用電方便問題,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設施建設,面貌煥然一新。

激發羣衆內生動力

2019年中秋節,舉辦了延家川新民風表彰暨中秋大會,爲了調動村民們的積極性和凝聚力,評出10名個人先進進行表彰,通過表彰,大力弘揚道德模範的無私奉獻精神,教育引導廣大村民,以道德爲榜樣,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從而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時代新風,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質,深入推進全村公民道德建設,助力脫貧攻堅。同時營造出勤勞致富光榮、安於貧困可恥的社會新風氣,形成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

團結老兵共創共建戰疫一線勇敢逆行行

作爲延家川村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爲更好地服務退役老兵、團結退役老兵,他採取網格化管理模式,同時建檔立卡,每一名退役軍人一戶一檔,收集訴求與建議,定期召開座談會,交流紅色基因故事、致力軍人精神傳承。將優秀退役軍人延維浩選爲村環境衛生監督員,號召退役軍人羣體參與村集體建設,以軍人精神的引領示範作用營造全村積極進取氛圍。

戰役一線勇敢逆行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他衝在疫情防控一線,爲羣衆築起一道堅固防線。他從臘月二十八接到鎮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後,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帶領村兩委成員,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衝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帶頭做好疫情防控宣傳,通過網格細化,班子成員與網格員一起挨家挨戶走訪宣傳,確保戶戶到位、人人知曉。爲切實把“內防輸出、外防輸入”落到實處,在村各出入口設立卡點,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嚴格排查勸返外來車輛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間,他總是主動值夜班,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其他同志,爲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力量。

作爲一名退役軍人,始終堅守着軍人的性格和氣質、紀律性和無私奉獻精神,時時處處彰顯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養和赤膽忠誠,是退役軍人中的優秀代表,是一面旗幟。作爲村黨支部書記,他始終牢記黨的初心與使命,不計個人得失,爲了全體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不遺餘力。

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事蹟6

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劉豔軍來到省定貧困村龍門縣東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4年來,他不忘初心,記住使命,紮根瑤鄉,甘於獻身,唱響了新時代消除貧困和振興鄉村的雄渾樂章,給村民們帶來了消除貧困的成果。目前,上東村勞動力貧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的村集體收入從扶貧前每年約2.7萬元增加到39萬元,從貧困村到小康村,從後進村到後進村,從產業空心村到網紅打卡地的變化。

用真相贏得民心,激發消除貧困的內在力量。

上東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是龍門縣青田瑤族鄉最大的少數民族村,這裏的貧困在省裏掛號:全村生病、殘疾、智力貧困現象突出,集體經濟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礎設施不足、大衆生產生活困難……

得知被派往東村時,劉豔軍興奮焦急。市委要求將上東村建成省級扶貧示範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這意味着上東村扶貧工作不僅要做好,還要做好新的、優秀的工作。作爲軍轉幹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裏暗暗地給自己立了軍令狀:不拔貧窮的帽子決不接受士兵!

要想脫貧,先改變自己。從機構到鄉村,只有紮根,才能把兩心變成一心。白天訪問貧困家庭瞭解情況,晚上熬夜整理扶貧資料,到了上東村,劉豔軍忙於工作。

第一次來的時候,有些村民給這個從機關下來的扶貧幹部打了個問號,推測劉豔軍是否來鍍金。但劉豔軍決心以真心戰勝民心,凝聚消除貧困的攻勢。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裏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東村。他積極深入村民家,噓寒問暖家,瞭解村民家庭成員和收入狀況、貧困原因等,正確識別建卡貧困家庭47戶172人(其中有勞動力貧困家庭35戶153人,無勞動力5戶12人,五保戶7戶7人)經常深入田地,與村民尋找財富的良策,與貧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來,劉豔軍通過自己的社會關係爲上東村貧困大衆籌措扶貧慈善金和物資共計一百多萬元,幫助大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最令村民感動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劉豔軍一直與村黨員幹部奮鬥在防疫現場,爲人民羣衆的安全和健康擔當守護者。

劉豔軍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動了上東村村民。現在村民們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內生力進一步激發了。

尋求良策實際招募,鋪設產業興村新路徑。

治貧困要治根。產業扶貧是消除貧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大衆就地就業的長期計劃。

上東村是龍門縣的水源保護地,被列爲禁養區和禁採區,註定很難走工業化發展道路。如何打好產業扶貧卡,最大限度地將現有資源轉化爲現實財富?劉豔軍認爲,產業扶貧只有根據土地條件、對症療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長期穩定的扶貧。

在實際調查和論證的基礎上,劉豔軍和村兩委班尋求構想,提出構想,尋找產業興村的突破口。他立足於該村溫泉、百竹園、古樹林等自然生態資源和瑤族特色文化優勢,加快推進以溫泉爲重點的少數民族特色生態旅遊產業和多種產業相結合的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徑。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目前該村發展的主要產業有鄉村生態旅遊、光伏發電、生態種養、廣告租賃、竹製品加工等。此外,劉豔軍爲上東村贏得韶新高速出入口,爲今後大型溫泉項目落地奠定了交通優勢。村民們說他爲上東人民做了現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劉豔軍通過建立財富領導人才庫,請相關技術和業務專家培訓財富領導人,培養技術、通電商、會管理財富領導人,建立專業合作社3人。四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他和村兩委班子、村民們通過開闢切實可行、合理有效的產業發展新途徑,幫助上東村和貧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長期穩定的脫貧致富之路。

抓住黨建促進和諧,描繪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送錢送貨,不如建個好支部。四年來,劉豔軍指導省、市、縣加強黨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實施方案,強調基層組織建設,以標準化、規範化的美麗黨建設體系引領上東村黨建設,建設不去的扶貧團隊。

針對上東村黨支部在外務工流動的黨員多、經常教育困難組織的特點,村黨支部建立了上東村黨員之家的微信羣,在小組中及時發表了村黨支部的工作動態、時政教育內容、黨的理論知識等,爲在外黨員建立了學習教育的便利平臺。與此同時,該村黨支部重視發展培養黨員,近3年發展3名30多歲的大學生預備黨員和2名30多歲的入黨積極分子,嚴格執行三會一課、民主評議、民主管理黨員等相關制度,重視制度管理黨務村務,致力於解決班級執行力、戰鬥力不強、組織生活不規範等問題。

四年來,通過抓住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發揮了上東村黨支部的戰鬥要塞作用和黨員隊伍的先驅模範作用。黨建促進和諧,現在上東村各社會事務呈現出繁榮景象。該村也相繼榮獲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設示範點惠州市先進基層組織等稱號。劉豔軍堅信,在黨建的帶領下,上東村的黨員幹部一定能成爲未來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的主力軍。

現在的上東村,產業繁榮,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東村的蝶變有目共睹,而劉豔軍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讓當地村民們感動。2021年4月,因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方面表現突出,劉豔軍獲評爲廣東省鄉村振興先進個人,被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通報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