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養生之法

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季節

四季養生之法

人是天地間的產物,從這點來看,人與一棵落葉樹沒什麼大的差別。我們一年四季的身體狀態,正像一棵樹,從發芽、繁茂、凋萎到落葉,周而復始。順四時,就是對季節規律的最具原則的養生把握。

1、溫帶氣候,提醒我們“順四時”

偌大一個地球,究竟哪裏最適合人類生存和居住呢?這是地理學家需要解決的問題,但中醫學對此早有研究。答案是溫帶。理由:地球上其他地方缺乏明顯的四季更替。中醫認爲,人“秉天地之氣而生,法四時而成”。人在四季更替明顯的地區生活,才能做到“順四時”。

比如南極和北極,由於地處高寒,幾乎全年皆爲冬天。半年長夜,半年白晝,陰和陽是絕離的,沒有一個適時的交替。熱帶則是一年長夏,同樣沒有四季,“波瀾不驚”。而在溫帶,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對人類的身體和智力發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並使人對外界氣候的應對能力增強。所以,生活在溫帶的人們應該很自豪、很幸福,因爲大自然給予了相對優厚的外部環境

2、你在不自覺地“反季節”嗎

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按“順四時”這個規律來養生、防病的。比如,夏天時,很多人都喜歡待在室內打開空調,而且,唯恐空調溫度不夠低,屋子不夠涼快;冬天時,很多人則待在室內開暖氣,而且,唯恐暖氣不夠熱。這些做法,其實都違背了季節規律。

夏天,不少空調“粉絲”來診所看病,還疑惑地問:“我怎麼渾身都不舒服呢?”我就跟他們說:“該出汗時你不出汗,都在體內憋着。你能舒服嗎?”所以,我建議,夏天若是開空調時,多少打開點窗子,以利於新鮮空氣進入室內,讓空氣不斷循環流動,同時避免室內外溫差太大。

無論空調還是電扇,都不要讓其對着你直吹,而要讓其對着牆或側面吹,這樣可以有一個讓空氣迴旋流動的餘地,使人體接受的是溫和的涼風。這是因爲,天氣熱的時候,我們的毛孔是開放的,若讓空調、電扇迎着我們正面送風,那就成了《黃帝內經》描述的.“虛邪賊風”了。體質虛弱的人若不注意迴避,很容易引發感冒發熱、腰痠背痛,甚至有的人可能動彈不得。這些例子在臨牀上並不少見。

同樣道理,到了冬天,正常情況下,人體的氣血是閉藏的。這時候,若是人爲制暖,環境太暖和,導致身體捂得太熱,本來閉藏的氣血就會往外耗散。中醫認爲,“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也就是說,如果冬天不能夠把精血很好地貯藏起來,到了春天就很可能會得瘟病。

所以,雖然冬天開暖氣無可非議,但是,建議室溫不能太高,控制在20攝氏度就足夠了。不能因爲人爲的因素,加劇室內小氣候和室外季節的反差。

3、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中醫認爲,人的氣血運行與五臟是直接相關的。

春天時,氣血從裏往外流,裏面的氣血相對不足。這時,很多人會有肝氣、肝血不足的情況,常常感到失眠、春困。這時,我們應注意養肝。無論男女,最好服用些烏雞白鳳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子,療效經過上百年的實踐檢驗。女性以肝爲先天,養血爲主,服用此藥自然不在話下。但不要以爲這只是婦科聖藥,男性也會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對不足的情況。有此證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適量服用。

到了夏天,人的氣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氣特別熱,汗出得特別多,你往往會感到氣短、胸悶,這是因爲夏氣影響了你的心氣。我建議多喝點生脈飲(人蔘100克,麥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這是唐代名醫孫思邈提出的方藥。其中人蔘補氣,麥冬清肺熱,五味子收斂心氣,總體效果有助滋養心氣,抵禦暑熱。

秋天則是氣血由外往裏走的季節。秋氣與肺氣相通。這時,可吃點秋梨膏(精選白梨,配合其他潤肺生津的藥物,加蜂蜜、紅棗等佐料製成)。梨有潤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經,有助氣血速降,幫助人們把氣血吸納回體內。

冬天戶外大雪飄飄,人體氣血都藏起來了,正是補養的好時機。冬天重在補腎,男性以精氣爲主,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服用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補血,可服用阿膠、大棗、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劑服用;更年期後,可服用六味地黃丸。

中醫稱這種養生方法爲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在身體功能正常情況下的滋補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則應先治療原發疾病。

春季如何養生

春季,嫩芽初苞,萬物復甦,白天漸長,太陽熙暖,萬物推陳出新。農諺說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一年之計在於春”。

1、舒筋護肝健腿養生法

肝主筋,舒筋活絡是保護肝臟的重要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乾洗腿:兩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向下摩擦到足踝,然後再往回摩擦到大腿根。可預防下肢靜脈曲張、水腫和肌肉萎縮等。

揉腿肚:以兩手掌夾緊一側小腿肚(膝腸肌),旋轉揉動,可加強肌力,預防腿肚抽筋和肌肉萎縮。

2、春季臥姿調整養肝法

春季宜早睡早起,睡時頭宜朝東方,以順應自然發生之氣。每天臨睡前做1次即可。方法爲仰臥,頭東足西,舌抵上順,閉口閉目,鼓漱30次,使口中津液逐漸增多,待津液滿口時,緩慢嚥下。本法對春季津液不足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均有作用。

3、春季小便通利養肝法

蘇東坡(養生雜記)說:“要長生,小便清;要長活,小便潔。”小便清利潔淨,表明人體水液代謝和肝功能正常。而保持小便清潔、通利的方法有:少食。食少化速,則清濁易分。小便時不宜過度屏氣用力,因爲這樣容易造成大腦一時性供血不足而致突然暈倒。飽時氣血充足,男性可以保持站立解小便;飢餓時宜蹲式排尿,有利於肝臟的養護。

4、春季簡方養生保健法

細辛散。細辛3克、炙甘草1.5克、川芍3克,水煎熱呷,每日1次。適用於春季睏倦明顯者。菊花散、菊花、前胡、旋復花、白芍、玄蔘、防風各30克,共爲末,臨睡前用米湯調3克一6克送下。適用於春季頭痛、面腫及眼睛澀癢等症。延年散、陳皮120克、甘草60克共研細末,每次5克,每日1次。春季服用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春天也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因此應注意養生保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我國古代醫學家根據自然界四季變化對人體臟腑氣血功能的影響而提出的養生健康原則。

夏季如何養生

1、清心祛暑清熱解毒

夏季五臟屬心宜清補,心喜涼,宜食酸,如小麥、豬肉、李子、芹菜等。食物以性寒涼味酸爲宜,不吃辛辣溫燥的食品。但冷飲不要過度吃,以免傷及正氣而引起病理變化。

2、清熱利溼生津止渴

因津液消耗過多,宜清熱生津止渴,因暑溼並重,應清熱利溼、清暑化溼。長夏五臟屬脾,宜淡補,脾惡溼,宜食味甘、性寒的食物。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瀉能燥能堅的功效,因此不宜食用。

3、健脾養胃補氣益陰

夏季一方面人體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溼氣候的影響而造成脾胃正氣不足,因此應健脾養胃,飲食宜清淡、鬆軟易消化,應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的膳食爲主,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品。每餐進食量不要過大,應以少食多餐爲原則。如已有疰夏、傷暑、暑溼、中暑先兆發生,則應根據症狀合理選擇飲食,或者補脾肺氣虛,或氣、陰雙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