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孩子烹調蔬菜的五大問題

生着吃還是熟着吃

給小孩子烹調蔬菜的五大問題

很多父母堅信,蔬菜生着吃最有營養。假如這話正確,就無法解釋爲何西方膳食中永遠蔬菜不足的事實。半個圓白菜切成細絲做沙拉,一家人也吃不完。如果放在鍋裏炒熟,一個人就可以吃下去——這足以證明蔬菜熟吃有其優勢。

蔬菜中含有多種養分,其中最嬌氣的要數維生素C和葉酸,其他則基本上不怕加熱。蔬菜烹炒之後,維生素C的保存率在50%左右,而胡蘿蔔素等可高達90%以上,纖維素和礦物質則可以100%地保留。由此可見,吃蔬菜的數量對於營養供應是至關重要的,而是否生吃則是第二位的。同時,胡蘿蔔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如果沒有油脂的配合,吸收起來十分困難,對於胃腸功能本來較弱的幼兒來說更是如此。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蔬菜生吃可以保留100%的維生素和葉酸,以及多種活性保健因子,如洋蔥中的降血脂成分,圓白菜當中的抗潰瘍成分,大蒜當中的殺菌成分等,對孩子來說也不無裨益。

因此,最爲理想的狀態是把富含胡蘿蔔素的綠葉蔬菜和橙色蔬菜用來熟吃,顏色淺、質地脆嫩的蔬菜則不妨生吃。如果體質和腸胃功能允許,不妨讓孩子經常嘗試一些涼拌菜,以及蔬菜沙拉、蘸醬生菜等吃法。

煮着吃還是炒着吃

熟吃蔬菜時,過長時間的烹調不利於營養素的保存,高溫煎炸更可能產生促癌物質。快速烹炒、短時間烹煮、燙熟或蒸熟之後再加調味品涼拌,都是不錯的方法。

對於富含胡蘿蔔素的綠葉蔬菜和橙黃色蔬菜來說,如果沒有一點油脂,也會妨礙其中營養素的吸收。只要在蔬菜烹調中使用肉湯、少量烹調油、香油和色拉醬等,即可保證胡蘿蔔素的吸收,無需使用大量油脂。蔬菜本身脂肪含量極低,富含膳食纖維,是一類熱能極低、口味清淡的食物。在烹調的時候,應當注意發揮蔬菜這個優勢,培養孩子清淡健康的口味,而不是用大量油脂將它變成高脂肪高能量食物。

有些孩子胃腸嬌嫩,對粗纖維和生冷食物比較敏感,那麼應當儘量採用熟食,質地可以烹調得略微軟一些。對於纖維過多的蔬菜來說,此時用燉煮方式更爲合適。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豆角類菜餚必須徹底烹熟,否則可能發生食物中毒。

分着吃還是合着吃

有些家庭喜歡把蔬菜單獨烹調,也有的喜歡和肉類一起烹調。實際上,兩種烹調方式各有優勢。單獨烹調時往往能更好地掌握火候,而且口味清爽,脂肪含量較低;和肉類一起烹調可以增加原料的多樣性,調味更爲濃郁,但是烹調程序較爲複雜,而且往往會失去蔬菜的清爽感,脂肪含量較高。

在單獨烹調蔬菜的家庭中,需要注意蔬菜的多樣性。按照飲食多樣化的要求,每天應當給孩子吃到5種以上的蔬菜,比較理想的搭配是2種綠葉蔬菜、2種淺色蔬菜、1種薯類蔬菜、1種菇類或藻類蔬菜。如果每種蔬菜都單獨烹調,顯然會讓父母十分辛苦。但是,如果必須和肉類一同烹調,那麼肉類和脂肪的攝入量肯定會超標。最合理的方式是綠葉蔬菜或爽脆蔬菜用來單獨烹調,而馬鈴薯、蘿蔔、胡蘿蔔、洋蔥、蘑菇或海帶等適合長時間燉煮的蔬菜用來和肉類共同烹調。

早上吃還是晚上吃

吃蔬菜並不限於時間早晚,最好每一餐都有供應。早餐時間較緊,孩子往往胃口欠佳,但番茄、黃瓜等蔬菜可以用來生吃或做沙拉,各種青菜適合放在湯麪當中,還有一些蔬菜可以製作菜餅和菜粥。中午時間有限,父母們可以選擇處理、烹調起來比較方便的蔬菜,如生菜、番茄、綠菜花等;晚上則是吃蔬菜的大好時機,需要花些功夫的豆角、萵筍、青菜、胡蘿蔔之類都可以放在這個時間享用。如果可能的話,用櫻桃蘿蔔、聖女果番茄之類可生食蔬菜代替日常水果,還可以在三餐之間爲孩子額外增加蔬菜供應。

整着吃還是切碎吃

有一種理論認爲,蔬菜整個吃可以減少切口的養分流失,對保存營養價值更有好處。這種烹調方式對火候的掌握要求較高,而且不適合給幼兒使用。因爲孩子年幼口小,通常更喜歡適合自己的小塊食物,或是可以手持的大型食物,所以在烹調時應當考慮到他們的接受能力。

另一方面,切碎食用提供了多種蔬菜互相搭配的可能性。幼兒喜歡鮮豔歡快的顏色,如果蔬菜的色調更爲漂亮,能夠增加他們食用蔬菜的興趣。假如再能盛裝在漂亮的盤子當中,更會增添菜餚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