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先進事蹟材料14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不是單純爲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爲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那麼擬定事蹟材料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好人先進事蹟材料,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14篇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1

楊德品,男,漢族,家住施甸縣老麥鄉楊柳村寺後組。一個沒有上過一天學的52歲盲人,眼睛裏只有黑色,面對重重困境,他卻依然昂首闊步,微笑着面對生活,勇敢地肩負着家庭的重擔,在黑暗中用超出血緣的孝愛親情書寫着人性光輝。

八個月大,從壩區到山區

1963年4月,楊德品出生在由旺鎮木蘭村的一戶普通人家,12月的一天,家裏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他們正是老麥鄉楊柳村寺後組楊水榮、餘正英夫婦,由於夫婦倆先前生過幾個孩子沒到一歲就都夭折了,所以這次來目的是領養楊德品。就這樣,八個月大的楊德品被養父養母帶到了新家。

八歲患眼疾,雙目失明

一轉眼,楊德品來到新家已有八年,雖然當時的家庭生活是苦了些,但是楊德品八年的童年生活還算開心。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天,楊德品對父母說他眼睛痛,父母當時就急了,連忙把他送到大隊聯合診所找醫生看,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太差,醫生看了之後也沒說出導致眼痛的具體原因,父母只好帶着楊德品回家了。回到家後,楊德品整整睡了五天,第五天的一個早晨,睜開眼睛,突然眼前一片黑暗,父母這才發現,這個可憐的孩子雙目失明瞭。雖然到了上學年齡,可是由於雙目失明,當同齡人都開心上學時,楊德品就只能在家裏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楊德品一天天長大,到了婚嫁年齡,可是像這樣一位盲人且家庭困難,又有誰家的姑娘願意嫁給他呢?所以,至今楊德品還是孤身一人。他總說,上天還是對他好的,雖然眼睛瞎了,卻讓他健康地活着。

母親摔跤變癱,失去生活一大支柱

母親是家庭生活的一大支柱,20xx年的一天,家裏沒有做飯的柴火了,楊德品當時83歲的老母親餘正英就揹着籃子到山上打算找些柴火回家做飯,由於年紀大了,在背柴火的過程中不小心傷到了腿,回到家又因下雨地面太滑,又在自家院場重重地摔了一跤,把髖關節給摔斷了。由於家裏太窮了,沒得到正規治療,從那時起,母親餘正英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過,由當時已經80歲的老父親楊水榮照顧,父親到地裏幹農活時,總會帶着楊德品去,指導他做些簡單的農活。雖然日子依然困苦,但是父子倆幹完農活回到家裏,看到母親總微笑着看着他們,他們的內心卻是快樂的。他總說:“聽見父母笑,我就開心了。”

父親病逝,肩負起家庭重擔

,父親突然病逝,無疑給這個本來就困苦不堪的家庭雪上加霜。自父親去世後,楊德品就肩負起了家庭的重擔,家裏、家外、照顧母親都由他一個人打理。

在村裏還沒有自來水的時候,楊德品常常在晚上12點以後去村裏的一口井裏挑水,從楊德品家到井邊必須經過一條進村公路,白天車多人多危險,所以楊德品只能選擇晚上去,常常摔得鼻青臉腫。母親見了每次都哭,母親說他愛笑,儘管摔得很疼,可是楊德品總會微笑着安慰她說:“媽,不疼,不疼。”

提起幹農活,父親去世了,去地裏只能靠自己,所以楊德品只能在去地裏的路邊或是地邊放個石頭做記號,以防走錯。每逢雨水季節去地裏幹活,是最讓母親心疼的事。常常在地裏幹着活,突然就下起大雨,楊德品就只能站在地裏任雨淋,他也想找個避雨的地方,但是由於眼盲,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裏可以避雨。

11月份,家裏沒做飯的柴火了,楊德品就到離家1公里的地裏去砍長在地邊3米多高的核桃樹。連爬了好多次都沒爬上去,楊德品就在樹幹上砍了好多階梯,最後才爬了上去。他一邊摸索着一邊砍,突然一不小心砍到了左腳的大拇指,由於眼睛看不到,他自己以爲傷的不嚴重,所以還是堅持繼續砍餘下的樹枝。後來,有村民去地裏幹活,看到他在樹上,而且樹幹上和地上有好多血,就告訴他腳趾傷的很嚴重,他這才從樹上下來,去村衛生室包紮。在他腳受傷疼得厲害的時候,他也從未喊過一聲,在家裏,他依然像往常一樣,把每頓飯做好,端到母親牀前。

這次受傷後,母親很不放心兒子一個人去地裏,楊德品也擔心母親一個人在家裏,所以他們家的地上經常有這樣的場景:母親坐在田埂上或柴草垛上,陪着在地裏幹活的兒子說說話。幹完活,背上的母親再指引着兒子回家……

村民們都很感動,經常替他到地裏幹農活,他也懂得知恩圖報,經常幫助鄰居做些輕巧的活,比如掰玉米、剝核桃。

由於家裏太困難了,楊德品母子倆一年到頭捨不得吃一次肉,他在家邊的菜地裏種了些蔬菜,他說自己種的蔬菜就夠他們母子吃了。他在地裏種的兩畝玉米收成還不錯,打算養上幾隻雞,自己用石磨把玉米磨成面,等母雞下了蛋,再孵出些小雞。這樣,母親就能夠吃上雞蛋和雞肉了。

遵從母親心願,放棄住進養老院

鄰居們都說楊德品喜歡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他都從來不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始終保持微笑。

楊德品母子雖然納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但生活起居困難的情況讓大家牽掛,民政、殘聯等部門也爲他們安排了入住養老院,這樣母子倆的生活算是有了着落。可當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們的時候,母親心裏卻不願意離開,她只想在這個生活了一輩子的家裏度過餘生。細心的楊德品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卻能感受到母親的焦慮,他不願母親爲難,微笑地婉言謝絕了大家的關心。他說:我看不見,我媽就是我的眼睛;我媽走不了,我就是媽的雙腳;媽在哪裏,哪裏就是家;我在哪裏,都不會讓媽餓着,生活再難,也要笑眯眯地走下去……

這個目不識丁的盲人,因爲自強不息的精神,讓生命有了內涵;因爲善良,讓歲月溫暖而綿長。孝,或許就是面對困境微笑前行的依靠!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2

他的名字叫侯-,今年59歲,是-市礦區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負責平潭街西社區的日常警務,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片警”。從警20多年來,他不僅是一位大家公認的好警察,還成了37位老人的“好兒子”,在他看來,民警也好“片警”也罷,說到底都是給咱老百姓解難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從平潭早市開始的,每天早上他都會早早過來巡查治安,順便再買點菜,這些菜是買給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結束,街上的人漸漸少了,侯-回到社區警務室,接待完辦事的居民後打了一個電話。

中午下班,老侯沒有回家,而是來到離警務室不遠的一棟三層樓房,還沒上完樓梯,一位老人已經迎了過來,84歲的李黑小就是那個與他通電話的人。李黑小老人無兒無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在一次戶口排查中發現了他,那時的李黑小腰部扭傷、腿部浮腫,生活無法自理,侯-先帶老人去醫院做了檢查,後來就天天定時定點來爲他做按摩、洗被褥、處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來。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會漏水,老侯就乾脆給他租下了警務室旁邊的小房子,還爲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電話機。在老侯的悉心照顧下,老人的雙腿漸漸康復了。

晚上8點,老侯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後,又匆匆走上了一條通往虎尾溝的小道。今年83歲的李文彩是侯-照顧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兒子被判了無期徒刑,老人對周圍的一切一下子變得十分冷漠。聽說這事後,侯-就趕來看望老人。

誰料幾個月後,李文彩的老伴傷心去世,女兒也得了腦梗,一下了沒了親人的關懷,老人的心情更是極度低落。老人愛吃餃子,侯-就買來餡和老人一起包了吃,他給老人做飯、縫衣服、洗被單,遇到老人生病,就乾脆住過來。老人漸漸接納了侯-,現如今更是離不開他了。

侯-的細心照料讓兩位老人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20多年來把侯-當兒子看待的遠不止一兩位老人。

78歲的劉如榮是侯-在澡堂洗澡時偶然遇到的,老人因爲腦梗後遺症行動不便,侯-就主動幫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幫助老人洗澡的習慣一直沒變,在侯-的警務室裏掛着一沓子澡票,這是他專門爲他照顧的老人們買的,每次他都帶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們的專職搓澡工。

人們口口相傳,讓不少人都認識了侯-,在老人們的介紹下,侯-還接手了不少他轄區外的老人,自行車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天忙碌於不同地區、不同的老人之間。做飯、收拾家務,或者給老人唱唱戲,陪老人聊聊天。從警25年,他長期照顧過的老人有37位,沒圖過什麼名利,卻收穫了至親的感情。

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轄區內的水電工和老侯結成對子,幫老侯給老人修理水電工具,社區不少熱心居民主動要求成立愛心團體,推選老侯爲領隊人,社區工作人員送來了縫補工具,還有居民送來了米麪菜,要和他一起照顧老人們。

一份愛心和熱心,把一個59歲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今年年底侯-就要退休了,他說,照顧老人這件事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他會堅持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關注老人、關愛老人的隊伍中來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3

吳xx是一名肢體殘疾人,肢體殘疾帶來的磨難並沒有讓他屈服,反而更激發了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更增強了挑戰殘疾生活的勇氣,不但能夠自理,而且能夠自立,去北京、上海、杭州、內蒙,爲殘疾人服務,維修、心理輔導、視頻拍攝、淘寶教學,每年都有4-5個月奔波在外地,他的身軀遊遍了大半個中國。

剛開始,吳以能夠自食其力而欣喜,可是看到周圍仍有很多殘疾人面對生活,產生困惑的時候,心中就燃燒起帶動殘疾人嚮往生活的激情。在生活中,發現周圍也有這樣那樣的殘疾人,面對他們,想到自己,能夠深刻理解他們的心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他們一把:比如維修輔助器械,維修家電、心理疏導、幫忙找工作等等。

一點一滴,由幫助一兩個殘疾人開始,逐漸被更多的殘疾人認可,在這過程中,他體會到幫助他們的快樂的同時也感動了周圍的人,也遇到了幾個爲殘疾人服務的"同心人",他們紛紛伸出友愛之手不自覺地開始幫助殘疾人,並逐漸形成了一支有40人左右的助殘隊伍,並不斷壯大。雖然一些殘疾人得到了幫助,但是社會對愛殘助殘的意識及行動與殘疾人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殘疾人的心理健康及生活還有待繼續提高,他和志同道合的40幾個人所做的相對來說還那麼微不足道,所以當吳提議成立愛心助殘組織的時候,得到了一致贊同。

吳知道,由於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殘疾人的社會參與能力和競爭力都處於弱勢,決定了他們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羣體,無論在康復、教育、就業、婚姻家庭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問題和實際困難,因此迫切需要每個殘疾人工作者的關心、支持和幫助,爲他們提供真實的、具體的、有效的服務,爲此他籌建了定州市愛心助殘志願服務隊,在市殘聯的指導與幫助下依法開展活動,協會以愛殘助殘、服務殘疾人爲宗旨,以幫助殘疾人樹立生活信心、探索生活自立渠道爲目的。因爲他的事蹟感人,10月份和其他全國各地殘疾人志願者一道受到了上海殘聯主席,中國肢體殘疾人協會副主席的接見。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4

對隱患把關嚴

6月,上萬名鐵路建設者集結在內蒙古額濟納至新疆哈密之間的大戈壁上,短短18個月,他們要在這“天上不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的生命禁區,修建延綿600多公里的鐵路。時間緊迫、任務艱鉅。剛剛被任命爲安全質量部部長的王鎮一頭扎進大漠戈壁,沒日沒夜地忙碌在現場,不厭其煩地組織克缺,全力以赴盯控施工安全,決不放過絲毫安全隱患。

一次,一個施工隊承建的15個涵洞基礎墊層厚度比標準少了幾毫米,施工負責人認爲差得不多沒關係,而且戈壁灘上乾旱少雨,不會有問題。可王鎮不聽對方辯解,毫不留情地下發了處罰通知書,要求立即返工整改。還有一次,他在檢查中發現一個橋涵牆模板放偏了,現場十幾名施工人員都說看不出來。可王鎮卻偏不信,經過反覆測量確認,模板果然偏移了2毫米。由於王鎮工作精益求精、敢於較真碰硬,一些職工戲稱他爲“黑臉包公”,後來這個綽號竟隨着一張張檢查通報傳遍了整個額哈線。

在額哈鐵路建設期間,王鎮帶領安全質量部檢查發現各類安全質量問題12781個,下發檢查通報30餘份,因爲個別嚴重問題,還給施工項目部上級單位發公函15次。

對自己要求嚴

“黑臉包公”王鎮不僅對工程質量要求嚴,對自己要求更嚴。工作中,他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常常廢寢忘食、通宵達旦,無怨無悔地付出着、奉獻着。

去年10月,額哈鐵路進入收尾的關鍵時期,一場大雪卻不期而至,想到前期的問題整改肯定會受影響,當時身患重感冒的王鎮着急得整宿沒睡着覺。爲了不給整體進度拖後腿,第二天天剛亮,他顧不上吃藥就到工地殺了個“回馬槍”,看看施工現場的情況。不料,許多人覺得天氣惡劣,理應進行休整,可王鎮卻毫不讓步,硬是“盯着”施工人員熬了個通宵把剩下的問題解決了。

通過這件事情,王鎮意識到日常管理存在不規範問題。於是,在施工分析會上,作爲領頭人的他做了檢查,主動承擔了責任,並在隨後幾天連續加班加點,帶領職工們制定出《冬季施工作業指導書》,規範了作業標準、明確了管理職責,使冬季施工更加安全有序、質量可控,受到了中國鐵路總公司和呼鐵局質量監督站的一致好評。

對家庭虧欠多

因爲一心撲在施工現場,王鎮根本無暇顧及家庭,心中滿是對家人的愧疚。女兒去年剛滿13歲,正是最依賴父親的年齡,可連升學考試的時候都沒見到爸爸,一打電話就怪爸爸不回家;同爲鐵路職工的妻子,工作雖然沒有丈夫那麼忙,但因年近50,工作和家庭一肩挑,已經明顯力不從心。爲此,王鎮曾不知多少次對妻子說,等額哈鐵路通了車,就申請回呼和,把這些年欠娘倆的都補回來。可眼看着火車開進了茫茫戈壁,王鎮依然很少回家,因爲他又要奔向新的戰場,對家人的承諾再次成爲泡影。

然而,對於王鎮來說,屢屢食言固然有愧家人,但一想到額哈鐵路將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大放異彩,他覺得心裏一陣陣溫暖。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5

李桂樹,男,48歲,徐州黃山外國語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

“多虧了李校長,是他苦口婆心勸導我的孩子,讓他浪子回頭,重新走上求學之路。不然的話,孩子可能就走到另外一個極端,還有可能進監獄……”這是黃山外國語學校一位學生家長的肺腑之言。辦學12年來,校長李桂樹贏得了家長的廣泛讚譽。“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我在竭力將民辦教育做至極致!”李桂樹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參加工作以來,他沒有一個休息日。他認真鑽研教材,精心備課,曾獲得市優質課評比第一名,江蘇省骨幹教師。他承諾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輟學。他組建“李桂樹愛心工作室”,成立“心靈驛站”,專門幫扶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等困境學生。建成全國首個校園內的“好人園地”,帶出四屆全國、省、市美德少年,讓“好人文化”在徐州發揚光大,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黃外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道路上,開闢了一條獨特的創新之路。爲此,《人民日報》、《新華日報》等主流媒體都相繼作了報道。

用心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走進黃山外國語學校就能找到校長李桂樹,因爲這麼多年他都吃住在學校。

徐州黃山外國語學校是一所民辦國中,20xx年開始對外招生,迄今已經辦學12年。“20xx年,我被公派到美國留學一年,回國後開始創辦這所學校。”李桂樹說,他曾在徐州和蘇州多所學校任教,對公辦、民辦、蘇南、蘇北以及國內、國外的基礎教育都有研究,特別是對國中英語教學有自己獨到見解。“我想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和想法都用到教學中去,給孩子傳遞有益的學習方法。”

建校之初,沒有生源,他挨家挨戶去求;沒有資金,他籌資、藉資、融資、墊資,硬是建成了擁有3000萬固定資產的校舍。“第一年,全校只有127個學生;現在已經達到20xx多人了。”李桂樹告訴記者,自己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母不識字。因此他願意這輩子投身教育,並且竭力將它做到極致。

12年減免、資助學費600萬元

不讓任何一個想上學的孩子因爲家庭貧困而輟學,這是李桂樹對自己的要求。該校八年級學生王曉就是他“請”來上學的。王曉住在銅山區單集鎮,是家裏姐弟三人中的老大。父親患有嚴重的糖尿病,母親的勞動能力也比較低,家庭經濟情況很差。國小六年級時,王曉的成績不是特別突出,但她是一個非常愛學習的孩子。

“只要孩子想上學,就得讓她讀下去。”聽說王曉的情況後,李桂樹想讓她到自己學校來讀書,於是上門家訪。“剛開始家長不同意,覺得民辦學校的學費貴,上不起。”除了學費之外,家長還有另外一個顧慮,怕學生之間攀比,孩子的自尊心受挫。李桂樹當時提出全免學費、住宿費、生活費和日常生活開銷,講明學校的教學方法,打消了家長的顧慮。

“其實給孩子進行幫扶,不僅是物質上的,還要是心理上的。”他定期讓女老師帶着王曉去買新衣服和文化用品;學校開設了特色輪滑課程,他自己掏錢買了一雙輪滑鞋送給王曉。有一年暑假,學校組織孩子到清華、北大參加夏令營;王曉的很多同學都報名參加。她想參加,但也知道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允許。李桂樹掏出1000塊錢給王曉的父母送去,讓他們去給孩子報名。“如果是我掏錢報名的話,王曉心裏可能不太能接受,其他孩子也會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她。如果是自己父母交錢的話,孩子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他說,有時採取的方法不一樣,就能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像王曉這樣接受學費減免的孩子還有很多。辦學12年來,李桂樹給學生減免、資助學費累計達600萬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去年,一位學生家長到學校來看孩子時,給李桂樹送來十幾個梨。梨子用魚皮口袋裝着,個頭很大,但每個梨都有被摔過的痕跡。這麼大的梨,爲什麼都被摔過了呢?

“我知道這位家長的家庭情況不是太好,讓她把梨帶回去給孩子吃。”李桂樹說,但家長不願意,堅持要送,說也給孩子準備了一份。她說,家裏有十幾畝地的梨園,梨子成熟後,已經被果園的人採摘過了。有些藏在樹葉後面或者樹枝末梢等比較隱蔽地方的梨子被“漏摘”。她在別人採摘之後,到果園拾漏。因爲不好摘,只能用竹竿將梨子打掉,然後再拾起來,所以每一個梨子都有被摔的痕跡。

聽完她講完,李桂樹哭了。他知道這位家長住得離學校比較遠,從家到學校來回需要20元的路費,可能這些梨還沒有路費貴。“家長把孩子送到我們學校,對我們又很信任,我們怎麼能不把孩子教好呢!”他收下了那些梨,對家長表示感謝。並把梨子分給老師吃,講述了這些梨子的故事。

在李桂樹眼裏,教育事業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想用我的綿薄之力,幫助那些因家庭困難而上不起學的孩子,”李桂樹說,“我的`行爲只是星星之火,但我堅信可以燎原。”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6

自從踏上三尺講臺那天起,劉穎老師就把一顆心全交給了學生。她時刻銘記着:教書是良心活,不能虧了孩子們。於是,在教育教學和學習生活中,她一直信奉“愛的教育”,讓學生徜徉在愛的海洋裏。從教20多年來,劉老師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在工作中,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嚴格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家長的尊重,同事的好評,領導的信任,贏得了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和肯定。

一、關愛學生,用愛心感染學生。

劉老師關心學生就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她在思想上關心學生,感情上親近學生,生活上關懷學生。既關心他們的生活,又關心他們的健康,還關心他們是否懂得怎樣做人。她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作爲老師,她時時刻刻都關心每個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學校裏有一個家庭情況很特殊的學生,從小沒有媽媽,爸爸也經常不顧家,劉老師經常給這個學生一些衣服和學習用品,給予生活學習上的幫助。劉老師不僅愛那些優秀的學生,也愛那些成績差的學生,不放棄一位後進生。

六年級有這樣一個孩子,臨近期末考試前的兩個星期,不願意上學了。劉老師聽說後,就到她家去家訪,弄清孩子是什麼原因不願意上學的。原來是這個孩子受了社會上的一些人的教唆。劉老師摸清原因後,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這個孩子的思想工作,通過家訪,還了解到她的家庭條件不好,劉老師就給這個孩子買新衣服,買學習用品,甚至還讓這個孩子和自己一起吃飯。最後這個孩子被感動了,重新回到了校園。劉老師始終是用一顆樸實的心去愛每一個學生,“愛心”是老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師工作的主旋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在劉老師的心裏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熠熠生輝的寶石。她經常和孩子們談心,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和心理活動,爲他們驅趕孤獨,幫助他們樹立生活和學習的自信心。在孩子的心目中劉老師是最親密的劉姐姐,她是最溫暖的劉媽媽,她是最有愛心最嚴厲的劉老師。她被孩子們評爲“我心中的恩師”。多少年來,劉老師就是這樣播撒着愛的種子,收穫着愛的碩果。

二、用真心引領學生成長。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協作,可是,劉老師發現每當與學生說到請家長時,孩子們就表現出一種畏懼和擔心。究其原因,原來在孩子心目中,只有他們犯了錯誤時,老師纔會請家長,每次請家長後就會被家長訓斥,重者還要被打,所以孩子們很反感。爲了消除孩子們的疑慮,劉老師便試着改變策略,當孩子進步了,就電話通知家長;當孩子做了好人好事,成績有了進步時,劉老師就通過家長微信羣告知家長,讓家長和她一起分享孩子們成功的快樂。劉老師始終以“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爲行爲準則,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通過不同的方式,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看到一點點進步,都給予鼓勵和表揚。讓每一片綠葉都享受“愛”的陽光。

三、關愛老人,奉獻愛心。

爲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尊敬老人的優秀品質,讓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得到提高。每年的重陽節,劉穎老師會帶領部分學生來到棲山鎮中心敬老院去慰問老人,幫老人打掃房間衛生,給老人捶背,學生們也很關切地詢問了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並與他們聊起了家常,當孩子們問老人生活的怎麼樣時,老人激動的說,有黨和政府的關懷,能過的不好嗎。孩子們又爲老人表演了我們胡樓國小的舞蹈特色,那優美的舞蹈讓爺爺奶奶們喜笑顏開,演出結束後,老人們又像孩子似的要再來一個。少先隊員們又幫助他們打掃衛生,很快和老人們融入其中。老人表示孩子們的到來,爲他們的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樂趣,劉穎老師帶領學生走近老人,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們關心他人,敬老愛老的美德,也是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鍛鍊自己的機會。

劉穎老師不僅關愛社會上的老人,對待自己的公婆更是盡心盡責。

自1993年結婚之日起,劉穎老師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那時二老均已年過六旬,婆婆體弱多病,有時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劉穎老師像照料自己的母親一樣伺候着婆婆。冬天,劉穎老師早早起牀,爲二老做好飯,爲了不讓老人吃涼飯,她將飯、菜放入電飯煲裏溫着,然後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安頓好老人後然再去上班,即使這樣,劉穎老師上班從沒有遲到過,反而比其他老師還要早。就這樣,她盡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

前不久,婆婆因腦梗病了,在住院治療期間,丈夫在外地進修,照顧老人的重擔全部落在了劉穎老師的一個人身上,她在婆婆的病榻前守候了整整三天三夜,餵飯、擦澡、按摩、守夜,成了婆婆的特護。劉穎老師始終如一,從不抱怨。她無怨無悔,在她心中,丈夫的母親就是她的母親,照顧公婆就是她的責任。公公和婆婆對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說,“娶到劉穎這樣的好媳婦,我們修來的福。”鄰居也說他們二老有福氣。

四、熱愛工作,創優異成績

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劉老師深深地知道:教育工作責任重大。有人說:“用心靈贏得心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這就意味着教師必須具備奉獻精神,敬業精神。劉老師把教育工作當作了一個用愛心、耐心、細心的堆砌,來贏得孩子們的親近、尊重和愛戴的偉大工程,她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在管理中創新,在和諧中育人。

教學中,劉老師還結合教材的知識建構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立足中等生,扶持後進生,滿足優生。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了多種深度不一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基礎差的學生,給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學生有了壓力纔有動力,適當降低教學難度,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更加輕鬆。

作爲一名語文老師,劉老師不僅僅教授孩子們書本的知識,還不斷拓寬孩子們的視野。她鼓勵孩子廣泛閱讀;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朗誦比賽、演講比賽;鼓勵孩子勤於習作,不斷向各類國小生報上發表作品;鼓勵孩子參加各種科技競賽活動……因此,她班級裏的很多孩子在她的輔導下,不斷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這些活動的參與不僅開闊了孩子的眼界,也提高了孩子的語文素養。

在劉老師耐心和細心的教育下,班裏學生的成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屆學生跟隨劉老師兩年,語文成績無論是校級、還是鎮級考試,都是全鎮第一名,在全縣六年級統考中,劉穎老師所帶科學科目,位居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劉老師自20xx年開始連續五年被評爲縣優秀教育工作者,20xx年度被評爲“徐州市優秀女教師”、徐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所撰寫的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還獲得省級市級獎,今年又被評爲繼續教育先進個人。作爲一名教師,劉老師說:“我最大的幸福並不是成績的取得,而是學生和家長的信任”。

作爲一名國小老師,劉老師用慈母般的情感去溫暖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用充滿智慧的靈感去點燃每個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和孩子共同成長,不斷完善自己,做孩子們心中最美的老師是她一直追求的。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7

衆所周知,西寧營業部一直擔負着旅客貨物發送,大宗貨物批量運輸的工作任務。每天迎接的是來自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旅客,各個年齡階層,夾雜着天南海北口音奔波的人羣,大家來到車站,把來自青藏地區的特色產品寄送給他們的家人、朋友。那麼如何做好與這些旅客的溝通,讓旅客安心的將貨物寄送出去,是考驗營業部導巡員的一項重要任務。

都偉明同志在作爲導巡員的工作期間,兢兢業業的完成了本職的工作任務,除此之外她還做了很多大量額外的工作。

一、業績顯著,工作成績有目共睹

每有旅客相來諮詢,都偉明同志都會熱情接待,詳細介紹服務種類,資費標準。把旅客當作家人,細緻耐心的解答旅客的疑惑和不解,積極引導客戶辦理快遞業務,有時客戶通過了解,還會主動辦理高資費時限、高鐵業務。同時,因爲廣泛的接觸客戶,對客戶信息的收集和掌握也相對到位,對後續的產品銷售做到了基本的鋪墊。當然,用服務來感動客戶,用赤誠的心爲旅客服務,一直是西寧營業部的標準。

二、尊老愛幼,身體力行幫助旅客

有時碰到年歲較大的旅客,都偉明同志都會主動幫助搬運貨物。有一次,一位老大爺打算寄送60公斤的貨物,由於是一個大件,搬運起來十分不便。恰時,所有的裝卸師傅正在忙着裝卸貨物。這時都偉明同志剛好旁經過,瞭解到老大爺的困難後,都偉明同志二話沒說,推着板車幫忙搬運起來,作爲一名女同志,特別是一名剛生育完處於恢復期的母親,搬運這件貨物的困難可想而知,正是設身處地的爲旅客考慮,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精神信念支持着她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

三、同甘共苦,積極主動協助同事

隨着營業部業務量的增長,制票窗口的同志要對大批貨物進行信息錄入,工作時間的延長是常有的事情,往往這個時候也是旅客寄送貨物相對較多的時候,都偉明同志作爲導巡員,這時也會主動協助制票窗口的同志進行工作。經常性的加班有時也會造成家人的不解,但當她面對家庭和工作的選擇時,她仍然選擇了工作。

當大家讚揚都偉明同志的時候,她總會說,這沒什麼,都是我應該做的。一種淡然處之的心態,一種甘於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就這麼在營業部紮下根來。作爲我們一線職工來講,我們的工作是光榮而艱鉅的,光榮而在於平淡,艱鉅而在於漫長。但就是因爲像都偉明同志這樣的許多同志的默默奉獻,我們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爲公司既好又快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中鐵快運西寧營業部的全體同仁一起加油,向都偉明同志學習!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8

李黎明,男,1998年12月退伍後,他被分配到林業處蒼石林場工作。

李黎明是個踏實敬業的人。20xx年初,林場安排李黎明到條件異常艱苦的牛肺溝護林,負責守護9780畝林區的3百多萬顆林木。這日行一趟的“必修課”,他是用雙腳徒步走完這40多裏的崎嶇山路。18年來,他風雨無阻、從不間斷地走了46萬多裏,相當於沿着中國陸地邊境線走了近10圈。

李黎明是個任勞任怨的人。李黎明值守的護林點位於林區深處,交通相當閉塞、條件異常艱苦,糧食蔬菜通常隔一段時間往山裏背一回,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次肉,夏天就喝溪溝水、冬天則嚼野坡雪。剛剛度過39歲生日的李黎明,卻是一個頭發花白、滿臉皺紋、有點駝背的“糟老漢”。儘管如此,李黎明卻從來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

李黎明是個一心都只在工作的人。護林點不通車、不通電,甚至沒有廣播和通訊信號,最近幾年,護林點逐步覆蓋了廣播信號,李黎明的生活中才添加了一部半導體收音機。上任之初,從護林點到最近的汽車站要走36裏山路。他常常要十天、半個月才能下一次山,到了防火期更是要4個月都不能下山。婚後的13年裏,他下山回家的時間累計不超過2年,有9頓年夜飯都是在護林點裏吃的,快9歲的兒子至今還常常錯把這個很少回家的爸爸叫“叔叔”,每每到這時,這個平日裏堅強的漢子都要忍不住流下淚水。

李黎明是個認真到“較真”的人。牛肺子溝林區溝深林密、資源豐富,是不少想發歪財之人“惦記”的“肥肉”。之前,林區內亂砍盜伐、偷挖山苗現象時有發生。李黎明到任後,這個“缺口”就被堵死了,也因此斷了一些人的“財路”。有人找過他,求他“睜隻眼、閉隻眼”;也有人勸過他,讓他多想想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沒工作的實際困難;甚至有人罵過他、誣告他、打過他,可他一律“不開竅”。時間久了,他又多了個外號——叫“黑臉包公”。

有一次,李黎明巡山時發現了盜伐分子留下的車轍和拖痕,爲了將保住國家財產,他在來不及向上級報告的情況下,隻身一人循着印跡展開追蹤,翻山越嶺幾十裏,渾身汗水溼得精透,終於追回了被盜林木,就連落網的盜伐分子都只能無奈地說:“遇上這麼個拼命三郎,我們只好認栽了!”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9

張建偉,男,中共黨員,1953年10出生,國中文化,海門高新區張建偉環保志願者工作站站長。張建偉是海門市人大代表、南通市勞動模範,6月獲評江蘇好人,南通市感動南通人十大人物,南通市五星志願者。他曾是一名下崗職工,下崗後他自強不息,堅持自主創業,在海門擁軍路開辦了一家糧油店。

在海門市區活躍着一個草根公益團體,由社會各界志願者組成,以環保、文明爲主題,利用業餘時間,美化社區環境,收穫快樂的同時,充實和淨化自己的心靈。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張建偉環保志願者工作站。

能夠一呼百應,從事着最爲時髦的草根公益事業,不熟悉張建偉的人都以爲他一定是位學識淵博、能力卓越的社會賢達,誰都不曾想老張只是名開糧油店的下崗工人。

他是一名下崗職工,一名有着24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他自強不息,下崗後堅持自主創業,在海門擁軍路開辦了一家糧油店。多年來,他樂於奉獻,積極爲羣衆服務,糧油店開辦後,由於價格公道、爲人誠信,深受社區居民歡迎;他自掏腰包,多次慰問孤寡老人和貧困黨員;他熱愛環保事業,20xx年初,自費購買工具,每天早晚在海門圩角河堅持打撈河中垃圾,當起了義務保潔員。善行的步伐從此邁開,在他的影響和組織下,一支逐漸增長到700多人的環保志願者活躍於海門的大街小巷,家喻戶曉。他就是南通市五星級志願者、南通市勞動模範、江蘇好人、江蘇優秀志願者張建偉。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10

“兢兢業業教學子,默默無聞做園丁。”我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如今已工作18年整。18年來,我始終把“做好老師,做好人”作爲自己的座右銘,兢兢業業、埋頭苦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用自己的勤勞、樸實、智慧、愛心,把鄉村教師這一普通的職業書寫得絢麗多彩。

播灑愛心,鑄就師生情深

教師的愛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偉大力量。身爲班主任,我把學生視爲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真誠關愛每一名學生,特別是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學生們無微不至的關愛。

教20xx級時,班裏有個叫李萍的女生,她的家庭就很特殊。父親外出打工受傷後因搶救無效去世,她的媽媽因此患上了精神病,病一發作就會裸體在街上跑。我瞭解到她的家庭情況後,多次找她談話,並鼓勵她一定要放下這份心理負擔,一定要在學習上取得成就。我在的鼓勵下,她樹立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勁頭非常充足。鑑於她的家庭情況,我常常將我對象的衣服給她穿,星期六放學,我便去菜園裏摘一些菜給她,讓她回家做給她的媽媽吃。她一直堅持到九年級畢業,畢業那天,到我面前什麼都沒說,只給我深深地鞠了三躬。面對着她這一舉動,我什麼話也說不來,心裏在酸酸地,但同時,我也深刻地體會到作爲班主任的特有的幸福。

20xx級4班,是我新接的一個畢業班,開始是紀律很差的一個班級。班裏有一個姓馬的女生,特別能調皮,給老師們起綽號,晚作息搗亂,讓女生們無法睡覺。老師們誰都拿她沒辦法,同學們也排擠她。通過家訪我得知,她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因爲從小缺少親情,她的性格變得很叛逆,但、在她的內心深處還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同學們的理解。我便經常找她談心,放大她的優點,有時拿出手機讓她和父母聊聊天。慢慢地,她感受到了老師對她的關愛,放下了戒備的心理,把我當成了朋友。儘管學習不好,但開始時時處處爲班級做好事。在她的帶動下,班裏曾一直調皮違紀的學生,都有了班集體榮譽感,班級有了很正的學風,和很濃的學風,讓其他班主任們刮目相看。畢業前3月的一天,是她生日。生日委員長很不情願給她組織這次生日會,我便自個在課前讓幾個有音樂特長的學生唱了幾首歌,然後對全體同學們說:“剛纔這幾位同學的歌聲,是爲大家清消除疲勞的,其實我還有最誠摯的心情,就是要將這幾首歌送給馬同學。今天是她的生日,祝她生日快樂!”她聽了,擡頭看了看,然後俯在桌子上,我知道,她是在流淚。這兩年來,我常常收到她的短信祝福,,說她永遠忘不了我爲她過的這次生日,我是她永遠最感激的老師。

我現在所帶的班級,班級的“特殊學生”也比較多。其中一個姓周的男生,智力有問題,上七年級了自己的名字還寫不了。當初家長把他交到我手裏時說:“我們都在外地打工,沒時間看孩子,孩子在家不放心,我們就把他交給您了。”這樣的學生,的確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很多時候,學生都在教室上課了,他還不起牀,我得去宿舍把他喊醒,然後教他穿好衣服,疊好被子。去年冬天,他還尿了褲子,因爲沒有其它衣服換,一個人躺在宿舍的被窩裏發抖。我得知後,便買了一身保暖內衣給他換上。

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認識到,一個立志爲教育事業做貢獻的人,關心愛護學生纔是事業成功的基礎,我的事業就在三尺講臺上延伸,我要把我的愛、我的智慧和我的整個生命都獻給學生,在教育這塊平凡而孕育着無限生機的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

任勞任怨,本職工作堪擔當

農村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常常一人身兼數職。我就是其中的一個。自20xx年以來,我擔任學校團支部書記一職,擔任九年級畢業年級主任,同時擔任九年級六班的班主任,並教兩個班的語文。老師都開玩笑對我說,學校的“官”都叫我“霸”了。我深知這是領導對我的信任,尤其將升學的重擔壓在我的肩上,我感到責任的重大。工作中,我一方面要積極做好學校裏的活動的籌劃與組織,另一方面要想方設法搞好年級管理,爭取優異的會考成績,還要抓好自己的班級建設,帶好頭,樹好榜樣。繁重的工作,常常在工作期間很難完成,於是週末便成了我工作時間的延續。時間長了,同樣當老師的妻子也不理解,父母更是埋怨不回家幫點忙。可沒辦法,我要對得起領導的信任。

20xx年會考,學校升學率首次突破40%,我所帶的班級學生升入高中25人,名列全級第一;而且,這一年,學校的文體、團隊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形成了鮮明的德育特色。

去年,我又開始從事政教工作,我每天早起晚睡,在學生安全、學校衛生、德育活動開展等方面盡職盡責,所擔負的各項工作經常受到領導好評。在今年民主評議中,我也得了滿票。“李洪波管政教,學生管理就不用愁了!”一年來,領導們常常這樣褒獎我。我聽了樂滋滋的,同時,對自己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大愛無言,奉獻不求回報

這些年來,我深愛着自己的工作,深愛着我的學生,同時,我還熱衷於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爲需要幫助的奉獻微薄的力量。

學校裏一個叫郭霞的學生,家庭非常困難,去年學校組織學生去青少年培訓中心培訓學習。她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向班主任提出請假。我聽到這個消息後,不願她放棄這麼好的實踐機會,便掏出100元錢給她交了培訓費和車費。

寒假期間我到梅家坡進行家訪時,發現有個叫楊錦枝學生家庭很困難,她的母親改嫁,父親在外打工,跟着年齡大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我於是便買了米和麪送給他們。

去年,我參加了“山東愛心助學”,當一名義工,利用週末和節假日時間對家庭困難的學生進行調查走訪,獲取真實的資料,然後發佈資料,聯繫愛心人士進行資助。現在,柴山國小的七名特困生已全部得到社會的資助。現在,妻子也習慣了我的工作,週末,我們常常到全鎮的各個家庭困難的學生家中進行調查走訪。

三尺講臺融進的是辛勞,是陶醉;融進的是師德,是師魂!我自己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多情善感、義氣慷慨、忠誠孝道的人,沒有驚人的壯舉,就用一顆飽含着理想、道德、學識的仁愛之心,愛護學生,熱愛學校,友待他人,孝老愛親。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11

楊小鋒,男,1982年7月生,本科學歷,先後擔任子長縣安定鎮二十里鋪昌泰希望國小語文教師、教導主任、校長。曾獲縣級“優秀教師”、“優秀校長”各1次,教育教學論文獲縣級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3次,獲國家級學術論文一等獎2次(其中核心期刊1次),獲國家“”科研規劃課題“優秀科研個人”1次,現將其先進事蹟主要介紹如下:

鑄就正氣,忠誠教育,紮根山區

楊小鋒出身於農村家庭,他深知農民生活的辛苦,瞭解農民心理和需求,所以他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名教師,爲農民服務,後來他真的如願了。“人要有理想追求,更要有正氣”這是他常說的話。他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力求高質量高水平,爲了把每一件事做好起五更睡半夜,甚至通霄達旦。在做好自己份內工作的同時還幫助他人把工作做到最好,其紮實認真的作風非一般人可比,在擔任二十里鋪昌泰希望國小校長以來,爲了創辦人民滿意教育,他身體力行,從自己做起,使每項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呈現出教師敬業愛崗、潛心鑽研,學生勤奮學習、奮發進取的嶄新局面。

凡是熟悉他的人,無不讚賞他的個人品質,從言行舉止到習慣觀念很難找到他的缺陷。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永遠不能脫離農民;我是人民教師,永遠做到爲人師表。”他尊重所有的人,也贏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他曾經有過兩次進縣城的機會,別人求之不得,他卻不爲所動,在鄉下一干就是十幾年。人們說他傻,他卻說:“我應該在最苦的地方、最需要我的地方工作。”

爲人師表、勤奮學習、潛心鑽研

他很注意提高自身修養,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做到。要求學生不亂丟果皮紙屑,他只要看到果皮紙屑,就隨手撿起。爲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他經常利用休息時間讀書看報、上網查資料、觀看優秀的教學實錄、案例等。多年來,他堅持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一切從實際出發,既不好高駑遠,也不放棄原則,更不強人所難。在尊重師生的前提下,加強學校的過程管理,以自已優良的品德影響人、教育人、感化人,讓所有師生感受到他的正派、無私和寬厚。其以人爲本、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管理理念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一直穩居全縣同類學校前列,保證了地方教育事業和諧健康持續發展。

奉獻至上,助人爲樂、甘當人梯

他參加工作十幾年來給人們的印象是“大忙人”。每天他是學校裏睡覺最晚起牀最早的一個人,什麼時候見到他,他總在忙工作,很多人都不明白,人們問他沒日沒夜的幹工作圖個啥?他回答的很樸實,他說“能多幹工作首先是領導的信任,其二是可以使人生更充實”。

在學生眼裏,他是親人、是朋友。他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深入到學生當中,瞭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對那些思想紀律、學習較差的後進學生從不歧視,而是百般關愛,想方設法轉變他們,爲他們談人生、敘理想、講前途,以滿腔的熱情去溫暖他們的心田。一些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學生因缺乏親情溫暖,不認真學習,厭學、逃學,他總是耐心教育、疏導,給以特別的照顧。學生晚睡時,他堅持每天深入到學生宿舍,噓寒問暖、端湯喂藥,晚上給沒有蓋好被子學生拉的蓋被子,發現有病學生立即領到辦公室,量體溫,聯繫家長或醫生。由於當地醫療條件不好,距診所相當遠,學校所在村子裏甚至連診所都沒有,他自己掏錢買了體溫計和一些感冒咳嗽、退燒藥等以防聯繫不到學生家長或醫生時給學生應急使用。他對全校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盡力提供幫助。下雨天,有些學生衣服、鞋、襪被雨水淋溼了,他主動聯繫學生家長,叫家長送來。他經常給學校裏的一些貧困兒童贈送學習用品,還每年給當地村上的一名在延中上學孤兒支助500元用於完成學業,每年給村上的一個殘疾兒童支助200元生活費。

在同事眼裏,他是朋友、是兄弟。他對待同事像春天般的溫暖,時時刻刻把同事們的事掛在心上。不管誰有困難,他都跑前跑後、竭力幫助解決。 20xx年7月8日,對於他來說,是一個九死一生的日子,也許是他的真誠、奉獻感動了上蒼才死裏逃生。根據他的回憶,事情是這樣的:他們學校的一個教師宿舍土炕上燒不上去火,學校的李老師在煙囪上面看了一下,說好像裏面掉進去一塊磚。過了一會兒,他在教學樓二樓道里走的時候看到李老師扛着一根鋼筋棍正在往宿舍腦畔上走,等他到三樓時看到李老師把鋼筋棍的一端已放在煙囪裏,另一端將要靠近上面的高壓電線,“李老師,危險!”他一邊高呼一邊翻過三樓欄杆跳在宿舍腦畔上飛快地跑向李老師,當他跑到李老師身邊時看到李老師身上閃着火花,還聽到像電焊機一樣“嘟嘟”的聲音,就在他擡腿準備一腳踹開李老師的同時,好像有一股力量一拉一推,頓時他失去知覺……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感覺到自己好像在夢境中一樣,恍恍惚惚中擡起頭,剛開始只看到黃濛濛的一片,過了一會兒,終於看清楚了:他趴在長得很高的黃蒿草上,李老師面朝天躺在距煙囪三四米的地方,眼睛閉着。他立刻爬起來走到李老師身邊一邊喊李老師,一邊拉李老師的肩膀,李老師沒有反應。他立刻開始做人工呼吸,做了一會,無濟於事。他立刻大喊救人,學校的王光斌老師和兩個廚師趕上來,他們把李老師擡到校園裏,急忙撥了120電話。這時他才發現自己身上有十幾處被電流擊傷,幾處擊傷部位的肌肉已燒焦。等了很長時間救護車還沒有上來,忽然間聽到從鄰近村子下來的班車的鳴笛聲,他不顧一切趕緊跑到公路上喚住了班車,和學校的幾個老師把李老師擡上了車。當班車走到安定鎮上時遇上了救護車,醫生檢查了一下說人已犧牲了。楊小鋒老師忍着巨痛乘坐急救車到了縣醫院,醫生說全身傷口多,一處傷口面積太大需要植皮手術,縣醫院做不了,又轉入延安市醫院,市醫院的一個大夫看了傷口後對他說:“你太幸運了,接觸高壓電的人能活下來簡直就是奇蹟,好好配合治療吧。”他在醫院裏治療了44天后,秋季開學時間已到,爲了不耽誤工作,他強烈要求出院﹙那時大部分傷口還沒有完全好,還用紗布緊緊裹着,走路時一不注意鮮血直流﹚,醫生沒辦法只好讓他出院。﹙後附近期拍的康復後的傷口圖片﹚

在當地村民眼裏,他是好鄰居、是親人。他是個熱心腸的人,哪家要寫申請、要寫合約、孩子不聽家長的話、電視機接收不到信號等等生活瑣事,村民們經常找他幫忙,他每次都會認真的解決他們的困難。在20xx年盛夏的一個下午,他閒着沒事幹去一個學生家裏家訪,他正準備爬一個陡坡時看到一個長髮年輕男子騎着自行車飛一般地從坡上往下駛,估計自行車的剎車出了故障,這個男子已慌了神、不知所措,任自行車跑。他掃視了一下週圍,下坡處是一個近九十度急轉彎,右面十多米的懸崖,路左邊是山壁,路和山壁中間還隔一條一米左右的水渠。他一看自行車就要飛下來了,一個箭步跑上去,兩手死死抓住自行車,這名男子才倖免於一場災難。不然,後果不堪設想。他左小腿上被自行車劃開一道口子,大腿上受了傷,鮮血直流,還腫了起來,劇痛難忍。

“癡心一片終不悔,嘔心瀝血育英才”,選擇了教育就是選擇了奉獻,楊小鋒老師爲了他所摯愛的教育事業,還在不懈的追求着……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12

接受記者採訪時,48歲的卞春敏坐在輪椅上侃侃而談,談她已經完成的、正在努力的和期待達成的夢想。卞春敏從1歲半那年身患小兒麻痹症致殘後,人生被緊緊限制在輪椅上,但她說:“我希望人們忘掉我的輪椅。”眼神簡單而誠摯。

卞春敏有個用了許久的網名——“太陽花”,在生活中,她就像這個名字的含義那樣,始終努力面向陽光。

幫殘友,助萍水相逢者走出陰霾

“我的殘疾人朋友裏,有的是像我一樣幼年患病,有的則是出了車禍導致殘疾,然後就一輩子走不出房間。我覺得幫他們走出陰影不只是一個人的解脫,也可以幫他們的家庭有所解脫。”卞春敏說。

卞春敏喜歡交朋友,熱情大方的她在路上遇到肢殘人士,都會跟對方笑笑打招呼,聊幾句,交換聯繫方式。去年,卞春敏在常府街上一家藥房買藥時,聽銷售人員說附近也住着一名經常買藥的殘疾人,便向店員留下自己的手機號碼,“如果她再來買藥,麻煩你把我的號碼給她。”卞春敏再三囑咐店員。

因車禍導致高位截癱的樑女士,就這樣與卞春敏成了朋友。當時樑女士住在太平南路,一間十多平方米平房,一樓朝北的房子裏常年不見陽光。車禍後,高位截癱的樑女士就一直獨自住在租來的這個房間裏,只有鄰近的妹妹會不時來照看。

相識後,卞春敏感到樑女士一直沉浸在五六年前車禍帶來的痛苦中無法自拔,不願出門社交,更害怕跟人交流。當時,卞春敏參加了一個殘疾人組成的文體組織,每個週末都會在玄武湖畔舉辦活動,一羣殘疾人在一起歌唱舞蹈,卞春敏便也邀請樑女士一同前往。

“第一次是我陪着她一塊過去的,她是意外殘疾的,心裏一直不好受。”卞春敏告訴記者,後來樑女士在活動中交了不少朋友,並結識了現在的丈夫,一家人回老家開了個小餐館,生活有了很大改觀。

撐團隊,想做“最有良心”的家政服務

卞春敏擁有一家名爲“起旺”的家政服務中心,從2001年創業至今,現在仍爲20多位健康人和殘疾人提供工作。“起旺”歷經多個業務,最終確定了專攻水電領域。卞春敏的丈夫也是殘疾人,雖然失去左臂,但卻是個水電好手,能把整個團隊帶成“專家”。

卞春敏開玩笑說,“起旺”蹚了一次“渾水”,水電領域收費標準浮動很大,“水分”也不少。她聽說一個朋友家中浴缸漏水,找人過來砸浴缸、重新做防水等花去5000多元。“如果是我們的工人去做,同樣的工程量可以便宜一半,兩三千就足夠了。”卞春敏介紹,“起旺”其實賺不到什麼錢,但她願意將這個團隊支撐下去,“不少工人都是在我創業的時候就跟着的,一晃10多年,沒有‘起旺’,他們可能就要失去養家餬口的工作。”

卞春敏還有個“野心”,她想把“起旺”做成南京“最有良心”的家政企業,讓顧客掏錢時覺得物有所值。同行裏,不少人過一兩年就會改名換營業執照,有的是爲了逃避事後的“保修”責任,但“起旺”自成立起就沒改過名字。平時卞春敏從不打“悲情牌”,憑着過硬的業務水平和公道的價格做出好口碑。

“我們不希望被歧視,也不需要特殊的照顧,大家公平競爭就好。”卞春敏說,“我希望人們忘掉我的輪椅。”

“因爲心懷感恩,所以我寬容、堅韌,並不斷進取”

一個十幾釐米高的臺階,對健全人來說,腳一邁就過去了,但對於肢殘人士來說,這就是個一輩子都跨不過去的坎兒。從1歲多患病以來,不知道“走”是什麼滋味的卞春敏對此也有“切膚之痛”。

面對這生活中的種種不便,卞春敏不斷地呼籲,希望有所改觀。

“我從1985年開始嘗試獨自走出家門,當時南京只有中央商場的一樓我的殘疾車能進。到今天,大街小巷,高樓大廈,無障礙通道遍佈。我深切感受到了社會的進步。”卞春敏說,“我每一次出遊,都有很多志願者無私相助。這些人有的是健全人,有的也是殘疾人,大家互助互愛。我們在景區,有很多素不相識的人也會熱情幫助。正是這些大愛,纔是我們走出家門的力量源泉。”

“所以,我感恩我的朋友,他們用心呵護我、幫助我。我感謝我的工人,他們抵制了很多的誘惑,堅守着做人、做事的底線,既不欺詐客戶,也不隱瞞我什麼,和我一路走來。”卞春敏說,“因爲心懷感恩,所以我寬容;因爲心懷感恩,所以我堅韌;因爲心懷感恩,所以我不斷進取。”

近來,卞春敏正在申辦一個民間非營利機構,“我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把對社會的感恩落實到行動上。”她說。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13

在大彭實驗國小三年級三班,有一個九歲的小女孩,她雖然不是很漂亮,但卻有着一顆善良真誠的心靈,她個頭雖然不高,但卻有着一股執着向上的追求,她雖然年紀不大,但卻有着一腔勇於負責的精神,多年來在老師和父母的教育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她德、智、體、美、勞得到了全面發展,成了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她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擔任所在班集體的班長,在老師的關愛下得到了鍛鍊和成長,出色的表現和真誠的付出,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同學們的信賴、家長們的喜愛——她就是三年級三班的族彤彤同學。

她勤奮好學、品學兼優、樂觀向上。從踏入國小校園連續三年來,先後多次被評爲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少先隊員,還多次在繪畫、書法、運動會等活動中獲獎。

她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靈。有人說,金子是最純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靈。族彤彤同學有一顆潔白無暇、善良真誠的心靈,她心地善良、追求純真、無私無邪。在家裏,對待親人,關注親人的冷暖,經常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打掃衛生,摘菜洗菜、洗衣服,讓親情其樂融融。對待鄰里,她文明禮貌、與人爲善,休息時間絕不會製造噪音影響鄰里的休息,深得鄰里喜愛。在學校,她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對於困難同學,她總是樂於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爲樂,真誠奉賢,有時同學忘了帶課本回家,她知道後總是趕緊做完作業把課本借給同學使用。對於學習上的後進生,她也是及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對於博大複雜的世界,她有一顆天真的童心,小小心靈裝滿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她有一股執着向上的追求。“向上”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力量源泉,族彤彤同學的身上有着一股強烈“向上”的追求。她追求思想向上。從呀呀學語到接受家庭啓蒙和幼兒、國小教育,初諳世事的她就一直在追求着思想的向上:“做個好孩子,做個好學生”。她尊敬長輩和師長,團結同學,遵守校規校紀,對人講禮貌,自覺遵守國小生行爲規範和社會公德,深得鄰居、家長、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進入國小校園不久,通過學習,當她知道了少先隊組織是少年兒童的先進組織後,她每時每刻就把自己置於組織的約束之下,嚴格要求自己,身體力行少先隊員的先進性;她追求學習向上。對待學習,她一絲不苟,並有一股可貴的鑽勁兒和韌勁兒,語文、數學、英語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她追求全面發展,她興趣廣泛,除認真學習課本知識外,她還特別喜歡看書、繪畫、體育和音樂。

她有一腔勇於負責的精神。在學校裏她力爭成爲老師的好助手,同學們的好服務員。族彤彤同學從國小一年級開始當選爲班長,自當上班長那一天起,她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擔起了一份責任。一年級時她管着教室的鑰匙,爲了讓同學們能夠提前進教室,她總是比其他同學提前到校,放學後最後一個離開,不論是颳風還是下雨,不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她常年堅持,從沒有失誤過一次。在各項活動中她總是積極參與,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爲班級贏得了很多的榮譽。因爲她是班長,勞動時她總是搶着幹最髒最重的活兒,從不偷懶,也不會拿出班長的架子只指揮別人幹,下課後同學們休息她卻還在忙着收發作業本。有同學不守紀律了,她會及時給同學們指出來。有同學遇到不懂的問題了她要耐心輔導,連放學後還有同學甚至是家長找她問這問那。對於這些,她沒有半句怨言。

她愛學習、愛思考、勤於實踐,堅持努力學好各門功課,並且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瞭解社會,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她善於觀察,勤學好問,根據自己的想象,經常在家制作一些小東西,種植一些小植物,實踐讓她吸取了甘甜,擁有了豐潤,豐滿了羽翼。

好人先進事蹟材料14

轉眼間,嫁到村轉眼間已經十年了,她經營着一家理髮店,店雖然不大,但每天來來往往,歡聲笑語,人也不斷。既然是顧客,總有挑剔一點的,但凡遇到面對鏡子把頭搖來搖去,不斷訴說這邊挑一點,那邊再修修的,她總是面帶微笑,微聲問着“這樣行嗎?”、“您滿意嗎?”,手裏拿着工具修修剪剪,從沒有過不耐煩,對所有的顧客一視同仁是她的待客之道。遇到一些調皮和哭鬧的孩子,也耐下心來,一一安慰着,哄着孩子漸漸安靜下來,她手底下卻熟練的上下翻飛,一點不耽誤。

的婆婆是村的老婦女代表、計生幹部,漸漸的年歲大了,而計生工作日漸繁瑣,細細思量之下,素來性格開朗,待人隨和,鄉村鄰里關係融洽,便有交班的意思。爲此,2008年,專門報名參加了鄉鎮計生站考試,取得計生幹部資格,逐步接手了村裏的婦女、計生工作。

雖然現在網絡發達,但網上計劃生育知識複雜不一,專門針對育齡婦女普及計劃生育知識,宣傳計劃生育政策,發放《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手冊》,協助村民辦理各種生育手續。幫助新婚夫婦認識從新婚到懷孕到分娩後各階段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真正把工作做到分戶到個人。

村11歲的小女孩劉禕壑,奶奶李榮貴殘疾行走不便,父親劉滿庫身患強直性脊柱炎,無勞動能力,母親改嫁他鄉,家庭貧困,生活多有不便。瞭解到她的情況後,積極聯繫婦聯相關部門,通過“救助貧困兒童”計劃,爲劉禕壑爭取到相關資金救助,緩解一下生活狀況。還有13歲的女孩劉雅馨,父親病故,母親改嫁,跟隨祖父劉德堂生活,走訪瞭解到她的情況後,根據實際情況,上報相關材料,通過“關愛女童”計劃,爲雅馨爭取到婦聯部門的資金相關救助,錢雖然不是很多,但讓她們體會到社會的溫暖和國家對普通百姓的優惠政策。

所處的家庭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和睦大家庭,上有爺爺奶奶,公公婆婆,叔叔嬸子,下有一雙兒女。這個12口人的大家庭在農村不一般。說他不一般是因爲現在在農村這麼大的家庭幾乎沒有了。妯娌之間,婆媳之間,零零碎碎,未免麻煩,一般都獨立分戶了。這個大家庭還是耕種在一起,吃喝在一起。大到新建房屋,添置汽車,小到家居佈置,都到不分你我,屬於大家,誰都沒有私心,共同擁有。這在我們十里八村已經找不到第二家了,在這個大家庭裏孝敬公婆長輩,凡事都以長輩爲主,是長輩眼中孝敬的好媳婦,是一雙兒女眼中的好媽媽,更是丈夫眼中的好妻子。

她踏踏實實做人,平平凡凡做事,每天忙忙碌碌,日子過的充實有奔頭兒,平淡的日子還在重複,的生活還在繼續。第:辦事處委員事蹟材料

,男,54歲,是市辦事處林莊村村委會委員。今年五十好幾的,就像鄰家的一位長者,和藹、熱情、寬和、親切。幾十年來,他用自己的熱情、愛心爲村民們默默無聞的做好事,贏得了村民們的普遍讚揚。

深知自己不僅僅是一名村民,更是村民信賴的村民代表、村委委員,在工作中深知村民的訴求與自己的職責。2013年“百日攻堅”之際,村中決定修繕我村主要道路,雖然有專業的施工隊伍,可是原材料的運送銜接,工人的工作計時都需要心細的人來完成,只有責任心強認真負責,才能保證不出錯不出現多記工冒領工資的情況,這個重任自然地落在了的身上。施工過程中,時間的拿捏幾乎無誤,保證了原料的及時使用;記工準確無一人工資有誤。除了施工過程中的事項,修路也會遇到與臨街住戶的各種問題,因爲施工隊對村裏情況不熟悉,也都是靠他來協調的。最終這條道路完美修好,村民出入方便,其中的艱辛與不易心裏很明白,雖然只是默默的付出,可他認爲這是自己應該做的。之後的“十月突破”中,有大量的清理垃圾任務,又是他主動帶領村民清理垃圾,保證環境衛生,宣傳長效機制。就是這些一點一滴的小事、實事,也許別人都不以爲然甚至忽略了,可他覺得只要是對村民有好處的事就是大事,就應該去認真完成。

2013年12月一天的晚上11點,在回家途中經過村邊大橋時,發現一年輕男子喝酒喝多了,站在橋邊十分危險。雖然過往車輛和行人很多,可天黑風冷無人問津。此時村中村民孔令鎖經過,見狀兩人商量後向前詢問醉者狀況,經詢問醉者心情不好又輕生打算,經過細緻詢問,二人問出家人聯繫方式,及時通知家人趕到;二人等到家人來到,卻發現是上年紀的男子的母親,如何回家成了首要問題,二人商議決定送他們回家,爲了避免母親不想讓陌生人知道家庭住址的顧慮,二人送到了小區門口交給了保安才離開回家。事後,年輕男子及家人找到了他們並登門致謝,他們說:“這是小事,不要宣揚”。尊重和維護他人生命,在平凡孕育偉大,平凡中體現高尚人生。

最近村裏又有許多事要做,都是關係到村民生產生活的實際事:道邊的電線杆倒了,不僅妨礙了車輛的通行,還將杆上的攝像頭摔壞,知道了積極聯繫聯通維修員到村進行維修,將電線杆挪移,只是一件小事,卻給村民帶來方便;前幾天村中種植小麥需要澆灌凍水,村裏原來的井用水太少,大家要連夜澆灌,爲了方便澆水,趕緊聯繫鑽井隊伍入村鑽井,降溫的天氣也堅持在現場調解用電交通問題;這幾日村中爲東風五小區門市改造問題做調研摸底,村民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支書主任積極回答各種問題,發現了許多問題的相同性,努力尋找政策知識,在村民代表會時向大家解釋,消除不必要的疑惑……

時常有人調侃“一分錢掙不着,你圖個什麼啊?”他一臉笑容地答道:“不圖什麼,就圖自己心裏舒坦。”就這麼爲大家做着貢獻,自家的小飯館沒有時間打理,家裏人忙的暈頭轉向,他依然說沒什麼能克服,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蹟、平凡的感情,卻在默默付出的點點滴滴中造就了許多的不平凡,這些點點滴滴的感動匯聚成一個個文明、和諧、溫馨的音符,奏響了林莊村文明、和諧、美麗的新篇章。第六篇:普通農村婦女事蹟材料

,36歲,她是嫁到市村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同時,也是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周圍的街坊鄰居都對這個媳婦讚不絕口,令人們印象最深刻也最具有感染力的是她的笑容。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她那張樂觀燦爛笑臉都會溫暖每個人的內心。

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她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百善孝爲先,她從嫁過來就和公婆一起住,在生活上孝敬公婆,從來都沒有和婆婆紅過臉,她無微不至的照顧着丈夫、公婆、孩子的飲食起居。十幾年的共同生活使本來不曾認識的婆媳產生了濃濃的親情,由剛結婚時的不適應,發展到相濡以沫,靠的是她和婆婆的相互寬容,相互包涵。她說,居家過日子瑣碎小事就是很多,但是隻要你愛自己的丈夫,就一定要愛他的父母,因爲是他的父母花費了大量的心血爲你準備了你的另一半。你是公公婆婆勞動的最直接的收益者。如果爲一些小事在乎太多,婆媳不和,丈夫只能夾在中間左右爲難。反過來會大大地影響兩個人的關係,幸福就會離兩人越來越遠。所以,要抓住幸福的繩子就要好好的孝敬公婆。

除此之外,她不但在生活上婆婆,而且還在工作上輔佐婆婆,她的婆婆張書雲是曾經一名人民教師,在村裏的國小裏教書,如今是村裏的副支書。說到這位婆婆,真的要好好的說一說,這位村裏唯一的女村幹部,在村內工作中總是身先士卒,從不怕苦怕累,在百日攻堅清理村內垃圾的時候,帶頭拿起鐵杴走到垃圾堆裏進行清理,村內修路的過程中,每時每刻的在施工一看,督查工程的進度,哪兒裏水管挖破了,哪兒裏要注意,她都事事想到最前面。真的是一位盡職盡責的村幹部。除了工作之外,她從教學的時候就愛孩子,如今退休了也沒有閒着,辦起了自己的幼兒園,起名爲繁星幼兒園,但是畢竟上了年紀,婆婆一人撐起這幼兒園負擔太重,於是張玉榮與丈夫都回來幫助婆婆,一心一意地努力把幼兒園辦好。2011年建園初,幼兒園的生源不是很好,畢竟是剛剛起步,附近村裏的家長們都擔心教學質量,都處於觀望狀態,但是婆婆張書雲曾經是村的國小校長,也是一名資深的教師,憑藉這一點,村裏很多鄉親們就奔着婆婆這個人來把孩子交到這,他們放心。正因爲如此,她更要好好的教這些孩子們,沒事兒的時候就研究教學方法和兒童心理,儘可能的提高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她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關愛着,也對幼兒園的管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行鑽研摸索着,在她和丈夫的幫助之下,幼兒園越辦越好,婆婆也真心的誇讚這個兒媳婦,肯定着她的功勞。而今鄰村的家長們都搶着把孩子往幼兒園送,現如今幼兒園有300個多孩子,小班,中班,大班都齊備,裏面還有這十多個經驗豐富的幼兒教師。繁星幼兒園已經初具規模。這少不了這個兒媳婦的功勞。

還擔當着村裏計生工作的督察員的職責。平日裏幼兒園的工作就已經很忙碌了,但是爲了村裏和辦事處的工作能夠更好地落實和實施,就自告奮勇擔當起這個費力不討好的事兒。也正因爲平日裏她的人緣好,才能讓這個勸說計劃生育的工作好做一些。這個工作忙起來就不分白天晚上的,相當辛苦。並且還是得罪人的事兒,苦口婆心的勸說超生家庭的村民,將心比心,讓人們真切的理解國家政策,做通了不少人的工作。爲村裏工作順利實施做出了貢獻。

無論是家庭還是工作,都讓她打理的井井有條,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她的善良,樸實,讓她獲得了精神的力量源泉,她的寬容,大方,讓她享受人生的平實和幸福,她的勤勞、踏實,讓她贏得生活的富足。她將會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體味真、弘揚善、享受美。第七篇:農村婦女事蹟材料

是村民,47歲,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做事細心,勤勞善良,從一雙粗糙的雙手就能看出她日常生活的艱辛;她衣着樸實無華,不善言辭,就像那靜靜開放在空谷中的幽蘭,散發着自己的光彩,綻放着迷人的芳香。

結婚這麼多年,一直與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對家裏的老人非常孝順。從過門到現在,從沒有跟老人頂過嘴、吵過架、耍過脾氣、紅過臉,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動徵求老人的意見。多年來,她無怨無悔的扛起了照顧公婆、操持家務的重擔,一年四季,春種秋收,起早貪黑,既要照顧家裏,又要下地幹活,還得照顧孩子,左鄰右舍都說是一個打着燈籠都難找的好兒媳。

平常對孩子們比較嚴格,教育他們要不能浪費,吃穿方面不要和別人攀比。但對她的公公婆婆極爲照顧,有什麼好吃的都留給公公婆婆。她還徵求公婆的意見安排好食譜,做他們喜歡吃的飯菜,保證了老人飲食健康。還開玩笑說:“我就是我們家大廚,要變着花樣做好吃營養的飯菜。”爲了保持公婆穿着和居住舒適,她及時爲他們換洗衣物,晾曬被褥。老年人在家難免憋悶,爲了能使公婆心情舒暢,她帶着公婆在院子裏曬太陽,做運動,還經常講笑話或者孩子們的生活趣事逗他們開心。爲了讓公公婆婆能睡的更好,每天晚上她都爲公公婆婆準備加了夜交藤和合歡皮的洗腳水。人常說閨女是媽的貼身小棉襖,卻是公公婆婆的貼身小棉襖。孝敬老人貴在細心持久,這麼多年一直幫公婆打點好一切,比如擦身、洗臉、剪指甲,增添衣物等等。老人逢人就誇好兒媳。一家人其樂融融,這纔是幸福。

經常教育孩子說:“作爲一名年輕人,尊敬老人、愛護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應該保持的優良傳統。你們也得銘記,而且要爭取做得更好,努力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對爺爺奶奶要孝敬,從小他們照顧你們,現在你們長大了,而他們變成了老小孩,就換你們來照顧他們。”樸實的語言中,說出了最基礎最真實的道理。耳濡目染,孩子們也爭着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爺爺奶奶,逢年過節也都要給爺爺奶奶帶來老人愛吃的食品和喜愛的衣物。

多年來,通情達理,持家有方,團結鄰里,家庭和睦的事蹟廣爲鄰里所稱道。她用家庭婦女特有的勤勞、善良、純樸,用她全身心的愛讓她的家庭始終保持着一種祥和的氣氛。第八篇:淳樸老人事蹟材料

村村民,是一位60多歲淳樸老人,在平時生活中十分樂於助人,特別具有親和力,深受村領導和村民尊重和信賴。

去年,村裏安裝了攝像頭以防偷村民和村裏公共財物,管理攝像頭的任務交給做事認真的,他每天都會檢查監控運行情況,村民小到有丟狗的,丟豬的,丟玉米的,都會第一時間去找讓他幫着調監控錄像去找偷東西的人。有時候甚至半夜找到讓他幫忙解決問題,可是他仍然沒任何怨言幫着村民查看監控錄像,之後跟着村民去抓小偷。村民們很受感動,給他東西或其他獎勵他都委婉拒絕,並笑呵呵地說,“鄰居有問題,自己能幫的肯定幫啊,說別的就見外了。”村民都一致覺得爲人誠信,樂於助人,心地善良。他從來不爲自己怎麼做會有應得的報酬,而是覺得村民需要他,他就本着能幫就幫的精神去幫忙,絲毫沒有怨言。

他說他最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對村盡一份自己的責任。他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他把助人爲樂當做自己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儘可能地去幫助別人來充實自己,別人快樂的同時他也快樂。他說他現在60歲還幫得動,要幫到70歲,80歲,90歲,直到自己幫不動的那一天。這份心態極其珍貴。

四川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他每次都積極響應號召,每次都積極主動捐衣捐物,只要是自己能準備出的東西,都會毫不猶豫的拿出來捐獻給需要的受災人員,充分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鄰里相幫,患難相恤,助人爲樂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他始終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幫助更多的人,也充分體現了其對生命價值、社會、人類和人生觀的一種積極態度。

正是因爲這種無私奉獻,助人爲樂的村民存在,通過這些助人爲樂的努力和行動,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助關愛,人與社會的相互融合,政府與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