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對待幼兒的說謊行爲

說謊往往被人們視爲一種惡劣的品質問題。但對於幼兒來說,“說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質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根據心理因素來分析,幼兒說謊大致可分爲無意說謊和有意說謊兩大類。

如何正確對待幼兒的說謊行爲

一、無意說謊

無意說謊,這是由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造成的,主要表現爲以下幾方面:

1.滿足願望的心理

幼兒有時會把幻想、願望與現實混合在一起。他們爲了滿足某種生理需要,常常無意識地和不自覺地“說謊”,這與品德行爲無關,僅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爲。

2.理解性心理錯覺

幼兒常因認識不足和理解錯誤產生心理錯覺,用想像的情節代替記憶不確切的情節。於是便出現了“說謊”現象。有的幼兒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內涵,往往不自覺地“說謊”。例如,有的幼兒在家看過爸爸媽媽和朋友打麻將、下象,就對老師和小朋友說:“我會打麻將,也會下象棋。”其實,他只不過是會模仿大人的樣子,並不理解這類活動的真正含義。對於這類認識不足和因理解性心理錯覺而產生的“說謊”現象,教師應採用適當方法讓幼兒明白事理,幫助他們理解有關概念的真正含義。

3.自信的萌動

幼兒由於理解問題的簡單化和不善於分辨想像與現實,往往不切實際地說“大話”,誇“海口”。例如,在上體育課時,教師問:“咱班誰跑得最快呢?”結果全班幼兒都爭着舉手說:“我跑得最快!”這是幼兒自信心的萌動。教師切不可將此視爲“說謊”、“吹牛”,對孩子的積極性應當加以保護。當然,不能讓幼兒的這種自信心只停留在一種幼稚可笑、盲目幻想的低水平上,而應在注意保護、鼓勵的同時,給予積極的引導,讓幼兒逐步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所想所說與現實的差距,懂得實現美好的願望,必須從小好好學習的道理。

二、有意說謊

幼兒爲達到某種目的有時會有意說謊。這類說謊與品行有關,雖不能說是品行壞,但多少反映了幼兒品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於這類說謊,教師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有意說謊主要表現爲如下幾個方面:

幼兒有時想取悅家長而沒有實際成績,往往會出現有意說謊現象。例如,有位大班幼兒在老師指導大家剪五星的過程中,留下一顆五角星放進口袋裏,回家後向媽媽誇耀:“媽媽,我今天得了一顆小星星。”媽媽說:“得了小星星不是貼在紅花欄裏嗎?”這孩子又說:“老師叫我拿回來讓爸爸媽媽看的。”幼兒的這類說謊,屬於有意編造事實騙人,是幼兒說謊現象中錯誤性質較爲嚴重的一種,多發生在五歲以上的幼兒身上。這類錯誤的產生,多與成人的教育不當有關。作爲教師,應當注意經常和家長取得聯繫,交流情況,一旦發現這類說謊現象,必須家園配合,正確把握對幼兒的.期望,及時批評教育,加以正確的引導,絕不可姑息遷就,任其發展。

2.謊造優越感,滿足虛榮心

幼兒有時也會謊造優越感,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類說謊在幼兒中是多見的,如見別人有一件好玩具,便謊說自己家中那件更好;見別人的爸爸是一個警察,也謊說自己的爸爸是個“大警察”,還捉住了很多大壞蛋……其產生的原因也是常與家庭教育不當有關。如有的家長爲使孩子“幸福”,過多地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人爲滋長了孩子過強的優越感。但不論物質還是精神追求,都是無窮無盡的,一旦某一方面比上不別人,孩子便可能以說謊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面對這類說謊,不應當簡單地採用批評的方法,而應採用耐心說服、講明道理的方法,指出好孩子不能說謊,從而引導孩子切實認識到說謊是無用的、不光彩的。同時注意與家長多交流,促進家庭教育的優化。

對於孩子的無意說謊,我們不必過於追究,因爲隨着孩子認識能力的提高,這種現象會慢慢消失。而對於有意說謊,則要嚴肅對待。爲了防止孩子說謊,成人首先要誠實、坦然、正直,真誠地對待孩子,有些幼兒說謊,往往與成人的影響有關。特別是幼兒家長的說謊行爲,常是造成幼兒說謊的直接原因。還有教師對幼兒說的話不兌現,也往往被幼兒視爲“騙人”。父母和教師是幼兒心目中的權威人物,如果在孩子面前說了謊,就會使孩子產生“說謊不爲錯”的錯覺,起碼爲他們的說謊騙壯了膽。

三、結束語

幼兒說謊的表現,形形色色,原因種種,性質也各不相同。作爲一名教師,應當具備正確分析和評判幼兒說謊性質的能力,進而加以正確引導。對於幼兒是否在說謊,首先要認真分析當時的背景,如幼兒年齡、一貫表現、能力水平、說話動機等;其次要分析幼兒談吐表情、話語內容與實際是否相互矛盾等。有時不妨讓幼兒實踐一下自己所說的,如把所誇耀擁有的東西帶到幼兒園來讓大家看看,把誇耀能幹的事表演一下等。只有判斷準確,纔有利於進一步分析原因,採取相應的教育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