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現爲話題作文素材

生活中細心會發現很多事情,你會發現什麼事情呢?以發現爲話題作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的以發現爲話題作文資料,歡迎閱讀。

以發現爲話題作文素材

  以發現爲話題作文篇1

我發現湯圓裏有個世界

從小,我就非常喜歡吃湯圓,因此我對湯圓情有獨鍾。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湯圓裏有個世界……

一個星期六,我們全家人開車去佛山逛街。爲了慶祝第二天的元宵節,我們特意買了一包十幾塊錢的湯圓。

星期天早上,我剛起牀,就發現媽媽正在燒水。我問她:“媽,燒水乾什麼用的?”她笑着回答:“煮你最愛吃的湯圓啊!”我聽了,心裏十分高興,馬上刷完牙洗完臉去看媽媽煮湯圓。

誰知道,打開包裝才知道,原來只有三十八隻湯圓,這對於四個人來說,每個人只能吃九個十個。“這也太少了吧!”我說。“十幾塊錢買到的好湯圓當然少啦,不過這已經算多了,它已經加量20%了。”媽媽邊說邊吧湯圓放進鍋裏煮。這時,一個想法突然在我腦海裏浮現:如果把湯圓當做早餐來吃,那麼這包湯圓只能夠兩個人吃;而如果吃玩晚餐後在吃,那麼即使五個人也夠吃了。想到這裏,我馬上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可她已經正在煮湯圓了。於是,愛的衝突發生了。

“你爲什麼要現在煮湯圓呢?把湯圓當做早餐根本吃不飽,而如果吃完飯後再煮的話,就會吃得很飽了。爲什麼你要這麼急着煮呢……”

而她呢,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話:既然都煮了,還有什麼辦法呢?

我非常失落,因爲這將是一頓吃不飽的早餐啊!

煮完湯圓後,媽媽把其中十隻放進了碗裏,準備留給哥哥回來後吃。當我洗完手從洗手間出來後,媽媽已經爲我們三個人分好了湯圓:一隻碗裏有五隻,一隻碗裏有三隻,而最後一碗是隻大碗,裏面的湯圓多得一下子數不清。我心裏算了一下,總共有三十八隻,減去留給哥哥的十隻,再減去這兩隻小碗的五隻和三隻,就剩下二十隻了。我問媽媽:“這隻僅有三個湯圓的碗是誰的呢?”“是我的呀!”“那隻僅有五個湯圓的碗呢?”“你爸爸的呀!我們知道你很喜歡吃湯圓,又怕你吃不飽,所以就留了二十隻給你。”我聽了後,心存疑惑,問道:“那你們只吃那麼少,能行嗎?”媽媽指着電飯鍋說道:“我們吃白米粥呀!”原來,他們早有了心計,他們並不是單靠湯圓來當做早餐的。頓時,不知道爲什麼,我的鼻子酸酸的,眼睛裏像有什麼東西要噴涌出來的,那是淚水啊!我居然在媽媽煮湯圓的時候說三道四,還埋怨媽媽煮湯圓當做早餐吃不飽,那其實都是爲了我啊!而他們還把最多的湯圓留給了我!他們是多麼的體貼我啊!他們是多麼的愛我啊!而我卻誤解了他們的一片好意!

想到這裏,我的淚水終於忍不住了。我找了個藉口上洗手間,趁機用毛巾把臉上的眼淚抹乾淨。

接着,我一邊吃着湯圓就一邊落淚。不知爲什麼,這些湯圓格外的甜,或許因爲這是大品牌,或許是因爲媽媽放的糖太多了,或許是很久沒吃過湯圓了……

如今,我已經品嚐過不少各種品牌、各種風味的湯圓,每一種湯圓都有不同的味道。歲月流逝,我漸漸明白,在這變化味道的湯圓裏有個不變的世界。那唯一不變的,就是濃濃的親情啊!

我發現湯圓裏有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有一種情感無時無刻不在延續;在這個世界裏,有一陣暖流無時無刻不在環繞;在這個世界裏,有一顆愛心無時無刻不在釋放。這是一個充滿愛、充滿親情的世界。也許,關於這個世界的故事並不精彩,可它會伴我一生一世……

  以發現爲話題作文篇2

發 現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 景如畫

現代人腳步匆忙,只顧擡頭往前走,常常忘了留意身邊細小的事物。不單是上班族,連我們這些學生也忙得不可開交,升學的壓力,繁重的作業,讓我們無暇顧及路邊楊柳的新芽吐露或鄰家小孩的成長。我一直害怕,等到我們哪天空了,會不會連發現的能力都喪失了呢?還好我現在還有,但即使有所發現,我還是以爲自己發現得太少,也太淺了。

父親的頭髮很油,但他很忙,沒時間去理髮店洗頭,所以只能由母親代勞。我一直很奇怪,爲什麼父親不像他教育我的一樣自己的事自己做呢?當我問他時,他居然說:“我不會自己洗。”我是絕對不會相信的,一箇中學的校長竟不會自己洗頭,講出去誰會信吶。但當我有一次看到母親給父親洗頭的情景後,我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母親溫柔地給父親搓着頭皮,父親面帶微笑,滿臉舒適,兩人有時也交流幾句,但更多的時候是無聲的。我突然發現,原來洗頭是他們交流情感的一種方式啊。在輕輕的搓揉間,他們的感情就得到了極純粹的昇華。此後我就再沒問過父親這一個問題了。有一次,母親出去學習了,於是我給父親洗頭。儘管我很小心,但總覺得沒把父親搓洗得舒舒服服的。當我翻動他的頭髮時,猛然發現父親的頭髮好像比以前稀疏了很多,而且兩鬢的白髮再也無法被黑髮遮掩了,我忽然間意識到--父親老了,真的老了。

我小時候經常發燒,每一次母親都會放下手頭的活照顧我,給我端水遞藥,讀小說,講故事。當我嘟噥着嘴巴苦,不想吃東西時,母親就會給我買來一大堆甜食,大多是很貴而平日很少吃的。我就很高興地偎依在母親懷裏撥着包裝紙細細地咀嚼着,享受着母親的

關懷和生病的“優越”。長大後,我很難得生病了,母親的身體卻不如以前了。工作很忙,還有家裏的活要幹,她經常犯累,但從不歇息,直到實在挺不住了,才躺下來休息休息。父親忙着學校裏的事,只能由我照顧母親。我受慣了母親的照顧,反過來照顧她,卻很不熟練。那一天,我把燒開的水,買好的藥,連同體溫計一起送進房間時,發現母親已經睡着了。那如同嬰兒般的睡容,原來母親也有啊。我輕手輕腳地放下東西,沒想到還是驚醒了母親。她吃完藥,又躺下,說:“寶寶,給我讀篇文章吧。”我拿起牀頭的《讀者》,選了篇挺長的抒情散文念起來。不一會兒,母親又睡着了--她一定是太虛弱了。我繼續朗讀着,我想這種情景也許就和我小時候一樣吧。母親並不是只會照顧別人,只爲別人着想,她也需要別人的照顧,別人爲她着想啊。從此以後,我儘量不惹她生氣,很溫柔地和她講話,很少耍刁蠻了。

自從一級公路通過小鎮後,交通事故就不斷,傷亡的大多是年紀大、反應又有些遲鈍的老頭老太。有一次聽說外婆他們村路口又出了起事故,當場死亡的是一個騎着三輪車去賣和順豆的六十歲左右的阿婆。我們連忙打聽遭遇不幸的是誰,看是不是親戚或熟識的人。正當這時,外公打電話來了,聲音有點顫抖,聽得出比平日緊張了許多:“女兒,知不知道遇上車禍的是誰啊?”母親說不知道,他更急了:“你媽她也出去賣和順豆了,走得也是那條路,可我打電話回家問,她到現在都沒回去呀。這……這可怎麼辦吶……你說該不會是你媽吧?”母親被他這麼一說,倒真害怕起來,她連忙安慰道:“不會的,你放心吧,我這就去問問。”說着便掛上了電話,披上衣服就想出門,正好來了個客人,母親很着急,跟客人說了這事,那人便說,我知道死的是誰。母親的心一下懸了起來。“是你們村××的媽呀。去賣和順豆嘛,卻被車撞了……”

他話還沒說完,母親就衝進屋裏給外公打電話,告訴他這個消息。外公在另一頭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過了一會兒又像換了個人似的道:“這死老太婆,出去這麼久還不回來,上哪兒逛去了,真是的。”事後我們才知道,外公聽說這起事故時,正在人家家裏幹活呢。一聽這消息,外公整個人一下子癱掉了,好一陣纔回過神來,向人家借了電話就打回家,又打到我家,這一段時間,他總是惶恐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最後乾脆回家等消息了。我原以爲外公成天對外婆兇巴巴的,好像外婆上輩子欠了他債似的,從這件事上才發現,原來外公對外婆的感情也是極深的,只是藏在心裏,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表現出來而已。

……

科技上的發現大大推動了時代的進步,而對生活中瑣碎小事的發現讓我們感悟到平日裏從未留意的諸多細節。由此,我們會恍然大悟,會痛徹心扉,會仰天長笑,也會潸然淚下。無須擡起高傲的頭顱,就讓我們動用最細膩的情感,去體味身邊的人與事吧,相信你我一定會有所發現的。

[評析]

景如畫同學以她的慧眼和一顆細膩敏感的心,發現了洋溢在親人之間的點點情懷,理解了父母“並不是只會照顧別人,只爲別人着想”,他們也需要子女的照顧和關愛。文章的'描敘看似平淡,實則字句之間蘊蓄着真情,很是耐讀。

藝術大師羅丹有言:“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像本文作者一樣,努力修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不會搜索枯腸而筆下空洞無物了。(唐惠忠)

  以發現爲話題作文篇3

星期天,我在家欣賞爸爸養的仙人掌。突然,我發現仙人掌、仙人球、仙人鞭等仙人科植物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莖肉質地厚實,呈綠色,莖上尖刺密佈。

我問爸爸:“爲什麼仙人掌會長成這個樣子呢?”爸爸說:“因爲仙人科植物原產於拉丁美洲,是在乾旱缺水的沙漠中逐漸進化而生存下來的,所以它們的構造具有很強的抗乾旱特性。”我左瞧瞧,右看看,好奇地欣賞着這特殊的花。爲什麼仙人掌沒有葉子,只有一顆顆扎人的刺呢?如果沒有葉子,那它如何吸收和輸送養分?又如何會生存得這麼好呢?

我通過仔細觀察,查找有關資料,終於發現了一個祕密。原來,仙人掌身上的刺,是由葉子變成的。因爲仙人掌長期生活在沙漠裏,那兒又熱又幹,如果它生出一片片的大葉子,很多水分就會從葉子上揮發掉。所以,仙人掌的葉子變成了刺,肉質的莖內儲存了黏性的漿汁,能較好的吸收並保持體內的水分。啊,仙人掌身上的刺原來就是葉子啊!我終於明白了,仙人掌的肉厚刺多,是適應了乾旱環境的結果。

此外,爸爸還告訴我,仙人掌大面積的刺,不但會減少水分流失,還可以使別的動物不敢傷害它。我不大相信,就用手輕輕地碰了一下仙人掌的刺,真的好疼啊!怪不得人們都不敢碰它。

仙人掌真是太聰明瞭。它爲了自己能夠生存,竟然懂得靈活的改變自己。

刺就事葉,葉就是刺,這是我發現的仙人掌的祕密。我相信,生活中的問題無處不在,只要善於觀察,就會發現更多的祕密。

  以發現爲話題作文篇4

“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古往今來,人們讚頌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但是又有誰真正瞭解“草”呢?

初春的一個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好象要下雨。

可是雨沒下,只有陣陣寒冷的涼風。

風把莊稼吹歪了,把柳條吹亂了,吹得小草東倒西歪。

稚嫩的小草被吹得渾身難受,卻無力反抗。

這時,“滴答--”下起了遲來的雨。

小草在寒風和雨水的吹打下累彎了身子,我從窗臺上看到這景象,心裏不禁有些擔心了,擔心小草那微小的身軀是否頂得住風吹雨打。

時間一分一秒地度過,終於風雨都停了。

我穿上雨鞋下了樓,走近小草跟前。

此時,他竟慢慢地直起了身子,水珠順着他的身子流進土壤。

那水珠好似小草在與風雨搏擊流下的汗水,那是小草辛勞的見證。

太陽出來了,放射出陽光,小草也昂起了頭,挺起了身,彷彿在向太陽微笑。

我不能說我十分了解小草,但我在那初春的早晨明白了什麼叫做“疾風知勁草”,更明白了古代詩人讚頌草的原因,因爲小草堅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