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教師幫扶計劃

爲進一步提高聲年教師教師的整體素質,儘快得讓他們適應 教師這一職業.成爲教育戰線的中堅力量,特制定制度如下:

年輕教師幫扶計劃

一、培養目標

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創造作用,挖掘其潛力,結合新的教學理念,應用現代化電教手段搞好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二、培養措施

1、瞭解當前教育形勢,明確所擔負的重任。

2、加強年級組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年級組要發揮應有的作用,重視定期對青年教師工作的督促和指導,不足之處及時指出。

3、挑選一批工作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與青年教師進行結對,發揚“一幫一”的傳幫帶作用。

4、注重全面培養的同時,要挑選業務能力強、責任心高的重點培養,樹立典型,培養尖子。

5、爲青年教師創造表現學習的機會,多參加講課、說課等鍛鍊活動,提高業務水平。

6、每學期,每年級組都要選拔一批事業心強、教學成績突出,有良好師德表現的青年教師,作爲骨幹教師的培養對象。

7、組織青年教師積極撰寫各級徵文及信息稿件,爭取年內有更多的稿件發表。

三、獎懲制度

爲提高青年教師的積極性,特制定專項考評辦法,將講課、發表稿件、論文等各類獲獎情況作爲期末教師的重要依據。

李莊鎮八里屯國小

2015.09

年輕教師幫扶計劃 [篇2]

到主導作用,學生做到主體作用,同時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同時注重縮短講課時間,老師要充分客觀地評價學生,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慾望,使學生在質疑和探究的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做到學生的學與老師的教有機的結合。

5、指導並積極參加我校教研活動或研討課題的蒐集歸類工作,幫助他們能結合本教研活動蒐集相關資料以及從中獲取新的理念,並運用的實際教學中去。

6、幫助他們能上好一節達標課,上完後能及時認真填寫“教師達標課三思表”。寫好這節課的成功之處、閃光點,還要寫出今後要改進的方式方法,最後還要寫出提高的措施。即:“思得、思失、思改”。

7、做到一月一次階段性小結,及時總結經驗。

(二)、待進老師的職責

1、態度誠懇,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教學方面的不足,主動到指導老師處學習。

2、積極填寫一幫一活動手冊,並階段性總結經驗。

3、認真書寫新課改理念及相關校本培訓教材。並及時到指導老師處交流體會及心得。

4、能積極讓指導老師聽自己的課,常叫常不斷反思,尋找自己的差距,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三、措施保證

1、教務處及時制定出一幫一活動手冊,及時發放到老師的手中。

年輕教師幫扶計劃 [篇3]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主力軍,教師的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着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敗,因此,爲了相互促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我校決定實施教師結對幫扶工程,從班級管理、教材鑽研、教學設計和課堂組織教學等方面,對自己的幫扶對象進行指導,從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我有幸成爲了一名光榮的指導教師,現在針對我的幫扶對象,特制定以下的計劃。

一、教學理論。新課標無論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學習要求以及對學生的評價等方面與過去的教材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爲一名教師,應有紮實的理論-功底,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做到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才能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才能始終站在教學改革的前沿。因此,我將經常和蔡娟娟老師一起鑽研教育教學理論。通過學習一起交流學習體會,暢談學習心得,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同時我還會把自己教學實踐經驗、外出培訓學習,對新課標的內涵理解和蔡老師分享。就如何進一步瞭解新課標的理念,如何探索出適應我校學生的教學方法,如何調整教學中出現的不足等問題進行研究探討。

二、備課上課。我們將在共同研究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共同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學案,力爭每個學案都達到學校規定的優秀學案。在每週四第七節定爲交流研討時間。在教法上要注意指導付老師教學過程的條理性、層次性;知識傳授應由淺入深、由少至多;能力培養上應循序漸進。在教學語言上做到歷史語言表達準確精煉。板書上要努力做到板書規範、本節課主題一目了

然。師生配合上要尊重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生積極性。同時還要注意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的培養。

三、相互聽課。爲了共同進步,要和其相互聽課。具體方式:(1)共同備課—我先講—蔡老師聽—共同討論研究—蔡老師講—小結。(2)共同備課—我和蔡老師同時講同一內容—對比小結。(3)相互隨意聽課,聽後共同討論得與失,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本學期我們每週都互聽一節。

四、教研方面。共同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的相關理論、實施方案,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課改爲契機抓住機遇,做到與課改一起成長。努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創造性的開展教學改革實驗,力爭本學期在共同探究的基礎上,寫出一些有較高水準的教學教研論文,並寄送到相關報刊嘗試發表。實現既重視教學實踐的創新嘗試,又重視教學理論的提高總結。

《年輕教師幫扶計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