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體質的養生原則介紹

溼熱體質的養生原則是疏肝利膽,清熱祛溼。

溼熱體質的養生原則介紹

保證肝膽疏泄暢達,通暢祛除溼熱的渠道,截斷滋生溼熱的源頭。疏肝利膽的最佳方法就是情志暢達,情緒平穩,增加身體的柔韌性,使筋骨關節柔軟。肥甘厚膩、菸酒熬夜最易釀生溼熱,務必戒之。二便是溼熱排泄的渠道,要多飲清水,二便暢通,大便不黏滯,小便不要很黃。

1、截斷滋生溼熱的源頭,不要再生溼熱了,清熱利溼,就是保證二便暢通,大便不要不利,不要粘滯,小便顏色淡一些,不要老是那麼黃黃的,一看到小便黃就要喝水。

2、飲食上少吃甜食、甘甜飲料、辛辣刺激的藥少吃、少喝酒,所有食物中溼熱之性最大的莫過於酒。少吃肥甘厚味。飲食方面要清淡祛溼。再特別告知的就是戒除菸酒。有的人不演繹放棄這種生活方式,那你就得承擔這種後果,“病是自家生”。

祛溼食物:綠豆、冬瓜、絲瓜、赤小豆、西瓜、綠茶花茶。

3、生活起居:

忌諱熬夜,熬夜會增加溼熱。因爲熬夜傷肝膽,會非常影響肝膽之氣的升發,容易生溼熱。另外儘量地避免在潮溼的.環境中工作或居住。比如你是個痰溼體質或者是惡體質,買房子的時候儘量不要買低層,不然房子如果陰暗潮溼的話會加重你的溼熱體質的。

4、簡易方藥:

溼熱體質是一個過渡性體質,很少有人到老年的時候還是一個以溼熱體質爲主的體質。因爲溼熱體質經常會很不舒服啊,會有皮膚瘙癢啊。會有炎症,會有皮膚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它會使人很不舒服,不舒服就會促使他去吃什麼藥,如清熱毒的,寒涼之品。所以溼熱體質到了老年基本上就分化了,很可能吃利尿的藥啊,清熱解毒的藥吃多了,很多人就轉化爲陰虛體質;把陽氣傷了,慢慢地就變成氣虛陽虛或者痰溼體質。所以溼熱體質一般是青壯年多見一些。到了老年,雖然還有溼熱體質的因素在裏面,但是已經不是最主要的了。

去溼熱的藥物一般來說都是不太平和的,都不能久吃的。去溼熱的藥物常用的有:藿香、車前草、淡竹葉、滑石、溪黃草、雞骨草、木棉花,等等這些都是偏寒涼的,不能久服。

中成藥有:甘露消毒丹、君太口服液、清熱祛溼沖劑,溪黃草沖劑等等。這些都不能久服。但是你溼熱但凡已經去了,舌苔不那麼黃膩了,小便已經變得清了,炎症不明顯了,就要馬上停下來,不能久服。

比方說溼熱有炎症、喉嚨啊、小便啊、肌肉非常痠痛,內熱很重時可以吃一些來調整體質,但不能久服,沒有內熱千萬不能吃,是藥三分毒啊。這些藥毒性還都不小呢。

溼熱體質四季保養

溼熱體質的人冬季不能跟風大量進補,不要去吃那麼多火鍋,羊肉、狗肉,人家進補你也進補,不要這樣。越補體質偏頗性越明顯。還有這種人的皮膚特別容易感染,最好穿天然纖維,棉麻絲綢,尤其是內衣。

經絡方面,沒有具體的穴位,但是有具體的方法:溼熱體質的人時不時可以做一些拔罐刮痧,改善小便發黃,煩躁不安。因爲煩躁不安導致失眠,全身的肌肉痠痛,尤其是頸肩部的肌肉特別痠疼的時候。這個時候改善痰溼,改善溼熱體質的最好方法就是刮痧和拔罐,刮完痧再一走罐,渾身舒服的不得了。像去掉一個大包袱一樣,很舒服。這種情況下,用這種方法去改善體質,甚至可以不用去吃藥。用刮痧的方法去溼熱也挺好的。

中醫將人的體質大體分爲九類,除去相對健康的平和體質外,還有另外八種處於所謂亞健康狀態的體質類型,即:陽虛體質、陰虛體質、氣虛體質、痰溼體質、溼熱體質、血瘀體質、特稟體質、氣鬱體質等八類。每個人體質各異這是中醫辨證治療的基礎,但每個人體質又不侷限於其中一種,只是它們在隨着你的生活、飲食習慣的變化而表現不同。詳細還請去中醫院做箇中醫式體檢,以便更深入瞭解自己。

平和體質的各方面特徵

總體特徵:陰陽氣血調和,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爲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勻稱健壯。

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髮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脣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心理特徵:性格隨和開朗。

發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

平和體質的調養

環境起居調攝:起居順應四時陰陽,勞逸結合。

體育鍛鍊:適度運動即可。

精神調適:清淨立志、開朗樂觀、心理平衡。

飲食調理:食物宜多樣化,不偏食,不可過飢過飽、偏寒偏熱。

藥物調養:不需。

看中醫時,我們常會聽醫生說“溼熱”。那麼,什麼是溼熱,溼熱有哪些表現,應注意什麼問題呢?要明白溼熱,先應瞭解什麼叫溼,什麼叫熱。

所謂溼即通常所說的水溼,它有外溼和內溼的區分。外溼是由於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溼,使外來水溼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溼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爲脾有“運化水溼”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則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溼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溼的入侵,外溼也常因阻脾胃使溼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溼熱中的熱是與溼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溼重,溼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因溼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溼“從陽化熱”,因此,溼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