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先進事蹟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事蹟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事蹟纔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慈善先進事蹟,歡迎大家分享。

慈善先進事蹟

慈善先進事蹟1

春節前夕的一天,街上行人川流不息。我和爸爸媽媽要到銀行去存錢。

那天,雨下的很大,但街上的人卻一點也沒有減少,照樣從四面八方涌到城裏辦年貨。我們來到了銀行存款的櫃檯前,媽媽按照排隊的順序存款。該媽媽存款了,媽媽把要存的錢遞給了銀行櫃檯裏的那位阿姨,阿姨用一隻手把錢放入點鈔機裏點數,另一隻手熟練地敲打着電腦鍵盤,然後把存摺插入了打印機,存錢的數目就印在了存摺上。

媽媽存錢時,我和爸爸閒着沒事,到處走來走去,忽然,牆上掛着的一個透明的小箱子把我吸引了過去,上面寫着爲希望工程捐款的一行大字,小箱子上面還貼着一個小女孩的彩色照片,她是一個失學兒童。她兩隻水靈靈的大眼睛緊緊盯着前面,充滿了渴求,好象在告訴我們:她多麼想上學啊!好象想讓我們幫助她什麼似的。於是我毫不猶豫地把出門時媽媽給我的五角錢零花錢投到了小箱子裏,旁邊一位銀行工作人員朝我讚許地笑了笑。

在回家的路上,那雙水靈靈的大眼睛老是浮現在我腦子裏,怎麼也抹不掉。但是,我還在想,她怎麼沒錢上學呢我想只要是來存錢的人都捐一點錢,她是可以上學的。銀行的叔叔阿姨可真好呀!在這裏掛上一個小箱子,可以提醒告訴那些來存錢的人,都給失學的兒童獻上一份愛心吧!

據四川省民政廳近日透露說,根據初步統計,日前地震孤兒和暫時與父母離散的兒童已有4000多名。這些孤兒的未來將會怎樣,成爲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令人欣慰的是,現在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單位和個人加入“愛心助學”、“愛心助孤”的隊伍,全民慈善的理念正逐漸得到大衆的認同,各種慈善義舉風起雲涌,從企業到普通平民,慈善的隊伍日益龐大,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幫助那些困難中的人們,慈善已成爲了現代人社會責任的一種迴歸。他們點燃起一盞盞希望的燭火,照亮一個個苦難少年的心靈。

在很多人看來,受助者心懷感恩,是對資助者最大的安慰。在這種心理期許之下,受助者向資助者表達謝意,是合情合理的。然而,還有很多人想得比我們更加長遠。前些日子看到一則報道,介紹黑龍江蘭西縣38位家境貧寒的高中生,兩年來受到哈鐵國旅集團叔叔阿姨們“一對一”的資助,得以繼續學業。儘管孩子們盼望與資助他們完成學業的好心人見面,但和爲了避免給孩子們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哈鐵國旅人選擇了“見面不如鴻雁”。他們在信中鼓勵孩子們安心讀書,把對某個人的感激化爲對全社會的關愛。這份特殊的情懷令人心生敬仰!

同樣,地震中痛失家庭的孩子們因能夠得到及時的幫助,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這份深情厚義往大里說,是一種恩德,一輩子都應當銘記於心。但就受助者當前境況而言,除了感激,沒有更多表達謝意的能力和方式。面對資助者,倘若過分強調“感恩”,只會平添傷痛,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我們可以想象得到,經歷過地震,尤其是在地震中痛失雙親的孤兒,必然遭受了巨大恐懼和心靈創傷。當下幫助他們解決物質上的問題固然重要,但是盡一切可能撫平他們心靈的創傷,維繫人格尊嚴更是大愛的體現。大愛無聲,大象無形。愛心本就不是爲求“感恩”而生。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如此獻愛心,獻者超然,受者坦然,效果燦然。

那麼,是不是就不要感恩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唐代詩人李羣玉詩中有:“益愧千金少,情將一飯殊。恨無泉客淚,盡泣感恩珠。”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不忘恩情縈繞心間的情感;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如果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淡。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也是發自內心的行爲。抗震救災過程中有很多場景讓人念念不忘,其中一羣災區孩子手舉寫有“解放軍叔叔最勇敢”“你們辛苦了”等字樣的條幅和紙板,自發向救災車輛和救援人員致謝的場景,更讓我們激動不已。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今天,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顆愛的種子,因爲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更是一種追求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任何災難都是不幸的,雖然我們不忍輕言“苦難礪志”和“多難興邦”但看到當下看到我們更多關注自己對他人的責任,看到災難面前所迸發出的人性挺立,看到我們彼此更懂得珍視親朋、鄰里和同胞的情分時,我們心中陽光閃動,才真正明白了社會和諧是由愛不斷積澱而成的。

感恩之心在傳遞與互動中,纔會生生不息……

慈善先進事蹟2

一個本需要別人幫助的雙目失明的殘疾人,卻身殘志堅,用勤勞和汗水創造了財富。二十多年如一日無私奉獻,拿出500餘萬元鉅額資金,捐資助學,扶貧濟困,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等。他眼前的世界是黑暗的,可他那博大而火熱的愛心卻照亮了別人的世界!成就了一個盲人慈善家的夢想!在當地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爲“老水”。

一、艱難的致富歷程歷練出堅毅的品格

1950年,xx出生在淮河邊一個貧苦的七口之家,幼年時,因發燒無錢醫治而雙目失明。十來歲,他就開始打包賣瓜子、數個數販水果幫家裏維持生計。後來,他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用舊板車和廢鐵桶改裝的小水車,從縣醫院的幾十米深的大井裏打水,用稚嫩的肩膀拉着沉重的水車,摸索着靠數步子挨家挨戶送水,可想而知的苦難沒有壓倒他,相反,生活的歷練練就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憑着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睿智的頭腦,以及黨和政府的幫助,他開辦了xx縣第一家小旅社——文昌旅社。他心地善良,服務周到,而且規定“殘疾人住宿不收費”,旅社生意十分紅火。到1990年,他終於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回顧過去,他心存感激,感激黨和政府,感激所有給他幫助的人!他懷揣用愛回饋社會的志願者夢想走上了精彩的慈善之路!

二、雖爲盲協主席但他關注的是所有需要幫助的人

“老水”自從擔任xx縣盲協主席後,他自知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摸排有多少盲人,生活狀況如何,需要提供哪些幫助,在我縣的盲人,他幾乎都關注到了,對名政部門提出很多很好的合理化建議和意見,使我縣的盲人在生活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時,逢年過節他都慷慨解囊,給盲人們送錢送物,在慈善事業上,做到了一步一個楷模的形象。這也只是冰山一角,他更多的是幫助身邊所有需要幫助的人!

扶貧助殘

“讓我把眼角膜捐給你吧,這樣我死也瞑目了!”這是總鋪鎮的王憲保對老水發自肺腑的話語。王憲保也是老水幫助的第一位殘疾人。王憲保的妻子早逝,他自己因病癱瘓在牀,兩個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王憲保母親年邁多病,三代人擠在低矮的茅草屋內相依爲命。那低矮的草房中,一股潮溼的黴味夾雜着草藥的味道,令人窒息,孩子的哭聲、老人的哀嘆聲,令人心碎。他還聽說王憲保爲了不拖累家人,曾幾次尋短見未果……王憲保一家的悲慘處境,讓這個經歷了無數生活苦難的漢子,也不禁眼含熱淚,他當即表示:出資爲王憲保一家建瓦房,購買生活用品,給王憲保母親治病,送孩子上學,承擔他家的一切開銷,並決定長久地幫助這一家人。王憲保幾次要求把眼角膜捐給老水,都被婉言謝絕。他說:“你我都是殘疾人,你的生活好了,我就放心了,別的什麼都不要想”。簡單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他無私的胸懷!

xx資助王憲保這一善舉,不僅感動了鄉親們,也改變了他的生活觀。他認爲自己的所作所爲,只不過是普天下最起碼的善心和良知的一種樸素表達,自己無非就是一個助人爲樂的志願者——幫助他人,給別人帶來快樂,對自己更是一種幸福一種快樂。身位盲協主席,他積極支持縣殘聯和民政部門工作,大力倡導扶貧助殘,率先參與各項公益事業。只要是善事好事,他從不說二話。近二十年裏,他先後資助了謝玉坤等40多名殘疾人和張永珍等10餘名下崗工人;他每月固定給自己的資助對象200元生活費,逢年過節爲40多名特困殘疾人每人發放愛心善款和生活必需品。自2005年,他每年爲我縣殘疾人捐助50把輪椅,至今,已連續十年。 2012年,他還向定遠縣殘疾人資助2萬元用於購置50輛輪椅,2013年2月,他又向爲我縣劉府鎮、官塘鎮、府城鎮的50名殘疾人捐助了2萬元,5月助殘日又爲縣內殘疾人資助輪椅50輛。爲解決部分下崗工人生活問題,他在自家的門市部安排了十幾名下崗工人就業,並給他們購買社保,讓他們老有所依。如此大大小小的捐助已無法細數,慈善之舉,在當地有口皆碑,諸多媒體頻頻報道,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近二十年來,他熱心公益,扶貧濟困,累計捐資200餘萬元。正如他所說的:“我有一口飯吃,就不會讓大家餓着。 ”

捐資助學

xx,一個來自xx九華山農村的孩子, 2005年考取xx科技學院,他父母雙亡,由叔叔借貸款供其來xxxx科技學院讀書,是個生活極度拮据的貧困大學。“窮人的`孩子早當家”,2006年,xx準備利用暑假在xx打工,解決生活費用,他有幸來到了巨洋批發部。孩子勤勞樸實能幹,立馬獲得xx的好感。在一次閒聊中,瞭解到孩子的苦難經歷後,xx當即對xx說:“孩子,只要你好好讀書,你今後讀書的一切費用由我承擔,你入學時借的貸款,也由我償還!你就安心讀書吧! ”他感動萬分地,哽咽地說:“水總,要我怎樣報答您呢? ”xx說:“孩子,安心讀書,完成學業,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得到資助的xx,牢記水總的話,勤奮學習,不僅圓滿完成學業,還考上了研究生。如今,他已經畢業分配到了國家某地質隊工作上班,並且建立了美滿的小家庭。每逢節假日,xx夫婦總不遠千里,回xx看望他的再生父母——xx。他們逢人就說:“如果沒有水總經理,就沒有我的今天! ”

xx縣武店鎮的謝鬆、謝錦兄妹二人,父親殘疾,無勞動能力,母親長期生病不能務工,家庭生活十分困難,他們一家也是xx資助的對象。從2008年起,兄妹倆的生活費、讀書費用全有xx提供,他們母親看病的費用也由xx全部承擔。謝鬆今年考取研究生,當他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即刻把喜訊告訴xx,他抱着老水喜極而泣,他哽咽這說:“水經理,你是我的再生父母!……”而xx卻說:“孩子,我也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比起你父母給你的差遠了!”現在的謝鬆,在讀研究生,謝錦在xx中學就讀並立下遠大的目標,他們的母親經過長時間的治療,也能下地幹活了。

默默奉獻,不求回報,是xx的終生追求。他在用愛溫暖着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他是從1995年開始資助第一批貧困學生的,僅2012年,他就資助在讀大學生15名,每人每月生活費500元,並提供全部學雜費,中學生15名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費,提供全部學雜費。時至今日,他資助的大、中、國小生已達百餘人,每位受助的學生都資助到完成學業。二十多年來,這一方面的捐助資金已近200萬元。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前行的xx,有過苦,有過難,但他從不因困難而退縮!他不止一次地說:“我會盡力支持想學習的學生,只要我的孩子有學上,他們就有學上,上到什麼程度我就資助到什麼程度。 ”多麼地無私與大愛,竟來自於一名雙目失明的殘疾人,多麼令人敬佩,讓人禮讚!他不僅成就了一個又一個貧困學子的夢想,而且影響着一個又一個身邊的人,在他的影響下就涌現出好些集體和個人開始了慈善事業。尤其是他所資助的學子們,工作後都自願加入到志願者的行列。他們向老水保證:一定會接下老水的愛心接力棒!因此,他給予的不僅僅是貧困學子求學資金,更重要的是給予了貧困學子美好的未來,給新時代的道德觀、價值觀增添了新的內涵。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角度,xx不僅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新時代的好人形象,更把他作爲社會志願者的身份,提到了一個更加自覺的高度——他不僅是一個慈悲爲懷的人,更是一個擁有的寬闊胸襟和前瞻眼光的人生塑造者和精神引領者,他正不間斷地給予我們這個社會,以可親又可貴的正能量!

抗震救災 熱衷公益

老水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xx的今天!”因此,只要社會有難,他總是率先垂範捐資捐物。我縣地處淮河之濱,每到夏季時有洪水氾濫。每到洪期,他總是抱着收音機探聽水情,如有需要也總是第一個捐款捐物,甚至親自摸上堤壩送錢送物,慰問抗洪搶險的軍民。有時遇到資金困難,他寧願不進貨也要捐款。對於別人的不解,他總是淡然地笑着說:“錢算什麼,沒了再掙。 ”簡短的話語道出了他的大愛!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噩耗傳來,他第一個趕到xx省民政廳捐款2萬元。回來後還倡導親朋好友捐款捐物。進入秋季,他又捐出200牀棉被和一些過冬衣物,委託縣民政局發往災區。 2012年玉樹地震,他又一次趕到xx省民政廳捐款2萬元,舟曲地震他捐款2萬元,雲南地震捐款3萬元,2013年他又爲四川、新疆地震捐款計4萬元,等等。 2012年,我縣大廟中學學生張冠周,勇救落水兒童的英雄壯舉,深深地打動了他,他於2012年12月主動向縣政法委捐獻5萬元,作爲見義勇爲獎勵基金。當年,還爲我縣消防大隊進行消防建設捐款2萬6千元,爲省希望工程每年捐款2萬元,爲縣希望工程捐款2萬元……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致富以來,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等,他捐款捐物摺合人民幣價值近200萬元。這正是他踐行自己的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