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守歲的意義

守歲是中國民間在除夕的習俗,又稱照虛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春節守歲的意義,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春節守歲的意義

  關於春節守歲的意義1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爲“饋歲”;酒食相邀,稱爲“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爲“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爲“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爲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爲夜半時分。

  關於春節守歲的意義2

春節守歲由來是相傳,古代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來作祟。兇猛無比的“年”生性嗜肉,從飛禽走獸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對象。

爲了對付“年”,人們逐漸摸索出其生活規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會趁着夜色,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雞鳴破曉之時即返回山林中。於是,人們把這一夜視爲恐怖的“年關”,想出種種招數來對付“年”,比如守歲、燃放鞭炮、給孩子“壓祟錢”等,以驅鬼辟邪。

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提前吃完晚飯,熄火淨竈,把豬圈牛欄全部拴牢,宅院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熬夜守歲,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直至新年黎明的到來。

守歲,漸漸成爲人們過年春節守歲習俗。

  關於春節守歲的意義3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

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爲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

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打麻將,喧譁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海洋。

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關於春節守歲的意義4

在河北省滄州一帶,年年夏曆臘月,家家戶戶都從二十三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還要熬夜,叫做“守歲”。這個風俗,跟竈王奶奶有關。

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賢惠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窮人。她偷偷地愛上了一個給人家燒火做飯的窮小夥子。玉皇知道後十分惱怒,就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着窮小夥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兒,從中講情,玉皇才勉強地給窮小夥封了個“竈王的職位”。窮小夥成了家家戶戶的“竈王爺”,玉皇的小女兒自然就成了“竈王奶奶”了。

竈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孃家探親爲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窮百姓們。玉皇本來就嫌棄窮女婿和小女兒,又聽說小女兒從天上往回帶東西,非常生氣,就規定只准他們每年臘月二十三日迴天宮一趟,其餘時間不準迴天了。

第二年,眼看快過年了,可是窮百姓們還是缺這少那的,有的連鍋蓋都揭不開了。竈王奶奶看在眼裏,疼在心裏。臘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孃家去給窮百姓們要點吃的東西回來。可是,自己家裏連點面星星也沒有了,路上沒幹糧咋辦哪?百姓們知道後,就你湊一把我湊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兩張餅,給竈王奶奶帶着上路了。

竈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講了人間苦情,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還嫌女兒帶回一身窮氣,讓她當晚就回去。竈王奶奶氣得立即就要走,轉念一想,不行,兩手空空回去怎麼向百姓們交待呀?再說,也不能便宜了狠心的父親。這時,正好王母娘娘也過來相留,她便順勢說:“我不走了,明天扎把掃帚帶回去掃掃窮氣。”

二十四這天,竈王奶奶正在扎掃帚,玉皇來催她快回去。她說:“催啥哩,眼看要過年了,家裏沒有豆腐,明日我要拐豆腐哩。”

二十五這天,竈王奶奶正在切豆腐,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說:“催啥哩,明天我還要割肉哩!”

二十六這天,竈王奶奶剛割了肉,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她說:“催啥哩,家裏窮得連只雞都養不起,明天我還要殺雞哩!”

二十七這天,竈王奶奶正在殺雞,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說:“催啥哩,路上帶點乾糧,明天我還要發麪蒸饅頭哩!”

二十八這天,竈王奶奶正蒸饅頭,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說:“催啥哩,過年要喝喜酒,明天我還要去打酒哩!”

二十九這天,竈王奶奶剛打酒回來,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兒回去。她說:“催啥哩,我們一年到頭連頓餃子都吃不上,明天我還要包餃子哩!”

三十這天,竈王奶奶正包餃子,玉皇大帝大動肝火,要她今日必須回去。竈王奶奶準備的東西差不多了,就沒有多說話,只是捨不得離開王母娘娘,一直捱到天黑才離開天宮。這天夜裏,家家戶戶都沒有睡覺,等着竈王奶奶回來。人們一看竈王奶奶回來了,還帶回好多過年的好東西,就都點起香火、紙碼、鞭炮迎接竈王奶奶。這時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人們爲了紀念竈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曆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祭竈,三十夜裏不睡覺,叫做“守歲”。也有叫做“熬百歲”的。這是爲了等着迎接賢惠善良的竈王奶奶從天上回到人間來。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