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創新科技作文合集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創新科技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創新科技作文合集5篇

創新科技作文 篇1

步入21世紀,一系列新的詞彙來到我們身邊。如“大數據,雲端”等。也許我們會感到陌生,但它們已不知不覺間融入我們的生活。

中國有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這些值得每個中國人驕傲。二十一世紀,中國出現了新四大發明:高鐵,手機支付,共享單車,網購。這些不僅爲中國提供了不少便利,更爲世界點亮了“科技創新”之星。就比如高鐵,中國的高鐵出現得較晚,比日本晚了幾年,可中國迎難而上,幾年時間就趕超日本等發達國家,邁入高鐵一流國家。現在,許許多多的發達國家也來找中國修高鐵。更有不少遊客專門來體驗中國的高鐵。中國高鐵正逐步改變世界

中國也不像一些國家一樣採用“壟斷政策”,不像他國售賣技術,只售賣成果,而中國不一樣,他們積極幫助周圍國家修高鐵。這樣一來,錢賺了,也促進兩國關係友好往來,還使“中國高鐵”一詞深深映入每個人心中。

在對中國科技成果歡喜時,我們也要正視眼下的不足。共享單車的出現,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使城市多了一份綠色。但眼下仍有許多不足:一些人使用後亂停亂放,佔用大量公共場所;一些人甚至破壞共享單車,將其佔爲己有。面臨這一系列問題,離不開所有人的自覺,也成爲中國面臨的一大挑戰。

最近也有一件讓中國人憤怒的事,華爲被取消了“5G競標”資格。華爲公司是一家以通訊業爲主的.公司。在許多海外調查報告顯示,華爲深受喜愛。但“5G競標”成功意味着華爲將成爲世界的標準線。因此,許多國家禁止它競標,但又有什麼辦法,只有中國真正強大,才能成爲世界的標準線。

“格力,讓世界愛上中國造”。董明珠的一句話,讓無數中國人驕傲,但中國前進的腳步將永不止息,中國正全心投入面臨的許多問題中,讓科技創新點亮世界!

創新科技作文 篇2

今天,我們生活在祖國的藍天下,共享着藍天。可以看到,如今科技發展迅速,網絡四通八達,那麼,未來將怎樣呢?

未來,我想發明一種神奇的牆紙,這牆紙能隨着季節不斷變化。春天,牆紙變成淡藍色的,上面印有小鳥的圖案。藍色代表天空,讓人類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在藍天下有一羣快活的小鳥,小鳥們唱着美妙的`歌。這春意盎然的景色,讓人們的心頓時愉快起來,輕輕鬆鬆地投入到工作、學習上去。

夏天的時候,牆紙變成一片深藍色。藍天下是一片荷花池。荷花池中一朵朵粉紅的荷花好像一位位年輕的姑娘,一片片荷葉像一艘艘小船。小姑娘坐在船中好像在採蓮蓬。池中映着荷花,讓人分不清哪個是花,哪個是影,頃刻間,人好像也融入到了畫中,真可謂“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秋天的時候,牆紙變成了黃色。黃色的天空下有高梁地、有稻田、有果園……一眼望去,到處是金燦燦、黃澄澄的。瞧,稻田裏的稻穗姑娘笑彎了腰。一陣風吹來,它們在翩翩起舞,好像在爲豐收的季節而歡呼、喝彩。

冬天的時候,牆紙會變成一片白色,上面印着小朋友們在雪地上滑雪,堆雪人,打雪仗,在冰上滑冰,他們在追逐,打鬧,完全忘了冬天的寒冷。讓人看着看着,不禁感覺好像和他們一起在做遊戲,頓時有了暖意。

要想把這牆紙發明出來,我還需要努力。所以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學習知識,爲實現這個夢想而奮鬥!

創新科技作文 篇3

創新,是不竭的動力

——頌歌獻給黨

從人類學會直立行走開始,從人類學會製造並使用工具來幫助自己開始,人類的文明便拉開了帷幕,於是,人類便開始不斷地創新,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政治制度,創新文學藝術,創新成爲人類文明的助推器。

科技創新,讓我們的生活學習更便利。

以書籍的演變史爲例。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爲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點,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竹簡和木牘。爲克服竹簡木牘笨重的缺點,春秋末期人們發明了輕便的帛書。絲絹價貴,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破布漁網樹皮製成既輕且賤的`紙,手抄紙書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發明雕版印刷術,大大提高了制書效率,降低了書的成本。如今,縮微圖書越發微小易存,整個大英國書館的所有藏書,可保存在指甲蓋大小的電腦芯片上。

制度創新,讓我們的社會更進步。

我們今天之所以有如此便捷、優越的生活環境,是無數科學工作者智慧的結晶。難以想像,沒有科學,我們的生活會變成怎樣。我們不會忘記封建迷信怎樣毒害了一代又一代人,不會忘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深刻教訓。建國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試看:三峽大壩電站的電流已照亮近半個中國;青藏鐵路的修建,必將大大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的宏偉藍圖也已徐徐展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也已圓滿成功……

也許你要說這些科技發展的成果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遠,那我們不妨看看你最熟悉的家吧。

從早期的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發展爲如今的彩電、電腦、汽車等等高科技產品,科學正悄悄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網絡帶來了信息時代,通訊帶來了便捷溝通,我們在享受這些便利時也面對着科技的挑戰。在科技改變我們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更爲看重的應該是科學帶給我們的挑戰與機遇——精神追求的改變。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棄家庭乃至生命於不顧,追求探索着真理。楚國的屈原,漢代的蘇軾,唐代的杜甫,宋代的岳飛、陸游,清代的林則徐,無以不是以國家責任爲重的典範。中華民族正是由這些“脊樑”支撐着,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們的祖國是不斷髮展和創新的,我們的祖國也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創新科技作文 篇4

5月10日,學校組織了八年級級全體同學參加一年一度的綜合實踐外出參觀學習活動。我們懷着激動和欣喜的情緒坐上了通往廣州科學中心的旅遊巴士,對這次即將開始的探索科學奧祕之旅充滿了期盼和嚮往。

經過將近一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廣州科學中心。廣州科學中心是亞洲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它造型獨特,氣勢恢宏,側面像一支整裝待發的“艦隊”,正面像一隻靈動的科學“發現之眼”。科學中心奇特而富有想象力的結構紛紛讓同學們情不自禁停下腳步,按下快門。

走進科學中心,就瞬間被高超的科學技術建築風格及設計所震撼。館內設有兒童天地、實驗與發現、數碼世界、交通世界、綠色家園、飛天之夢、人與健康、感知與思維8個常設主題展區;三維巨幕、四維、球幕、虛擬航行4座科技影院分佈於大門右側;還有數字家庭體驗館、開放實驗室和多個臨時主題展區。

我們首先參觀了綠色家園館。綠色家園館以環保爲主題,嶺南特色爲背景的“綠色家園”展館,將美麗大自然展此刻我們眼前,並告訴我們保護環境、珍惜資源。展館分爲三個區域:“綠色搖籃”、“綠色危機”和“綠色行動”。“綠色搖籃”表現地球系統和生態系統的結構,我們瞭解到了珠江流域幾種典型的生態系統及其資源狀況;“綠色危機”展示由於人類對於的索取和破壞,導致地球的環境破壞,我們在此親身體驗地球母親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傷害;“綠色行動”展示人們爲保護我們的綠色家園而開展的行動,號召我們自覺參與綠色行動,從身邊小事做起,建設我們的綠色家園。

離開了綠色家園館,我們來到了飛天之夢展館。我國的航天技術發展迅速,前不久天宮對接震撼世界,飛天之夢館成爲了普及我們空間技術方面知識的良好契機。展館分爲三個區域:“挑戰天空”、“飛向太空”和“星際探祕”,展館介紹了能使人類自由翱翔於藍天的航空科技知識:如介紹航空飛行的基本原理,航空飛行器的設計與構造,我們瞭解了航天發射與飛行的基本原理,還過了一把宇航員的癮。此時,我們瞭解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對航天事業更加嚮往。

爲了挑戰思維潛力,我們來到了感知與思維館,探索大腦的祕密,體驗感知的神奇。展館以人的認知過程爲主線,結合認知科學、腦科學的前沿知識。我們進入了鏡子迷宮,混亂的視野讓人不知所措。物體在經過鏡子的反射後,在平面鏡裏構成了與事物等大等距的虛像。因此當我們拿着探路道具進入迷宮後,我們就會在鏡子裏看許多到一模一樣的影像,從而產生視錯覺,真假難辨。經過反覆的嘗試,我們最後走出了迷宮。在迷宮旁我們發現了一副畫,當我們站在遠處觀看前方牆壁上的圖畫,並左右移動我們的腳步時,我們會發現圖畫裏的街道和房屋好像也在跟着我們的`腳步左右移動。但是當我們走到近處就會發現,剛纔站在遠處時看到凹進去的地方其實是凸出來的,而凸出來的地方卻是凹進去的。

最後我們來到虛擬航行動感影院觀看了電影《恐龍島2》,主要講了年輕的女博士爲了拯救即將滅絕的恐龍,組織了一支救援隊。在大片的原始森林中去捕獲兇猛的恐龍。在動感體驗廳,動感平臺隨情節發展而改變位置及角度,使人感覺身臨其境,動作幅度大,變化快,給人以緊張刺激之感。

這是值得銘記的一天,我們在這個科學的世界中遨遊探索,尋找真理,透過科學的窗戶去打探這個日新月異的多彩世界。科技日益蓬勃發展的這天,我們應當釋放青春,做好自我,爲祖國的完美明天貢獻力量。

創新科技作文 篇5

“板橋體”看似單個字形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羨慕鄭板橋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風格來出名,那麼他必定會走入一條死衚衕。因爲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說“不可無一”,是肯定了“板橋體”獨特的藝術價值和不朽的藝術地位;說“不可有二”,則揭示了藝術創作中的真理。正如賈平凹在信中對小妹所說:“對於大師,你只能學習,不能效仿。”

“板橋體”與“揚州八怪”的其他藝術風格的誕生,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意義,在那個壓制人才發展、摧殘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揚州八怪”用一種不合乎世俗審美標準的藝術風格,表達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對自由的追求,也是對於權貴的蔑視和抗爭。可以說,“板橋體”的“非隸非楷,非古非今”是掙脫束縛,思想和心靈獲得自由的象徵,這也便是鄭板橋作品的韻味所在。後人如果模仿“板橋體”,只能有其形而無其神。這樣的作品,當然“不可有二”。然而,許多人並不信奉這個原則。當文學與時尚產生了關聯,似乎文學創作也能產業化發展,作家也能按一個模子批量生產了。書店裏,佔據“暢銷書架”的一會兒是懸疑小說,一會兒又是通俗哲理。花樣總在翻新,卻大都千篇一律。那些書雖暢銷一時,不久卻被遺忘在角落,蒙上塵垢,掛上蛛網。馬克思說過:“所有的價值最終都只剩下時間。時間會濾去所有跟風的作品,最終只留下一部或幾部體現時代精神,關注人類和人生的作品。”

這麼說,我們是否就不要學習他人的作品了呢?當然不是。那些膚淺的跟風之作,正是因爲對文化藝術傳承、研究不夠,纔會畫虎不成反類犬,落於俗套。因此,傳承是文化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創新則爲之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不僅藝術創作如此,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許多方面,都要傳承與創新並重。改革開放後,我國與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頻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嚐到了甜頭。但是現在,我國的創新實力卻比較薄弱。前幾日的《文匯報》上說,上海的服務業管理照搬製造業管理模式,阻礙了服務業起舞。在此,製造業管理模式也是“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的吧。有變通與創新,纔有突破。

不論從事什麼行業,我們都要廣泛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並充分認識自身特點,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勇於創新。傳承與創新並重,是科技和文藝等發展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