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的思想價值及意義的論文

論文摘要: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展史上,《德意志意識形態》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同時也是第一部歷史唯物主義的經典性著作,它集中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過程,標誌着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馬克思和恩格斯寫這本書的目的旨在同青年黑格爾派徹底決裂,並藉以清算自己過去的哲學信仰,以嚴整的形式正面闡明自己的新世界觀的理論基礎,以便爲共產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提供嶄新的、科學的論證。

關於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的思想價值及意義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德意志意識形態,時代意義,人的全面發展

《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寫作時間大致在1845年到1846年,但它在馬克思、恩格斯生前卻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公開發表。直到1924年,經蘇聯梁贊諾夫整理,它才以俄文首次發表了第一章,編入《馬克思恩格斯文庫》。1955年蘇共中央馬列研究院根據蘇共中央決定編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時,《德意志意識形態》被收入第3卷。這標誌着馬克思的思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是馬克思多年對前人思想的辯證研究的結果。《德意志意識形態》這本書的的主要目的在於清算他自己的新的哲學見解與當時德國流行的哲學學說及其他社會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馬克思由早期受黑格爾思想的影響到與之決裂,隨後受費爾巴哈的`影響,研究唯物主義,到最後批判費爾巴哈在歷史觀上的的侷限,馬克思批判的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最高成果,最終使馬克思的思想走上了獨立化發展的道路。

一、《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相關思想闡釋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過去的一切革命始終沒有觸及活動的性質,始終不過是按另外的方式分配這種活動,不過是在另一些人中間重新分配勞動,而共產主義革命則是反對活動的舊有性質,消滅勞動,並在消滅任何階級的統治以及這些階級本身,因爲完成這個革命的是這樣一個階級,它在社會上已經不被承認是一個階級,它已經成現今社會的一切階級、民族等等的解體的表現。”在這段話裏馬克思批判了以往的社會制度的性質是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勞動產品主要是在統治階級內部進行分配,而勞動人民處於被剝削、被壓迫的社會地位。而共產主義革命就是消滅以往的階級統治,消滅剝削、消滅壓迫。而無產階級就是肩負着這種使命,消滅一切剝削階級、消滅私有制、實現全人類的解放。雖然無產階級在由於它的使命不被當時的社統治階級承認,但在事實上它已經成爲歷史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由於無產階級不可避免的與當時的統治階級處於對立中,所以無產階級必須推翻剝削階級的政權,真正的使自己獲得解放,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同時,馬克思、恩格斯還指出:“那些決不依個人‘意志’爲轉移的個人的物質生活,即他們的相互制約的生產方式和交往方式,是國家的現實基礎,而且在一切還必需有分工和私有制的階段上,都是完全不依個人的意志爲轉移的。這些現實的關係決不是國家政權創造出來的,相反地,它們本身就是創造國家政權的力量”。(強調了市民社會是國家產生的基礎,而不是國家創造了市民社會。國家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階級鬥爭不可調和的產物,但是國家並不是依賴統治階級的存在而存在,國家有自己產生髮展的基礎,它是受經濟關係制約,產生的現實基礎是物質生產方式。同時國家是建立在社會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礎上的,國家的產生不受統治階級的意志干涉。

二、《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理論意義

在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觀經歷了由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的轉變和革命民主主義科學共產主義的轉變。這兩次轉變的過程也就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主義形成過程,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德意志意識形態》就是這個過程大致完成的標誌。

《德意志意識形態》首先爲國際關係理論奠定了哲學基礎。長期以來,中國理論界一致公認《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唯物史觀的奠基之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作爲馬克思、恩格斯完成“第一個偉大發現”的標誌,從世界觀和方法論上爲馬克思主義體系的各門社會科學奠定了哲學基礎,其中當然也包括爲國際關係學、國際政治學奠定了哲學基礎。

三、《德意志意識形態》的時代價值

它基本上完成了對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和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哲學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學思想,實現了人類哲學史上最偉大的革命變革,創立了科學的實踐觀點,揭示了社會發展包括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一般規律,闡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歷史存在的前提是人的生命存在,然而,離開實踐活動來理解人以及人的歷史,我們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歷史,實踐是歷史的根基。實踐是人的活動,離開歷史來談實踐,實踐就是空洞、抽象的。通過《德意志意識形態》,我們看到馬克思對歷史的認識植根於實踐,同時也指明瞭實踐的歷史本性。

結論:在這部鉅著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各式各樣唯心史觀的思想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並在此基礎上,闡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基本上完成了對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和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哲學的批判,實現了人類哲學史上最偉大的革命變革,揭示了社會發展包括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一般規律,闡述了以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爲核心的唯物史觀基本原理。

註釋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8頁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