鮰魚養殖技術與注意事項

鮰魚怎麼養

 鮰魚養殖技術與注意事項

魚種池面積3/15公頃~5/15公頃,水深1.3~1.5米。在魚種放養前一週做好清池及消毒工作。放養時間一般在7~8月。放養方式有單養及與鰱、鱅魚種混養兩種,以混養較好,其中鰱、鱅魚可起到控制水質的作用。放養密度應根據預期的出池規格及池塘條件等確定。-般每l/15公頃放養5000~7000尾夏花,同時搭配500~1000尾規格相近的鰱、鱅夏花。魚種飼養期間,以投喂人工飼料爲主,飼料粗蛋白含量應達到35%.投飼量一般爲魚體總重的3%~5%,上下午各喂一次。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保持池水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

一、養殖技術

1、池塘條件

要求水質清新,溶氧較高,pH值爲7~8.2,因此池塘應選在靠近水源,排灌水方便,環境安靜的地方。池塘面積一般爲1000~3000平方米爲宜,水深1.5~2米,長方形,東西走向,池壁用磚石或水泥硬化,池底淤泥不超過10釐米,每口塘配備3千瓦葉輪增氧機一臺。

2、魚種放養

選用人工馴化培育的一冬齡魚種,體質健壯,規格整齊。一般每畝放70~100克魚種800~1200尾,搭配150~200克的白鰱250~300尾、鱅魚75~100尾,另放5尾鱖魚或鱸魚控制池內野雜魚,不能放鯉魚、草魚、羅非魚等爭食性魚類。魚種放養一般在3月初爲好。在魚種放養前10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畝化漿全池潑灑,7天后放水至要求水位。魚種放養前,用15~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或3~5%食鹽水浸洗魚體15分鐘,殺滅病原體和敵害生物。

3、飼料投喂

鮰魚經過苗種階段轉食馴化後,以配合飼料爲主,其粗蛋白含量要達到40~45%,主要原料爲進口魚粉、魚乾、豆餅、花生餅、麥麩、酵母粉、礦物鹽、維生素等,製成硬顆粒飼料,粒徑爲3毫米、4毫米、5毫米。開始階段飼料粒徑爲3毫米,隨着魚體的增重,以後改爲4毫米和5毫米。投飼要做到定點、定時、定量,在池塘一邊搭建飼料臺。魚種放養後進行馴化,先在飼料臺處用聲音訓練,使池魚形成條件反射,然後採用手撒慢慢投飼,每天投喂2次,時間爲上午8時和下午8時,上午和下午投飼量比例爲4∶6,每次操作要細心,直到魚羣吃飽離去爲止,日投飼量一般爲1.5~3%。

4、水質調節

鮰魚喜愛水質清新、溶氧較高的.池水,平時應加強水質管理,堅持經常加註新水,及時開動增氧機,合理使用生物製劑調節水質。6~9月是鮰魚生長旺季,應每隔一天沖水一次,每月排污換水一次,換水量爲池水的1/4。儘量增加增氧設備,適時開動增氧機,開機時間爲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連綿陰雨半夜開,傍晚不開、浮頭早開、生長旺季天天開,運轉時間爲中午短、半夜長,涼爽短、悶熱長,負荷大、時間長,負荷小、時間短。定期施用光合細菌,用量爲10~20克/立方米。定期潑灑生石灰水,一般在養殖期間每半個月左右潑灑一次,每畝用量爲5~10千克。始終保持池水溶氧不低於5毫克/升,pH值爲7.2~8.2,水體透明度爲30~40釐米爲宜,但要根據季節和池塘水質肥度靈活掌握,水質不宜過於清瘦,應以中等肥度偏淡爲好。如果水源充沛,溫度適宜,也可用微流水輔以定時沖水的方法。

5、日常管理

巡塘要勤,堅持每天上、中、下午巡塘,清除殘飼、污物和清洗料臺,觀察池魚有無浮頭現象,酷暑季節、天氣突變還要增加夜間巡塘次數或安排夜班管理。早開食,魚種放養後第二天開始投飼馴化。結合巡塘,每天看天氣、看水色、看魚的吃食情況。每15天隨機抽查魚體,檢查魚的攝食、肥瘦情況並通過稱重,計數,推算魚的生長速度,塘魚的總量與飼料的效價,確定下一階段的投飼量。

6、疾病防治

每半月全池用生石灰潑灑一次,用量10千克/畝左右,飼料內長期添加1.5%的大蒜素,每月再用魚速康製成藥餌投喂,連續3天,預防腸炎,每月用氯殺王和硫酸銅交替潑灑全池,使用濃度氯殺王0.2~0.3克/立方米,硫酸銅0.3~0.5克/立方米。在飼養管理中,隨時注意觀察魚羣攝食情況,發現異常反應或病魚,應儘早對症下藥治療。

二、注意事項

1、投料注意事項

鮰魚有原始形態的胃,能短時間儲存食物,很好食,一定要控制好投喂量,而且其投料有幾個時期需特別注意,一個是越冬前,不要過早的停食,以防越冬後由於體質差而容易得病;一個是早春開食期,一定要控制投喂量,切記不能投喂量變化太大造成刺激,從而引起套腸病。

2、預防腸道疾病發生

鮰魚的腸道短,前後的大小不一樣,爲了提高腸道對飼料的吸收利用率,減少套腸病的發生率,腸道健康不容忽視。投料做到少量多餐;定期伴用內服藥物,保持腸道健康降低餌料係數。

3、定期預防肝膽疾病

在投料餵養的情況下,肝臟的負擔很重,水體中過多的有毒物質進入魚體後,也要通過肝臟降解排泄,更加加重了肝臟的負擔,要定期排解體內毒素,修復受損肝臟,還能有效降低出血病的發生(特別是在5月和9、10月小鮰魚養殖時期,要重點預防出血病的發生)。

鮰魚發生斑點叉尾鮰水黴病的主要原因

1、氣泡病損傷魚體,繼發水黴病。主要是因爲開春水淺,大多數池塘水深不足1.5米,池塘小藻類大量繁殖,天氣晴好時,藻類光合作用產氧能力強,中上水層溶解氧易出現過飽和現象,養殖魚類容易發生氣泡病。另外,池塘越冬期間積累大量有機質,底質差、含氮量高,容易出現氮氣過飽和引發氣泡病,導致鰭條、鰓、眼、皮膚等組織出現損傷,水溫降低時感染水黴菌發病。

2、拉網操作不當,魚體受傷後感染水黴菌。拉網篩魚過程中會出現因捕大留小或上網魚過多,一次無法全部出售,部分放回池塘的情況,由於魚在網兜裏時間太長,過程中刮蹭受傷;另外,有時拉網只出售套養魚類(花白鰱等),主養的鮰魚上網後受到損傷,損傷部位出現潰爛後繼發水黴病。

3、餌料供應不足,魚相互殘食,傷口感染水黴菌。鮰魚爲雜食偏肉食性魚類,水溫5℃以上時即可開始攝食,此時如果投喂不足,鮰魚可能會出現相互殘食的情況,尾鰭部位極易受傷、爛尾。初春多數池塘拉網會發現魚尾鰭殘缺或出現大量紅點狀潰爛,其他部位完好,尾鰭損傷潰爛處感染水黴菌發病。

怎麼解決鮰魚的斑點叉尾鮰水黴病

1、預防氣泡病。⑴足水位,水深達到1.5米以上,穩定水體,避免小藻類大量繁殖,減少光合作用;⑵雨過天晴中午及時開增氧機曝氣,均衡上下水層的溶解氧;⑶適時增氧,天氣晴好時要常開增氧機,減少因藻類光合作用上層水體溶解氧過高引發的氣泡病;⑷老塘定期改底,減少底部污染,避免出現因含氮有機物過多引起氮氣過飽和的情況;⑸必要時選用“速解安”緩解和預防氣泡病。

2、減少拉網損傷。選擇柔軟的網具進行拉網操作,拉網撿魚時儘可能減少魚體損傷;同時,拉網後及時進行殺菌處理,可連續使用“永樂碘”進行“消毒”、殺菌2-3次,減少因拉網損傷誘發的細菌病和水黴病。

3、及時投喂。此時的鮰魚可能不上水面吃食,但實際上仍是需要攝食餌料的,可根據情況按照存塘魚重量約0.5%的比例投喂,鮰魚在水下攝食,就可以減少因爲餌料缺乏而相互殘殺的情況出現,避免魚體受傷。

養殖鮰魚是個很辛苦並且很麻煩的事情,所以,即將準備加入養殖鮰魚業的人和已經在養殖鮰魚的養殖戶們,一定要能科學的養殖鮰魚,並且一定要能吃苦,因爲養殖業就是個長期的苦力活,只有堅持下來才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