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時及拔罐後注意事項知識點

上學的時候,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掌握知識點有助於大家更好的學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拔罐時及拔罐後注意事項,歡迎閱讀與收藏。

拔罐時及拔罐後注意事項知識點

拔火罐後的注意事項有那些?

用拔火罐治病,是我國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獨特的治病方法,拔火罐與鍼灸、刮痧等一樣,屬於中醫外治,其實,是一種物理療法,且是物理療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它屬於充血療法,利用物理刺激和負壓造成充血現象,從而產生治療作用,中國人稱它爲瘀血療法。由於這種方法操作簡單、方便易行,且效果明顯,所以在民間歷代沿襲,至今不衰,連一些外國人也頗感興趣。拔火罐不像鍼灸那樣對穴位定位要求十分準確,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在使用時要視病情而定,不是所有病都適用它。

禁忌人羣

拔火罐雖是一種簡便的傳統中醫治療和保健方法,但它不是對人人適合。患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損傷的人,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癌症患者,骨折、極度衰弱者,孕婦,婦女月經期,醉酒後,不能使用。病情比較嚴重的最好還是到醫院治療,以免貽誤治療。

長時間拔火罐會導致皮膚感染

不少人說火罐這一拔最少要半小時,有的人認爲拔出水皰來才能體現拔火罐的效果,尤其是一些老人持這樣觀點的比較多。拔火罐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從點上火滑完罐到起罐不超過十分鐘爲宜。因爲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皰,這樣不但會傷害到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拔火罐後洗澡容易着涼

拔火罐後不宜洗澡,很多愛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說“火罐和洗澡,一個也不少”。確實,溫熱的澡水和溫熱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這順序還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後拔火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

拔火罐後,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非常的脆弱,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話,由於皮膚處於一種毛孔張開的狀態,很容易受涼。所以拔火罐後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各季節

春天天氣轉暖,氣溫開始回升。但北方突然來襲的春寒,還是會讓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風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將寒氣拔出可有效緩解症狀。治療時要注意罐口的潤滑。北方天氣乾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幹。這種環境下人的皮膚缺少水分,拔火罐時應塗上適量山茶油避免造成皮膚破裂。

夏天氣溫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膚病如痱子。這時拔火罐主要爲了去溼氣。由於夏天出汗較多,拔罐前最好洗個澡,把身體擦乾,別讓汗液影響火罐的吸附。同時在夏季溫度適宜,可用山茶油+排毒精油先安撫背部再拔罐。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造成皮膚感染。

秋天和冬天這兩個季節氣溫低、乾燥,拔罐要選擇溫暖的房間,注意保溫。對需要進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適當減少拔罐時間,不要讓身體暴露太久。拔完及時穿衣,可以適當喝點熱水,暖暖身體。秋冬兩季皮膚乾燥,拔罐時也要塗上山茶油潤滑皮膚,保護皮膚不受傷。

拔罐的注意事項

(一)操作規程

1.術前準備

醫師在拔罐之前應該嚴格認真的檢查和訊網病患的身體情況,在確認患者並無適應證和禁忌證之後再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拔罐治療。

檢查所需藥品、器材、罐具是否齊全,同時進行消毒,做好施術前的一切準備;對病人講明施術過程中注意事項,爭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懼心理,增強其治療信心。

2.選擇體位

拔罐體位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正確的體位應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放鬆,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採用的拔罐體位有如下幾種。

(1)患者保持仰臥的姿勢平躺在病牀上,這個姿勢適用於對前額、胸腹、頭面、、上下肢前側以及手足部的穴位進行拔罐的治療。

(2)俯臥位 適用於頭頸、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後側的穴位。

(3)側臥位 適用於頭側、面側、肩側、胸側、下肢外側等,除與牀接觸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 適用於頭後部、頸項、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患者仰面端坐在椅子或者病牀上,這個姿勢適用於對頭部前額、臉部、胸腹以及腿前等多個部位的穴位進行拔罐的治療。

3.罐具選擇

根據病人的體質、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積、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確選擇罐具和罐型。

4.術前消毒

確定治療部位以後,用熱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紗布擦乾後拔罐;如果施行鍼刺或刺絡拔罐時,則必須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膚乾燥後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髮,則必須剃光毛髮,洗淨擦乾後再拔罐。

5.罐具預熱

在秋冬季節或寒冷天氣裏拔罐,須將罐具用火烤或水燙進行預熱,使罐具溫度稍高於體溫爲宜。罐溫不可過高,以免燙傷皮膚。

6.觀察反應

罐具全部拔上後,要不斷觀察受術者的反應,詢問感受,及時處理和調整不適。如吸拔力太大產生疼痛,應適當放氣減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負壓不夠,可起罐後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非常,頭暈、噁心、心悸,或刺絡拔罐出血過多,必須立即起罐檢查處理。

7.拔罐時間

大型號罐具吸力強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鐘;中型罐吸力較強,留罐10~15分鐘爲宜;小型罐吸力較小,留罐15~20分鐘爲宜。

8.拔罐次數

常規治療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每10次爲1療程;2療程間隔3~5天。

9.起罐方法

抽氣罐打開罐頂氣閥即可。其他罐具起罐時要兩手協作,一手輕按 罐口附近的皮膚,一手扶持罐具,待空氣緩緩進入罐內後,輕輕脫罐,切不可用力硬拔或讓空氣進入太快,以免損傷皮膚,產生疼痛。

10.起罐後的處理

一般情況無需處理。若因留罐時間較長,皮膚產生水泡時,可用消毒 針刺破放水,擦塗甲紫藥水防止感染;若針罐法、刺絡拔罐法的針孔出血,可用幹消毒棉球壓迫止血;若局部嚴重出血,下次不宜在此部位再拔。所有程序處理結束後,讓病人靜息20分鐘方可離開。

(二)注意事項

(1)拔罐時室內應保持溫暖,避開風口,防止患者受涼。患者應選擇舒適的體位,否則留罐時患者改變體位,容易使罐具脫落。

(2)受術者過飽、過飢、酒後、過度疲勞或劇烈運動後不宜拔罐,待上述狀況改變後再拔。

(3)拔罐時應根據患者所需拔罐的不同部位,選擇不同口徑的火罐,一般宜選擇肌肉豐滿、富有彈性、沒有毛髮和無骨骼以及關節無凹凸的部位進行拔罐,以防掉罐。

(4)用火罐時,注意不要燙傷皮膚,棉球蘸酒精量要適中,過多容易滴 到皮膚上發生燙傷,過少則火力不夠而拔罐無力,達不到治療效果。因罐口靠近皮膚,所以棉球經過罐口時的速度要快,以免罐口過熱而燙傷皮膚。

貼棉法應注意防止燃燒的棉花脫落;滴酒法應注意避免酒精過多流 到罐口或滴到皮膚上而燙傷皮膚;架火法應注意扣罐要準確,以免撞翻燃 燒的火架,患者不能移動以免火架翻倒燙傷皮膚。

(5)拔罐時的操作動作要迅速而輕巧,要做到穩、準、輕、快。罐內的負壓與扣罐的時機、動作的快慢、火力的大小、罐具的大小直接相關。只有掌握好操作技巧,才能將罐拔緊而不過緊,罐內負壓適宜。

(6)拔罐數目多少要適宜,一般都採取單穴拔罐、雙穴雙罐法,罐多時罐間距離不宜太短,以免牽拉皮膚產生疼痛或相互擠壓而脫罐。

(7)起罐時應注意不要生拉硬拽,以免皮膚受損或過於疼痛。起罐時應一手握住罐體,使其傾斜,另一手壓住一側罐口邊緣處的皮膚,使空氣從罐口與皮膚之間的縫隙處進入罐內,罐體自然脫落。

(8)在使用針罐時,需注意拔罐可使皮膚突起,肌肉收縮,加之罐底部的撞壓,容易使針體彎曲或針尖的深度增加,尤其是胸背部的穴位,容易造成氣胸,故胸背部慎用此法。

(9)初次治療的病人,年老體弱者,兒童及神經緊張、空腹等患者以選擇小罐爲宜,拔罐時間宜短,負壓力量宜小,手法宜輕。同時應選擇臥位,隨時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以免發生暈罐現象。暈罐現象多表現爲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噁心嘔吐、四肢發涼、周身冷汗、呼吸急促、血壓下降、脈微細無力等。

遇到暈罐現象,醫者不能緊張慌亂,要立即令患者平臥,注意保暖。輕者服些溫開水或糖水即可迅速緩解並恢復正常;重者則應針刺人中、內關、足三裏、中衝等穴或艾灸百會、中極、關元、涌泉等穴,一般可很快緩解並恢復正常。

(10)拔罐可使皮膚局部出現小水泡、小水珠、出血點、瘀血現象或局部瘙癢,均屬正常治療反應。一般陽證、熱證、實證多呈現鮮紅色瘀斑反應;陰證、寒證、血瘀證多呈現紫紅色、暗紅色瘀斑反應;寒證、溼證多呈現水泡、水珠;虛證多呈現潮紅或淡紅色。如局部沒有瘀血現象或雖有輕度的潮紅現象,但起罐後立即消失,恢復皮膚原來的顏色,一般提示病邪尚輕,病情不重,病已接近痊癒或取穴不夠準確。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瘀斑未消退之前,一般不宜再在原處拔罐。

(11)拔罐的間隔時間應根據瘀斑的消失情況和病情、體質而定,一般瘀斑消失快、急性病、體質強者,間隔時間宜短;瘀斑消失慢、慢性病、體質弱者,間隔時間宜長。

(12)血罐法的出血量應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和體質而定,一般急性病、青壯年、體質強者出血量宜多;慢性病、老年、幼兒及體質弱者出血量宜少。

拔罐的特點

拔罐療法所使用的罐具種類很多,按臨牀使用,一般分爲傳統罐具和新型罐具兩大類。

傳統罐具都是根據所用材料而命名,包括獸角罐、竹罐、陶瓷罐、玻璃罐、橡膠罐、塑料罐、抽氣罐、金屬罐8種,分別由獸角(如牛角、羊角)、青竹、陶土、玻璃、橡膠、塑料、金屬(如鐵、鋁、銅等)製成。目前,在民間和基層醫療單位仍普遍使用竹罐、陶瓷罐、玻璃罐3種,獸角罐在邊遠山區還有少數人使用;金屬罐因導熱快,太笨重,目前已被淘汰。

新型罐具又分爲電熱罐、磁療罐、紅外線罐、紫外線罐、激光罐、離子滲入罐等多種,但這些罐具因造價高,使用複雜,目前僅限於少數醫療部門使用,未能全面普及和推廣。

(1)竹罐:隨排氣方法不同,選材、製作也有區別。竹製火罐因用火力排氣,須選取堅實成熟的老竹子來製作。老熟的竹材料質地堅實,經得起火烤而不變形、不漏氣。竹製水罐,因要用水或藥液煮罐,蒸氣排氣,要選擇尚未成熟但也不青嫩的質地堅實的竹子製作。竹罐的優點是取材方便,製作簡單,輕便耐用,便於攜帶,經濟實惠,不易打破。缺點是容易於裂漏氣,不透明,無法觀察罐內皮膚的變化。

(2)獸角罐:是指用牛、羊等獸角製成,頂端磨成一孔。用於吸吮排氣。目前,我國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仍有用獸角拔罐的習慣。

(3)陶瓷罐:用陶土燒製而成,口底平正,裏外光滑,厚薄適宜,此罐適用於火力排氣法。

(4)抽氣罐:用有機玻璃或透明的工程塑料製成,採用罐頂活塞來控制抽排氣。抽氣罐的優點是不用點火,不會燙傷,安全可靠,抽氣量和吸拔力可控制;自動放氣起罐不疼痛;罐體透明,便於觀察吸拔部位皮膚的充血情況,便於掌握拔罐時間。抽氣罐是對傳統罐具改進的一大突破,是目前臨牀醫生廣泛使用的罐具,給拔罐療法向家庭和個人自我保健的普及和推廣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5)橡膠罐:用具有良好伸縮性能的橡膠製成。口徑小至可用於耳穴,大到可以覆蓋整個人體。其形狀因臨牀需要各異。用於抽氣排氣法。優點是消毒便利,不破損,適用於耳、鼻、眼、頭皮、腕踝部和稍凹凸不平等特殊部位拔罐;缺點是價格高,也無法觀察罐內皮膚的變化。

(6)塑料罐:用耐熱塑料壓制而成。其規格型號與玻璃罐相似。優點是不易破損,輕便攜帶;缺點是不能觀察罐內變化,並易老化變形。

(7)玻璃罐:用耐熱玻璃製成,腔大口小,罐口邊緣略突向外。按罐口直徑及腔大小,可分爲大、中、小3種型號,多用於火力排氣法,特別適用於走罐法及針刺後拔罐法。其優點是造型美觀、清晰透明,便於拔罐時在罐外觀察皮膚的變化,從而掌握拔罐時間,是目前臨牀應用最廣泛的罐具;缺點是導熱快,易燙傷,容易破損。

(8)金屬罐:用銅或鐵、鋁、不鏽鋼等金屬材料製成。規格與型號要求一般與陶瓷罐、玻璃罐相似。用於火力排氣法。其優點消毒便利,不會破損;缺點是製造價格高,傳熱快,容易燙傷皮膚,無法觀察拔罐部位皮膚的變化。

另外,在沒有專用罐具或在突發的緊急情況下,可用隨手可得的代用罐進行拔罐治療,如茶杯、酒杯、空藥瓶、罐頭瓶、碗等,只要口部平整光滑,能耐熱,能產生一定吸拔力的器具皆可用來拔罐。

拔罐注意事項

一:同一位置反覆拔

很多患者生病後,常在同一個位置反覆拔火罐,這樣做會對皮膚造成損傷,比如紅腫、破損。

建議:拔火罐的時候,可以在多個位置拔,以增加治療效果。

二:拔火罐後就洗澡

很多人都喜歡在拔完火罐之後洗個澡,認爲這樣會很舒服,其實這樣做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爲拔完火罐之後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膚破潰、發炎。特別是洗冷水澡,那時因爲這個時候身上的皮膚的毛孔正處於張開狀態,洗澡還會很容易感冒。

建議:正確的洗澡時間是在拔罐後的1小時~2小時。拔罐後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溫度要稍高一些。

三:時間越長越好

不少人認爲拔火罐的時間越長,效果會越好,甚至認爲,要拔出水皰才能體現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實這也是錯誤的。因爲拔火罐時間過長,就可能會出現水皰,這樣不但傷害到了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溫馨提示:正確的拔火罐時間應該是在10分鐘~15分鐘。如果是身體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時間要減半。

四、拔胸口、肚子

很多人認爲:拔火罐是哪裏不舒服就拔哪裏,如果是肚子疼或者是胸部不舒服,我就可以拔肚子和胸部。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和肚子,因爲這樣拔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建議:我們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

拔罐作爲傳統減肥深受人們的青睞和信任,安全、無副作用並能調節內分泌,增強體質。那麼自己在家使用傳統的火罐有什麼方法,工具和注意事項呢?

首先要注意選材,中醫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

在拔火罐前,應該先將罐洗淨擦乾,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後點火入罐。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另一隻手拿已點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將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否則太鬆,不利於吸出溼氣,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纔好。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

一般拔15-20分鐘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不要強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轉動,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

還可以採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後,用一隻手或兩隻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塗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

拔罐有保健和醫療的效果,後背排罐,特別是順夾脊,督脈和經絡排罐可以起到調理五臟六腑強身健體的功效。而對風症,痛症,寒症效果特別好。經常拔八大健康穴百會,大椎,內關,合谷,神闕,足三裏,三陰交,涌泉,可起到通奇經八脈的作用。

拔火罐時的四大注意事項

1、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骨胳凸凹不平,毛髮較多的部位均不適用。

2、拔罐時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3、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小的勿須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塗以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分佈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在家拔罐意外的急救方法

雖然拔罐的好處很多,但因爲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難免會出現意外情況。

若在拔罐過程中,突然感覺心慌、頭暈目眩、噁心欲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脈象微弱,或出現血壓下降、肢體厥冷、二便失禁、休克等症狀,應立刻停止拔罐,將已經拔上的罐取下,協助患者平臥,頭部稍低,注意保暖。輕者靜臥片刻,喝點溫開水,即可恢復。重者以指掐或針刺合谷、足三裏、人中、內關等穴位,或是以艾灸百會、涌泉、關元、氣海等穴,如仍不緩解時,必須配合其他的急救措施。

拔罐需要醫生對人體穴位的機能非常熟悉,對醫生的職業技術和操作手法要求很高。所以建議大家需要拔罐時,儘量選擇正規的醫院。即使出現拔罐的不良反應,也能及時得到救治。

不適合拔罐的7類人

拔罐是傳統中醫療法之一,很多老年人對其應該很熟熟悉。拔罐因爲操作簡單、效果明顯而受到很多人的歡迎。拔罐是以罐爲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效果雖好,但不是任何人都適合拔罐。

什麼人羣不適宜拔罐減肥呢

1、患有貧血、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不宜拔罐減肥。

2、患有皮膚過敏、皮膚病、局部皮損等患者不宜拔罐減肥。

3、女性月經期、孕期不宜拔罐減肥。

4、高熱、抽搐、痙攣等患者不適宜拔罐減肥。

5、身體過於虛弱、皮膚沒有彈力等患者不宜拔罐減肥。

6、凝血機制不好,有自發性出血傾向或損傷後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拔罐減肥。

7、醉酒、飽腹、空腹、過渴、過勞者也不宜拔罐減肥。

拔罐五大好處

一能緩解痠痛疲勞

能夠牽拉肌肉,提高痛閾,緩解痠痛疲勞,也就是當肌肉處於緊張狀態的時候,局部血液灌流量將會下降,以致於促使組織缺血,但拔罐中的走罐手法,能拉長肌肉,增加血液灌流量,提高局部的耐痛閾值,進而使肌肉舒張,重新儲備所需的能量。

二能幫助傷口癒合

吸毒排膿,促進傷口癒合,受到拔罐的負壓所吸引,將有助於局部膿液、細菌產生的毒素以及其他不利傷口癒合的物質排出體外,同時還可以刺激肉芽組織生長,以及收縮傷口,進而達到促進傷口癒合的目的。

三能調整免疫功能

能增強自身抵抗力,由於拔罐所產生的瘀血殘留組織間隙,可適當激活身體的免疫力,以及對發炎物質具有清除能力,是一種良性的自身訓練。

四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

這是由於拔罐能使血管擴張,讓局部血液循環變好,進而促使廢物、毒素加速排出體外,同時也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提供更多營養物質和氧氣到細胞。

五能循經感傳,調整人體內臟機能

這是利用經絡連結臟腑的理論,選取與臟腑相關的經絡沿線進行拔罐刺激,適合使用來回走罐、滑罐等手法,這些手法對呼吸道、胃腸道、心血管、婦科疾患等都能起到相應感傳,通過感傳刺激有助於達到內部機能的調整。

三伏天拔罐注意事項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氣溫最高,且最潮溼悶熱的日子,暑溼之毒也最盛,易侵襲人體。但如果通過合理安排飲食,適度流汗,並藉助刮痧、拔罐等傳統方法,可讓身體輕鬆排去三伏暑溼。

1、增強體質

拔罐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

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見,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溼入骨。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病竈處的溼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溼“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

2、負壓作用

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通過檢查,也觀察到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溼等功效,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

3、溫熱作用

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藥罐最明顯。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爲主的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4、調節作用

拔罐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由於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於神經系統末梢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

三伏天拔火罐的注意事項

1、出汗時人體毛孔張開,最好趕快擦乾身子,避免吹風和吹空調,防止寒氣侵入,引發感冒。在拔火罐或者刮痧之後不要用馬上洗澡,特別是用涼水洗澡。

2、拔罐排毒也要因人而異,三伏天排毒尤其適合那些具有明顯溼熱症狀的人,主要表現爲有嚴重的痤瘡、舌苔厚膩等。有些特殊人羣則不宜受到過大刺激,如:老人、孩子等體質較弱的人。

3、三伏天排毒時,千萬不要過分貪涼,更不要過度待在空調房內或過量吃冷飲,盲目貪涼不利於身體排毒。

4、患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損傷的人,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癌症患者,骨折、極度衰弱者,孕婦,婦女月經期,醉酒後,不能使用。病情比較嚴重的最好還是到醫院治療,以免貽誤治療。

5、患者在過飢、過飽、過勞、過渴、高熱、高度水腫、高度神經質、皮膚高度過敏、皮膚破損、皮膚彈性極差、嚴重皮膚病、腫瘤、血友病、活動性肺結核、月經期、孕期,均應禁用或慎用拔罐。

6、血不足者也不適合拔罐。氣血兩虛者原本就氣血不足,拔罐後往往因出血進而加劇氣血不足。因此,平常容易疲乏、時常感覺乏力、愛出虛汗、面色蒼白者都屬於氣血不足,不適宜拔罐。

【概述】

拔罐法是藉助熱力或其他方法,排除罐中的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具吸着在皮膚上,引起瘀血現象的一種治療方法。拔罐法又叫吸筒法,古代稱爲角法,在我國晉代已開始應用。拔罐要用罐具,罐具的種類很多,如竹罐、陶瓷罐、金屬罐(銅罐、鐵罐)、玻璃罐、抽吸罐等。現代,以玻璃罐和抽吸罐使用最廣。

【器具藥物】

這裏僅介紹臨牀上常用的火罐法和抽氣罐法。

(1)火罐法:屬於傳統方法,它利用燃燒時的熱力,排去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將罐具吸着於皮膚上。分爲投火法、閃火法、貼棉法及架火法四種。

投火法:用蘸有95%濃度乙醇的棉球(注意,不可蘸得太多,以避兔火隨乙醇滴燃,燒傷皮膚)或紙片,點燃後投入罐內,迅速扣在所選的區域。扣時要側面橫扣,否則易造成燃燒的棉球或紙片燒傷皮膚。

閃火法:用鑷子夾住乙醇棉球,點燃後,在罐內統一圈,立即抽出,將罐扣在施術部位上。

貼棉法:將二釐米見方的乙醇棉片貼敷於火罐內壁底部,點燃後迅速扣於穴區。

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如青黴素瓶蓋),上置一乙醇棉球,放在穴區,點燃後,扣以火罐。

上述各法中,以閃火法和架火法最爲安全,用得較多。但閃火法要求動作熟練,否則火罐往往不易拔緊;在閃燒時不可燒燎罐口,以免燙傷皮膚。架火法吸力雖大,然而操作較爲繁瑣。各人可以根據自己所熟悉的方法運用。

(2)抽氣罐法:這是現代發展起來的方法。它由兩部分組成。一爲抽吸器,一爲不同型號的帶有活塞的塑料罐具。操作方法爲:先將罐具放在所拔穴區,抽吸器插入罐頂部的調節活塞,以手指反覆拉動的方式,將罐內氣體排出,至所需的負壓後,取下抽吸器。取罐時,只要將罐頂的塑料芯向上一拔即可。抽氣罐法不用火力而用機械力,不僅不會造成燙傷等意外事故,而且還可根據病人體質、病情及部位調節吸拔的程度。很有推廣價值。

【操作方法】

大約有以下幾種。

(1)留罐法:爲最常見的吸拔形式。是指罐具吸着之後,停留5~20分鐘再取掉。面部及皮膚比較嬌嫩的部位,留罐時間宜短,肌肉豐厚的部位可長一些。一般以局部顯現紅潤或瘀斑爲宜。注意,留罐時間太長施術部位會出現水泡,可塗以龍膽紫藥水,必要時加以包紮,多在數日內吸收結癡,不留瘢痕。留罐法適於火罐治療的各種病症。

(2)閃罐法:是指罐子拔上後,立即取下,如此反覆多次,直至局部潮紅或出現瘀斑爲止。多用於局部麻木和生理功能減退的病症。

(3)走罐法:又稱爲推罐法。多用於病竈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先在該部位擦上一層凡士林或植物油脂,選擇罐口光滑的玻璃罐(多選中等型號),將罐吸上後,左手緊接扣罐部位上端的皮膚,使之繃緊,右手拉罐向下滑移,達到一定距離後,再將左手按緊下端皮膚,右手拉罐向上滑移。如此進行上下或左右反覆推拉數次,至皮膚潮紅爲止。本法常用於腰背部肌肉勞損等病症。

(4)刺絡拔罐法:也有稱絮刺法。拔罐前,先在穴區用消毒三校針或皮膚針點刺或叩刺,然後撥罐留罐10~15分鐘。去罐後,拭去血跡。本法適用於各種扭挫傷及疼痛固定的肌肉疾病。

【適應病症】

拔罐法適用於風溼痛、扭挫傷、感冒、胃痛、腹痛、頭痛及瘡癰初起等。

【注意事項】

高熱、抽搐、痙攣等病症,以及肌肉瘦削、有毛髮及骨骼凹突不平的部位,都不宜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