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東西方文化科學交融的意義

  教學目標:

認識東西方文化科學交融的意義

1、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東西方文化科學交融的意義。

2、瞭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3、感悟作者寬度的胸懷,科學的態度,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和科學觀 。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東西方文化科學交融的意義。

2、瞭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教學方法 問答法 討論法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慨嘆於西方科學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別是西方工業文明與知識經濟的巨大發展,讓我們總覺得,東方科學要好好學習 西方科學文明來加快發展,縮小與西方科學文明之間的差距。那麼西方人,又是怎樣來看待東方科學文明的呢?怎樣來看待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之間的關係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喬治薩頓的《東方和西方的科學》,相信我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二、作者

喬治薩頓(1884—1956),美國科學家,科學近代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生於比利時的根特。在大學期間學過哲學、化學、數學、結晶學等專業,1911年獲博士學位。1912年創辦國際性科學史雜誌《Isis》,擔任該雜誌主編近40年,併發起成立國際科學史學會。他爲科學史研究作出重要貢獻。一生著作甚豐,出版著作15部,發表論文800餘篇,代表作是《科學史導論》。

三、解題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和近東地區。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裏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四、字詞積累

重蹈覆轍: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多指壞事)。

盛氣凌人: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

五、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試給課文分出3部分,並歸納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論、本論、結論來劃分。引論部分抓住“兩件事”這一中心;本論部分抓住對科學的態度;結論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論(第1-3節)強調“必須記住兩件事”,說明要正確對待東西方科學;

本論(第4-9節)論述研究科學,必須有科學的態度;

結論(第10節)提出“希望和前景”。

六、問題探討:

1、前三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例證法:古希臘因爲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獨尊,最後走向衰亡,一落千丈。這是一個

強有力的例子。事實勝於雄辯。(用意是什麼?)告誡那些排斥東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轍而要引以爲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

2、仔細閱讀本論部分(第4-9節),完成以下練習。

(1)試分析這一部分的結構特點。

也可分出“三段論”來。本論第4段,直截了當:態度粗暴、“言過其實”的人,“大概不是科學家”,觀點鮮明。接着5、6、7段反覆論述“必須謙虛”“不應傲慢”,第8、9段小結:要“以謙虛的態度從事這一切(科學工作)”。

(2)論述“我們必須謙虛”時,用了怎樣的論據?論述走向實證科學的`極端時(離開東方的人文理念,正確思想指導下的“科學方法”——實驗科學的方法,會有侷限),含而不露地寫到了怎樣的論據?

第一問,答案在第5段。用了美國的歷史記載短暫來強調必須謙虛,同時也與上文提到的古希臘的例證對照。

第二問,答案在第6段。“駭人聽聞”,除了二戰時美國爲了逼迫日本投降而在廣島、長崎投了兩顆原子彈外,還能指什麼呢?這不正是“科學方法”“被錯誤地應用”嗎?第7段的比喻其實也是暗指這一點。

3、“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的含義?

光明從東方來,東方是雙關、隱喻,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人文主義的理念是東方文化所具有的。東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則相結合必然會使世界文化呈現異彩。

4、試舉事實例子說明“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

①西方的科技至上,生物克隆陷入倫理悖論;②經濟高速發展,大量消費有限的能源,時時爆發能源危機;③經濟上每隔一定時間就爆發危機,陷入癱瘓。

天人合一 齊生死、等萬物

6、指出下列各句的論證方法。

①從實驗科學的角度(特別是在其發展的現階段)來看,東方和西方是極端對立的。( ) ②在很大程度上,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後代。( )

③熱愛真理——像科學家那樣熱愛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實際用途的和沒有實際用途的;熱愛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 ( )

④科學的應用常常握在那些沒有任何科學知識的人手中,猶如不經過教育和訓練而去駕駛一輛能導致各種破壞的大馬力汽車。 ( )

①對比論證;②比喻(不是擬人。所謂“擬人”,

七 課堂小結

文章使用了比較的方法,其中有歷史的比較,也有各種不同見解的比較,如文章採用比較論證方法,或縱向比較,或橫向比較。作者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分析,辨明正誤,表述自己的看法,這樣正反結合起來說理,顯得有說服力。

八 作業佈置

積累生字詞 完成相關練習

板書設計

東方和西方的科學

引論部分抓住“兩件事”這一中心;

本論部分抓住對科學的態度;

結論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