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茶文化的第二個高峯

(1)點茶道形成與流行

中華茶文化的第二個高峯

點茶道形成於五代宋初,流行於兩宋時期,鼎盛於北宋徽宗朝。宋徽宗《大觀茶論》序曰:“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尤團鳳餅,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於今,百廢俱興,海內晏然,垂拱密勿,幸致無爲。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故近歲以來,採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而天下之士,勵志清白,兢爲閒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篋之精,爭鑑裁之別,雖下士於此時,不以蓄茶爲羞,可謂盛世之清尚也。”宋徽宗以帝王的身份,撰着茶書,倡導茶道,有力地推動了點茶道的廣泛流行。點茶道遠傳朝鮮和日本,是高麗茶禮和日本抹茶道的源頭。

(2)茶文學繁榮

茶文學興於唐而盛於宋。茶詩方面,梅堯臣、范仲淹、歐陽修、蘇軾、蘇澈、黃庭堅、秦觀、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佳作迭起。陸游就有茶詩三百篇,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鬥茶歌》可以和盧仝“七碗茶歌”媲美,蘇軾茶詩更是意境深遠。茶文方面,有梅堯臣《南有佳茗賦》、吳淑《茶賦》、黃庭堅《煎茶賦》,而蘇軾《葉嘉傳》更是寫茶的奇文。茶詞是宋人的獨創,蘇軾、黃庭堅、秦觀均有傳世名篇。

(3)茶書的'撰着

現存宋代茶書有陶榖《荈茗錄》、周絳《補茶經》、葉清臣《述煮茶小品》、蔡襄《茶錄》、宋子安《東溪試茶錄》、黃儒《品茶要錄》、沈括《本朝茶法》、趙佶《大觀茶論》、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趙汝礪《北苑別錄》、桑茹芝《續茶譜》、審安老人《茶具圖贊》共十二種。其中十一種撰於北宋,唯《茶具圖贊》撰於南宋末年。周絳《補茶經》、桑茹芝《續茶譜》屬於輯佚。

此外,宋代書法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均有茶事書法傳世,趙佶《文會圖》、劉松年《攆茶圖》、遼墓茶道壁畫反映點茶道的風行。都城汴梁、臨安的茶館盛極一時,建窯黑釉盞風行天下,並流傳日本。在北宋中後期,形成了中華茶文化的第二個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