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閱讀的科學原理的介紹

1、傳統的閱讀是目光在每一個字間跳躍的點式閱讀,大腦對信息的反應,受制於目光移動的速度。閱讀時眼在字的停留時間爲1/10秒—3/10秒,移在字間的跳躍僅佔5%左右。而且從閱讀到理解要經過視覺、語言、聽覺三個中樞處理信息過程才能完成。

快速閱讀的科學原理的介紹

2、快速閱讀法是根本改變點式閱讀爲整行文字的線式閱讀,這種方法使目光不在單字上停留,而是在整行的文字上停留,眼球接受文字信號的速度10倍以上,達到與大腦的思維速度同步。

傳統閱讀模式圖:眼睛——視覺中樞——語言中樞——聽覺中樞——理解記憶

快速閱讀模式圖:眼睛——視覺中樞——理解記憶

快速閱讀的科學依據

1、大腦的巨大潛能尚未開發,有可容納5億本書的信息量的能力。

2、人的大腦由左右腦構成,左腦記字音字義,右腦記字形。眼腦直映式的快速閱讀,正是發揮了視覺機能,減少眼停,縮短注視,避免回視,擴大視距的優勢,同時發揮大腦的思維潛能,在傳統使用左腦的同時,充分開發右腦的形象思維潛能,達到雙腦並用,迅速處理閱讀信息,從而產生閱讀的高效。

3、從心理學角度,人在調身、調息、調心,做到精神集中,穩定,可以擴大視覺感知單位,提高對語言符號反映的速度。

快速閱讀將給人們一個全新的價值概念

1、一個人要讀完全國每天出版的報紙,要一年的時間。所以知識爆炸的信息社會,即使是優秀學者,以傳統的閱讀方式獲取信息,也如井底之蛙而孤陋寡聞。

2、現代中國,一個合格學生在國中三年中,要看420萬字的教科書和300萬字到420萬字的課外書。在高中三年中,要看780萬字的教科書和600萬字到900萬字的課外讀物。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初、高中學生的閱讀速度分別要達到每分鐘500字和600字。實際上達到這一速度的學生只佔5%。許多好學生的代價就是,因無時間鍛鍊體質差,因拼命看書視力差。

3、快速閱讀記憶法並非只有超常人所能,任何一個具有國小4年級文化的人只要在快速閱讀中,以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代替傳統的閱讀習慣即可。因爲人本來就具備這種能力,只是此前無人開發。

傑出人物與快速閱讀

世界上許多卓越的人物都具有快速閱讀能力。

馬克思是個名符其實的速讀高手,他讀書的速度奇快:爲了寫《資本論》,他閱讀了1500多種書,在書中引用了十幾個學科、數百個作者的觀點,留下了100多本讀書筆記。勤奮是一方面,但假設沒有高超的速讀能力,完成如此艱鉅的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說正是由於他異乎尋常的速讀能力,使他有可能在所研究的每個領域涉獵了無數有用的資料。他有極爲豐富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法律等社會科學知識。對文字藝術也有極高的修養,海涅、歌德、但丁,巴爾扎克、莎士比亞等作家的作品,他如數家珍,隨口吟誦。他幾乎能掌握歐洲的一切國家語言,能和流暢的英語法語著書立說,對自然科學也有很深造詣。他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在頭腦裏儲存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資料,使他的頭腦成爲一艘升火待發的戰艦,隨時準備開往任何一片思想的海洋。

列寧看書習慣於一目十行,迅速抓住整段整頁的意思。他在《列寧全集》中引用自己看過的書竟達16000多冊。他在研究帝國主義這個專題時,讀了148本書,49種期刊中的232篇文章,寫下60多萬字的札記。

斯大林也是一位速讀能手。1938年夏,幾位蘇聯紅軍將領來到斯大林的住宅,看到辦公桌上堆着一厚疊印刷廠送來的新書,大爲驚愕。斯大林笑着說:“無論如何,我每天一定要讀完500頁書,這是我的定額“。....

法國的拿破崙就是一個酷愛讀書,有驚人的記憶能力和快速閱讀能力的人。他能在一天內讀完20本書,即使外出或率軍隊遠征,也要讓人帶幾十箱書籍來供他閱讀。在一次和俄國沙皇作戰時,拿破崙被打得落花流水,他的書也被俄軍繳獲。回國後,拿破崙憑記憶開出清單,派人重新購置,當人們將清單和上次的書單核對時,發現竟然一模一樣,無一差錯和遺漏。

大發明家愛迪生在研究打字機的一個部件時,有一次和製造商們約好某一天把各種打字機的樣子都送來,在客人們來的前一天晚上愛迪生集中精力將有關這個部件的書全部看了一遍。第二天,愛迪生就對客人們頭頭是道地講起來。事後,他的助手把他那天晚上讀過的書借來通讀一遍,結果用了11天才讀完。

文學家高爾基,也是具備令人吃驚的快速閱讀能力的人。他看書不是從左向右來讀,而是從上往下看,像下樓梯一樣。後來,前蘇聯學者研究出來的垂直閱讀法,可能就與這些記載的線索有關。

美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40多歲就當選此職,是美國最年輕的總統。他每分鐘能閱讀1200多個英文詞,而一般美國人的閱讀速度僅爲200多個英文詞。肯尼迪的閱讀速度是一般美國人的五六倍。他曾提出過“平面凸現“的閱讀方法,即眼睛就像照相機鏡頭一樣,可以一次閱讀整整一頁的內容。另外一名美國前總統羅斯福也都是一個快速閱讀的高手。據記載,他常常是眼睛一掃,就可以看完一段文章;一坐下來,就看完一本書。美國前總統卡特在當選之後,就專門抽出兩個星期時間,請專家來爲他傳授快速閱讀,以便到白宮後能及時處理由總統簽發的堆積如山的文件。象肯尼迪、布什等美國曆界總統中大多數都是速讀高手,甚至是速讀協會的成員。

中國也不乏快速閱讀的高手,聯想集團的主席柳傳志每天要進行約十萬字的閱讀,以便及時把握IT行業的高速變化。之所以這些中外名人都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並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它恰恰說明了閱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成功技能。尤其在進入信息時代之後,這個能力的重要性就進一步的突顯出來了

快速閱讀應和精讀、細讀相結合

速讀是什麼?它是一個閱讀技能,由閱讀理解模式和用眼方式的轉變,導致看書習慣的改變。說白了,就是重新建立起一個閱讀模式。傳統的逐字音讀是一個閱讀模式,“眼腦直映”的快速閱讀方法又是另外一個閱讀模式。

用任何一個閱讀模式讀書,都肯定會遇到一個簡單書籍和困難書籍的問題。因爲,一個人的閱讀速度,只是他閱讀能力和水平的一個方面,還有理解率和記憶率等方面也是考覈評價閱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項目。另外,閱讀目的、讀物的難易程度和知識結構與水平等方面也會影響和制約他的閱讀速度。閱讀目的要求高的,速度就要相對慢些;讀物內容和風格艱深晦澀的,速度也要相對慢些;超過了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結構的,當然會看不懂的。

這裏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當你用傳統的音讀模式去看書時,遇到你看不懂的地方你都怎麼辦?肯定是掉過頭來,細細的分析,思考,上下文融匯貫通,直到把握住要點。遇到需要特別記憶的地方怎麼辦呢?需要反覆的看,然後默默的背誦。

但是,一談到“速讀”這個詞,人們就不會這樣認爲了,他們以爲“速讀”就應該看一遍,能夠把任何書籍看懂,記住。這本來就是對於速讀的一個錯誤的認識。

前面說到了,速讀,只不過是一個閱讀模式的.改變。也就是看書的習慣改變了,用了另外的一個理解途徑(眼腦直映)和用眼方法。既然是一個閱讀模式,固然也要遇到一個簡單書籍和困難書籍的問題。此時,速讀者該怎麼辦呢?

其實很簡單,速讀者照樣會把看不懂的地方反覆看,思考,體會,把握要點。遇到要記憶的地方照樣會反覆看,記憶。但是,所有的這些,都是在“速讀”的另外的閱讀模式下進行的,正因爲這種閱讀模式比傳統音讀要高明多少倍,所以以上的這些步驟也比傳統音讀的時候效率要高很多倍。而這個倍數,就是速讀相對於傳統音讀的優勢!舉個例子,用傳統音讀的時候,看簡單書籍(小說,童話等),是每分鐘800字,看困難書籍(專業書籍,陌生領域的書籍)是每分鐘100字,記憶一頁文字需要半個小時。而訓練速讀以後,通過閱讀模式的改變,這個數據變成了讀簡單書籍每分鐘5000字,讀困難書籍每分鐘1000字,背誦一頁書用10分鐘。這纔是衡量速讀成功與否的標誌。泛泛而論每分鐘多少字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比如讀小說是每分鐘5000字,換成專業書籍還是每分鐘100字,背誦一頁書還是半個小時,這樣的速讀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速讀是閱讀模式的轉變,速讀中,也可以分爲精讀,細讀,和快速的消遣閱讀。只不過,每個都比傳統音讀效率高很多倍。

本來是很簡單的一個問題,爲什麼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弄清?原因是,目前的很多速讀訓練方法,只不過是“硬性提速”,通過眼睛訓練硬生生的把音讀速度往上提,並且指望着因此而實現閱讀模式質的改變,把希望寄託在練習者的“潛質”和“悟性”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音讀提速還是有點可能,因爲大多數人的音讀理解還有提升的空間,但是達到閱讀模式質的改變確實強人所難。換句話說,目前的很多速讀訓練根本沒有起到改變閱讀模式(眼腦直映)的作用。

關於這個問題,速讀先驅王學賢也提到了一個“絕對速度”和“應用速度”的說法。並且認爲絕對速度是指人們看通俗易懂、專業性不強的普通文章時的最快速度,一般要求讀一遍的理解記憶程度達到60%以上即可。國外快速閱讀考級和競賽的時候,就是考察這個能力和水平。而應用(轉載:元像速讀記憶法)速度是指人們在讀自己的學習資料、工作材料時的速度,一般要求理解記憶率在70%以上爲合格。如果絕對速度達到了每分鐘10000字,理解記憶率60%的水平後,其應用速度大致可以達到如下水平:每分鐘6000字左右時,理解記憶率爲70%;每分鐘3000字左右時,理解記憶率爲80%;每分鐘2000字左右時,理解記憶率爲90%;每分鐘幾百字(精讀)時,理解記憶率100%。這也是對於本文所討論的問題另外一個角度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