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沙僧形象分析

真正的智者——《西遊記》中沙僧性格淺析

西遊記沙僧形象分析

一、沙僧的性格特點

沙僧在《西遊記》這個享有盛名的取經團隊中,本領一般、修行一般、長相一般、性格也一般。但正因爲這一個個“一般”,他身上的勞苦大衆的特點才更爲突出、明顯。他秉性善良、埋頭苦幹、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勤勤懇懇、忠於職守,也正是這些美德,才使得沙僧成爲《西遊記》中的無名英雄。

(一)任勞任怨、勤懇敬業

正如電視劇《西遊記》的主題曲中所唱的“你挑着擔,我牽着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沙僧就是這樣肩挑着擔子,走過“山一程,水一程”,不知走過多少個春夏秋冬。甚至他肩上的擔子已經成爲了他的標識。儘管如此,但沙僧對此從來沒有過一句怨言。不僅如此,他還兼任了團隊中打雜這一角色。除去“擔擔子”這一本職工作,他在沒人化齋的時候要去化齋,在豬八戒探路久不回的時候要去找人,在兩個師兄都有事的時候要用生命保護師傅,也許這些都只是偶爾的情況,但不可否認,它們都曾真真切切的發生過。沙僧不像豬八戒那樣,有點事就儘量的偷懶,實在不能偷懶時嘴上也要念一大通,囉嗦個沒完沒了。他也不會像孫悟空那樣,做事高調出場、風風火火。即使是如唐僧般的人物,在孫、豬二人爭論由誰去化齋時,也會抱怨幾句。但沙僧卻從來沒有過一句抱怨之詞,沒發過一次牢騷。如此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沙僧,不是勞苦大衆的化身嗎?

(二)秉性善良、情深義重

唐僧十分善良,這幾乎是所有人公認的事實,但他的善良多表現爲是非不分,人妖難辨。只有沙僧的善良,纔是發自性情的真情實感。悟空被三昧真火燒得火氣攻心,

①是沙僧跳進水中,救出悟空;見到悟空“渾身上下冷如冰”,他便不由得“滿眼垂淚”,

②痛哭失聲。九頭獅子精拷打悟空,“沙僧見打得多了,甚不過意,道:‘我替他打百十下罷。’”③唐僧被妖怪變成了猛虎,又受到悟空的“揭挑”,是沙僧“近前跪下”,懇請悟空“萬望救他一救”④黃袍怪揪着百花羞來到被捉的沙僧面前對質,沙僧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毅然替百花羞圓謊。這種出自內心的或者說是潛意識的善良,又和他的老實密不可分。

取經隊伍中,沙僧最關心也最敬佩的人是唐僧。在他看來,唐僧的一言一行都堪爲佛教信仰的楷模。更爲重要的是,正是由於唐僧將其從罪孽深重的流沙河中救了出來,纔有他日後的皈依佛門,修成正果。取經途中,他對唐僧忠心耿耿,噓寒問暖。無時無刻不把師-父放在心上。每到一處地方,唐僧要下馬來休息,他總是畢恭畢敬地攙扶師-父下馬;每當唐僧飢渴難耐時,又總是他細心將茶水端上。完全是一個忠實老僕人的形象。在小說第八十六回,隱霧山的豹精用計騙了唐僧,八戒將妖洞之門打破。妖精拋出一截樹根做成的假唐僧頭,被悟空識破。緊接着又拋出個真人頭,騙過了悟空師兄弟,三人齊聲大哭。悟空、八戒報仇歸來,到“唐僧”墳頭,“見沙僧還在哭呢”⑤雖只是短短的一句話,卻由此可見沙僧對師-父真情一片。此外,沙僧對唐僧的性情瞭如指掌。小說第七十二回,唐僧見春光明媚,又道路平坦,意欲親自去村子裏化一回齋,悟空、八戒堅決反對,只有沙僧充分理解唐僧想自我表現一下的心意,因而,不僅不阻攔,反而勸說悟空與八戒道:“師兄,不必多講,師-父的心性如此,不必違拗。若惱了他,就是化齋來,他也不吃。”⑥沙僧對唐僧的心性知道得很清楚,但爲照顧師-父的面子,他沒多說,真可謂唐僧的知音。正因如此,唐僧在取經路上對悟空念緊箍咒,罵八戒“呆子”、“夯貨”,卻從來未數說過沙僧。

(三)精明世故、逆來順受

沙僧個性中穩重踏實、細心周全等性格是受人肯定的一面,同時他又是精明世故,逆來順受的,這一面在其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

首先 沙僧是精明世故的。在《西遊記》第四十回,孫悟空要與紅孩兒認親,沙僧笑到:“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返杯酒,又沒有個節禮相邀,他哪裏與你認什麼親耶?”⑦結果,果真如沙僧所

言,紅孩兒壓根兒不買孫悟空的賬。又如小說第六十三回,沙僧向祭賽國國王吹噓悟空、八戒的本事:“不瞞陛下說,我大師兄乃齊天大聖皈依。他曾大鬧天宮,使一條金箍棒,十萬天兵,無一對手。只鬧得太上老君害怕,玉皇大帝心驚。我二師兄乃天蓬元帥果正。他曾掌管天河八萬水兵大衆,唯我弟-子無法力,乃捲簾大將受戒”⑧而事實上,沙僧的本事雖不及悟空,但較之豬八戒,則不相上下。他當着兩位師兄的面,對他們極盡讚美之能事,自然令兩位好名的師兄內心極爲受用,而對自己則不置一詞,其實是一種自謙的表現。

《西遊記沙僧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