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傳統生活的作文4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生活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傳統生活的作文4篇

傳統生活的作文 篇1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陶瓷

陶瓷在生活中可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房頂的瓦片啊,吃飯用的瓷碗啊,這些東西可都是用傳統的工藝品—陶瓷做的喲。

中國陶器距今已有一碗多年的歷史,在國外,許多人是先認識陶器再認識中國的。

因爲對陶瓷的喜愛,媽媽專門帶我去“陶吧”做陶器體會。

那天,我和媽媽漫無目的的在街上瞎逛,忽然看見一個人手持着陶器歡快地從一家陶瓷店“蹦”出來。我拉拉媽媽,媽媽似乎是我肚子裏的“蛔蟲”,拉着我進了店。

第一次做陶,沒有經驗,陶器做得歪歪扭扭的,難看極了。我使勁把杯子往上捧,想把杯子捧高些,沒想到把杯子捧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做,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最後我沒有耐心了,就勉強做了一個很難看的“花瓶”。

“花瓶”的.口只能裝一支鉛筆,經過烤瓷後“花瓶”又小了一圈,口連根樹枝也插不進去了,看着這個作品我哭笑不得。

這個“花瓶”是我第一次的傑作,從那以後我又去了幾次,積攢了一些經驗,還做過“雙層碗”、杯子、水碗、茶杯等一系列陶瓷器,它們雖然不是大大方方、端端正正,可它們是我做出來的。

通過自己的實踐後,再去欣賞那些櫥窗裏精美的陶瓷作品,不由得對那些製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陶瓷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把它發揚光大!

評語:小作者通過描寫自己做陶瓷的不易來展現陶瓷製作工藝的複雜,從而體現了陶瓷的魅力,全文語句通順,條例清楚,表達了自己對陶瓷的喜愛之情,且情感真摯!

傳統生活的作文 篇2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多種多樣:元宵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就說春節吧,每年春節都要放鞭炮,這是爲什麼呢?原來傳說從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年大年三十就會到村子裏去危害人類。村裏的人大驚失色,嚇得魂飛魄散,卻毫無還手之力,只好能躲一天是一天。因爲“年”一次能吃掉整個村子的人,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一年,這個叫“年”的怪獸又來了。天漸漸黑了,一位大膽的老人點起火堆,頓時熊熊大火燃燒了起來。就當火快滅時,一個小孩子找了根竹節扔進火堆,那時“年”正要吃人,被這突然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嚇得狼狽地落荒而逃。

雖然從此“年”不來了,但人們仍舊擔心它還會再來騷擾。就這樣,“過年放鞭炮”的習俗就形成了。

春節還要倒貼“福”字,因爲象徵着幸福到了。

過年時,大家除了放鞭炮,還要吃水餃。老師說:“餃子”就是“交子”,意思是說舊年向新的一年交替。而古人在餃子裏放一枚銅板,誰第一個吃到裝有銅板的餃子,就意寓着今年會很幸運。現在的.人們,覺得這樣不衛生,改用裝一顆蜜糖。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傳統生活的作文 篇3

今天,在課堂上老師給我們講了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傳統文化:有書法、京劇、皮影、武術……看到老師展示的圖片,我和同學們議論,這麼多的傳統文化我們第一次看,真是大開眼界了!我以前就很喜歡武術了,沒想到武術也屬於中國傳統文化啊。

我特別喜歡武術。武術有很多招式:馬步、鞭腿、旋子…武術還能強身健體,對身體有好處呢!最早看少林武術上了春節聯歡晚會,舞臺上有好多小和尚在表演武術。其實,我們老師在體育課也給我們教了幾招功夫。媽媽告訴我說:“我們登封是著名的武術之鄉呢!”怪不得,媽媽帶我上少林寺玩看到那麼多外國朋友啊。我看少林武術是太酷了!學武術對身體很好,武術精神更是我們要吸取的。

其實,除了武術之外,我還喜歡放風箏。春天到來的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去草地上放風箏,放風箏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哦!開始放的時候要把線扯開,看風往哪個方向刮,要面向逆風放的。而且要注意快速的奔跑幾步,讓風箏平穩的升上天空。看到漂亮的風箏飛上天空,我高興的同時,也會非常擔心,風箏是否會咔吧掉下來!哈哈,不過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我還是很有成就感的。這就是風箏給我帶來的最大快樂!

傳統文化的文學寶庫也深深的吸引着我,從《三字經》、《論語》到《唐詩》《影響孩子一生的——神話故事》、《三國故事》等。最讓我驕傲的就是,有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走在回家的路上時,我給爸爸媽媽講了一個神話故事“泰山石敢當”。爸爸媽媽說“還不知道石敢當是一個那麼勇敢的小孩子呢!以爲是泰山的石頭很厲害,敢站在那裏擋呢!”媽媽大力表揚了我。看來多看書真是有好處啊。《三字經》和《論語》中還有很多做人的道理,《三國故事》有古代作戰的計謀和訣竅。這麼多的文學經典象一個豐富的寶藏吸引着我。

中國的傳統文化,簡直是豐富多彩。在我成長的路上要我不斷的去了解它。

傳統生活的作文 篇4

新年一開始,外婆家便忙開了。每年春節總少不有些好吃的東西,如餃子、清燉老母雞、紅燒魚……餐桌上也總是排得滿滿的。放鞭炮、吃年夜飯、散紅包、守歲,樣樣我都喜歡。

外婆知道我是個小饞貓,總給我貯備些美味零食,種類也不少。其中單說那山芋糖絲便是家鄉的一種獨特的年貨。

外婆家的山芋糖絲在鄉里是出了名的。每到過年時,外婆總是要個左鄰右舍的孩子們送些,好讓孩子們解解饞。外婆也不厭其煩地向鄉里的人傳授山芋糖絲的製作方法。

糖絲雖說好吃,但做起來卻有些繁雜。山芋糖絲,顧名思義,山芋是主要原料。其次是麥芽。山芋要是紅心的,且要已曬出漿的最好;麥芽要新出的嫩芽。把山芋去泥洗淨後放到鍋裏煮熟,待到香氣瀰漫了整個屋子方纔開鍋。這時再把洗好的麥芽倒入鍋裏,與熬熟透的的山芋拌在一起,用鍋鏟使勁地攪,直到出汁才行。然後濾渣,熬汁。

熬汁是最後一道工序,時間有點長。大人們忙來忙去,燒刷洗都要做,有些疲憊。這時的我迫不及待,寸步不離地守在鍋前。晚上也乾脆睡在那兒,聞着糖的香味,夢裏也想着。到了第二天中午,便開鍋了。孩子們都不約而同站在鍋邊,嘴裏發出&ldqu;呀&rdqu;的一聲,一陣令人窒息的`香氣把你團團圍住。望着那翻滾着的金黃漿液,不禁咧着嘴笑了。我高高舉着的小碗只分得一小勺,用筷子一卷,在午後的溫暖的陽光下,晶瑩剔透,……。

我很捨不得一下吃完,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吃,有時是流着口水舔一舔。看到最後一縷糖絲湮沒在陽光下,回味無窮。

而現在,隨着最後一根菸囪的倒下,外婆家搬到城市了。此後,我再也沒有吃過那樣美味的山芋糖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