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人物形象分析

俄狄浦斯,是歐洲文學史上典型的命運悲劇人物。是希臘神話中忒拜的國王拉伊俄斯和王后約卡斯塔的兒子, “戲劇藝術的荷馬”、“命運悲劇大師”索福克勒斯在古希臘戲劇《俄狄浦斯王》中豐富了其命運悲劇。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俄狄浦斯》人物形象分析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俄狄浦斯》人物形象分析

《俄狄浦斯》人物形象分析 篇1

1.引言

古希臘戲劇起源於酒神祭祀,悲劇發軔於酒神頌歌,“悲劇”一詞在希臘文原意是“山羊之歌”。《俄底浦斯王》屬於古希臘悲劇類型上“命運悲劇”,在劇作中宣揚民主精神,反對政治,同時謳歌人的偉大,描寫人與命運的衝突。亞里士多德認爲《俄底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劇”,是希臘悲劇的典範。悲劇貫穿着命運觀念,命運凌駕於人、英雄乃至神之上,甚至連宇宙之王宙斯也對此感到無可奈何。

2.傑出悲劇中的英雄人物

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可勒斯同名傑出悲劇的英雄人物。他道德高尚、聰明機智、處事公正,雖然他還沒有出生就被打上“弒父娶母”的原罪印記,但是他敢於同悲劇命運抗爭。

2.1敢於同悲劇命運抗爭的俄底浦斯王。

俄底浦斯王是人力的代表,得知自己弒父娶母的惡運後,對於這個與生俱來的宿命,他從逃避、抗爭到坦然承受,力圖避免犯下這可怕的罪過。很可悲,他始終沒有逃出命運的擺佈,抗爭歸於失敗,但是在俄底浦斯同命運的關係上,卻體現了他積極的思想。

2.2正直善良,敢於承擔責任的俄底浦斯王。

俄底浦斯在劇中的正面主人公,作爲一名開明君主,以民主和法制治國,關心人民疾苦,處事公正,執法如山。在忒拜發生瘟疫之時,他親自走出王宮,傾聽乞援人,爲了拯救城邦他坐立不安。得到神示後,發現矛盾越來越集中到自己身上時,他爲了拯救民衆,又殘酷地懲罰自己,並自我放逐。用這種悲壯的鬥爭的照亮了人生陰暗的一面,命運可以剝奪他們的幸福和生命,卻不能貶低他們的精神;可以把他們打-倒,卻不能將他們征服。因此,在俄狄浦斯身上,已經可以看出英雄人物正從傳統的神的家族體系中分離出來,走向人化,超人的色彩在漸漸淡化,俄狄浦斯真正成爲敢於承擔責任,依靠自我力量的“人”的典型。

3.悲劇人生與命運

面對命運,俄狄浦斯越是真誠地避免犯罪,卻越使自己陷入罪惡之中;而且他越是爲人民排憂解難,卻越使自己臨近毀滅。悲劇對命運問題的處理,表現了雅典正直的公民對已經顯露衰頹趨向的城邦政治的惶惑心理。悲劇對命運的譴責,實際上是表現了對越來橫行無忌的社會邪-惡勢力的抨擊,這種勢力是社會美的摧殘者。索福克勒斯處理的主題是偉大人物的悲劇命運,他一方面哀嘆人類的命運多舛,一方面又感嘆人類的可怕力量。

以上是對命運安排下悲劇人生的俄狄浦斯人物形象的分析,對於我們理解古希臘悲劇以及古希臘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俄狄浦斯》人物形象分析 篇2

俄狄浦斯是《俄狄浦斯王》是希臘三大悲劇家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中的人物,這部神話是他劇中最具作震撼力的一部。也是希臘命運劇的代表。《俄狄浦斯王》講述了是希臘神話中忒拜(Thebe)的王子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並娶了自己的母親。真相大白後自挖雙眼行乞滌罪的故事。索福克勒斯通過這個故事,似乎想告訴人們命運固然是不可戰勝的,但是俄狄浦斯並不是消極地等待,而是展開英勇的鬥爭,他的品德,他那種完全不顧自己痛苦的行動,他那種不惜任何代價去尋求真-相的決心,本身就是可歌可泣的。可以說,這是一曲人與命運作殊死鬥爭的悲歌。在這個層面上確實有他的進步性,但是從劇我們似乎仍能感覺到命運的不可抗拒性,俄狄浦斯越是偉大,越是無畏的與命運的抗爭,他最終的失敗就越慘烈,命運也就越神聖不可違抗,對一個英雄來說命運都是如此容不得絲毫逆行,那對我們尋常百姓來說呢?其中充分反映了古希臘人強烈的命運觀,索福克勒斯的進步在我眼中可以理解爲對人與命運抗爭的讚美,也可以理解爲人們意識上的緊箍咒,無形中告訴人們這個世界上沒有逆天改命一說。

俄狄浦斯在出生之後,父母想起了神諭,爲了逃脫神的裁定,他們刺穿了剛出生三天的嬰兒的腳脖子,拴好後讓人把這個孩子拋到喀泰戎荒山裏去。但執行這個命令的人不忍這樣做,於是把孩子交給了另一個在同一座山裏爲另一個國王波呂玻牧羊的人,國王夫婦以爲孩子就已經死掉了,神諭不會實現了,於是他們過上了輕鬆愉快的日子。牧羊人解開嬰兒腳上的綁帶把孩子送給了他的主人潑呂波斯國王,國王很同情嬰兒,把他交給自己的妻子當親生兒子撫養。宮裏和全國都把這個孩子當做國王的親生兒子對待。他長成一個青年王子以後,一直被視爲最高尚的公民,自己也在幸福的生活中確信自己是國王的親生兒子,要知道國王除他之外在沒有別的子女。但他最終知道自己的身世,不是國王的親生兒子,便自己悄悄離開了王宮,也沒有告訴父母,隻身一人去尋找得爾福的神諭,二在路上發生的一切都好像是在朝着神諭的方向走,最終的結局就真的是他殺父娶母。

弗洛伊德,他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節”即“戀母情節”,弗洛伊德認爲“俄狄浦斯情節”是各種心理症的本源。由於嬰兒時代和童年早期的環境狀況,每個孩子都渴望從與自己異性的父親或母親身上得到慾望的滿足,而怨恨與他同性的父親或母親。原始的社會和文明的社會都有反對亂-倫的原理禁忌,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禁忌;因此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覺到,卻一生永遠地埋藏在潛意識深處。有時候,潛意識壓抑的俄狄普斯情結突破潛意識的封鎖,溜到意識裏來以僞裝的形式表現在我們的生活裏。例如:某個男人與一個年紀大他許多的女人結婚,一個女孩爲了某種原因殺害了她的母親。有的人畏懼婚姻,有的人又表現出太過分想結婚(或離婚)。這些例子都是社會提供給我們的表現形式。“俄狄普斯”情結想其他精神分析原理元素一樣,暗示着一般人有極爲原始的感覺存在身上。對多數人而言,這種存在觀念對於他們的道德背景簡直是一種侮辱,他們很不容易接受這種感覺。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亂-倫”這兩個字,他們馬上就會產生很強烈的厭惡。正是在這種厭惡導致的罪惡感下俄狄浦斯的母親兼妻子約卡斯塔上吊自殺,悲憤不已的俄狄浦斯,則刺瞎了自己的.雙眼。

俄狄浦斯的故事本身就有一個悲劇性的開始,因爲這個世界上畢竟沒有無因的懲罰,俄狄浦斯的父母拉伊奧斯和約卡斯塔本身就是表兄妹的關係,就是他們這種血親間的亂-倫導致了上天的懲罰,俄狄浦斯只是上天懲罰拉伊奧斯和約卡斯塔的工具,可以說俄狄浦斯無意識的亂-倫悲劇的源起是其父母有意識的亂-倫鬧劇。意大利著名導演帕索里尼在改編這部電影時去掉了這一點,或許說沒有在電影中點明。因爲這個偉大導演想要傳達給人們更爲重要的一個觀點,一個索福克勒斯想不到的觀點,那就是俄狄浦斯的悲劇不僅是他一個人的,也不是隻屬於希臘人的,而屬於全人類

於是我們在帕索里尼的《俄狄浦斯王》中看到了時空的轉換,有發生在現代的開頭和結尾,通過巧妙的用鏡和中段的古代故事連接在一起,導演想通過這種獨具匠心的安排傳達給我們一個訊息,俄狄浦斯不僅過去會發生,現在也會發生,甚至將來乃至永遠都會發生,俄狄浦斯已經不不再單單是一個英雄的悲劇或者是某種人類潛意識中的情節,而是整個人類都會遇到的困境,一種“俄狄浦斯困境”,我們人類一手締造了現代文明,卻爲了眼前的利益,破壞着生態環境,相互殺戮和掠奪,生活的質量每況愈下,到處都是人們的哭泣和絕望的吶喊,最終這一切可怕行徑導致的惡果反作用人類自身,使人類陷入了一個往復的怪圈,正如俄狄浦斯一般,一切悲劇的源頭都是由上一代的不倫導致,最終陷入了不倫的俄狄浦斯嚐到苦果,父母拉伊奧斯和約卡斯塔也遭到了最爲悲慘的下場,冥冥之中人類走上一條暗合宗教原罪說的道路,我們揹負着罪惡來的世間,爲的就是贖罪,爲的就是償還,爲的就是製造新的原罪者,我們真的該相信命運這一說麼?也許命運本身就是我們自己爲自己安排,就像片中的俄狄浦斯,他因爲別人言語的干擾就懷疑自己的出生,他自以爲是的逃離命運時卻還是將去向留給命運決定,他的驕傲和衝動讓他錯殺了自己的父親,從養母那裏影響來的戀母情節讓他不禁享受與生母約卡斯塔的婚姻,他的暴躁惹怒了好心的先知,使自己不僅成了一個罪人還成了人們的笑柄,他確實與命運做過頑強的抗爭,但前提是他已經相信了命運,也正是因爲相信纔會逃避,可以說他在鬥爭前就已經認輸了,假如這些都沒發生,我想俄狄浦斯一定可以成爲赫拉克勒斯一般的英雄,但那只是假設,畢竟一些都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我們也是,如果我們沒有被自己內心的慾望控制,我們的世界將會是一個沒有破壞,沒有戰爭,沒有疾病的樂園,但是我們確實被控制了,不論怎麼樣的補救工作都是在認可物慾的前提下進行的,最後我們仍難以避免自掘墳墓,作繭自縛的悲慘結局。

我認爲這些評價都不能正確的認識俄狄浦斯,他不是有意的殺父娶母,本人非但沒有罪,還是一個爲民除害的大英雄,他智慧超羣,熱愛邦國,大公無私。在命運面前,他不是俯首貼耳或者苦苦哀求,他奮起抗爭,設法逃離“神示”的預言。繼而他猜破斯芬克斯的謎語,爲民除害。最後,爲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災難,他不顧一切地追查殺害前國王的兇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於承擔責任,主動請求將他放逐。他是一個爲人民、爲國家做了無數好事的英雄

《俄狄浦斯》人物形象分析 篇3

王菲唱“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不能倖免手心忽然長出糾纏的曲線”,頗有種宿命式的傷感。掌心的紋線素來被當成關於命運的指示,當然也不過信者有之。中國的路線,倒是更多強調人力的偉大,單單從一部部大團圓收場喜劇就可略見端倪,好人沒好報是要六月飄雪的。

而說起命運的強大,似乎沒有哪部作品比《俄狄浦斯王》更經典,發揮得更淋漓盡致了。“如果真的註定是悲劇,無論怎樣的意志也不會逆轉結局,這就是生活。如果允許發揮意志,卻註定般地走上了悲劇的結局,這就是宿命。”在一位朋友的博客裏看見的這段話,竊以爲用來形容俄狄浦斯的命運再恰當不過。

閱讀作品時,我們無不爲俄狄浦斯的英雄形象嘖嘖稱道,他英勇智慧,求真務實,誠實且有責任心。然而最致命的是他擁有常人無法匹敵的自由意志,不肯屈就命運的抗爭精神。

爲什麼要把這些普通人追求的罕見品質說成最致命的?

因爲正是如此強大不屈的意志,一步步推動着他悲劇命運的前行,給站在所有榮耀權力幸福頂端的他,華麗麗澆下一盆冷水,然後狠狠推下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說起可憐來,俄狄浦斯倒也不見得就真那麼衰。至少生命裏是有過幾次逆轉,遇見過幾個貴人的。第一次,他被鐵絲穿過腳踵棄之荒野,因爲一個預言而首次遭受人生如此大劫的他像白雪公主一樣,幸運得碰見了不忍下手的執行命令的牧羊人,於是得以逃過一劫保住了小命。第二次,他比白雪公主更好運,撞見的不是隻有七張小破牀的七個小矮人,而是輾轉從忒拜城執行牧羊人手裏到了科任託斯牧羊人家裏最後竟兜了一圈被科任託斯國王玻呂玻斯收養又做回了王子。故事一直到這裏,話說走黴運路線的俄狄浦斯總是人品大爆發,雖年幼無法抗爭總算也連連過關,被動接受着生命的祝福。只不過在結局看來,這樣的恩賜也不過是爲了更好的滿足命運的捉弄戲劇欲。

而其後,似乎更多的出於他想要對自己命運的強勢掌控,卻讓悲劇發展更加迅猛。他離鄉背井(對於當時不知道實情的他而言),爲了一個再現的預言,用自認爲遠離就可避免的方式去抗爭。似是力的相互作用一般,用越是大的力氣去牴觸便越是狠狠得撞上。離城的路上便實踐了預言裏弒父這一環節。而後來到忒拜城破解了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之謎,剷除了爲害忒拜人的妖魔,被擁戴爲王,並依例娶了前王遺孀伊俄卡斯武,以爲終於逃脫命運,在另一個新的地方大展宏圖,開始新的生活了,結果兜兜轉轉不過還是在命運安排裏。至此,預言一一應驗,而當事人仍不自知。

假如沒有天意人情的配合,俄狄浦斯在預言出現的第一刻就該被親生父親親手結果而不只是被廢了腳,就不該遇上偏偏不忍心的牧羊人,就不該還被國王收養,就不該在另一次預言面前選擇離開科任託斯回到忒拜城。

靜待歲月,任命運掌紋緩緩而去,不知又會有怎樣的情節。

前半部分預言的應驗,有人力外的某些靈異力量的推動,更多的是主角專屬的英雄主義光環相助。後半部分,就不得不提那句“難得糊塗”了。這裏,對真相的追逐,終於將俄狄浦斯的高尚推到了最高的一個點上,然而同也正是他風生水起人生的峯迴路轉。所謂無知者無畏,如果他不是英雄,不是有那麼多英雄情節的規規矩矩,非要不顧周遭的傾力勸告而對真相一究到底,實踐了的預言又能奈他何。話說有這個如果,不如說如果他一開始就倒黴到底死掉了,也就沒有後面的悲不悲的了。所以說,這種如果式的感慨還真是毫無建設性的。

最後,承命運的戲劇化,如此一個看似完美的好男人,一無所有,半生潦倒。只不過,悲劇是命運的,走過的路卻是自己的。站在重在參與的角度來說,一出生就應該死去的那個他和走了這麼一段坎坷榮耀路途的那個他,我還真不能斷言哪個更悲劇。幸不幸福,觀衆大多喜好以結局來定。最後,白雪公主和王子幸福得生活在一起了,是喜劇;結尾,俄狄浦斯失去妻兒,被奪去英雄光環,自殘雙眼自我放逐,得此下場,是悲。而其實,將人生長度分成三段,成長段,發展段,收尾段。難免,他走了這麼一大圈,又回到了原始的結局,但是他站立的高度與一直站在結局等着一成不變的人,又不是一個水準的。

不知道這樣講是不是越說越亂,或許又要扯到類似價值觀的問題,不過就個人而言,悲則悲矣,卻是值得的。真要去譴責命運的玩弄心思,它也不過是看底下人類如何掙扎負隅頑抗卻不知前局已定,終不能倖免,玩得是人類面對安排命定內容的無奈、憤恨、不甘情緒。逆來順受的人,沒意思。不氣不怒,不將所謂的不公放在心尖看得有所謂的人,似乎還可以惹起命運被反玩弄的不服和氣餒。

如此說來,還是靜待歲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