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到農村支教的意義

前不久,筆者在網上看到有關大學生短期支教的新聞。在看到這些新聞的同時,也看到一些支教學校校長和老師對大學生支教的看法。

大學生到農村支教的意義

按理說,大學生到偏遠落後的農村學校支教,學校應該歡迎,可爲何支教的學校校長老師不滿意呢?正如有些學校的.校長所抱怨的那樣:這些大學生的到來,讓當地的孩子接觸到新的教育理念,可這些大學生離開以後,當地的孩子不願接受本地教師的教學方法;甚至一些學生在大學生離開以後對英語發音不準確的老師不再尊重,而是嘲笑這些發音不正確的老師。在這件事上,是支教的大學生錯了,還是這些孩子或是校長老師錯了呢?細細一想,他們都沒錯。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分析一下。讓發音不準確的老師教英語,這不是誤人子弟嗎?在許多偏遠落後的地方,由於地方偏遠、經濟落後,很難會有優秀的人才到這裏獻身教育。但這門學科必須得開,咋辦?只好從本校老師裏面找。許多老師因爲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在校長或是上級的安排下,硬着頭皮擔任他不擅長的學科,出錯也是在所難免。

一邊是大學生就業難,另一邊是學校急需人才。這兩種現狀值得我們深思。筆者認爲,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政府有關部門要實施人才引入政策,即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大學生來本地就業,對大學生進行專業性的培訓,讓大學生儘快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二是加大對在職教師的培訓,讓在職的每一位教師掌握一到兩門專業知識和技能,讓他們更好地開展工作。三是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或是學校和師範類大專院校搞對口幫扶,讓師範類院校的老師到當地學校掛職鍛鍊,對在職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當地學校也可以派教師到師範院校進行脫產或是半脫產學習。師範類院校也可以經常派即將畢業的學生到當地學校實習,給當地學校帶來新鮮的血液,這樣做真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