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五年級上冊第53至56頁方程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係;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分類、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

3、讓學生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係。

設計理念:本節課試圖通過合作探索,小組交流、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含義,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抽象等數學方法,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同學們,認識它嗎?(出示天平)

2、瞭解天平嗎?

3、說明天平用途和原理。

4、課件演示用天平來稱兩邊物體的質量,可能會出現的結果。

兩個桔子和一個蘋果。

(1)用天平來稱兩個桔子和一個蘋果的質量,可能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呢? 想不想來猜一猜?

根據學生的回答,說明兩邊的質量可能有三種不同的關係。

生1:可能會兩個桔子的質量多。

師:他的意思是這樣的——課件演示。這樣的結果表示兩個桔子的質量>一個蘋果的質量。

生2:可能會一個蘋果的質量多。

師:你的意思什麼呢?

生:兩個桔子的質量<一個蘋果的質量。

生3:可能會兩邊的質量一樣多。

師:他又是這樣的意思——課件演示。這樣的結果,你又想到了什麼呢?

生:兩個桔子的質量=一個蘋果的質量。

師:當天平的指針指在0的時候,就說明天平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相等,也就時天平平衡了。

師:看來,用天平來稱物體的質量,可能會出現三種不同的結果。

(二)觀察現象,抽象概括

1.平衡現象數量關係的抽象概括。

(1)每個桔子的質量是100克,兩個桔子的質量是多少克?這個蘋果的質量是400克,把它們分別放在天平的左右兩邊,天平會怎麼樣?

(2)天平平衡了說明什麼?

(3)你能用一個數學式子表示這種相等的關係嗎?

(100+100=200或100×2=200。)

(4)這個式子左邊表示的是什麼?右邊表示的又是什麼?

2.不平衡到平衡現象數量關係的抽象概括

師:我這裏還有一個水果,不知道是多少克,可以用什麼來表示呢?這個x是已知數,還是未知數?

把這個重x克的水果放在天平的左邊,右邊放一個20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平衡嗎?

師:誰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現在天平的這種不平衡狀況? (生:x<200)師:那我們怎樣才能讓天平平衡呢?(生:往左邊盤中加砝碼)我們往水果

這邊加150克砝碼,觀察天平平衡了嗎?

師:左邊盤中物體質量的可以怎樣表示?(生:x+150)

師: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現在天平的這種不平衡狀況?(生:x+150>200)

師:剛纔往左邊盤中加的砝碼多了,現在我們拿掉50克,現在天平的左邊怎樣表示呢?

師:誰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現在天平的這種平衡狀況?(生:x+100=200)

3.不確定現象數量關係的抽象概括

師:這裏有兩杯水,大杯共重380克,小杯共重350克,如果將這兩杯水放到天平左右兩邊,天平會怎麼樣?

師:現在請一位同學將這杯水喝掉一些,誰來?(請一位同學喝)

師:這杯水被喝掉了多少克?被喝掉的克數是個未知數?

師:可用什麼來表示喝了的.克數?(生:用x來表示喝了的克數,即x克)

師:這瓶礦泉水剩下的質量可以怎樣表示?[生:(380-x)克]

師:如果現在把這兩杯水分別放在天平的左右兩邊,天平會出現什麼狀況?(生:可能平衡,可能左輕右重,可能左重右輕,分別用380-x=350、380-x<350、380-x>350來表示)

4、看圖寫式子。

(三)觀察分類,抽象概念

1.觀察分類。

這些式子,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然後四人小組討論討論,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標準,把它們分分類呢?

2.展示分類。

①交流分類情況,說明分類理由。

第一次分類。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按“<”、“>”、“=”連接符號來分成三類

△按是否是等式分成兩類

△按是否含有未知數分成兩類

②揭示“等式” 的概念。

像這樣的含有等號的,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我們稱之爲等式。

3. 抽象“方程”的概念 。

學生嘗試第二次分類。

(1)仔細觀察等式,它們還有不同嗎?如果有,請你們再把這些等式分分類。

師:這些等式中的字母表示“未知數”,像這些“x+100=200 380-x=35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爲方程。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師:指着等式,這些爲什麼不是方程?

師:再指邊上的不等式,這些又爲什麼不是方程呢?

師:方程必須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四)應用新知,加深理解

1.判斷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

體會方程與等式的關係。

5x+24=120 x+32<47 4.3÷0.1=43

2x=0 3x÷8 6(x-20)=78

在找等式和方程的這一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

2、看圖寫方程。

3.判斷。

(1)含有未知數的式子稱爲方程。( )

(2)0.5x=4是方程,不是等式。

(3)1.5+x不是方程。

(4)等式一定是方程。

(5)4+2y =8是方程。

4、請你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係。

(1)小紅買了5支筆,共付9元,每支x元

(2)文具店有兵乓球40筒,賣了x筒,還剩18筒。

(五)總結並指導看書。

你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 2

學習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上冊p57-59頁

學習目標:

1、通過操作、演示,進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並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在解方程的過程中,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與解方程。

2、通過創設情境,經歷從具體抽象爲代數問題的過程,滲透代數化思想,並通過驗算,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3、在觀察、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學習重點:用等式的的性質解方程,理解算理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方程

1、研究例1:

猜球遊戲:出示一個乒乓球盒,猜裏面有幾個球?引導學生用字母來表示球數?

導語:要想精確知道多少個球?再給大家一些信息(課件出示:天平左邊盒子和二個球,右邊有七個球)

設問:能用一個方程來表示嗎?板書x+2=6

二、探究算理

設問:你們知道x等於多少嗎?那這個答案4你們是怎麼想出來的嗎?說說你們的想法?

預設:a、7-4=2;b、4+2=7,所以x=4,c、左右二邊都拿掉二個乒乓球,右邊還剩下4個,所以x=4

研究第三種想法:設問:左右同時拿個二個乒乓球天平會怎麼樣?

學生上臺用天平演示

請學生們把剛纔的過程用式子表示出來,板書:x+2-2=6-2

追問:你怎麼想到是拿到二個乒乓球,而不是拿到一個或者三個呢?

嘗試驗算:板書:左邊=4+2=6=右邊,所以我們就說x=4是方程的解,板書方程的解,嘗試說說方程的解;剛纔我們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可以自學書本)

講解解方程的書寫格式(與天平相對應)

小結:剛纔我們用了好多方法來解方程,重點研究了第三種解方程的方法,這種方法我們用到了什麼知識?課件再次演示後,得出方程的兩邊同時去掉相同的數,左右兩邊仍相等。

嘗試:解方程:x-1=3,

想一想:如果要用天平的乒乓球,如何來表示出這個方程?

指名擺一擺,學生嘗試解決,並用操作來驗證

2、研究例2:3x=18

學生嘗試後出示:3x÷3=12÷3

用小棒操作後交流後想法:方程的左右二同時除以一個相同的數(零除外),左右二邊仍舊相等。

展示,課件演示後小結:方程的左右二邊可以同時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左右二邊仍舊相等,追問得到還可以同時乘以一個相同的數

總結:解方程時,我們都是想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x,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使方程保持平衡,我們可以採用……

三、鞏固練習:

1、p59頁1

2、後面括號中哪個是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32=76 (x=44, x=108)

(2)12-x=4 (x=16, x=8)

3、解方程

p59頁第2題的前面四題,要求口頭驗算

四、總結:

五、機動:研究練習2中的第二題,怎麼用今天的方法來解方程。

讓"天平"植入解方程中

《解簡易方程》是數與代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代數”教學的起始單元,對於滲透與發展學生的代數化思想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本節課教材在編寫上爲了實現中國小的銜接,改變了以往利用“加減法逆運算和乘除法逆運算”而是利用天平原理即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由於學生在前面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感性經驗(逆運算)來解方程,對於今天運用天平的原理來解方程,造成了極大的干擾,所以在本節課中我力圖直觀,讓學生在直觀的操作與演示中自主建構。同時藉助觀察、操作、猜想與驗證,一方面來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質,能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同時也讓學生抽象方程,解釋算理中來經歷代數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感及數學素養。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算理,經歷代數的過程。

新課程在數與代數的編排中最大的變化是取消了單獨的應用題編排,而是把應用與計算緊密的結合起來編排,每一個內容都是以主題圖的形式來呈現,主要的是目的是讓學生在具休的情境中理解算理,同時也在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本節課屬於典型的計算課,所以算理與算法是二條主線,今天的`算法主要是突破學生原有的認知,能夠利用天平的原理來解方程,所以理解算理,讓學生體驗到解方程只要使天平的一邊剩下一個未知數,但要在這個變化中必須使天平保持平衡,可以通過在天平的左右二邊同時加上、減去、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數是本節課的重點。我通過創設情境,通過天平上的乒乓球的移動和補湊,來理解算理,而後利用小棒和子自己來解釋說明算理,突顯出本節課的重點。同時在情境的創設中,通過猜球,與天平的呈現信息,讓學生經歷由直觀的生活抽象爲化數化的過程,從中滲透化數化的思想。

2、在直觀操作中掌握方法,發展數學素養。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 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本節課中,通過充分的直觀,利用學生熟悉的乒乓球、小棒等素材,力圖把方程建構於天平之中,通過導入時從直觀到抽象,再到嘗試時從抽象的式子分別直觀的乒乓球與小棒來表示,打通天平與方程之間的關係,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深刻的模像。同時,在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圖畫,用自己的操作解釋、驗證中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點困惑:

1、縱觀學生的起點,他們已經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來解簡單的方程,所以在教學中運用“逆運算”來解方程對於採用天平的原理來解方程造成了相當的衝突,部分學生雖然對於運用天平原理來解方程已經十分理解,但他們還是不願意用這種方法,主要的原因是他們體驗不到這種方法的優越性,所以如何在本節課中讓學生體驗到天平原理的優越性,從而自願的採用這種方法,沒有好的策略?

2、教材中迴避了a-x=b與a/x=b二種方程,但在實踐中經常要碰到,教師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點遺憾:這節課在構思加入了大量的操作活動和直觀材料,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解方程的過程中在學生的頭腦中植入天平,並給學生以自己解釋與驗證的機會,但操作的作用在每一次實踐中都沒有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如何來提高操作的效性,讓操作的目標更明確,是以後這節課研討中重點商切的問題。

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2頁,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認識等式與方程的關係。

2.使學生在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發展抽象思維。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探索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認識相等關係,初步理解等式

1.出示例1天平圖(兩邊沒有砝碼)。

提問:認識天平嗎?天平是用來做什麼的?

2.在天平的兩邊加上砝碼。

提問:你看懂了什麼?

學生可能想到:一邊托盤內放了兩個重50克砝碼,一邊放了一個重100克的砝碼,兩邊一樣重。

追問:不看兩邊托盤內放的東西,你知道兩邊一樣重嗎?能用語言描述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

學生回答後,提問:怎樣用數學式子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板書:50+50=100)

追問:爲什麼用等號連接?

指出:像這樣用等號連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關係。

二、認識方程

1.出示例2天平圖中的指針部分局部圖(第一幅圖)。

提問:看到這時的指針位置,你有什麼想法?如果用式子來表示,還會選用等號寫等式嗎?爲什麼?

2.出示完整的.天平圖。

提問:你能用語言描述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怎樣用式子表示?(板書:x+50>100)

追問:x表示什麼?

3.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圖。

要求:先用語言描述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然後用式子表示。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x+50=150,x+50<200。

4.出示:2x=200。

提問:根據這個式子,想一想天平兩邊的物體是怎樣的?你能描述出來嗎?

在學生描述的基礎上,出示教材第1頁例2的第四幅天平圖。

5.將式子分類,認識方程。

引導:我們來看剛纔根據天平圖所寫的幾個式子。在黑板上集中呈現5個式子的卡片:

50+50=100x+50>100x+50=150

x+50<2002x=200

談話:你能把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嗎?請大家獨立思考,再在小組裏先說一說。

學生的分類可能出現下面兩種情況:

①將式子按照不同的連接方式(大於號、小於號或等號)分成三類。

引導: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嗎?

學生口答,教師請學生根據他們的發言在黑板上移動式子卡片,將式子分類。

指出:根據大家的意見,我們可以把這些式子分成三類,也可以把這些式子分成兩類,一類是用等號連接的式子,都是等式;還有一類是用大於號、小於號連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師對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調整:

50+50=100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

②將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兩類。

指出:這裏用字母x表示未知數。

讓學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類排列,並指導學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50+50=100是否含有未知數

x+50=150

x+50>100

x+50<200

2x=200

在學生交流了兩種分類方法之後,教師引導學生對照黑板上所分類的式子卡片思考:你能把兩種分類方法綜合起來對這些式子進行分類嗎?

學生對黑板上的式子進行調整。教師在學生分類的基礎上,標註類別序號。

談話:同學們通過思考、交流,把這些式子分成了四類。請觀察這幾類式子,說一說每組式子有什麼特徵?

學生描述後,教師指出:正如你們所描述的,像第③類式子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6.完成“練一練”第1題。

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6+x=16;36-7=29;60+23>70,學生逐一做出是否是方程的判斷,並說明理由。(在學生對“60+23>70”做出判斷後,教師將這道式子板書在算式卡片的第②類中)

出示第1題的其他式子,學生判斷哪些是方程。接着,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等式。結合學生的判斷,教師指出:方程中的未知數,既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反思:根據剛纔的練習,你發現等式與方程有什麼關係?學生在小組裏交流。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用課件結合“練一練”第1題進行動態演示:先是將所有的等式畫上集合圈,再閃爍顯示其中的方程式,將方程式畫上集合圈,集合圈中的等式漸漸淡化直至消失,出現文字“等式”與“方程”,如右圖:

教師引導學生再結合黑板上對式子進行的分類,理解:方程是一類特殊的等式;等式中,一部分是方程。

7.完成“練一練”第2題。

學生寫一些方程,再在小組裏交流。

三、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體會方程思想

1.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圖略)。

學生先用語言表述圖中告訴了我們什麼,數量之間有怎樣的相等關係,再列方程。

2.完成“練一練”第3題。

學生先用語言描述圖中的等量關係,再列方程。

四、課堂總結(略)

五、課堂作業

練習一第1~3題。

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 4

教學內容:教科書69頁例2

教學目標:

1、是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2、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數量關係:

單價 × 數量 = 總價

速度 × 時間 = 路程

工作效率 × 工作時間 = 工作總量

2、已知蘋果的單價和數量,怎樣求總價

已知梨子的單價和數量,怎樣求總價

已知蘋果的總價和梨子的總價,怎樣求兩種蘋果總價。

二、新授課

教學教科書69頁的例2 。

1、請同學們觀察69頁上面的一幅圖

學生:通過圖我們觀察到

阿姨到水果店去買了蘋果和梨各2千克,共10.4元,每千克梨2.8元,每千克蘋果多少元?

說一說這一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

2、分析本題的數量關係。

蘋果的.總價 + 梨的總價 = 總價

種水果的單價總和 × 2 = 總價

3、列方程並解方程。

⑴蘋果的總價 + 梨的總價 = 總價

解:設蘋果每千克x 元,

2x + 2.8 × 2 = 10.4

2x+5.6= 10.4

2x+5.6-5.6= 10.4-5.6

2x=4.8

2x÷2=4.8÷2

x=2.4

答:蘋果每千克2.4元。

⑵兩種水果的單價總和 × 2 = 總價

解:設蘋果每千克x 元,

(x + 2.8)× 2 = 10.4

x + 2.8 = 10.4 ÷ 2

x + 2.8 = 5.2

x = 5.2 – 2.8

x = 2.4

驗算:把x = 2.4代入原方程

左邊 = (2.4 + 2.8) × 2 = 10.4 右邊 = 10.4

因爲 左邊 = 右邊

所以 x = 2.4 三原方程的解。

答:蘋果每千克2.4元。

三、鞏固練習: 71頁2題

通過觀察圖例,使學生明白解題的思路和知道怎樣着手解這個題。

學生:

解一: 兒童票價 + 成人票價 = 總價 解二:(成人單價 + 兒童單價)× 2 = 總價

解設兒童票價每張x元

2x + 4 × 2 = 11 (x + 4) × 2 = 11

2x + 8 = 11 x + 4 = 11÷ 2

2x = 11–8 x + 4 = 5.5

2x = 3 x = 5.5 - 4

x = 1.5 x = 1.5

答:略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列方程前首先要做什麼?

2、應用數量間的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3、正確地求解

4、驗算並寫出答語。

四、作業 練習十三 72 ——73頁(1—4題)

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 5

教學內容:書P65例 練習十二1T——5T

教學目標:

1、理解實際問題中有關和、差、倍的數量關係;

2、學會設未知數,列形如ax±b=c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3、讓學生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4、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的特點,靈活選擇較簡潔的算法,進而在提高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教會學生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學習形如ax±b=c的方程;

教學難點:分析、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正確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準備:

1、口答下列方程的解是多少?

y-20=4 2x=24 a+4=7 15=3x

說說你解方程的思路?

2、說說各題中的等量關係,並列出帶有未知數的方程式:

①母雞有30只,是公雞的2倍。公雞有幾隻?

②甲數是17,是乙數的2倍。乙數是多少?

③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塊,是黑色皮的2倍。黑色皮有幾塊?

二、導入例題並教學例1

對題目進行改編,添加條件導出例1:

①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塊,比黑皮的2倍少4塊。黑色皮有幾塊?

對這個題目的改編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稍複雜的方程》。

1、題中的等量關係是什麼呢?

(學生分析:白皮塊數與黑皮塊數之間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呢?)黑皮塊數×2-4=20黑皮塊數×2-20=4

2、怎樣根據關係式列方程呢?

3、小組討論怎樣解答?

4、小組彙報解複雜方程的基本步驟:

①找出題中選題關係;②寫出“解、設”;

③列方程、解方程;④檢驗;

三、反饋練習:

①母雞有30只,比公雞的2倍少6只。公雞有幾隻?

②甲數是17,比乙數的2倍多5。乙數是多少?

3、討論:小組合作怎樣解決這個數學問題?

5、還能用不同的方程解答嗎?

四、小結:你學會了什麼?

五、作業:P66,1、2、6、9

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題目,讓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含義。

2、會檢驗一個具體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檢驗的格式。

3、進一步提高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

知識重點解方程的規範步驟

教學難點比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這兩個概念的含義

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手段

引入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複習天平保持平衡的規律及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

(2)學習這些規律有什麼用呢?(用於解方程)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會逐漸發現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教學過程一、解決問題。

出示P57的題目,從圖上可以獲取哪些數學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說明什麼?杯子與水的質量加起來共重250克。

能用一個方程來表示這一等量關係嗎?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兩邊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於多少呢?學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組裏討論交流,並把各種方法記錄下來。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種思路:

(1)觀察,根據數感直接找出一個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邊是否等於250。

(2)利用加減法的關係: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變的規律從兩邊減去100,或者利用對應的關係,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變的規律從兩邊減去100。

對於這些不同的方法,分別予以肯定。從而得到x的值等於150,將150代入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二、認識、區別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含:

像這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剛纔,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剛纔,我們用這幾種方法來求100+x=250的解的過程就是解方程。

這兩個概念說起來差不多,但它們的意義卻大不相同,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呢?

方程的解是一個具體的數值,而解方程是一個過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三、方程的檢驗

P58例1P59例2。

怎麼判斷X=6是不是方程的解?將x=6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寫作格式是:方程左邊=x+3

=6+3

=9

=方程右邊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課堂練習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第4題,強調書寫格式。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1)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有什麼區別(2)解方程要按照什麼樣的格式來寫?(3)如何檢驗呢?格式又是怎麼樣的?

課後追記

本課應用方程平衡原理來解方程,要注意的是檢驗方程的時候,最後一句話,所以××是方程的解(這裏的××學生容易寫成方程右邊的值)

第7課時:解方程(2)

教學內容P58-P59及“做一做”,練習十一第5-7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圖例,根據等式不變的規律會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寫法。

3、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遷移的能力。

知識重點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手段

引入前面,我們學習了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等式在哪些情況下變換仍然保持不變呢?等式這些規律在方程中同樣適用嗎?完全可以,因爲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來解方程。板書:解方程。

教學過程新知學習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從圖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圖中表示了什麼樣的等量關係?盒子中的皮球與外面的3皮個球加起來共有9個,方程怎麼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x等於什麼,我們該怎麼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來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3,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板書:x+3-3=9-3

化簡,得到x=6

這就是方程的解,誰再來回顧一下我們是怎樣解方程的?

左右兩邊同時減去的爲什麼是3,而不是其它數呢?因爲,兩邊減去3以後,左邊剛好剩下一個x,這樣,右邊就剛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說得實際一點就是通過等式的變換,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x即可。

追問:x=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x在這裏只代表一個數值,因此不帶單位。

要檢驗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還需要驗算。怎麼驗算呢?可抽學生回答。

板書:方程左邊=x+3

=6+3

=9

=方程右邊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結:通過剛纔解方程的過程,我們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相同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二)教學例2

利用等式不變的規律,我們再來解一個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樣才能求到1個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學互相討論,如有問題,可以出示書上的示意圖幫助分析。

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 7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68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等式的性質,會運用數量關係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質對解方程的過程進行語言表述;

2、會對具體的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並能與同學交流;

3、能夠驗算方程的解的正確性。

教學重點:

多種方法解方程。

教學難點:

利用等式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解方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判斷以下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並說明理由。

①4+6=10,②4+8x=40,③16—7x,④x÷5=8,

⑤9.2+3x=4.8,⑥x-17<34,⑦0.5x=1,⑧8㎡,

⑨6a=30,⑩a+b+c=17

2、解方程,並檢驗。複習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方法。

①x+10=15②x﹣63=36③20+x=75

指名板演,交流方法,檢驗解是否正確。總結解方程應注意的事項。

設計參觀週三下午的社團活動的大情境,貫穿新授,練習,拓展環節。

一、新授

1、課件圖片展示:三年級有12個班,每班x人蔘加“好吃俱樂部”社團,該社團共48人。

請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12x=48

2、課件圖片展示:12個小組成員品嚐美食,已經有x個小組嘗過了,還剩9個小組在等待。

請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12﹣x=9

3、嘗試用多種方法解以上兩個方程,女生完成第一道,男生完成第二道,各自獨立完成。

4、教師巡視,選取不同方法的解方程方式,要求學生板演。

5、彙報交流,總結,解方程的兩種方法:

①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

②可以利用等式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解。

二、糾錯

1、“我愛數學”社團的孩子正在進行一場解方程比賽,老師收到了幾份這樣的答卷,請你做小老師,給每道題一個合適的評價。

2、課件出示三到五份相同手寫答卷,有一份全對,其他每份都有不同的錯誤,請學生判斷,評價。

3、總結,解方程時應注意的事項:

①書寫格式:寫“解”,等號要對齊;

②正確處理未知數與等式各部分之間的'聯繫;

③檢驗,以保證方程的解的準確無誤。

四、拓展練習。

1、“手工製作”社團的三個小組本週共同完成了60個作品,已知三個小組各自完成的作品數分別爲三個連續的自然數,這三個數分別是多少?

2、“數一數二”數學社團在進行趣味測量:一段木頭,不知道它的長度,拿一根繩子量木頭的長,把繩子拉直,繩子多4.5米;如果將繩子對摺過來量,繩子又短1米,問:這段木頭有多長?

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 8

教材分析

本節是學生首次學習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所以字母表示數是學習本章節元知識的基礎。按照教材的編寫意圖,要利用天平讓學生親自參與操作和實驗,藉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以加深理解。因此本信息窗安排了三個內容,第一個首先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理解等式的意義。第二和第三個紅點部分是學習方程的意義。

1、這節課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並掌握用字母表示數,初步瞭解方程的意義,爲以後學習運用準備。

2、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3、學習本節課是今後繼續學習代數知識的基礎,同時對發展學生的多向思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情分析

本節教學方程的意義,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有關方程的知識。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多觀察、多討論、多探究、多協作、多操作,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探索協作學習法和操作法,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經過探索,掌握方程的特點和意義。

教學目標

1、能利用天平,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等式的意義。

2、結合具體實例和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

達簡單的等量關係。

3、培養保護動物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

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方程意義的理解難點: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

教學過程

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與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和等式兩個概念的關係。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求知慾和好奇心,感受數學探索的樂趣,體會“生活中處處蘊涵數學知識”;滲透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和方掌握程的意義,會用方程的意義去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學難點:

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今天學習解簡易方程。這部分知識非常重要,掌握了它會使我們多了一種解題方法,可以使某些較難的應用題化難爲易,有助於提高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方程的意義:

介紹天平:(課件出示天平圖)

天平實驗,引出方程:

1、第一步,稱出一隻空杯子重100克;

第二步,往杯子裏倒人約X克水,使天平出現傾斜。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碼,發現了什麼?如果將水設爲x克,那麼用一個式子該怎麼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這個關係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碼,天平往砝碼這邊傾斜。哪邊重些?怎樣用式子表示?(100+x<300)

第五步,把一個100克的砝碼換成50克,天平出現平衡。現在兩邊的質量怎樣?用式子怎樣表示?(100+x=250)

2、教師:①觀察100+x=250:這是一個等式嗎?這個等式有什麼特點?

②像100+x=250這樣含有求知數的等式,人們給它起了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麼嗎?(方程)

小結:像100+x=250這樣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爲方程。

3、深入探討理解:

①根據方程的含義,方程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②方程與等式之間有什麼關係,你能用集合圖來表示嗎?

寫方程,加深對方程的認識:

三、練習鞏固:

1、完成課本第54頁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後面打上“√”。

判斷並說胡理由。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沒有未知數。

2、判斷,對的在括號裏打√,錯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方程都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叫方程。()

(3)不是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關係。

(1)加上35等於91。(2)的3倍等於57。

(3)減31的差是86。(4)7.8除以等於1.3。

4、先說出下面題目中的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然後用方程表示出各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係。

(1)文具店原有乒乓球40筒,賣出χ筒,還剩18筒。

(2)某班有男生23人,女生χ人,共有50人。

(3)小紅買了5支鉛筆,每支χ元,共付9元。

(4)一頭大象重5.1噸,一頭牛重χ噸,這頭牛比大象輕4.75噸。

(5)甲地距乙地S千米,一輛汽車以每小時42千米的速度從甲地開往乙地,12小時到達。

5、開放題:媽媽生日到了,小明想用12元零花錢爲媽媽買幾枝康乃馨,康乃馨每枝X元,他的錢如果買4枝則多3.6元,如果買6枝則少0.6元。根據題目提供的信息,選擇有用的條件,你能列幾個方程?(同桌議一議)

四、課堂總結:

教師:想一想,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

課後反思:

學生對什麼是方程都有所瞭解,本節課是成功的。

方程的意義的教學設計 10

教學內容:教材P69例4、例5及練習十五第6、8、9、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鞏固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知識,學會解ax ±b=c與a(x ±b)=c類型的方程。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書寫格式和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在解方程過程中,把一個式子看作一個整體。

教學難點: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出示習題: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4.5

學生自主解答練習,並說一說是怎麼做的。並在訂正的過程中,規範書寫。

2.引出: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解方程。(板書課題:解方程)

二、互動新授

1.出示教材第69頁例4情境圖。

引導學生觀察,並說一說圖意。再讓學生根據圖列一個方程。

學生列出方程3x +4=40後,讓學生說一說怎麼想的。

(一盒鉛筆盒有x 支鉛筆,3盒鉛筆盒就有3x 支鉛筆。)

在學生說自己的想法時,引導學生說出把3個未知的鉛筆盒看作一部分,4支鉛筆看作一部分。

2.讓學生試着求出方程的解。

學生在嘗試解方程時,可能會遇到困難,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困惑。

學生可能會疑惑:方程的左邊是個二級運算不知識如何解。

也有學生可能會想到,把3個未知的鉛筆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沒有,教師可提示學生這樣思考。)

提問:假如知道一盒鉛筆盒有幾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鉛筆,你會怎麼算?

學生會說:先算出3個鉛筆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師小結:在這裏,我們也是先把3個鉛筆盒的支數看成了一個整體,先求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時,也就是先把誰看成一個整體?(3x )

讓學生嘗試繼續解答,訂正。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解題過程:

3x +4=40

解: 3x =40-4

3x =36 (先把3x 看成一個整體)

3x ÷3=36÷3

x =12

讓學生同桌之間再說一說解方程的.過程。

3.出示教材第69頁例5:解方程2(x -16)=8。

先讓學生說一說方程左邊的運算順序:先算x -16,再乘2,積是8。

思考:你能把它轉換成你會解的方程嗎?

讓學生嘗試解方程,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做法,然後集體訂正,學生可能會有兩種做法:

(1)利用例4的方法來解。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重點說一說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

(先把x -16看作一個整體。)板書計算過程:

2(x -16)=8

解:2(x -16)÷2=8÷2(把x -16看作一個整體)

x -16=4

x -16+16=4+16

x =20

(2)用運算定律來解。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有些學生會看出這個方程是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可以運用乘法分配律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方程來解。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計算過程:

2(x -16)=8

解: 2x -32=8 (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2x -32+32=8+32 (把2x 看作一個整體)

2x =40

2x ÷2=40÷2

x =20

4.讓學生檢驗方程的解是否正確。先說一說如何檢驗,再自主檢驗。

(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計算,看看方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9頁“做一做”第1題。

先讓學生分析圖意,再列方程解答。解答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把誰看作一個整體。(可以把5個練習本的總價5x 看作一個整體。)

2.完成教材第69頁“做一做”第2題。

先讓學生自主解方程,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材第71頁“練習十五”第8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圖意,再列方程解答。特別是第一幅圖,要提醒學生天平兩邊的砝碼不一樣重,審題要細心。第二幅圖,學生可能會列出方程30×2+2x =158,再引導學生觀察有兩個30和兩個x ,可以運用乘法分配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知識?有哪些收穫?

引導總結:1.在解較複雜的方程時,可以把一個式子看作一個整體來解。

2.在解方程時,可以運用運算定律來解。

作業:教材第71~72頁練習十五第6、9、13題。

板書設計:

解方程

例4:3x +4=40

解: 3x =40-4 (先把3x 看成一個整體)

3x =36

3x ÷3=36÷3

x =12

例5:2(x -16)=8 (把x -16看作一個整體)

方法1: 方法2:

解:2(x -16)÷2=8÷2 解:2x -32=8 (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x -16=4 x -32+32=8+32 (把2x 看作一個整體)

x -16+16=4+16 2x =40

x =20 2x ÷2=40÷2

X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