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留置針的注意事項

靜脈留置針又稱靜脈套管針。核心的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內的柔軟的導管/套管,以及不鏽鋼的穿刺引導針芯。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靜脈留置針的注意事項 ,歡迎閱讀。

靜脈留置針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事項

1、使用靜脈留置針時,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2、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的變化及局部情況。每次輸液前後,均應檢查穿刺部位及靜脈走行方向有無紅腫,並詢問患者有無疼痛與不適。如有異常情況,應及時拔除導管並作相應處理。對仍需輸液者應更換肢體另行穿刺。

3、對使用靜脈留置針的肢體應妥善固定,儘量減少肢體的活動,避免被水沾溼。如需要洗臉或洗澡時應用塑料紙將局部包裹好。能下地活動的患者,靜脈留置針避免保留於下肢,以免由於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導管。

4、每次輸液前先抽回血,再用無菌的生理鹽水沖洗導管。如無回血,沖洗有阻力時,應考慮留置針導管堵管,此時應拔出靜脈留置針,切記不能用注射器使勁推注,以免將凝固的血栓推進血管,造成栓塞。

二、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之探討

靜脈留置針操作簡便,適用於任何部位的穿刺,同時減輕了病人反覆穿刺的痛苦,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在臨牀上深受護患歡迎。但留置時間一直存在爭議,衛生行政部門,院感及留置針廠家都主張留置時間不應超過3-5天,各種文獻報導時間也不盡相同,就留置針留置時間的觀點及影響因素進行討論。

影響留置時間的因素

1 穿刺部位

一般選擇粗直,充盈,長度適宜留置針的血管進行穿刺,通常選擇四肢淺表靜脈,如足背靜脈網,大隱靜脈,前臂貴要靜脈,頸外淺靜脈。儘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靜脈,以免影響患者日常活動。注意避開關節,靜脈瓣,肢體受傷部位,癱瘓患者宜選擇健側血管。對於可下牀活動的患者,不宜選用下肢靜脈。下肢靜脈多靜脈瓣,遠端血液迴流緩慢,外周靜脈比較薄,肌層活動相對較少,靠壁的血管更替較慢,加上使用留置針時局部的包紮和制動,使靜脈血流變慢,給血小板沉澱的機會,促進血栓形成,導致留置針堵塞。患皮膚病及感染處禁忌穿刺置管。

2 操作因素

2.2.1 操作中軟管進入靜脈太短,肢體活動較劇可引起液體自穿刺點緩慢溢出,引起炎症反應,大大縮短了留置時間。穿刺角度過小(一般15~30度角),穿刺針劃傷靜脈壁,會造成液體外滲或靜脈炎 2.2.2 型號不符,臨牀上應選用較粗的靜脈和較細的靜脈留置針,這樣套管部分與血管之間有一定量的血液邊流,可減少套管與血管內壁接觸的機會。

2.2.3 穿刺部位:避開關節處,牢固固定敷料,操作時動作輕柔,減少套管針來回移動,以減少對血管內壁的機械損傷。均會降低炎症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關節處穿刺者輸液時置針肢體易取外展位,可使液體滴入順利,延長留置時間。

2.2.4 避免化學刺激,消毒時碘酒、酒精不宜過多,且要待幹後穿刺,以免碘酒、酒精通過皮膚與血管間的竇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學刺激,以致短期內出現穿刺周圍皮膚的紅、腫、硬結。

3 病人自身因素

2.3.1 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患者高齡、肥胖、吸菸及既往有血栓形成史、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凝血酶缺乏症等,均可使機體處於一種高凝狀態。

2.3.2 活動:正常的靜脈血流對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釋和清除作用,當患者不活動或活動較少時,使血流變慢或淤滯,局部凝血酶聚集,纖維蛋白活性降低,易導致局部血栓形成。而活動方法不當,使有留置針的肢體處於下垂姿勢,因重力作用造成血管堵塞。而不得不拔管而縮短留置時間。因此,留置套管針前應該指導患者正確的活動方式,避免肢體負重和下垂。

4 輸入對血管有刺激的'藥物

輸入血管刺激性藥物前後要用生理鹽水衝管。高滲液如20%的甘露醇、營養液、脂肪乳、氨基酸、能量合劑及縮血管藥物等對血管刺激性大,易引起靜脈炎,縮短留置時間,在輸入這些藥物時應減慢輸液速度同時應在輸液過程的中間輸入,如需藥物持續維持血壓的患者,應每隔2-3小時將升壓藥液體與不含升壓藥的液體交換一次。

5 封管方法不當

封管方法得當,可延長留置時間,減少護理工作量,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2.5.1 封管液的種類:生理鹽水和肝素無論哪種進行衝管,對導管的通暢沒有影響。如用生理鹽水封管,用量不少於3ml,一般5~10ml每隔6~8小時沖洗一次,如用肝素鈉封管,一般3~5ml每12小時封一次。 2.5.2 封管方法:用相同的封管液,但封管方法不同,效果有明顯差異。實驗證明,封管時推注封管液過猛,可使血管內壓力劇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滲腫脹。封管時確保脈衝式正壓封管,即保證軟管裏全是封管液而不是血液,封管過程中先將針頭拔出至僅剩針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後,一邊推一邊拔出針頭,使留置針腔內充滿封管液,避免了血液反流、凝固、堵塞針頭。

6 活塞夾閉部位

觀察200例置留置針患者,靜脈留置針活塞夾閉時被夾閉管腔內失去液體靜壓作用,當夾閉延長管遠段時,因液體空間相對較大,延長管的彈性面積相應加大,使血管內壓力大於延長管內壓,從而使回血率增加,相應堵管率增加,致留置時間降低。

7 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護能力

2.7.1 留置針留置期間,指導病人不宜過度活動穿刺側肢體,以免留置針在血管內來回移動致靜脈炎及血流不暢而致套管尖血液凝固,縮短留置時間。

2.7.2 在使用留置針輸液過程中,持續熱敷穿刺側肢體,特別是溼熱敷效果最好。熱療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了靜脈迴流,增加了病人新陳代謝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有助於血管壁創傷的修復,增強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2.7.3 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應加強營養,增強機體對血管壁創傷的修復能力和對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8 無菌操作

2.8.1 嚴格檢查留置針的包裝及有效期,確保質量。

2.8.2 消毒範圍宜200px以上,並且待幹後穿刺或更換貼膜。

2.8.3 穿刺成功後再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待幹後,用無菌透明保護膜緊貼皮膚固定好。

2.8.4 套管脫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內,以防止局部表面細菌通過皮膚與血管之間的開放竇道逆行侵入,造成細菌性靜脈炎,甚至引發敗血症,從爾縮短了留置時間,又增加了病人的經濟負擔和護理工作量。

2.8.5 如穿刺處出現滲液、滲血、出汗較多、保護膜與皮膚間有氣泡時應及時更換。如針眼處發紅,局部有滲液,患者訴發癢等不適應立即拔除留置針。

三、結語

只要我們嚴格執行護理操作常規,做好周密的預防措施,既可保證病人的安全,嚴格控制併發症的發生,又可保證留置針留置時間,最大限度地發揮留置針持續留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