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形象分析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真切的描寫農民生活全貌,探究農民願望和命運的作家是魯迅先生。他全面而深刻的通過小說再現了農民的悲苦生活和內心世界,其洞察力是極其深邃的。《阿Q正傳》就是魯迅先生這類小說中的代表。

阿q正傳形象分析

阿Q是怎樣一個人呢?作者在小說的開頭就告訴我們,阿Q是未莊社會(這是當時中國社會某些本質方面的縮影)裏無田無地,孤苦伶仃,生活充滿了屈辱和痛苦的一個小人物。他姓甚名誰,從哪裏來的,出生於什麼人家,不獨別人從未留心,就是阿Q自己也不清楚。他一個人借住在土穀祠裏,也沒有固定的職業,只給人家作短工,,專以出賣勞動力爲生的下層農民,換了話說,也就是農村的無產者。

阿Q與正統文化所要塑造的那種麻木,善良型的農民完全不同,他並不是一個很軟弱的,安分認命,逆來順受的願意像潤土那樣渾渾噩噩地度過自己一生的人,也不是一個很膚淺的,沒有思想,無所追求的農民,而是一個富於生命的活力,不安分的,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的,進取的農民,他的人生追求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就是:既然生而爲人,就應該像人那樣活着,享有人生的歡樂與權利。(這種追求,在他那個時代和具體生活的條件下,像他那樣身份和地位的農民,可以說是最低的人生追求,但同時也是可能有的最高的人生追求)阿Q的悲劇在於,他想成爲一個人,過一種正常人的生活而不可得,那個污濁的罪惡的社會蹂躪他,摧殘他,擠壓他,同時又浸染他,腐蝕他,鑄造他,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以阿Q本來有的資質(主要是他的勤勞和聰明),如果有一個正常健康的環境,他是有可能成爲一個自食其力的人,或者甚至成爲一個有一定事業的人,但他終於成爲一個貨真價實的流氓,問題就在於,單憑阿Q的聰明和勤勞的個性,他是無力抗拒也無法逃脫歷史加給他的悲劇的命運的,〈〈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先生說,描寫阿Q只是爲了“暴露國民的弱點”,他的可惡是惡社會造成的,他爲了生活,苦苦掙扎,失敗,屈辱,以至最後被槍斃,更重要的還表現在,是罪惡的社會扭曲了他的靈魂,鑄造了他的精神,應該說,他身上表現了封建社會長期壓抑下農民的革命要求,但這種要求沒有被發現。

總之,阿Q是辛亥革命前後落後農民的典型,他麻木,愚昧,自尊自大,自輕自賤。他精神上的勝利,是中國國民劣根性的集中表現,是作者寄予諷刺的形象。他人格有着極大的缺陷,實際上是個徹底的失敗者。他所謂的“革命”,又

象徵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只能走向沉沒,走向失敗。阿Q的悲劇指出了那個社會只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一是覺醒過來,爲建立新的生活而奮鬥,二是繼續進行自我欺騙直到最後的滅亡。魯迅先生正是通過阿Q的形象構造,喚醒苦難的中國民衆重建健康的現代中國人格,爲建立新生活而奮鬥。中國農民的美好生活,只有覺醒起來進行真正的革命,才能得以實現。

阿q正傳形象分析 [篇2]

《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中篇小說,也是魯迅的代表作,同時更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是世界名著之一。在《阿Q正傳》中,魯迅以巨大的藝術工力塑造了阿Q這一典型形象。這個典型形象內涵豐富,影響中外。但阿Q究竟是個什麼典型,卻衆說紛紜。人們看法的不一致,正說明阿Q性格內涵的豐富性、複雜性和深刻性。

小說的中心人物是鄉村流浪漢阿Q的。《阿Q正傳》通過阿Q和他周圍人的冷漠形象地揭示了中國農民的麻木和不覺悟,揭示了人性的弱點。

阿Q在未莊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處於無處不在的強勢威壓之下,不但沒有任何話語權,也沒有戀愛權,更要時刻承擔生存危機。阿Q不被重視也孤弱無力,捱了打受了委屈除了暗地裏罵幾句“他媽媽的”好像也沒有別的辦法,外在的勢力總是阿Q力所不及的,他只能在遠離中心的邊緣孤魂野鬼般的遊蕩。 阿Q當然不想這樣不被重視,他野希望未莊人給他一些起碼的尊重甚至於再來點敬仰,所以他一度進行着由邊緣到中心的努力。但趙太爺之流卻不與阿Q方便,使阿Q從邊緣向中心的最初嘗試終於落空;阿Q似乎可以借革命的威勢使自己擺脫現存的 困境,但假洋鬼子的哭喪棒最終顛覆了阿Q“所有的抱負、希望、志向與前程”,阿Q最終無辜的成了革命的犧牲品。

阿Q這個封閉落後農村的流浪漢,有農民的憨厚、質樸的`一面,但更明顯地具有偏狹、愚昧、盲目、無知、落後的一面。其最突出的性格是自欺欺人、自輕自賤、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自我麻木的“精神勝利法”。 阿Q是一個貧苦的流氓無產者的典型,是一個受壓迫的農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無名無姓。有個姓氏卻被趙太爺剝奪了。只能靠打短工爲生活。——“別人舂米,他便舂米;別人插秧,他便插秧。”阿Q性格的最主要的特徵是“精神勝利法”。所謂的“精神勝利法“就是在現實中無法獲得滿足只好在精神上、在幻想中尋求自我安慰。阿Q只求在精神上戰勝對方,既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死要面子又欺軟怕硬,麻木健忘而糊塗終生。比如,被人打了,就用“兒子打老子”來自我安慰;別人說他混得差,他就用“祖先比你闊”來搪塞。具有驚人的健忘症。前面被人打了,轉身之間忘得一乾二淨。轉嫁痛苦,耍無賴。畏強凌弱是他性格的重要特點之一。剛剛被強者假洋鬼子用“哭喪棒”打得鼻青臉腫,轉眼之間就去欺辱小尼姑,強行摸小尼姑的頭,還說“爲什麼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偷了別人家的蘿蔔,卻要蘿蔔說話。等等。但“精神勝利法”不是阿Q最根本的特徵,他的根本性格是缺乏起碼的自我意識和個性意識。

《阿q正傳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