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植樹節的意義

導語:樹木是地球的空氣淨化系統,所以植樹節更具有不一樣的意義,植樹節不僅是是重新補充綠色植物,更是保護我們的家園,下面小編爲你整理的3月12日植樹節的意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3月12日植樹節的意義

3月12日植樹節的意義

這一計算是否精確姑且不論,就樹木的實用價值而言,確是顯而易見的。

一棵樹可以生產200公斤紙漿,而這些紙漿如果要生產衛生紙,則至少有重爲100克的衛生紙750卷。

在城市,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當城市綠化面積達到50%以上時,大氣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氣溼度,一株成年樹,一天可蒸發400公斤水,所以樹林中的空氣溼度明顯上升。據計算,城市綠地面積每增加1%,當地夏季的氣溫可降低0.1攝氏度。

城市林帶、綠籬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寬30米的林帶可降低噪音6~8分貝。

林區每立方米大氣中有細菌3.5個,而人口稠密缺少綠化的城市可達到3.4萬個。有樹木的城市街道比沒有樹木的城市街道大氣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一公頃林地與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於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米的水庫,而建造這樣一個水庫需要投資千餘萬元。

有專家預測,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約有450萬個生物物種將不復存在,陸地上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人類面臨嚴重水荒。森林的喪失使許多地區風速增加60%~80%,因風災而喪生的人就會上億……

植樹節的懷想

3月12日,植樹節。爲紀念中山先生而立的這個日子,記得小時候每當此時,班上都要組織活動,扛樹的,挖坑的,提水的,忙個熱火朝天。看着栽下去的小樹苗,那個盼呀,多希望它能快快長大,長成參天大樹。

許多年過去彈指一揮間。那些曾經的小樹苗有的真長成了大樹,但更多的卻沒了蹤影。其中有的很快就斷了枝頭,禿禿地在風裏搖擺,白忙活了,來年重植吧,當時就知道。就這樣年復一年,待到上次再回到當年的國小時,我的確不知道面前的大樹,都是什麼時候栽下的。

歷史卻在不容置疑地大步向前。二十多年的光陰,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已從12%提高到18.2%,並且向20%的目標繼續推近。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的人工造林創造了一項世界奇蹟。回顧往事,不禁令人感慨,想當初,年少的我們植樹時抱有那樣的激情,就是爲了能早日綠化祖國,而當如今已取得如此偉大的業績時,我們又在做什麼,是否能做到堅持每年一度的植樹行動,或者說,即使做了,卻依然保持着曾經的激情,而不是敷衍應付?

許多時候並沒有。植物節成了一種紀念,或者記憶,沒有化爲自覺、自爲的實際行動。其實從植樹節裏,我們更應能窺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

無論“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也好,還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也罷,它們蘊藏的都是同樣的精神。植樹,更重要的是在心中植下一棵樹。這棵樹,不會因風霜侵凌而夭折,不會因烈日暴雨而枯萎,也不會因亭亭小蔭就沾沾自喜,進而放鬆看護管理,而是要向上,一直向上,長成沒有阻隔、沒有止境的大樹,直刺藍天。

與樹爲伴,如臨君子。樹包含自我奮進的精神,同時也是良師益友。古人從來愛樹,惜樹,《詩經》裏就有“樹之榛粟,椅桐梓漆”的句子。種桑植梓,桑梓因而成爲故鄉的'代稱。人們植樹種樹,除了滿足生產生活等基本需要外,內涵也很豐富。

陶淵明愛柳,屋後植柳樹五棵,自號五柳先生。林逋愛梅,自稱梅妻鶴子。杜甫喜桃竹,寫有“平生憩息地,必種數杆竹”。放曠的東坡,築起一道煙霞如林的蘇堤。文人愛植樹,一方面在於怡情養性,另一方面更在於將樹作爲虛靜的觀照和沉默的力量,以之來激勵警策自己,鬆爲百木之長,“青松寒不落,碧海闊愈澄”,古往今來,吟頌鬆的詩章何止萬篇?

植樹的意義遠不止這些。鼎鼎大名的左公柳,飽含的更是華夏兒女自強不息的團結力量和勇御外侮的民族精神。“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是新中國之前最壯觀的植樹史,左宗棠,這位統帥三軍的儒將,一旦坐上戰馬,樹就變成了利劍武器,賦予出從未有過的寬廣涵義。

一個人,一棵樹,一羣人,一片森林。像樹一樣生長,像樹一樣屹立。從環境方面而言,挑戰自然的任務依然艱鉅,“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聲音猶在耳邊;從精神方面來說,要在心裏種下一棵樹,現在,以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