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酒文化差異

中日的酒文化亦有着源遠流長的歷史。但由於認識形態不一,導致兩國間的飲酒文化都存在着差異。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日酒文化差異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中日酒文化差異
  瞭解中日文化異同的必要性

中國是日本的文化母國,除了知道日本文字與漢字相似之外,人們知道的可能少之又少。我們常常忽視,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感嘆傳統文化喪失的時候,我們卻可以在日本找到許多中國文化的影子。

正如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所言:“瞭解日本,更能認識中國。”季羨林先生也曾說過:“只有深刻了解對方,才能深刻認識自己。”對於中國來說,日本是一個一衣帶水、一葦可航、交往千年的國家。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領土等方面,中日都有着不可避免要接觸的時候。在實際的操作中,還不可避免地要觸及到文化的差異所引起的問題。爲了更好地避免矛盾的產生,使交流與合作更加順利地進行,我們必須重視從文化範疇進行探索和研究瞭解其他民族的思維方法和文化根源,科學地理解別國文化,包括差異部分。

此外,中國是禮儀之邦,當然,日本人也是非常注重禮節的。作爲中國人,倘若對日本文化一無所知,因此鬧了笑話或者觸了他國的禁忌,難免被人覺得無禮甚至無知。所以,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中日飲酒之比較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釀酒國,是世界三大酒系的發源地之一。酒的種類非常之多,因爲各個民族受氣候和風土等因素的影響,有着各自的釀酒方式,自然就孕育出了與衆不同的酒文化。

中國人以喝白酒、啤酒爲主,果酒、老酒次之,而日本人以喝清酒、啤酒、洋酒爲主,中國的老酒、白酒次之。

日本是禮儀之邦,對酒德很是重視。酒席間一般只敬酒,不勸酒,更不會強求對方飲酒,而是奉行各自按着自己的意願,隨意飲用。雖說日本人十分重視酒德,但是日本人哪怕是德高望重之人喝醉了酒,胡言亂語,毫無形象,也一般不會受到別人的嘲笑或譴責。他們認爲用酒來緩解壓力是無可厚非的。

中國人相反,席間喜歡勸酒,“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不喝可能就會被認爲是不給面子或者沒義氣之類的。暫且不論其是非好壞,不過,這無疑體現了中國人熱情好客的特點。此外,義氣和豪爽的影子也是可見的。但是正如孔子所言:“唯酒無量,不及亂。”3】大意即是不限制飲酒的量,但是不可喝醉,無論喝多少,都不可做出不禮之舉,否則,在作爲禮儀之邦的中國便會遭到別人的嘲笑甚至指責。在這一點山中日是存在較大差別的。

仔細想一下,會發現其間是存在矛盾的。雖說都是禮儀之邦,日本人不喜勸酒,卻對喝醉甚至胡鬧之人相當寬容。而中國人喜歡勸酒,但很多人都是不能接受發酒瘋的行爲,特別是平日裏形象較好或者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除了“矛盾無處不在,時時有矛盾,事事有矛盾”這一解釋之外,我想這與“禮”之思想根深蒂固是分不開的。

中國人雖愛喝酒,但對酒有所警惕,中國人常說:“酒色傷人”、“貪杯誤事”;而日本人卻編造了一套爲酒歌功頌德的理論。在他們的“酒有十德”頌中,讚揚酒爲“百藥之首”,“可延年益壽、旅途作伴、禦寒代衣、解憂消愁、廣結朋友、消除疲勞,節日佳物、獨居之友和提神良藥。”在日本的酒店中,到處都是歌頌酒的標語,如“酒之功德,無量無上。”“酒是五臟六腑的守護神。”“酒能創造歷史與浪漫。”“酒———人與人的媒介”等,日本人之推崇酒,無以復加矣。

奇怪的是,日本人往往喝上少量的酒就醉了,他們常說:“日本人的酒量不及中國人的十分之一。”據最近醫學界人士的分析,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的食物以海魚爲主,動物脂肪少,體內缺少一種酶,所以容易酒醉,而中國人和西方國家的人動物脂肪吃得較多,體內的酶能較好地起到分解酒精的作用,所以就不容易喝醉。

平時一本正經喜怒不形於色的日本人,在開始喝酒時,猶規矩矜持,但三杯落肚便飄飄然起來,喧譁叫嚷,逗趣打鬧、哭哭笑笑、瘋瘋癲癲,怪狀百出。日本人對中國之傳奇人物非常熟悉,尤對濟公情有獨鍾,大概是因爲濟公在酒醉後之神態與日本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吧!

  酒在中日的特殊地位

(一)酒文化作爲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其一,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中國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因此一切政治、經濟活動都以農業發展爲立足點。而中國的酒緊緊依附於農業,成爲農業經濟的一部分。在一些地區,酒業的繁榮對當地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中國古代從釀酒業收取的專賣費或酒的`專稅就成爲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不同酒政的更換交替,反映了各階層力量的對比變化。酒的賜晡令的發佈,往往又與朝代變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動有關。酒作爲一種特殊的商品,給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豐富的色彩

中國古人將酒的作用歸納爲三類:酒以治病,酒以養老,酒以成禮。幾千年來,酒的作用遠不限於此三條,起碼還包括:酒以成歡,酒以忘憂,酒以壯膽。歷史上還有不少國君因沉湎於酒,引來亡國之禍。其二,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徵,即酒神精神的象徵。在中國,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爲源頭。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周高唱絕對自由之歌,倡導“乘物而遊”、“遊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莊子寧願做自由的在爛泥塘裏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而因醉酒而獲得藝術的自由狀態,這是古老中國的藝術家解脫束縛獲得藝術創造力的重要途徑。這種藝術形態不僅體現在中國古代詩歌當中,也體現在繪畫中。

(二)日本人與酒有着不解之緣,雖然也承認杜康是他們的酒祖宗,可是日本人與酒的淵源較中國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我國古書《東夷傳》中,就有“倭人好酒”之說,可見日本人的酒文化由來已久。日本城鄉酒家之多,像沙如鱗,遠超過我國的酒鄉紹興,而大小酒家生意之佳,恐其它國家是無法相比的。在其它國家,制酒者的社會地位與文化素質並不高,在我國古代制酒者的地位即使在商人中也是比較低的,與士大夫階層相去甚遠,可是在日本,制酒者的社會地位非但不低,並且還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與中國相同的,日本的戲劇、詩歌和其它文學作品中談到有關酒的篇幅也特別多。

日本著名喜劇《愛酒僕人》中描寫了兩名愛酒的家丁,主人怕他們偷酒喝,在外出時把他們縛在柱子上,但他們還是千方百計地偷到了酒,當他們喝到了酒而發出“真是好酒”的讚歎聲時,觀衆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可見日本人愛酒之深了。日本作家大伴旅人在文中說:“我的作品是酒的副產品,生前天天有酒相伴,死後怎麼辦呢?如能化作酒罈或酒壺,吾願足矣!”這不能不使人感到日本人之愛酒實在是發自內心深處。酒在今日之日本,也起着某種平衡劑的作用。外國人說日本人是“工作狂”和“經濟動物”,並對他們既妒忌又望而生畏,這是和日本國民的勤奮精神分不開的,可是人畢竟是人,“一張一弛”是人體生理節律,因此在緊張的工作之餘,日本人喝酒休息,調整身心,用酒來消除疲勞就成爲十分必要的了。實際上,日本經濟學家也把酒稱之爲日本社會的潤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