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的茶文化

我們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一窺北宋時期繁華的城市風貌:熱鬧的市井風情,連片的茶樓、酒肆、飯館,拱橋上熙熙攘攘,汴河下貨船穿梭……便知張擇端描繪的這座城市就是今天的開封。開封古稱東京、汴京,簡稱汴,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是一座城市不變的特徵。開封最爲輝煌的時代是在北宋,享譽世界的“四大發明”中三大發明產生於那個時代。按照現在GDP去計算,當時北宋雖然人口僅佔世界的15%,但GDP佔到世界的75%。北宋的城市化率已經在30%以上。北宋的儒學、史學、文學事業發達,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優秀文人輩出。當時的開封作爲北宋都城,人逾百萬,商賈雲集,富麗天下無,鼎盛舉世驚,是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國際大都會。

中國宋代的茶文化

當時的開封社會安定,市民富庶,文化昌盛,爲中國茶文化的傳承昇華提供了文化元素和物質條件。此時,品飲之雅上自皇帝,下至民衆,舉國皆崇,茶到此時,方成國飲。“茶興於唐,而盛於宋”,中國茶文化發展歷程中,唯有宋代茶文化堪稱精絕,上升到無所不臻的至高境界,且爲當時乃至今日的優雅生活注入了情趣。

宋代茶飲風俗形式,在其歷史時間與空間具有時代的特徵、社會的特色。在宋代,全國範圍內出產茶葉200多個品種。其中,皇家的貢茶最具有代表性。北宋王朝初立,宋帝設立茶局,派重臣督造皇家御茶,他們最終選定福建建州鳳凰山北苑貢茶爲皇家御茶,曠世奇茗也由此誕生,掀開了中國茶葉史上新的篇章。據記載,皇家貢茶“龍團鳳餅”爲宋真宗時期宰相丁謂所創,小“龍團鳳餅”是宋四大書法家、福建轉運史蔡襄所造。宋徽宗年間,鄭可簡改制的“龍團勝雪”成爲中國製茶史上的一個神話,至今無法超越。

宋代貢茶之美、茶葉之精,使得大量文人墨客爲之傾倒。飲茶不僅成了人們物質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進入上層社會的精神生活,成爲文學藝術的主題之一。在“兩宋”時期,先後有180多位詩人、詞人用文章讚頌宋代貢茶,詩詞達400篇。宋代的貢茶記錄着宋代人深耕茶史的足跡,記錄着宋茶創造茶史的輝煌。建茶入詩,比比皆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把佳茗和佳人聯繫在一起,寫出了“從來佳茗似佳人”的佳句,爲人們所傳誦。陸游寫了300多首茶詩,成爲歷代詩人中寫茶最多的一位。陸游對建茶更是情有獨鍾,他入閩做茶官,就生活在建茶之地建州。“建溪官茶天下絕”的名句,出自於他的《建安雪》。歐陽修在病中喜得建茶,品嚐之餘,遂作《和梅公儀嘗建茶》。“莫誇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這是梅堯臣的詩句,是說北苑“龍鳳團茶”可以比得上“仙人掌茶”,也可與“陽羨紫筍茶”媲美&。

宋茶成爲國飲和宋代茶文化的繁盛,與宋徽宗趙佶密不可分。據《宣和北苑貢茶錄》記載,宋徽宗在位的時候,武夷山北苑的御茶園不能再囿於傳統上貢的“龍鳳團茶”,必須跟着皇帝的心思變花樣,以悅龍心,精製了幾十種貢茶,讓皇帝來玩賞:白茶、“龍園勝雪”、“御苑玉芽”、“萬壽龍芽”……不一而足。趙佶喜茶,不僅在於他精於茶事、擅長茶藝,還寫了一本《茶論》,後世稱之爲《大觀茶論》,談製茶之法與點茶真韻。書中說,飲茶有道,首先講究色、香、味。由此可以看出,宋徽宗不但懂得如何點茶泡茶,還清楚瞭解製茶的過程與飲茶的香氣效果。在皇帝帶頭下,隨着飲茶在社會生活中所處地位的日益重要,宋代茶書的撰述也大大超過了唐人,超過30種,其中不少成了流傳至今的經典,成爲中國茶文化著述中的寶貴遺產。

宋代的飲茶之風繼唐之後深入社會各個階層,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宋代開封城內遍佈茶莊、茶肆、茶館等。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以及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都描述了東京汴河兩岸茶坊生意興隆的繁榮景象。宋代茶館十分重視擺設,有的懸掛名人字畫,有的則放置鮮花、盆景,很注意環境的優美。《夢粱錄》在記載當時的茶館時說:“汴京熟食店,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流連食客。

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從皇宮、官府的歡宴到親朋之間的聚會,從各種場合的迎來送往、交際應酬到人生喜慶的禮俗,無處沒有茶之清風洋溢、香氣飄拂,鬥茶、茗戰更是情趣盎然、格韻高雅。茶道興,茶宴盛。鬥茶之風濃烈,講究茶優、水質、器美,茶以新貴,水用活水,器要精良。選團茶碾細末入盞,注沸水攪動,茶湯純白爲上,青白次之,灰白又次之;盞無水痕爲絕佳,水痕先出者爲負。茶王“鬥品充官茶”,民間有茶農、百姓的世俗鬥茶;高僧愛鬥茶,寺院有佛教僧侶的禪門斗茶;名士好評水,官宦有詩人墨客的文士鬥茶。隨着點茶的技藝不斷創新,由此產生了能在茶湯中形成文字和圖像的技藝——分茶。在宋徽宗和一大批文人、僧人的推崇下,不僅把分茶做到極致,也將中國茶文化推向歷史高潮。

宋代的茶館,經營靈活,除白天營業外,還設有早茶和夜茶。據《東京夢華錄》說:北宋時開封有“每五更點燈”的早茶館。服務項目除供應茶水外,同時也供應湯水茶點。除了茶肆、茶坊、茶樓在固定的地方專門賣茶水等諸種飲料外,北宋開封至夜半三更還有提瓶賣茶者,“蓋都人公私營幹,夜深方歸也”。南宋時杭州則在“夜市於大街有車擔設浮鋪,點茶湯以便遊觀之人”,爲深夜仍在活動、遊玩的吏人、商賈或市民提供飲茶服務。在“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門點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點送鄰里茶水,倩其往來傳語”,爲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宋代的茶風、茶道盛行天下,開封曾是全世界茶文化的中心,茶葉經濟約佔當時財政收入的5%。宋代的飲茶文化更加深厚,且影響到日本、韓國等茶道的形成。日本有茶,大約是在平安時代之前。據當時的文獻記載,茶是由當時留學中國的日本僧人最澄帶回日本,並首先在寺院推廣開來的。與中國茶異曲同工,日本茶也經歷了由藥用至飲用的過程。被尊爲“日本茶祖”的榮西禪師由宋朝攜回茶籽,並分送筑前背振山等,分植於宇治等地,並將宋朝禪院吃茶儀規完整地帶入日本。1235年,日本僧人圓爾辯圓入宋求法,並帶回徑山寺茶種種在自己的家鄉靜岡。自此,日本茶道“禪茶一味”的寺僧傳統被牢固地確立下來。日本“抹茶道”主要是承襲自中國宋代茶道。

宋代的鬥茶和“茶百戲”就是中國茶文化的傳奇。鑑於茶馬貿易的旺盛,宋代開始朝廷設茶馬司,專門負責以茶葉交換周邊各少數民族馬匹的工作。馬匹是重要的戰備物資,北宋朝廷設置了茶馬司便於朝廷控制各少數民族地區。同時,茶馬貿易也促進了對少數民族的文化特別是茶文化的推廣,並由此逐步產生了專供少數民族地區的茶葉——黑茶(邊茶)。

中國茶從藥用、食用演變到後來的飲用,不僅使用價值被充分挖掘,而且圍繞茶的飲用也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以“唐煮”、“宋鬥”、“明沖泡”,則分段成爲古典之飲、浪漫之飲、自然之飲、但唯有宋代的茶文化,才上升由“品”到“玩”的浪漫境界,可稱爲中國茶文化的巔峯。

今日之開封,宋風浩蕩,古韻猶存。文化產業繁榮興盛,文化項目精彩紛呈。每年春季的清明文化節和每年金秋的菊花文化節兩大全國性節會,成爲傳承和展示中華文明瑰寶的品牌和載體。當你來到開封,走一步都是文化,聽一聲都是傳奇,看一眼都是美景,傳承歷史和文明的宮廷文化、府衙文化、書畫文化、宗教文化、飲食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菊花文化和宋代茶文化,都可從繚繞回旋的茶煙芬芳中,再度物化爲皇廷的盛宴、飲食的精絕、官瓷的細膩、汴繡的柔潤、木版年畫的鮮活和書畫的禪境,能讓你身臨其境感受厚重的歷史,體驗唯美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