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飲茶習俗以及茶文化

世界各國飲茶習俗

世界各國飲茶習俗以及茶文化

當今世界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億人飲茶,人均年茶葉消費量爲500多克。

有22個國家及地區在此平均線之上,愛爾蘭、英國、科威特一直穩居前三位。接着依次爲:土耳其、卡塔爾、巴林、敘利亞、伊朗、斯里蘭卡、摩洛哥、突尼斯、埃及、日本、智利、澳大利亞、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印度、前蘇聯、荷蘭。

一般的茶葉飲用大致可分成兩種方式,即熱飲與冷飲。熱飲又分清飲與加料調味飲用。

熱飲清飲法源於中國,在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所謂“華夏文化圈地區”如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較盛行。日本人在生活中喜愛清飲蒸青綠茶,幾乎是三餐不離。韓國受華夏文化及日本文化的雙重影響,提倡飲茶與品格修行相結合的“茶禮”,泡茶也多以清飲爲主。

熱飲加料調飲是在泡茶時添加佐料,調和後飲用。佐料多爲調味品、奶類、糧食(如炒米粉)、水果等。紅茶加調料以英國最具代表性,並因其殖民地擴張史而影響廣泛。失戀時,中國人說“有緣無份”,英國人則說“他(她)不是我的那杯茶”,茶與生活之密切可想而知。

英國人的一天是從“睜眼茶”開始的:早上初醒,不待洗漱先來一杯紅茶、幾片小餅乾。起牀後享用豐盛早餐,當然少不了一兩杯香濃奶茶。上午工作告一段落,無論上班與否,都爲自己安排“午前茶”,選比較濃烈的紅茶,鬆弛身心且提神。下午茶時間,人們會放下工作,輕鬆享用一杯好茶,配以清淡的小點心。有閒階級更是要舉行社交意味的下午茶會,紳士、淑女飲茶笑談,樂此不疲。傍晚18時左右有一頓茶,稱爲“hightea”,喝茶時配以肉類、火腿及煎蛋、沙拉等食物。臨睡前,全家人會在客廳喝“睡前茶”,男士喝淡酒,女士與兒童喝奶茶、果味茶,圍着火爐或閒聊或看書,茶盡人歡互道晚安。

“下午茶”是英國茶文化的精華所在。20世紀初丘吉爾出任自由黨商務大臣,“准許職工享有工間飲茶的權利”是其社會改革內容之一。全民享有上午和下午各15分鐘的法定喝茶時間。下午茶豐儉由人,最簡單的可以是一杯紅茶加一小塊青瓜三明治。若講究起來排場也不小。上流社會的下午茶茶會從茶葉選購、茶具配置、茶點製作到環境佈置、音樂伴奏、穿着打扮、禮儀應對等,無不極盡優雅、華麗之能事。難得而昂貴的中國祁門紅茶、全套的威治伍德骨瓷茶具、銀茶匙、銀燭臺、純白鑲有手織比利時花邊桌布、柔和的絃樂重奏、精美清淡的糕點、豐富的當令水果、四季鮮花盆景加一位氣質高雅、招呼周到的女主人,氛圍華麗迷人。

英式紅茶飲法在世界範圍內比較普遍,西歐、東歐、北美、大洋洲、中東、南亞、西亞等地均如此飲茶。愛爾蘭人均消費量爲世界第一,當然茶風更盛。人們喜歡滋味濃郁、湯色明豔的紅碎茶甜飲。荷蘭是歐洲最早販茶飲茶的國家,人們多在下午和夜晚喝茶,與英國不同的是紅茶一般加糖不加牛奶。德國人中意茶味濃、葉形大的高擋紅茶,各式香味茶受年輕人的推崇。德國人的嚴謹作風在飲茶時也表露無遺:茶葉商會早期制定的“泡茶五律”至今仍被一絲不苟地執行,並且習慣只購買德文標識的茶葉。法國女士飲茶多於男士,上午、下午與晚上各有一頓茶,早上多是濃味茶,晚上則是清淡的草藥茶、香味茶。俄羅斯用傳統的“茶飲”煮飲紅茶,“茶飲”有點像中國的火鍋,中空可通煙,擰開小水龍頭泡茶後,加糖、蜂蜜、果醬、檸檬或甜酒後調飲。

綠茶甜味調飲則是以西北非的“薄荷綠茶”爲代表,不但加糖,還加香料。摩洛哥、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不飲酒,同時居住地氣候炎熱乾燥,每天的三道茶是生活的必需。煮飲“薄荷綠茶”有專用的煮茶壺與規定程序。數人圍爐而坐,炭火煮茶。將茶置於錫壺後,加入白糖、鮮薄荷,放入開水再煮,茶味甜濃清涼。茶渣則用於喂牲口。婚禮喜喪、宗教活動、宴會聚餐、親朋相會均離不開薄荷綠茶。

熱飲鹹味調飲在蒙古、中亞、西亞等歷史上的遊牧、肉食爲主民族地區盛行。蒙古奶茶最具代表性,砍下一塊磚茶人鍋熬煮,濾出茶湯,奶及食鹽後調飲。冬季加黃油、肉湯及炒米等,既解渴又飽腹。有時在茶中加中草藥,用來治感冒。飲茶在其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人體維生素的重要來源。

冷飲茶水以美國爲代表,一般用紅茶泡出茶湯後,放人冰箱中冷卻,飲時另加冰塊、方糖、檸檬、蜂蜜、甜果酒調飲。其口味甜而酸香,開胃爽口。加拿大人也有冰茶飲用習慣,不過高檔紅茶仍用英式熱飲。

國際茶文化是獨特的世界文化形式,超越了國家、種族、地域等限制,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之一。21世紀全世界人民已經認識到,經濟發展並不是社會發展的全部,協調人際關係、重視品格修行、調和人類與自然的平衡,纔是有意義的文明飛躍。無論何時何地,茶總是與親情、從容、舒適、健康、天然等結合在一起。相信人類歷史進人網絡時代,一杯好茶仍舊可以讓我們共享平安、快樂。

世界各大洲飲茶習俗大觀

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爲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居民酷愛喝濃茶,茶葉又苦又澀,他們卻覺得津津有味。該國紅茶暢銷世界各地,在首都科倫坡有經銷茶葉的大商行,設有試茶部,由專家憑舌試味,再核等級和價格。

英國:英國各階層人士都喜愛飲料。茶,幾乎可稱爲英國的民族飲料。他們喜愛現煮的濃茶,並放一二塊糖,加少許冷牛奶。

泰國:泰國人喜愛在茶水裏加冰,一下子就冷卻了,甚至冰凍了,這就是冰茶。在泰國,當地茶客不飲熱茶,要飲熱茶的通常是外來的客人。

蒙古:蒙古人喜愛吃磚茶。他們把磚茶放在木臼中搗成粉末,加水放在鍋中煮開,然後加上一些,還加牛奶和羊奶。

新西蘭:新西蘭人把喝茶作爲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許多機關、學校、廠礦等還特別訂出飲茶時間。各鄉鎮茶葉店和茶館比比皆是。

馬裏:馬里人喜愛飯後喝茶。他們把茶葉和水放入茶壺裏,然後燉在泥爐上煮開。茶煮沸後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們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牀,就以錫罐燒水,投入茶葉;任其煎煮,直到同時煮的醃肉燒熟,再同時吃肉喝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較特別,先將陶壺燙熱,放一茶匙茶葉,然後以沸水注於其上,浸七、八分鐘,再將茶葉傾入另一熱壺供飲。通常加入乳酪與糖。

俄羅斯:俄羅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檸檬一片,也有用果漿代檸檬的。在冬季則有時加入甜酒,預防感冒。

埃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熱茶,裏面放許多白糖,只喝二三杯這種甜茶,嘴裏就會感到粘糊糊的,連飯也不想吃了。

北非:北非的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歡在綠茶花裏幾片新鮮薄荷葉和一些冰糖,飲時清涼可口。有客來訪,客人得將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纔算有禮貌。

南美:南美的馬黛茶。南美許多國家,人們用當地的馬黛樹的葉子製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們是用吸管從茶杯中慢慢着品味着。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世界上許多飲茶國家都與茶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使茶文化傳播世界,同各國人民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識相融合,呈現出五彩繽紛的世界各民族飲茶習俗。

日本茶道中日兩國一衣帶水,隋唐以前,兩國已有文化交往。以後,隨着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茶文化也同時傳到了日本。飲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風尚。日本茶道即是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們進行一種禮法教育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日本茶道有20多個流派,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現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積不大、清雅別緻的茶室裏進行。室內有珍貴古玩、名家書畫。茶室中間放着供燒水的'陶炭(風)爐、茶鍋(釜)。爐前排列着專供茶道用的各種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規矩比較講究,友人到達時,主人在門口恭候。待賓客坐定,先奉上點心,供客人品嚐。然後在炭爐上燒水,將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後,由主持人按規程沏水泡茶,依次遞給賓客品飲。品茶時要吸氣,併發出吱吱聲音,表示對主人茶品的讚賞。當喝盡茶湯後,可用大拇指和潔淨的紙擦乾茶碗,仔細欣賞茶具,且邊看邊贊“好茶!”以表敬意。儀式結束,客人鞠躬告辭,讓人跪坐門側相送。整個過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

亞洲其他國家的茶文化東南亞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習慣沖泡清飲烏龍、普洱、花茶。南朝鮮因受中國和日本雙重文化影響,興起“茶禮”習俗。港澳地區則沿襲閩粵飲茶習俗,以飲普洱、水仙、花茶爲主。泰國、緬甸和雲南地區相似,習慣吃“醃茶”,將生茶醃製成酸味製品,吃時拌入食鹽、生薑、花生之類,幹嚼佐餐。

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國家飲甜味紅茶,或甜味紅奶茶。印度飲茶總量爲世界第一位,喜歡濃味的加糖紅茶,西亞地區的土耳其人,不論大人小孩都喜歡紅茶,城鄉茶館普遍,出門飲茶也方便。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離濃味紅茶,用沸水沖泡,再在茶湯中添加糖、奶或檸檬共飲。

歐洲各國的飲茶文化英國飲茶之風始於17世紀中期,先由皇室倡導,後普及到城鄉,成爲英國的社交風俗。英國人喜歡飲滋味濃郁的紅茶,並在茶中添加牛奶和糖。愛爾蘭人飲茶之風更甚,爲歐洲首位,喜歡味濃的紅碎茶,荷蘭是西歐最早飲茶的國家。菜湯放糖,多飲襲泡紅茶和香味茶,西歐的其他國家也都習飲高檔紅茶和甜式調味紅茶,青年人則多喜歡香味茶。

美州國家的茶文化美國的飲茶習俗與衆不同,主要以紅茶泡用或用速溶茶沖泡,放入冰箱冷卻後,飲時杯中加入冰塊、方糖、檸檬,或蜂蜜、甜果酒調飲,甜而酸香,開胃爽口。

非洲國家的茶文化非洲的多數國家氣候乾燥、炎熱,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不飲酒而飲茶,飲茶已成爲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無論是親朋相聚,還是婚喪嫁娶,乃至宗教活動,均以茶待客。這些國家多愛飲綠茶,並習慣在茶裏放上新鮮的薄荷葉和白糖,煞煮後飲用。

當今世界各國、各民族的飲茶風俗,都因本民族的傳統、地域民情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有所異,然而“客來敬茶”卻是古今中外的共同禮俗。

阿根廷舍飲茶習俗防流感

數人輪用一根吸管共飲一壺茶,這種阿根廷人飲用“國寶”馬黛茶特色習俗眼下受到挑戰。

阿根廷醫生敦促公衆,爲防止甲型H1N1流感進一步蔓延,請放棄這種愛好。

阿根廷“國茶”馬黛茶

放棄傳統

一些阿根廷醫生說,鑑於眼下流感疫情形勢,公衆應放棄按傳統共飲方式喝馬黛茶。

拉普拉塔兒童醫院醫生西爾維婭·岡薩雷斯·阿亞拉告訴當地電臺記者:“它(這種飲茶方式)不太衛生。如果你要喝茶,就自己喝。”

部分企業也向員工發送電子郵件,提出類似警告。

路透社報道,按傳統飲法與親友分享馬黛茶,堪稱阿根廷人最愛的享受之一。

阿根廷人喜歡泡上一壺馬黛茶,往木質茶壺裏插入一根金屬製吸管。親朋圍坐,輪流吸茶喝,邊吸邊聊。壺裏茶水快乾時再續上熱水,直到興盡人散。

作爲全球最大馬黛茶生產國,阿根廷以馬黛茶爲“國寶”級飲品。

馬黛茶由一種冬青屬灌木綠葉烘乾後製成。不僅阿根廷人工作休閒時常喝它,烏拉圭和巴西南部也流行飲用這種茶。

忍痛割愛

眼見甲型H1N1流感疫情嚴峻,部分阿根廷人無奈放棄與衆人分享馬黛茶的樂趣。

現年37歲女子韋羅妮卡說:“我仍然喝它(馬黛茶),不過只與我丈夫一起喝。如果別人來訪,我會禮貌性爲他們送上普通類型茶。”

除放棄共飲馬黛茶,衛生機構還鼓勵公衆改變其他習慣以防流感,譬如不再按當地盛行的吻頰禮相互問候。

阿根廷政府正採取多種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等4個省6月30日相繼宣佈進入衛生緊急狀態,以確保當地衛生部門獲得更多資金和人力支持、以更大權限和靈活性防控疫情。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所有學校定於從7月6日起提前放寒假。阿根廷其他多個省也先後宣佈學校停課。

衛生部門呼籲民衆避免去購物中心、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學生放假期間儘量待在家中。

疫情嚴峻

阿根廷時值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情嚴重,可能進一步惡化。

阿根廷自5月初出現首例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後,患者人數迅速增加。

路透社7月1日援引阿官方提供的數據報道,阿根廷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達1587例。

阿根廷因這種新型流感死亡的人數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墨西哥和美國。新任阿衛生部長鬍安·曼蘇爾說,已有43人或44人因患這種流感死亡。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市長毛裏西奧·馬克裏證實,市政府首席局長、城市發展局局長和環境局局長3名市政府高級官員,在幾天前一次政府會議上感染甲型H1N1流感。

阿根廷公衆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憂慮加劇,一些人指責政府應對不力。重壓之下,阿根廷原衛生部長格拉謝拉·奧卡尼亞6月29日宣佈辭職。

獨特的俄羅斯茶文化

中國飲茶具有悠久的歷史。俄國人飲茶的歷史雖不算太長,但茶在俄羅斯民族文化中卻佔有重要位置。俄國人不但喜歡飲茶,而且逐步創造並擁有了自己獨特的茶文化。

歷史上,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直接傳入俄羅斯,這一過程沒有西歐國家的介入。據一些史書和百科全書的記載,俄羅斯人第一次接觸茶是在1638年。當時,作爲友好使者的俄國貴族瓦西里?斯塔爾可夫遵沙皇之命贈送給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贈的禮品便是4普特(約64公斤)的茶。品嚐之後,沙皇即喜歡上了這種飲品,從此茶便堂而皇之地登上皇宮寶殿,隨後進入貴族家庭。從17世紀70年代開始,莫斯科的商人們就做起了從中國進口茶葉的生意。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兩國簽訂了關於俄國從中國長期進口茶葉的協定。但是,從中國進口茶葉,路途遙遠,運輸困難,數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紀的俄羅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飲品”,其飲用者的範圍侷限在上層社會的貴族、有錢人,喝茶則一度成了身份和財富的象徵。直到18世紀末,茶葉市場才由莫斯科擴大到少數外省地區,如當時的馬卡里葉夫,如今的下諾夫哥羅德地區。到19世紀初飲茶之風在俄國各階層開始盛行。

然而,事實上,有關史料證明,俄羅斯人第一次接觸茶的時間還要早些,是在1567年。當年到過中國的兩位哥薩克首領彼得羅夫和亞雷舍夫曾經描述過一種不知名的稀奇的中國飲品,這種飲品在當時的西伯利亞東南部及中亞地區已經比較普及。但可能因爲哥薩克首領的描述沒有引起沙皇貴族的注意,因此,這段歷史也就鮮爲人知了。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飲茶習俗。從飲茶形式上來看,中國人飲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細品慢飲;俄國人喝茶,則伴以大盤小碟的蛋糕、烤餅、餡餅、甜麪包、餅乾、糖塊、果醬、蜂蜜等等“茶點”。從功能上看,中國人飲茶多爲解渴、提神抑或消遣、待客;俄國人喝茶則常常爲三餐外的墊補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當然,喝茶之際談天說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羅斯人把飲茶當成一種交際方式,飲茶之際達到一種最好的溝通效果,而獨自飲茶則可以給自己一個沉思默想的機會,進行一種“我”與“我”的交流。

從飲茶的品種來看,中國人喜喝綠茶,俄羅斯人則酷愛紅茶。有趣的是紅茶在俄語是“чёрныйчай”,直譯爲“黑茶”。之所以稱之爲“黑茶”,似乎有合乎邏輯的道理:一來紅茶在沒泡入水中時呈黑色,二來俄羅斯人喜喝釅茶,濃濃的釅紅茶也呈黑色。從飲茶的味道看,俄國人更喜歡喝甜茶,喝紅茶時習慣於加糖、檸檬片,有時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羅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們用Спасибозачай-сахар(直譯謝謝糖茶)來表示對主人熱情款待的謝意。從飲茶的具體方式看,俄羅斯人喝甜茶有三種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裏,用勺攪拌後喝;二是將糖咬下一小塊含在嘴裏喝茶;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擱到茶水裏,也不含在嘴裏,而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第一種方式最爲普遍,第二種方式多爲老年人和農民接受,第三種方式其實常常是指在沒有糖的情形下,喝茶人意念當中想着糖,一邊品着茶,結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裏的甜味,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人還喜歡喝一種不是加糖而是加蜜的甜茶——чайсмёдом。在俄國的鄉村,人們喜歡把茶水倒進小茶碟,而不是倒入茶碗或茶杯,手掌平放,託着茶碟,用茶勺送進嘴裏一口蜜後含着,接着將嘴貼着茶碟邊,帶着響聲一口一口地吮茶。喝茶人的臉被茶的熱氣烘得紅撲撲的,透着無比的幸福與滿足。這種喝茶的方式俄語中叫“用茶碟喝茶”。有時代替蜜的是自制果醬,喝法與伴蜜茶一樣。在18、19世紀的俄國鄉村這是人們比較推崇的一種飲茶方式。

俄羅斯人重視飲茶,也就常常賦予飲茶以更多的文化內涵,從而使俄語裏的“茶”(чай)一詞有了更多的意義。俄羅斯人中常以пригласить(звать)начай(начашкучая)(請來喝杯茶)向友人發出作客的邀請,同時也是向對方表示友好誠意的一種最佳方式。另外,舊時俄國人有喝茶給小費的習慣,俄語裏稱之爲“даватьначай”,後來俄語這一表達方式轉義表示指在任何場合的“付小費”。

中國的茶文化講究茶具。談到俄羅斯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到有名的俄羅斯茶炊(самовар)。俄國有“Какойжечайбезсамовара”(無茶炊便不能算飲茶)的說法。在民間,人們還把“самовар”(音譯“薩馬瓦爾”)親切地稱作“ИванИвановичСамовар”(伊萬·伊萬諾維奇·薩馬瓦爾),或是“ЗолотойИванИванович”(金子般的伊萬·伊萬諾維奇),以表示對茶炊的鐘愛和尊崇。在古代俄羅斯,從皇室貴族到一介草民,茶炊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同時常常也是人們外出旅行郊遊攜帶之物。俄羅斯人喜愛擺上茶炊喝茶,這樣的場合很多:當親人朋友歡聚一堂時,當熟人或路人突然造訪時;清晨早餐時,傍晚蒸浴後;炎炎夏日農忙季節的田頭,大雪紛飛人馬攢動的驛站;在幸福快樂欲與人分享時,在失落悲傷需要慰藉時;在平平常常的日子,在全民喜慶的佳節……在不少俄國人家中有兩個茶炊,一個在平常日子裏用,另一個只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啓用。後者一般放在客廳一角處專門用來擱置茶炊的小桌上,還有些人家專門闢出一間“茶室”,茶室中的主角非茶炊莫屬。茶炊通常爲銅製的,爲了保持銅製品的光澤,在用完後主人會給茶炊罩上專門用絲絨布縫製的套或蒙上罩布。

俄羅斯茶炊出現於18世紀,是隨着茶落戶俄羅斯並逐漸盛行而出現的。茶炊的製作與金屬的打造工藝不斷完善密切相關。何時打造出的第一把茶炊已無從查考,但據記載,早在1730年在烏拉爾地區出產的銅製器皿中就有外形類似於茶炊的葡萄酒煮壺。直到18世紀中下期纔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俄羅斯茶炊。在當時,有兩種不同用途的茶炊:茶壺型茶炊和爐竈型茶炊。茶壺型茶炊的主要功能在於煮茶,也經常被賣熱蜜水的小商販用來裝熱蜜水,以便於走街串巷叫賣且能保溫。原理在於茶炊中部豎一空心直筒,盛熱木炭,茶水或蜜水則環繞在直筒周圍,從而達到保溫的功效。爐竈型茶炊的內部除了豎直筒外還被隔成幾個小的部分,用途更加廣泛:燒水煮茶可同時進行。這種“微型廚房”式的功能使它的使用範圍不僅僅侷限於家庭,而且深受旅遊、旅行者青睞。無論在森林還是草場,在能找到作燃料的松果或木片的地方,人們都可以就地擺上爐竈型茶炊,做一頓野外午餐並享受午後茶飲的愜意。到19世紀中期,茶炊基本定型爲三種:茶壺型(或也稱咖啡壺型)茶炊,爐竈型茶炊,燒水型茶炊(只用來燒開水的茶炊)。

茶炊的外形也多樣化。有球形、桶形、花瓶狀、小酒杯形、罐形,以及一些呈不規則形狀的茶炊。

談到茶炊就不能不提到它的產地。19世紀初,莫斯科州的彼得·西林先生的工廠主要生產茶炊,年產量約3000個。到19世紀20年代,離莫斯科不遠的圖拉市則一躍成爲生產茶炊的基地,僅在圖拉及圖拉州就有幾百家加工銅製品的工廠,主要生產茶炊和茶壺。到1912年、1913年,俄羅斯的茶炊生產達到了頂峯階段,當時圖拉的茶炊年產量已達66萬隻,可見茶炊市場的需求量之大。

在現代俄羅斯人的家庭生活中仍離不開茶炊,只是人們更習慣於使用電茶炊。電茶炊的中心部分已沒有了盛木炭的直筒,也沒有其他隔片,茶炊的主要用途變得單一燒開水。人們用瓷茶壺泡茶葉,茶葉量根據喝茶人數而定,一般一人一茶勺。茶被泡3—5分鐘之後,給每人杯中倒入適量泡好的濃茶葉,再從茶炊裏接煮開的水入杯。在現代俄羅斯的城市家庭中流行趨勢是,用茶壺代替了茶炊,茶炊更多時候只起裝飾品、工藝品的作用。但每逢隆重的節日,現代俄羅斯人一定會把茶炊擺上餐桌,家人、親朋好友則圍坐在茶炊旁飲茶,只有這樣,節日的氣氛、人間的親情才得以盡情渲染。而傳統意義上的питьчайзасамоваром(圍着茶炊飲茶)在俄羅斯鄉村的木屋裏一直流傳至今。

荷蘭人的飲茶習俗

提起西方人飲茶,人們自然會聯想起世界的茶葉消費王國—英國。其實,最初將茶葉傳到歐洲的,是荷蘭商船。

遠在17世紀初期,荷蘭商人就憑藉航海的優勢,從澳門裝運到中國的綠茶到爪哇,再轉運到歐洲。剛開始,由於供需失失衡,茶價非常昂貴,一般人喝不起,茶僅是宮廷貴族和豪門、世家作爲養生和社交禮儀的奢侈品。人們以喝茶來炫耀風雅,爭奇鬥富,於是,茶很快的風行了了整個上層社會,一些富裕的家庭主婦,都以家中備有別致的茶室、珍貴的茶葉和精美的茶具而自豪。在富有的家庭,如果客人來,主人會迎至茶室,用至重的禮節接待。客人落座後,女主人馬上會打開漂亮精緻的茶葉盒,取出各種茶葉,拿到每一位客人面前,任憑他們挑選自己愛好的茶葉,放進瓷制的小茶壺中沖泡,每人一壺。早期的荷蘭人飲茶時不用杯子,而用碟子,當茶沏好以後,客人自己將茶湯倒入到碟子裏,喝茶時必須發出“嘖嘖”的聲響表示了對女主人和茶葉的讚美。

隨着人們追求喝茶的情趣、口腹享受等慾望的增長,飲茶之風幾乎到了狂熱的程度,有一些貴婦人,迷戀喝茶,終日陶醉在飲茶的社交活動中,甚至棄家不顧,引起人們的側目,在18世紀初上演的喜劇《茶迷貴婦人》,就是對當時飲茶風尚的生動寫照。這齣戲更加助長了歐洲各國人民的飲茶風氣。

到17世紀下半期,茶葉輸入量驟增,茶價逐漸平抑,加上文人、雅士們對茶的歌頌、讚美,於是飲茶之風普及整個社會,人們還敦促商人,上書巴達維亞總督,將茶葉的輸入納入正常的貿易渠道。到1734年,荷蘭茶葉輸入量已達885567磅。飲茶大衆化後,不但以茶爲生的商業性茶室、茶座應運而生。同時家庭中也興起飲早茶、午茶、晚茶的風氣,而且十分講究以茶待客的禮儀,從迎客、敬茶、寒暄至辭別,都有一套嚴謹的禮節,既寓有東方人的謙恭美德,又含有西方的浪漫風情,融合了東西方的精神文明。目前,荷蘭人的飲茶熱雖已不如住昔,但飲茶之風依然存在,本地人愛飲佐以糖、牛奶或檸檬的紅茶;而旅居荷蘭的阿拉伯人則愛飲甘冽、味濃的薄荷綠茶,而在幾千家的中國餐館中,則以幽香的茉莉花茶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