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馬氣化廠實結

義馬氣化廠實結

來到氣化廠實習已近半年,臨走之時,上面要求寫點總結,一談收穫,二表感想。說來慚愧之至,覺得沒有什麼值得總結的東西,亦無多少提及的收穫。但鑑於上面的要求,故妄爲之。

義馬氣化廠大概是目前國內生產城市煤氣爲數不多的廠家之一。它採用德國的魯奇爐氣化碎煤,利用國內成熟的低溫甲醇洗技術淨化粗煤氣,利用管道輸送至鄭州作爲城市煤氣及它用。

我們先用一月在氣化厂部分車間輪流實習,初步瞭解了全廠的工藝情況後,就安排到淨化車間隨崗倒班實習。淨化車間是整個氣化廠的心臟,它上接氣化車間,下承合成、變換或其它用戶等,作用異常重要。

淨化車間主要有500#低溫甲醇洗工號、550#氨吸收製冷工號和681#克勞斯硫回收工號。由於550#利用的是氨吸收製冷,與我單位的氨壓縮製冷有一定區別,故在實習中未作爲重點學習的對象。

煤在形成的過程中含有多種複雜的成分,在氣化時會隨粗煤氣一起進入下一道工序中。由於用戶對煤氣質量的要求,粗煤氣必須進行淨化。對煤氣的淨化主要是對煤氣中多種成分的有效脫除。具體包含以下內容:一、完成對出爐煤氣的冷卻任務;二、對煤氣中h2s、hcn和co2等酸性氣的脫除;三、對煤氣中nh3等鹼性物質的脫除;四、對煤氣中焦油類、苯類等的脫除及回收;五、對煤氣中萘的脫除及回收。

煤氣的冷卻,鹼性物質、焦油類、苯類等的脫除已在上序工段完成。在淨化車間,主要是對煤氣中h2s、hcn和co2等酸性氣的脫除。義馬氣化廠採用低溫甲醇洗技術對酸性氣的脫除。低溫甲醇洗技術是50年代德國林德公司和魯奇公司聯合開發的一種氣體淨化工藝。該工藝以冷的甲醇爲吸收劑,利用甲醇在低溫下對酸性氣溶解度極大的優良特性,脫除原料其中的酸性氣。該工藝氣體淨化程度高,選擇性好,氣體的脫硫與脫碳可以在同一塔內分段、選擇性地吸收。低溫甲醇洗技術比較成熟,在工業上得到很好的利用。

雖然低溫甲醇洗工藝投資較高,但與其它的脫硫和脫碳工藝相比電耗低、蒸汽消耗低、溶劑價格便宜、操作費用低等優點。特別是脫硫的淨化程度很高,對甲醇的生產十分有利,因此該氣化廠採用低溫甲醇洗工藝脫除酸性氣體。

該工號採用部分燃燒法。從低溫甲醇洗來的富h2s氣體首先進入氣液分離器,分離酸性氣中夾帶的液滴後,進入酸氣燃燒爐,與空氣一起進行部分燃燒。燃燒後的酸性氣通過換熱器回收餘熱,這時產生的硫也被冷凝下來。在進入二段反應器進行反應,再回收餘熱時其中的硫被冷凝下來。反應後的尾氣進入焚燒爐焚燒,回收餘熱後進入尾氣洗滌塔,吸收其中的有害成分後達標排放。

該廠的681#工號運行很不穩定,經常因硫磺凝固堵塞換熱器管道而停車。不知是工藝的問題抑或操作不當的原因。向師傅請教,亦無很好的解釋。在681#

停車時,酸性氣通到火炬燃燒。有時因操作溫度較高而使酸性氣中夾帶烴類(石腦油)液滴,使火炬燃燒不正常,冒黑煙。中控通過精心操作,降低系統溫度,使酸性氣中不含烴類物質,火炬正常燃燒。

通過向師傅請教抑或其它的途徑,瞭解一些閥門或構件的基本知識。如安全閥、疏水閥和導淋管等的作用,瞭解泵及其附屬管線的作用,瞭解了比重計等常用化工儀器的使用方法。

化工廠是一個高危的行業,有毒有害的物質較多,安全生產是化工生產的核心。在淨化車間,主要的有害物質有甲醇、硫化氫、氨、甲烷、笨、石腦油和一氧化碳的等,瞭解其性質和危害性,是防止其傷害所必須的。在進入生產裝置區時,必須佩戴呼吸器、逃生器等;在進行高空作業時,必須佩戴安全帶;在有可能接觸鹼液等有腐蝕性的液體時,必須戴膠皮手套和防護眼鏡。

剛到義馬氣化廠實踐不到半年,且沒有其他的實踐經驗,要提出什麼工藝技術上的合理化建議是很難的,僅就我的所見所聞及所想,簡述如下。

一、某些儀表的選型和安裝不太合理。如某些儀表的量程選擇不當,量程過大,讀數只在較小的低數值範圍內波動,準確性不夠。在安裝儀表時,儀表的前後都應該有一定長度的直管距離。然而在現場發現,某些儀表安裝在管道彎曲處,於此會影響儀表的正常運作。

二、現場的儀表設備標示不夠健全。例如某些管道未有任何標誌;儀表上未標有有效地使用期限、檢修時間等;在某些危險源的地方未有警示牌和有害物質的性質介紹等。後來廠裏進行“雙基”建設,這些標示逐漸的健全。

三、有些師傅違章操作。例如在高空作業時未佩戴安全帶,就進行高空作業;爲戴安全帽就進入裝置區。這些都是安全隱患。

四、某些操作規定不太現實,可操作性差。例如,在巡檢時,要求要帶測溫儀、聽棒、巡檢牌等東西,既要做好巡檢,又要做好記錄。手裏拿的東西很多,記錄就成了問題。而在巡檢的時候還喲啊清除裝置區的大垃圾,疲於應付。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掛巡檢牌,就是由其它的活也必須停下來,於是有的師傅只好先掛牌,再去幹活。掛牌是爲了更好的巡檢,若是爲了掛牌而掛牌,就是掛得及時,不去很好的巡檢,那掛牌又有何用。

淨化車間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如設備和現場衛生與檢修承包到人;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安全教育,但大多流於形式,效果不太好;實行作業票據制,加強了安全管理;領導帶班制,廠領帶負責車間,車間領導負責班組,這樣不僅增加了員工的信心,也充分的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走上工作崗位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而實習階段又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洗禮。洗去了我們大學時的夢想,重歸於現實之中。聽師傅說大學裏學到的.知識沒有多少能用到實踐中去,換言之,就是沒什麼用處。因爲在該廠的備煤車間就在當地招了許多民工,培訓幾天就上崗,也能跟大學生一樣的現場巡檢,不比其他人差。但是他們只能機械的去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如開關閥門、排液等體力活;至於爲什麼要開關閥門、爲什麼要排液等原因,我想他們是不能得知的,也不想知道的。

大學知識之於實踐,正如水之於魚。當你身處其中,一旦融入血液時,你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而一旦離開它,正如斷翅的雄鷹,不能遨遊太空,更是寸步難行。越是不斷地實踐,越是感受到理論之於實踐的重要。

打掃衛生似乎是實踐的主旋律。據說在我們來氣化廠之前,廠裏就辭退數百名臨時工。聽說而已,沒作實際調查,亦無此雅興。大抵經濟危機之禍吧。打掃衛生的項目很多,如現場的地面、泵體,中控操作間的地面、門窗玻璃,領導的辦公室,廠裏的道路。在最初的一個月的時間中,大抵除了講課,就是打掃衛生,且時間遠大於講課。初時有些不解和反感,後來就漸漸的習慣了。掃地也不全沒有益處,至少修正了我對於在工廠上班的的最初的印象。

以後的實是免不了的,人們總是習慣於從以爲以往的經歷中尋找經驗。實習事雖小,但干係甚大。茲就目前實習之狀況,提些不成熟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