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類實習報告集合9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醫學類實習報告9篇,歡迎大家分享。

醫學類實習報告集合9篇

醫學類實習報告 篇1

臨牀醫學實習後,感想諸多,實習活動已經結束好長時間了,但是直到今天,實習留給我的思考還在腦子裏面回想。我不知道那些感覺、那些思路要在我心裏停留多長時間,也不知道這些思路留在心裏面是好還是壞。自打有了那樣一些經歷之後,整個人都有所變化,現在彷彿還在變化着。對我來說這次實習心得作業彷彿比以往任何一次作業都要困難,猶豫了很長時間不能下筆。腦子裏面的東西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多,但是難以將它們定位。如果下面說得太亂,還希望大家見諒。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教授講的“結合臨牀量表治療強迫症患者”。在那次課中,我第一次全面接觸到了如何謄寫患者病歷。

病歷的謄寫要體現以下幾個部分:

1.患者的一般情況。姓名,年齡,職業,籍貫,住所等等。

2.主訴情況。即患者家屬提供的有關患者的情況。

3.患者的現病史。患者提供的有關自己的現在患病情況。

4.患者的既往史。患者或家屬提供的有關患者以前患病的情況。特別注意要確定,患者是否有器質性腦外傷,還要特別考慮患者是否有酒精依賴。

5.患者個人史。包含有順產與否,父母性格,生活環境,工作情況,學習情況,菸酒史,婚姻戀愛史,家族史等等。

6.精神科檢查。意識障礙檢查,感知覺障礙檢查,思維活動障礙檢查,注意力障礙檢查,記憶力障礙檢查,智力活動障礙檢查,有無自制力檢查,情緒情感活動障礙檢查,意志行爲活動障礙檢查等等。

7.量表測評。b超檢驗報告,x光檢驗報告等等。

據王健老師介紹,全部報告要在72小時內全部寫完,其中任何一項沒有完成,都要打回去從做,不能給患者確診。

這部分的病歷謄寫要求介紹,只佔全部實習教學內容的一小部分,大概只用了不到三十分鐘的時間,但是我感覺它對我們醫師來講格外重要。它是醫師確診的主體思路,換句話說就是你醫師的思路落實到哪一步,才能給眼前的個案定性的問題。病歷的嚴謹與否能體現一個醫院,一個醫師醫術水平的高低。也嚴重關係到確診的準確性,直接涉及患者的就診與治療,干係重大。

在以往的教科書上,只是簡單談到要了解求助者的一般情況,軀體症狀,心理症狀,家庭支持系統結構,要輔助量表測評。但是,書本上的介紹沒有王教授的介紹全面。王教授在課堂上明確強調以下幾點。

1.要凸現既往史,特別要注意排除器質性腦病對神經症的影響。比如肺性腦病,肝性腦病還有腮腺炎。另外不要忘記考慮酒藥依賴。

2.在個人史部分,(首先老師的層次劃分就十分細緻,比書本上的周到。另外老師特別強調)從國小到大學的學習生活部分問得要細,幾乎是只要患者有挫折就要問爲什麼。在家族史裏,要問父母兩系三代內成員近親婚配情況。

3.精神檢查部分要充分重視檢查患者自制力有無。

還有就是病歷報告上面有b超檢驗報告,x光檢驗報告。

以上幾點是教科書上沒有的部分或者沒有強調的部分,而那些部分在臨牀實踐中非常重要。按照老師介紹的病歷謄寫思路,給人以嚴肅,認真,科學,嚴謹的感覺。體現了人本的科學精神,值得患者信任的負責任態度。

在王教授結合病歷請來患者進行臨牀教學時,病歷中所記述的各點基本全面覆蓋了患者的情況,甚至比患者知道的還要多(因爲有患者父母的補充在病歷裏)這一點明顯讓患者感到吃驚。

據患者陳述,“在入院的時間內,感到病情有所控制,是……吃對了藥了……”

這就是讓我感觸頗深的小小的“病歷報告”。

自己對能夠體現“責任”的亮點格外關注。“病歷報告”有感,就是這麼體驗出來的,如果沒有那種情緒的鋪墊,我很可能就寫第一堂實習課上那個患者給我的印象了,那個印象絕對鮮活。兩個月後的今天我還能想象得出五十多歲的他向我們敬少先隊禮的樣子。可是那個教學例子不能充分體現那種不願意漏一滴水的嚴謹。我總覺得,只有這種嚴謹,才能暗暗的滲透出科學對人的負責。這種負責,有一種難以名狀的魅力。

通過實習,我感覺作爲一名醫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要注意個人形象。這個問題似乎從來都沒有在入科教育中提到過,不過,相信很多局外人,包括醫學生印象中的醫生都應該是如江口洋介般玉樹臨風的——雖然,實際情況可能讓你大跌眼鏡。跨進病房那一天起,你就成了一個準醫生了。儘管醫生在中國的地位並不高,儘管整個病房誰都想支使你,但是,咱不能自己把自己給看扁了,更何況,沒有病人會一開始就充分信任一個鬍子拉碴、白大衣皺巴巴的醫生,也沒有mm會在第一眼就傾心於你這“批着白大衣的狼”的。

所以,請注意你的形象,從頭到腳,從外到裏,乾淨整齊,清爽精

神。最最關鍵的,就是那一襲白衣。俺當年極其羨慕醫生的衣服又挺刮又夠白,每星期還能換兩次。可是我無論是拿奧妙、汰漬還是白貓,洗出來的始終都差強人意。因爲,醫院裏是統一送出去洗過漿過的。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白大褂混入其中呢?我們試過自己拿筆在白大衣上寫個號碼,(記住要用不褪色的筆)成功過幾次,

不過後來也懶了。男生們更是常常數星期也不洗一次。

第二,請不要遲到。這是個通病,有很多人都是踩着點衝進病房的,不論是實習的,本院的,還是進修的。在心內科實習的時候,施教授曾經要求實習同學7點進病房,住院醫生7點半到,主治8點到,(至於教授嗎——隨便你愛幾點到)

不過幾天之後也就不了了之了。現在雖不要求早到,但底線是不要遲到。當然,現在根本也沒有帶教會管你,有很多帶教也是遲到的楷模。但是,提倡向外科醫生學習,養成早起的好習慣,把該量的血壓量好,向牀位上的病人都問候一下“昨晚睡得好嗎?早飯吃的什麼?”,有時還可以幫帶教把早飯買好。這樣,帶教會很欣賞很感激你決定中午請你喝珍珠奶茶,病人也都會把你當成牀位醫生而把你的帶教晾在一邊的(這種喧賓奪主的現象在實習中發生的概率是很大的)。

第三,口袋裏的東西。白大衣口袋裏首先要放個小本子。那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東西,有希奇古怪的醫囑、綜合症、藥名和用法,有今天要請的會診要開的化驗單要寫的階段小結,還有各種各樣的電話、qq號碼、電郵和msn.這是你實習的見證,那上面寫滿了你的快樂、傷心、欽佩和懷疑。(我至今都捨不得扔)記得不要拿醫院裏的紙張記東西,不好看,容易丟,更重要的是,被一些老教授看到了要狠狠k一頓的,比如外科的老張教授。其次有聽診器和鋼筆。再次多半有手機,建議查房的時候放到震動或者關機。否則教授查房查得正起勁的時候被你的鈴聲打斷了思路,那還了得!輕則瞪你一眼重則叫高年給你打不及格重實習!口袋裏最好再裝一隻固體膠水,這樣可以避免popo在骨科的不幸遭遇。病房裏確實是經常找不到膠水的。第四,如果可能的話(我強調的是如果可能,因爲這屬於小概率事件),在進一個科前先把相關的書本內容複習一下。事實證明要這麼做是相當相當困難的!但是,還是有人做得到的。在實習的時候,一個小組的同學也可以經常交流一下大 .

家的心得體會,這不失爲一個偷懶的好辦法。因爲一個組裏一般總有個把強人的。記得在呼吸科的時候,俺們那絕頂聰明的組長就總結了一個關於咯血病人的臨時醫囑的口訣。“咯血待查原因多,收治入院查清楚。三大常規血尿糞,b超胸片心電圖。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脂血黏度。結核抗體ppd,胸部ct加增強。纖支鏡再加活檢,實在不行開胸查。”(具體字句記不清了,比這個還精彩)組長還教我們用畫圖的辦法學習那複雜的心電圖。所以,再次體現了分組的重要性。一直心存感激能和組長共處了一年,儘管期間經常招人誤會。

臨牀實習的幾個月來,我接觸了許多黨員,他們之中有教授、有住院醫生、有護士,他們職務雖不一樣,但對工作的執着和熱誠,對病人負責的態度卻是一樣的且持之以恆的。與他們相比,我們相差甚遠。我們對工作遠沒他們那麼執着和熱誠,那麼精益求精。我們剛去實習的兩個月興致高昂,什麼事都搶着幹,每天去得早走得晚,漸漸地,有些同學就堅持不住,開始遲到了。而我,雖然從不遲到,但也不像以前去那麼早,工作熱情也沒以前高了。想着剛去實習那會兒,只要聽說哪個病人有異常體徵,不管那病人是不是我管牀或是不是我病區的,我都會去看,去摸,去聽。可現在,除了我管牀的病人外,其他的病人我都不怎麼關心了。是自己都知道,不用看了嗎?應該不是。往往是自己以爲知道了,其實還不知道。醫學博大精深,千變萬化,同樣一種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的表現往往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我們多接觸病人,多思考,多總結。在與病人的接觸中我們往往可以獲得對疾病診斷極有幫助的臨牀資料。在這方面,我還做得不夠,今後我應與病人多接觸,對工作保持激情。

我這人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自信。我對於自己的能力總是懷疑,不敢主動爭取承擔某項任務,一般只是認真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這使得我做事很被動,失去了許多提高鍛鍊的機會。在現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裏,不善於推銷自己的人常常會失掉許多很好的機會,不利於自身水平的提高。在實習階段,有許多動手的機會都要靠自己爭取,因此今後我應更加自信,更加主動。

實習已經好多天了,對醫院和科室的整個運作都有了一定的瞭解。現在我一邊學習基本的臨牀操作,比如胸穿,換藥,拆線等,一邊向師兄師姐學習疾病的治療和常用藥物的使用。以前的診斷學和內科學是基礎,不過和臨牀還是有些脫節。比如抗生素的使用,書本和實踐真的差別非常大,而且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習慣和經驗,在沒有確切的病原學證據之前,都是經驗用藥的。藥

物最基本的藥理機制都在大三的藥理課上學過的,不過因爲一直沒有自己用過藥所以以前花了很多時間背記的東西,現在幾乎都還給老師了。不過,我想,如果經常用,應該很容易記祝呵呵,反正我對自己喋喋不休的提問從來不會覺得慚愧,師兄師姐也非常樂意給我解答。這就是實習生的優勢——倚小賣校帶組的老師很忙,平時不是那麼容易隨時請教。這個時候,和師兄師姐搞好關係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幫忙加班多寫個病歷,晚一點回去也不要緊,反正年輕嘛,多跑跑腿就當時鍛鍊身體了。他們除了在臨牀的技能上面指導我,還教會我很多他們自己在實習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讓我少走了不少彎路。

第一次管牀真的是沒有什麼經驗,連輸液計劃都不會開,病人說他一直拉肚子,我知道該給點收斂劑了,但是具體用什麼藥,用法劑量都不知道,一切都得問,一點點學,一點點積累。

今天我們老總給全內科的實習生做了個小講課。主要是教我們讀ct片。以前都學過影像學的,所以聽起來也不那麼費力。平時科室裏面經常有疑難的病案討論,我們組裏面也會搞一些小專題。讀片的機會很多,不過真正病人的片子多半都沒有講課上面的那麼典型。對一個幾乎沒有臨牀經驗可言的實習生來說,要讀好片子,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出來的。

實習了一段時間,我還學會了處理各種的人際關係。科室裏面,醫生和護士的關係,醫生和醫生之間的關係,醫生和病人及家屬的關係,下級醫生和上級醫生的關係……最大的體會就是低調——別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三人行,必有我師’,上級醫生當然不用說,護士老師也相當棒。今天又有一個閉式引流,我去給水封瓶裝生理鹽水。鉗子很不好使,那個金屬的蓋子怎麼也打不開,護士老師上來幾下就開了,真是帥呆了;病人也非常值得尊敬,需要我們的關心,大家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戰勝我們共同的敵人——疾病

醫學類實習報告 篇2

作爲醫學生的個暑假學校便佈置了社會實習,由於我學的是臨牀,所以就近找了一個熟人開的診所去實習。雖然學什麼不一定非要實習於那一行,即使少了些豐富多彩的經歷,可這樣可以學以致用也值了。大二學得粗淺,專業課雖學了幾門呢,但還只是略懂皮毛,而這次實習卻讓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診所裏工作人員只有一個女醫生。醫生就是媽媽的朋友,按輩分稱呼她李嬸。她開了十幾年的診所,最擅長的是給小孩打針。雖然我也很想學到她的這門“手藝”,但是難度係數也太大了,實在不敢恭維呀。

在李嬸的診所裏我首先學會了血壓的測量。瞭解到測血壓前被測者應充分休息,勿吸菸喝酒喝咖啡,不可憋尿。被測者應採取坐位或臥位,氣囊應縛在上臂中1/3,不可過鬆,也勿過緊,否則血壓值會降低。注氣速度要慢,水銀柱在聽診聲音消失後再升高20mmHg即可。放氣速度以每一心跳下降2mmHg爲宜。

聽診器應放在肘動脈處,再放氣後出現音時爲收縮壓,繼續放氣至聲音消失時爲舒張壓。

此外我還學會了肌肉注射和靜脈注射。肌肉注射選擇的部位是“臀大肌外1/4處”, 繃緊皮膚,針梗與皮膚成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注射時用力不能過大,以免注射液向注射點內的四周迅速擴散.同時將無菌幹棉籤置於進針點上方,在快速拔出針頭的同時將棉籤壓下。次給別人打針,怎麼也不敢下針,還是李姨助我一臂之力,紮下去了……第二個給一箇中年婦女打的,我怕扎不進去就稍微用力了一點,結果人家哎吆了一聲,嚇的我一身冷汗,忙給人家道歉,還好人家沒有責怪我,可嚇死我了……

靜脈注射,進針後見回血即鬆開止血帶,緩慢注入藥液。在注射過程中,要試抽回血,以檢查針頭是否仍在靜脈內。要注意注射藥液速度應按藥性分別處理。而且需長期反覆作靜脈注射的患者,應注意保護靜脈,不要總在一處。 靜脈注射方法是:病人垂腕,由於重力血管容易充盈,只要左手稍用力握住病人手掌下二分之一的五指關節,既可以順着血管走行方向繃緊皮膚,血管這樣顯得更直,更明顯,充盈度更好,穿刺成功率增高。

雖然我寫的頭頭是道,但是也只給幾個病人注射過,他們的血管都是很直的,難度係數最低,難度係數高了我可不敢上……

我還學了一下發熱處理。 最常用的方法是服用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0.3-0.6克l次,一天3次,飯後半小時服。除了藥物降溫外,還可用物理方法降溫,常用的方法有:①酒精擦浴,以30%-50%酒精,輕擦患者頸項,胸、腋下、上肢、手心手背,腹股溝處、下肢、腳心腳背。每次15-30 分鐘。酒精擦浴的優點是溫和,不像藥物降溫那樣難控制、有副作用,而且可以隨時進行;②冷敷:常用冷毛巾或冰帽置於患者頭部,也可將冰袋置於腋窩或腹股溝處。

雖然在診所實習很辛苦,但是我還是非常喜歡那些實習的日子。

通過這次實習,我充分體會到了醫務工作者承擔着的“救死扶傷、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復保健”的使命。唐代“醫聖”孫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論大醫精誠有這樣的論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寒靈之苦。”因此,醫學生掌握先進醫療技術的同時,還要具有愛崗敬業,廉潔奉獻,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品格,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才能更好的爲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作貢獻。

醫學類實習報告 篇3

7月5日上午,我們拜訪了李世聰老師。打電話聯繫時,聽得李老師聲音渾厚,中氣十足,我們按照約定時間到達時,他已經在小區門口迎接我們了。天氣不錯,我們便到玉淵潭公園找個樹蔭坐下來,開始了我們的訪談。李老師開朗健談又樸實和善,此次訪談我們受益良多。

一、學醫、從醫經歷

李世聰老師1948年出生於北京的中醫世家,從小看着爺爺行醫長大,聽着爺爺與北京的老中醫一起交流。5歲左右時就背誦湯頭歌、藥性賦,8歲左右學《醫學三字經》,12歲左右就敢爲夥伴們扎針灸,夥伴們也願意,並且治得很好。

19xx年知青上山下鄉,李老師被分到雲南。他待人熱心,經常用自己學過的鍼灸、推拿等方法爲周圍的人治病,結果因爲療效好,附近的人就都來找他治病。由於病人衆多,病因很多,有些病自己也沒有見過,他就翻看從北京帶來的醫書,一邊分析醫理,一邊臨牀實習,醫術大進,還自創了小兒推拿治療小兒夜啼症、清涼油塗抹肚臍治療腹痛腹瀉等方法。

20xx年成爲馬來西亞某慈善基金會醫藥顧問,在馬來西亞爲當地人民治癒地中海貧血症,癌症,癲癇,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李老師本職工作乃是測繪工程師,目前在地鐵九號線做監理工作。中醫是業餘愛好,同時也是繼承祖父事業。目前,李老師每週在北京學知園的“長禎國術館”坐診並做中醫講座。

二、部分案例

美尼爾氏綜合症。李老師在馬來西亞時,遇到某官員得了“美尼爾氏綜合症”。這是一種疑難症,主要症狀是眩暈,感到周圍物品搖晃,甚至倒置,甚者覺得天旋地轉。一般認爲這是耳中庭積水影響到平衡骨造成的。這位官員去了四個國家都沒有治好,結果,李老師用中醫“振陽利水”原理,採用按摩手法,很輕鬆就治癒了。

地中海貧血症。該病爲西醫三大血液病之一,在當地很多,據說在中國南方各省也有不少。此病是遺傳性疾病,是所謂的“不治之症”。西醫稱,只有換骨髓一法,但是由於費用高,並且配型不容易,故很少有人得到治療,病重時只能定期補血以維持生命。而李老師卻運用中醫思維方法,認爲是其母親懷孕時中暑,母子同病,生小孩後母親的病好了,而小孩的病深入骨髓。於是他用中醫治療“骨癆”的秦九鱉甲湯加減變化,成功治癒兩例地中海貧血症患者。

治癒“非典”。20xx年,非典肆虐,他的一位朋友在人民醫院感染了“非典”。他到朋友家幫忙治療,開了兩副藥,其中用了兩斤石膏,結果病人痊癒,也沒有後遺症,一切正常。而當時很多用西醫治療的病人,雖然在激素作用下保住了生命,但卻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股骨頭壞死,下半身骨頭像玻璃一樣的脆弱,很多人落得終身殘廢。

三、從醫特點

我們問老師擅長治療哪些疾病,李老師說,中醫不能夠分科,好的中醫應當什麼病都能治。他說,當年在農村當知青,病人來了你必須治,不能眼看着病人受苦啊!沒見過的病就臨時翻書、研究、探索。中醫的理論已經相當完備,所有疾病,中醫經典中都有治療之法。找到病因病機,治療也不是難事。

李老師治病的特點是活學活用。在傳統中醫的基礎上,發揮個人的理解和特長,善於治療各種疑難雜症。他治癒的很多病人,都是醫院治不好,沒有別的辦法而找到他的。

他說疑難病症,一般在他這裏,只要幾副藥,或者幾次到幾十次鍼灸就好了,急病就要幾分鐘見效。而且中醫治療不僅見效快,而且花費低,他說,他敢和西醫打擂臺,用中醫治療,效果比西醫好,而且一般花費不超過西醫的1%。不管什麼病,總花費不會超過3000元。那些得了白血病什麼的,花個幾十萬還治不好,這根本不必要。

四、對中醫和學中醫的看法

李老師給我們講了中醫幾千年發展的歷史,他說,中醫的“源流”,“源”爲民間醫生、經驗技術,“流”爲《內經》及各家理論。中醫首先是一門技術,治病救人的技術,它依賴於實習經驗。技術與科學是不同的,技術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經驗的積累、技術的需要,便帶動理論總結、文化的產生,《黃帝內經》便是夏商周幾千年醫療經驗的總結。

學中醫,和學中國其他傳統文化一樣,往往要求“熟記”加“活用”。例如,先熟讀甚至背誦《醫學三字經》、《湯頭歌訣》乃至《黃帝內經》、《傷寒論》等經典,記住常見藥性、常見病的治法。一開始可能不懂,但是在實習中一點點得到驗證後,對這些經典的理解會越來越深,達到一定程度後便可活學活用。李老師自己發明創造的很多獨特而簡捷的治病方法,都是經典活用的結果。學中醫必須重視技術,先學技術,然後體會、感悟其中的道理,這樣醫術、醫理通曉了便可活學活用。

醫學類實習報告 篇4

作爲一名在校兩年的醫學生,我以爲,光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聆聽課堂上老師的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因爲醫學除了基礎醫學,更重要的是臨牀醫學,即將所學的醫學知識運用到臨牀上,畢竟光抱着幾本書並不能夠給病人看病的,我們需要的是實踐。暑假,學校派下了一個任務,實踐活動。我利用假期的時間來到了縣裏的醫院,XX縣人民醫院,展開了爲期X天的實踐活動。

我在8月1號來到了住院部三樓的內科辦公室,一番自我介紹後,我便正式地跟隨普內的醫師XXX老師,她是一位很有耐心、責任心很強的老師。簡單的詢問後,我告訴她,學過的專業課並不多,只有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便隨她一起查房去了。浙江的八月是個多變的季節,加上臺風來襲,雨水不斷的,氣溫的下降使病房早已爆滿,就連走廊也加了牀位。

一路走過去,病牀上大多是抵抗力較差的老年人,邊上是家屬們在不辭辛苦的照料着。老師有七位病人,多是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或是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每到一個病人牀位前,老師會仔細的詢問病人感覺如何了,是否好點,夜晚尿量多少,痰量、痰色,痰是否易咳出,有無胸悶氣短的症狀,並檢查病人是否有下肢浮腫的現象,再結合護士血壓測量的結果,做肺部聽診,看是否還存在幹、溼囉音和哮鳴音。頭一天,我只顧觀察,充滿疑惑。或許是由於過度緊張,老師問的問題我都沒回答上,因此第一天雖然收穫不少,我卻不甚滿意。

第二天,我自己早早的來到醫院,按照老師的吩咐,將她負責的七位病人的病歷放在了桌上。8點鐘,全體醫生均在隔壁的護士辦公室,聽值班護士彙報頭天夜裏的各牀病人的病情變化,包括血壓變化、痰量、痰色、尿量以及夜裏病人出現的疼痛不適。短短的彙報不超過十分鐘,但卻是每天例行的一項工作。接着各位醫師便帶着各自的實習生去查房了。與昨日一樣的查房,所幸,病人的病情基本穩定下來,偶有一兩個還有膿痰、胸悶和不易咳痰的現象,老師一一記下,回到辦公室在電腦上添加或修改醫囑,根據實際情況增減或變換藥物,並提交給護士,讓她們爲病人執行醫師的醫囑,而後再將醫囑記錄到病歷中。

這時間,我幾乎幫不上什麼忙,只能在一旁觀看老師如何寫醫囑,遇上不懂的再問兩句。一個上午的時間,老師除了爲病人開了醫囑外,還辦理了兩個出院病人,因爲院方的規定,住院病人住院時間不能超過十二天,除了特殊病情以外。出院病歷要求很仔細,老師告訴我,現在人們的意識越來越強,所以使醫患關係變得更緊張了,而病歷也需要分嚴格。除去還給病人的就診卡,餘下的住院資料均得入庫保存。就這樣一直到十二點,下班時間已經過去半個小時,老師才完成手頭上的那份病歷,才脫下白大褂,走去食堂吃飯。不可否認,作爲一名合格的醫生,需要的不僅僅是責任心,還有不怕吃苦,任勞任怨的精神。

下午的時間比上午要稍微空閒一些。老師若是不開會,就繼續上午寫餘下的病歷,或者按規定收住院病人,或是接受門診病人的診斷,而我若是無事,便會看看診斷書和內科書,但都不是看得很仔細。有時遇上一些不懂的詞彙,如氣液平面,也會諮詢附近的醫生,他們都是不錯的老師。對待一個醫學生,他們也不厭其煩地解釋,回答我那堆問題。直到下午六點下班,才與老師道別,離開醫院。

呆在醫院,時間似乎過得很快,雖然早上再不能像平時放假那般睡到自然醒,也不能隨意地和朋友們聚會、逛街,但每天充實的感覺還是讓我很知足,每天晚上睡前,我都會回想這一天過得怎麼樣,然後記下讓我感動的瞬間。即使還是一名醫學生,可當我穿上那一身白大褂時,一切都會變得那般神聖,我又一種從心底發出的自豪與驕傲:將來,我也要像他們一樣,用我所有的熱情與愛心來回報這一身美麗的白大褂!我要不愧對自己,更不愧於信任我的人民,我要讓白色散發出神聖的光輝!

十八天的實踐時間轉眼就過,馬上又是新的學期,在臨別之際,我告訴自己,接下來,我要好好用心學習,爲成爲一名合格的醫生而奮鬥。

醫學生暑期實習報告二

醫生,是對救死扶傷的美麗詮釋;醫生,是對革命人道主義的不斷追求。作爲臨牀醫學專業的我們醫學生來說,成爲一名合格的醫生是我們的夙願。如今只是大二年級的我們,學校爲了讓我們更好地瞭解我們的專業,學校不僅開設臨牀導論課,還讓我們到各自的地方醫院提前體驗臨牀醫學實踐。於是,在這個特別的假期,我帶回家鄉的不僅是思鄉情愫,還有一張學校的介紹信。

萬事開頭難。拿着介紹信的我並沒有像我想象中那麼容易的就進入我地方的醫院。因爲只有大學二年級的我所具有的知識真是微乎其微,光是滿目琳琅的科室種類就足以讓我頭暈許久,提及對於各個科室的認知,更可以讓我羞澀爲一隻井底之蛙。於是,剛開始就在第一所醫院就碰壁,被以不收大二見習生等鐵規定爲由所拒。之後經過各方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幸運地被永安市立醫院寬容接受,並被安排到內科裏的消化,呼吸,腎內分泌等科室裏見習,之後又轉到普通外科與腫瘤外科裏見識學習。

第一天,穿着以其他醫生不同標誌的白大褂,掛着見習生牌子,神情慌里慌張的我在科室裏顯得格外顯眼。還沒來得及認熟科室裏的所有人,我就馬上被叫去一起查房。查房?查房!我努力平定自己在醫院科室與真正醫生一起共處的激動與不安,讓自己去見識以往只有聽說的查房。不容自己在原地慌亂,我馬上跟上醫生的腳步,一間一間地探望病人。在病房裏,感覺醫生的問診等一些步驟在腦海裏會有些模糊印跡,我努力尋找臨牀導論課上所學知識的影子。但當醫生問問我一些臨牀知識,時不時問問我的情況,考考我一些技巧,我都幾次語塞,不知如何回答。少頃,我覺得我此時在醫院的出現就是個多餘。是啊,自己掌握的知識太少了,腦海裏就只有五個字:什麼都不會……

誠然,在見習的這段時間裏,“什麼都不會”真深深嵌入我的腦海裏,我深深體會到自己滄海一粟的渺小。自己掌握的知識真是太少了,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不知道需要給自己充多少電。“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且不說自己缺乏多少的專業知識,且不說自己缺乏多少的臨牀經驗,醫生本身確實就是個終生學習的職業。在這次見習中,科室辦公桌上的更種專業書籍不可枚數,各個醫師查閱書籍的畫面屢見不鮮,各科醫相互探討的場景更是比比皆是。病人的症狀並不能像書上理論情況的發展,很有可能是同時幾個病狀的同時疊加,與此同時醫院現場的突發情況隨時會發生。爲了能夠應付瞬息萬變的病人狀況,窮則變。所以,醫生必須無時無刻在學習,在我今後的道路上,我必然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不斷汲取營養,才能爲自己的理想插上翅膀。

這次見習中,接觸的許多都是隻聞其名的陌生事,幾乎都是新鮮的事。這次見習中,有幸能看到穿刺引流、B超、彩超、心電圖的測量等操作及大腸的局部切除術等外科手術,雖然只能一旁的觀看,依然激動不已。對於這些操作及有些關乎性命的手術,我也不由得有着擔憂與害怕。當我向醫生問及對這些工作的感覺時,這些醫生們只是微微一笑,並反問“經常重複做的事情,到最後你還會有什麼感覺?”我思忖許久,確實,到了孰能生巧,信手捏來的狀態,就不會在像我新手這樣有着緊張,好奇,害怕的錯雜情緒了吧……

對於一個職業有它的社會道德操守,身系人命的醫生具有應有的醫德更是理所應當的。之前就有聽身邊生活許多人對醫生的評價,其中褒貶不一,但大部分的人都會有偏見。醫生對待病人的態度,醫生的道德觀念等等都在和自身利益在歷史天平上經受考驗。這次見習中,我待的消化內科的病人天天都是絡繹不絕,並且不斷有新的病人住進來。主任醫師及同組的兩位醫師有時候忙的七上八下。

我見過一次這樣的情況:在一次上午,那天也不知道爲什麼正好新住院的病人特別多,同時也有許多病人家屬陪同病人一起來到醫院,辦完住院手續的他們馬上都來科室裏詢問自己家屬的情況,很快科室就被病人家屬及其他的一些病人圍得水泄不通,主任只能邊進行着手頭的工作並不時擡頭回答一個個回答周邊的病人家屬,並且不時會有幾個護士輪番拿病歷或者其他文件給主任或者叫主任去處理其他事情。這樣的喧鬧的狀況持續了半個多小時,空氣中充斥越來越煩躁氣息,主任的語氣也顯得越來越不耐煩,只是見習生的我也看得愈發煩悶。感覺整個科室就是個巴爾幹半島,只需要一個火星就能點燃的火藥桶。果真不愉快的事情不幸發生了……一個年近六旬的老病人在等了有點長的時間後也起了慍色,在輪到他的時候,由於他是老病人,主任只是讓他按上次的診斷繼續治療觀察。這個回答讓老人不願意了“可是病情一直沒有好轉啊?

難道我就一直就這樣乾等下去?你要給個說法啊?”主任頭也沒轉地說“我現在很忙啊,你那病按照診斷的沒有錯的,你先回病房!”“什麼?那我到底多久纔好?我等這麼久就等你說這句?你這有多大牌啊?”老病人怒道。原本就煩躁的主任也怒地放聲“你沒見我正在忙嗎?不相信我就不要找我看!”“你這庸醫!你這是在謀財害命!”面紅耳赤的老人吼道。主任也怒了“什麼?你說什麼?不願意就出去!”頓時,空氣感覺都凝固了。兩人相互瞪着雙目相對着,感覺有着什麼更不好的事情將一觸即發。科室此時卻顯得出奇的靜,似乎連一根細針的落地聲都能聽見。還好,聞訊而來的護士與其他科室的醫師都安撫場面。氣沖沖的老人最後回到了病房,主任在一旁單獨坐着冷靜許久,才繼續開始工作。看着這個場景的我倒吸了一口涼氣,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但令我比較意外的是,之後主任主動去向那個病人道歉,並且好好的解釋他的病情。

萬幸這件事情有個好的結果,但是這件事卻令我感慨頗深,之後也偶爾會發生類似的事情。就對於這件事,我首先也爲病人所受的待遇感到不公,但是我更能理解主任,瞭解主任的無奈。在那樣的工作強度下,誰能始終保證自己原來穩定情緒?換位思考下都會有這樣的煩躁。

我也爲自己的未來,爲這個社會感慨。要處理好醫患關係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現在外面流傳着的一些關於醫生脾氣差的流言蜚語並不能直接就全歸醫生的錯,在中國這個社會環境下醫生的工作環境並不是設想中的那麼美好,我們以前在學校所幻想的醫生的安慰舒適的場景也需要重建。對這樣的情況,想到未來的我,我也只能無奈的搖搖頭。現在,我不能期待未來的醫院以及醫療環境能有改善的多麼的美好,我只能從現在開始慢慢的改變自己,加強自己的溝通技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好好的培養一個好的品性。

這次見習,由於現在才大二,知識儲備遠遠不足,無法學到太多的臨牀技巧。我見習的後期大部分都開始觀察醫院醫生們的工作。我發現,醫生每天的工作很多都是具有重複性,除了之前說的時常會有大量病人需要處理時會忙的手忙腳亂,有時就是一個下午都在打病歷,這是最枯燥乏味的。而且,醫生雖然有工作上下班的時間制度,但是醫生加班已經成爲了家常便飯,醫生的工作強度其實很大。

更令我吃驚的是,醫院對醫生職稱的考察比較嚴厲。且不論醫生,就是醫院的護士,她們從進醫院當護士後,要經過至少五年的考查才能生爲護師,然後再經過七年才能生爲主管護師,然後再經過幾年的院方考察,才從一批人裏面選出一個護士長,真是十年磨一劍。同時,在小的地方醫院裏,剛進去的幾年裏,醫生與護士的工資與待遇是極低的,工作與收入並不成正比,但剛畢業的醫生與護士也是無可奈何的。我對未來的憧憬確實一下破滅,感覺一切都是海市蜃樓,這時深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的份量。

我開始對此表現的比較的消極,感覺自己選擇了一個錯誤的專業,但之後和外科裏的一位學長的談話又重塑了我的積極性。他說“一切開始都困難的,但只要選擇了,就不要放棄,不管前面的路變得怎麼樣。作爲一名醫生,只要你認真,生活下去是沒有問題的,而且一定會越過越好。更重要的是,作爲一名醫生,你不僅可以保護你愛和愛你的人,你還能救治許許多多的人,爲這個世界做出許多的貢獻。人生在世,總要給這個世界改變什麼,總要向社會證明你存在的價值。”我深深被他說的話所觸動…

是的,未來的道路因爲害怕而變得崎嶇,未來的方向因爲膽怯而變得迷茫。我既然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定要風雨無阻向前;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必是白衣天使的背影。我不該悲觀,我不能膽怯。今後大學讀書還有三年,考研還要三年,到醫院後也許還要幾年的培訓。誠然,倚天照海花無數,高山流水心自知。在今後這麼多的學習日子裏,我不會彷徨,我必當矢志不移地學習我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彌補自己的缺陷,立志做一名合格的醫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今後,我將以“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篤定自己的信念,一路向前,演繹鏗鏘。

醫學類實習報告 篇5

我是21x級醫學系護理十班學生張寧,通過倆年的理論知識學習,爲了能使我們學到的理論知識較好的運用到臨牀實踐當中,學校爲我們安排了爲期九個月的實習生活,這是我們踏入社會走進工作崗位的最佳鍛鍊機會。

我們於20xx年6月份踏入到開封市第一人民醫院,開始我們爲期九個月的實習生活,首先感謝開封市第一人民爲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和各種優越的實習條件,感謝各科老師對我的耐心教導和細心照顧,讓我在踏入工作之前能得到一個這樣好的鍛鍊機會。

根據護理部的精心安排,我們先後輪轉了急診科,手術室,神經內科,外科,兒科等十二個科室。

我們實習的第一站是急診科,在這裏我們的實習時間只有兩週,但由於是我實習的第一個科室,對此充滿了好奇與期待。腦子裏是一片空白,一切看來都那麼的新鮮。剛去的時候護士長給我們分別安排了帶教老師,帶教老師先帶領我們熟悉了這裏的環境,接着爲我們講解急診科的工作性質。剛開始的幾天感覺仍是陌生和不解,因爲是學生的身份,所以感覺就是站也不對,坐也不是。

好在帶教老師對我很好,什麼事情都爲我們講解,有些事情也讓我們去動手,慢慢的我們也熟悉了這裏的程序,還清楚的記得在急診科爲病人扎的第一針,由於技術不好給病人扎穿了,雖然這樣病人並沒有責備我還安慰我說沒事都有第一次,在心裏我很感激這位病人對我的理解。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了解到了各種急救藥品的用途劑量和使用方法。

掌握了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方法和心電圖機的使用。使我瞭解到做爲一名急診科護士,不僅要有各專業的理論知識,更要掌握各項急救技術,還要具有常人沒有的耐心和細心;要在緊急情況下動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以真心真誠的態度對待病人,與病人家屬做好溝通,這些工作看是簡單絕非是一朝一夕的,讓我對護士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接下來我們進入和急診科完全不同的'另一個科室手術室,雖然是我們的第二個科室但性質和第一個完全不同對於我們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在這裏的每一項操作都要求嚴格無菌,進入手術室的第一天護士長並沒有爲我們安排帶教老師,而是領着我們一組人熟悉手術室的佈局和器材物品的放置位置,然後教我們手術衣是怎麼疊的和七步洗手法的操作流程。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跟着帶教老師很認真的學習手術室各方面的知識,瞭解了手術室的工作性質,在工作中我嚴格要求自己,掌握了手術衣,無菌手套及外科洗手的方法,熟悉了常用手術的體位及手術野皮膚的消毒方法,在這實習期間爭強了我的無菌概念,加深了無菌原則,讓我更加了解了巡迴護士和洗手護士的職責,使我更加懂得工作之間互相配合的重要性。但是由於時間短暫,對於有些手術器械的名稱及用途仍不是。在以後的實習科室中一定會再接再厲努力完成實習任務。

在接下的實習中我們進入到了各科病房的實習,在病房實習和在手術室完全不同,在這裏我們接觸到更多的是家屬,由於是實習生家屬病人對我們很排次,動手操作的機會很少,乳腺甲狀腺科是我們進入病房的第一個科室,由於都是一些女患者我們很少動手操作,更多是跟着老師排排水,換換液體。在這科室掌握了生命體徵的測量方法,熟悉了氧氣霧化吸入的操作方法,瞭解了外科換藥術及負壓引流球的護理方法。

下一個科我們進入了內科的實習,在內科和外科有很大的區別,內科病人更需要護士們的細心觀察,每一個微小的表現症狀都要我們細心的觀察到,ICU的每一個病人的生命都危在旦夕,需要我們做到七勤,在ICU實習很累,一天十二個小時基本上都沒做過,每個病人都是二十四小時輸液,雖然在這科很累但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是在其他科室見不到的如呼吸機的使用,腰椎穿刺病人的護理,熟悉了血氣分析動脈血的抽血方法,掌握了電動吸引器的吸痰方法。在這裏也讓我清楚了人的生命真的很脆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真的很幸運!

然後我去另一個內科的重要科室心內科,在這個科室是我動手操作最多的,剛開始我總是粗心大意老犯一些不該犯的錯誤,記得第一次做十八導連心電圖時本來病人應該是側臥位的但我讓病人平躺了!在這裏我學會了打肚皮針,第一次動手畫體溫單第一次單獨做了在其他科室沒有做過的操作,掌握了低分子肝素鈉的注射方法:

1低分子肝素鈉是皮下注射,所以要掌握好進針角度。要根據胖瘦調整進針角度。體形偏胖的患者進針角度可以大一點,相反則小一點。

2.藥液很少,在排氣的過程中要小心,回抽藥液不要太用力,推藥的時候要注意按摩局部的皮膚,可以使藥液吸收加快還可以減輕痛苦。

3.經常使用該藥的患者要常更換注射部位,不然則會出現硬結。

4.低分子肝素鈉是在冰箱中保存的,不能在常溫中放置太長時間。

在這裏,不僅學到了豐厚的臨牀知識,還改掉了我一些粗心大意的毛病及我浮躁的情緒,使我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爲我以後的護理工作奠定了堅實的

我實習的最後一個科室普外,在本科我掌握了外科病人的常規護理,如直腸癌腹外疝闌尾炎及其他手術的術前術後護理,掌握了引流管的護理及更換方法:如要保留引流管的通暢,勿扭曲受壓,密切觀察引流管引流的量顏色及性質。鞏固了在其他科室學到的操作技術:如靜脈輸液、肌肉注射、壓縮霧化吸入、晨晚間護理等。

在實習過程中,本人嚴格遵守醫院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實習護士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關心病人,不遲到,不早退,踏實工作,努力做到護理工作規範化,技能服務優質化,基礎護理靈活化,愛心活動經常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做到理論學習有計劃,有重點,護理工作有措施,有記錄,實習期間,始終以”愛心,細心,耐心”爲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腳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爲患都提供優質服務,樹立了良好的醫德醫風。在這僅僅幾個月的實習生活,不僅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更增加了我對社會的閱歷,是我的生活有了色彩。

存在問題:

1,實際操作與理論知識不能緊密聯繫到一起,還需要再接再厲。

2,做事不夠果斷。

對學院的建議:

1,希望我們在學院期間能夠聯繫各大醫院加強我們的見習機會,能夠使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加深我們的印象。

2,實習醫院聯繫的儘量是綜合性醫院,內、外、婦、兒都有的科室,這樣能使我們學到的每門課程都能和實際工作相聯繫,加深我們各課程的理論知識。

3,希望在學校期間能夠給我們學生多加點實驗課,加強我們的動手能力,不至於到臨牀上手足無措。

最後祝願我們醫學系越來越強大,輝煌,培養出更多的優秀護理人才。

醫學類實習報告 篇6

實踐可以加強理論知識的認知,可以熟練所學的各項操作技能,它是各專業學生成才必不可少的一步。醫學是特別神聖的學科,正如人們所言它是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因此對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臨牀實習顯得尤爲重要。學校像以往一樣給我們安排了一年的實習轉科。轉眼一年的實習就要結束,心裏有太多感慨。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方面,僅以此記錄我這一年以來的心得體會。

滕州中醫院實習篇

20xx年5月來到滕州中醫院,一個陌生的城市一個全新醫院。在此之前我一直在一個鄉鎮衛生院見習,初次來到一個醫療系統相對來說比較正規的醫院,心裏或多或少有些不適應。擔心自己所學書本上的知識不能應用於臨牀;擔心科裏的老師不會像課堂的上的老師那樣有耐心;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接待我們的科教科主任王老師人特別和藹,脾氣也特別好。當天安排好我們的住宿,第二天下午給我們開了實習前的一個小小會議,安排實習分組並且交待一些注意事項。緊接着我們就開始了這爲期一年餘的實習。

心內科是我實習的第一個科室,正如王老師所說科裏的老師都特別友善,對待我們也特別熱情。我們的帶教韓老師特別負責,他嚴謹卻不嚴厲,博學卻不多語,在這個科裏韓老師向我們講述了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一些常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以及各種心律失常心電圖的典型表現。指導我們學習心臟的聽診,在他的耐心指導下我學會了聽正常心音、二尖瓣狹窄(我們特別幸運見到幾例風溼性心臟病的患者,有幸聽到二尖瓣狹窄時的開瓣音)、二尖瓣關閉不全(收縮期吹風樣雜音、主動脈瓣狹窄(收縮期噴射性雜音)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舒張期嘆氣樣雜音)時的雜音。當時學習西醫內科時心血管系統疾病所學不是太好,所以很多東西都有些一知半解的感覺,以致當時老師考我們房顫的心電圖特徵是什麼,我都沒能答上來,給我一個很深刻的教訓:雖說理論知識在臨牀所用不是特別大,但是如果離開了理論談臨牀,那就是空談。因此在我有空時間好好惡補了一下西醫內科心血管系統的疾病的有關知識。還有一個記憶深刻就是第一次見到青黴素過敏性休克並且參與到搶救過程。藥物過敏性休克特別嚴重尤其是青黴素類的藥物過敏。當時是晚上7點左右,科裏的老師大部分都走了,只剩朱老師值班,當時還有一個骨科的會診,朱老師因事一時走不開,派我們先去做個心電圖。在這過程中病人誘發房顫,血壓下降,心率減慢,病人自覺心慌,出汗。當時值班朱老師和護士老師一直守護在病人旁邊進行搶救,當時一段時間病人血壓降到測不出,我們回來後幫忙做心電圖,記述搶救過程,觀察病情變化。還好病人經靜推腎上腺素後血壓開始回升,心率開始恢復。經一系列搶救措施運用後病人自覺症狀逐漸好轉,心電圖回覆到原有狀態,血壓上升至正常水平,搶救成功。朱老師和護士老師都鬆了一口氣,幸好朱老師沒去會診,否則病人就難以搶救過來。我通過這件事意識到臨牀醫生的責任的重大,也意識到時間對醫生和病人的重要性。

在心內科一個月的實習結束後我又陸續去了呼吸和內分泌科、消化內科、中風科、燒傷整形和肛腸外科。由於滕州中醫院的規模並不很大,他的很多科室是合併在一起的。例如呼吸內和內分泌科就合爲內二科。在呼吸和內分泌科學習了肺炎、糖尿病、甲亢的診斷和治療,學習了乾溼囉音的聽診,有幸見到一例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她的手指幾乎均是天鵝頸樣畸形,並且有大量心包積液,心電圖呈典型ST段弓背向下的擡高,特別典型,還有一例中央性肺癌的患者,他的右側肺部聽診完全沒有呼吸音。在消化內科,科主任是我們學校的中醫博士,也就是在這個科和中風科中醫的運用是最爲廣泛。阻塞性黃疸(中醫的陽黃,茵陳蒿湯主之)、單純性腸梗阻(中醫的腑實證,承氣湯系列主之)、脾約證(麻子仁丸)、腹脹(中醫的痞滿,半夏泄心湯主之),雖然中醫應用相對心內科來說比較廣泛,但是仍然只是起輔助作用,西醫西藥的運用依舊占主導地位。

在中風科實習過程中,跟隨張院長待過一天門診,也許只有在中醫院的門診裏纔不會見到西醫的身影。一天下來,我抄方的手累的痠痛痠痛的,但是感覺還是蠻激動,學到不少中醫的知識,雖然自己不打算再從事中醫方面的醫療事業,但看到這麼多人相信中醫認可中醫心裏還是蠻欣慰的。我特別佩服中風科主任楊老師,他自己根據經絡的走行,發明了中風病人肢體功能康復的一系列器械和體操,尤其是五個圈療法,簡便易行,任何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進行。楊老師特別熱情,用經絡分析儀給我們每人做了個經絡全息圖。逐一向我們講解中醫經絡的運用。我記得當時因爲準備考研,加上滕州天氣炎熱我的身體幾乎到吃不消的地步,楊老師爲我做完後告訴我十二條正經均處於低水平運作狀態,再不注意身體,加強營養就會生病。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中醫的未病先防的優勢。

內科系統轉完後我來到燒傷整形和肛腸外科,外科的老師同樣特別和藹,耐心指導我們該如何換藥,如何拆線,如何包紮。並且帶我們去手術室,身臨其境感受手術全過程。我記得第一次去手術室,心裏特別緊張,一直擔心自己的操作不規範。進去後只記得該如何刷手,忘記該怎樣穿手術衣了,手術室的護士老師把我罵了一頓,趕了下來。當時臉皮比較薄,眼淚一直在眼窩打轉,不過堅持沒有落下來。後來仔細想想老師罵的很對,無菌概念對外科醫生非常重要,稍不注意就會造成嚴重的感染,甚至威脅病人的

生命。我回去好好把外科無菌術重新學習了一遍。在接下來的外科系統裏由於準備着考研,用在實習上的心思開始不像以前了。滕州的實習到20xx年9月份就圓滿結束了,我們依學校的安排回到濟南,來到千佛山醫院。

千佛山醫院實習篇

按學校安排原先在章丘人民醫院和膠南市中醫院實習的同學回濟南後同樣在千佛山醫院實習。這樣我們22個人組成了新的實習隊伍。20xx年10月我們在實習管理科李明老師帶領下走進千佛山醫院,繼續我們的實習學習。爲方便我們實習,李老師把我們分成11個組,安排了11個科。因爲20xx年1月份的考研,爲讓我們好好備考,所以年前只安排了兩個科。我要轉的就是腎內科和內分泌科。

腎內科是我來到千佛山醫院這樣一個省三級甲等醫院要轉的第一個科。心裏充滿了激動感,同樣也充滿自卑感。激動是因爲自己能走進這麼一個正規醫院實習,自卑是覺得自己是中醫的學生,西醫的知識掌握的比不上西醫院校的學生。這種感覺持續了很長時間後才散去。在腎內科實習過程中,帶教王尊鬆老師對我們實習學生認真負責,每次查房給我沒講授很多東西。因爲之前從來沒在腎內科待過,在這科裏實習完全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很多都不懂。王老師給我們講解了腎性高血壓的用藥(ACEI、ARB對腎臟有保護作用的降壓藥必選則,多藥聯合)、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標準與治療方法、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與治療。熟悉了環孢素、驍悉、強的鬆等藥物的應用。在病房裏觀看了頸靜脈穿刺,腎穿刺取活檢標本的全過程。很快兩週的實習就結束了。接下來我來到內分泌科,那是距離考研還有2個月的時間,心思開始全部放在考研的備考上。實習有些鬆懈。在內分泌科的實習不再像腎內那樣認真,所學甚少。

1月份考研結束,實習重新進入狀態。我開始了心內和消化內科的實習。在這兩個科重溫習了在滕州中醫院所見的疾病,見識了千醫老師的醫療技術水平。在心內科胡和生老師指導下學習了病例的書寫,獨立完成一份大病例。學習了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擴張性心肌病的診斷治療。第一次走進介入診療室觀看了冠脈造影術和射頻消融術。第一次參與心肺復甦。在消化內科,和師姐配合完成胸腹腔穿刺術。很遺憾是沒有去胃鏡室觀看內鏡檢查術。內科系統結束後我來到千醫的急救中心,在這個科裏跟隨王光海老師在搶救室和病房學習了百草枯中毒的搶救流程,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療法,II型呼吸衰竭的治療,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搶救治療。在這個科裏,感觸最深的就是時間的重要性,對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每個急診的老師都緊繃着一根弦。做個好醫生不易,急診的好醫生更難。

在接下來的幾個科裏印象最深,感觸最多的要數神經外科和婦產科。這兩個科對我

來說同樣是嶄新的空白(從未實習過)。在神經外科,各種車禍所造成的顱腦外傷比比皆是,腦動脈瘤破裂造成的顱內血腫同樣應有盡有,他們或意識清醒或處昏迷狀態。每個人的症狀都很典型。在這個科裏我學會了看顱腦CT和MRI,學會怎樣區分硬膜外血腫和蛛網膜下血腫並估算出血量,學會了看動脈瘤的三維立體呈像,在病房觀看了腰椎穿刺術,第一次跟汪建軍老師進入千醫手術室,觀看了鑽孔引流術。在神經外科實習收穫頗豐。在婦產科實習時,觀看順產和剖宮產手術全過程,熟悉並學會婦科檢查的全部流程。在產房學習了胎心的聽診,觀看了2個月胚胎停育後的清宮術,和妊娠4個月的引產術。熟悉了產科的用藥奧力妥、米索、垂體後葉素、利多卡因和引產用藥依沙吖啶。在婦科跟隨老師進手術室觀看了卵巢惡性腫瘤切除術和腹腔鏡下左側輸卵管妊娠取胚術。腹腔鏡手術在外科手術中應用範圍逐漸擴大,病人痛苦相對以往減輕很多,且手術刀口小,容易癒合。

在這一年餘的實習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不曾講述的東西,同時基本能做到將課堂所學應用於臨牀,也意識到很多自己所學的不足,仍舊需要繼續努力。正所謂醫學沒有止境,選擇了學醫就選擇了終身學習。非常感謝學校安排的這一年的實習,無論是對我今後的學習中還是工作中意義都是非常重大的。經過這一年的實習過程,我可以堅定的說選擇學醫我不後悔。

醫學類實習報告 篇7

參觀時間:20xx年2月18日

參觀地點:重慶市中山醫院

帶隊老師:王平

2月18日,星期三,天氣晴好。

下午1點15分,我們生物醫學工程20xx級全體同學,共30名,在學校大門集合完畢。1點30分,我們在王平老師的帶領下乘車前往本次實習的地點,重慶市中山醫院。

在路途中,王平老師爲我們講解了本次實習的目的及重點,並且提出了一些參觀實習中需要注意的紀律和要求。山東新華醫療器械廠SL—1型放射治療模擬定位機

通過X射線透視觀察,定位腫瘤的大小和位置,是腫瘤患者在放療前檢查、制定、確認治療計劃的必備設備。

特點:

1、圖像清晰:不論在低亮度,還是在高亮度條件下都能獲得高質量圖像。

2、各種模擬參數,顯示精度高,重複性好。

3、可自動設置機架角度,源皮距SAD。

4、影像增強器的掃描範圍大,並可與光闌同步移動。

5、具有末幀圖像鎖存功能。

操作方式:

全部模擬檢查均可通過電視監測隔室操作,控制檯具有控制、顯示數據等功能。必要時可用手控器近臺操作。

2)山東新華醫療器械廠XHDRl8高劑量率遙控後裝治療機

後裝技術最初只是應用於婦科腫瘤的治療,後來發展到廣泛應用於治療鼻咽癌、食道癌等等腔內腫瘤,即作爲內照式與外照式之間的填充。目前後裝技術使放療對於腔內腫瘤的治療效果可達到手術水平,甚至優於手術治療,因此成爲治療腔內腫瘤的首選方法。

3)德國SIEMENS公司Primus6/15MV雙光子醫用直線加速器和多葉光柵(3—D)

PRIMUS是西門子公司專爲調強治療而研製的最新型全數字化直線加速器。該機爲全數字化處理,自動化程度高,精確可靠,可進行高質量放療。PRIMUS意指Productivity(高效),Reliability(穩定可靠),IntensityModulation(調強)和UnifiedStructure(結構統一)。新的固態化技術使PRIMUS的體積較之早期的MEVATRONK減少了76%。這意味着客戶可以大大的節省機房面積,因而也就節省了機房造價。

中山醫院購進這臺設備耗資70多萬美金。該機可以發射兩種射線(電子線和X射線)進行放療。X射線可根據腫瘤深淺選擇使用不同的檔位,共分6檔。

4)南京東影公司Angelplan—3000頭部三維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簡稱X頭刀)

5)南京東影公司Angelplan—3000體部三維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簡稱X體刀)

AngelPlan—3000(A、B)系統是應用於頭部,或體部的X射線三維立體定向精確放射治療產品。獨特的設計思想和實現手段,使頭部治療和體部治療一樣精確,是真正意義上的X刀。

頭環及準直器

6)南京東影公司Angelplan—20xx無框架三維立體激光定位系統(CT—sim)

Angelplan—CTSim模擬激光定位系統是東影公司在中國率先推出的適用於X—刀、適形放療的無框架三維立體激光定位系統。該系統是Angelplan三維立體定位牀的可替代高端產品,主要用於大型專業腫瘤診治機構、有實力的醫療單位,也使不適合彩三維立體定位牀的醫療機構有了擁有X—刀、適形放療手段的基本條件。

系統特點:

1、使用理解方便,效率更高

2、採用光機電一體化技術,避免了機械誤差

3、精度高,重複定位誤差極小CT成像效果很好

4、可直觀方便地驗證定位精度

5、TPS結果更準確

6、更專業、更科學,患者更舒適

組成結構:

1、三維立體激光定位系統

2、檢測校驗裝置

3、校正精密量具

4、定位支架與定位腹膜

5、系統控制計算機

6、軟件系統

7、Windows操作系統

性能指標:

1、綜合定位誤差可實際控制在1、5mm之內

2、激光線可調整聚焦,標識位置激光線寬小於1mm

3、重合激光線吻合誤差小於1mm

4、步長誤差小於0、3mm

7)南京東影公司Angelplan—20xx型三維常規、適形放射治療計劃系統(3D—TPS)

系統特點:

1、通過DICOM接口,直接從CT、MRI等主機上讀取圖像數據並解碼成治療計劃系統所需要的圖像格式,大大縮短圖像預處理時間,利用圖像的高保真度進行窗口寬牀位調整,使病竈的診斷和提取都相當方便

2、提供適形野的自動設置功能,系統可根據病竈的投影形狀自動給出適形野的形狀,即可通過系統提供的擋塊技術來實現,也可通過系統自動配置的多葉光柵來實現

3、提供了實際尺寸的適形野和擋塊設計圖,直接用於適形鉛塊或擋塊的製作和加工

4、提供了射野的補償調整設計,可用於多野適形調強放療計劃的制訂

5、提供了進行電子線和X線混合照射的治療計劃設計功能

6、臨牀必備的質量保證系統

二、心血管治療中心

中山醫院的心血管治療中心擁有心臟導管工作站、心臟介入治療室等科室。主要設備有:

1)GE公司LCVplus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

LCVplus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可以實現最先進的三軸系統設計是國際上唯一採用計算機控制的系統,具有獨特的動態實時減影高效三維血管造影技術,獨特的計算機最佳投影角度定位技術,獨特的智能化手柄技術,配超強圖像後處理工作站。

2)心電導管工作站

在線計算導管手術中獲得的血流動力學數據,適合新生兒、兒童、成人。開放式結構,使得同步處理的用戶數量不受限制。大容量存儲能力,保存病人數據、波形和圖形。開放式設計,自由輸入或輸出HIS系統和多種臨牀數據系統,帶有血流動力學信息的圖像存儲和彙報功能,多種預置的分析軟件,如:冠狀動脈樹報告軟件,先天性心臟圖片軟件。DICOM連接傳輸圖像。

3)心內電生理儀

心內治療時,此儀器可以實時現實當前心內指標,心內活動狀況,便於手術進行。

4)美國柯達公司DIRECTVIEWCR900型計算機X線攝影系統(CR)

傳統的普通放射學通過膠片獲取與存貯信息,因此若膠片損壞,則圖像消失。而CR是照片時信息存貯於影像板(IP板)上,經過計算機讀取與轉換形成數字化圖像。因此,CR具有圖像後處理功能,通過調整,不僅可最佳顯示被觀察部位,而且可觀察不同的組織結構。可直接用激光相機記錄信息於膠片上,不僅可提高膠片的圖像質量,而且通過激光相機與自動洗片機連接,減少操作程序,節約時間及人力。此外,數字化信息可用磁帶、磁盤、光盤等儲存,有利於長期保存。

醫學類實習報告 篇8

實習時間:xx年7月6日至xx年4月9日

實習地點:襄樊市襄陽區人民醫院(二甲優)

實習目的:臨牀畢業實習是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是理論聯繫實際,進一步學習鞏固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熟練基本技能和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的綜合性訓練。樹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熟悉醫院工作制度、規則、程序;培養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基本診療技術;對各科常見病、多發病能夠獨立地診治,對較複雜的疾病和急診也能夠判斷病情輕重和進行一般處理。實習結束時,達到初級住院醫師的要求。

實習隊的組成:

分散實習內容:在校專業知識的學習結束了,畢業實習成了我們進入臨牀工作的崗前學習和培訓,是理論知識到臨牀實踐的一種昇華,也是重要的轉折點。

我是07級臨牀醫學專業的學生,我們這一屆的學生有的通過應聘到外省或本省的醫院,有的是家庭關係自己找的醫院。我呢,沒有聯繫好別的醫院,就由學校安排到襄樊市襄陽區人民醫院實習了。

在這個醫院實習的臨牀和護理專業的實習生有近百人,隊伍還是很龐大的,學生管理就很重要了。在正式進入臨牀實習之前,醫院組織我們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這次考試讓我們領教了管實習生的老師的厲害了。

臨牀和護理實習生一起考試,一個臨牀的一個護理的插開坐,許多同學都有些緊張了。xx年7月6日我們在辦理完實習手續,接到分科通知後,就正式進入臨牀實習了。剛離開生活了兩年的學校,來到一個陌生的實習單位實習,面對一張張似曾相識的面孔,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新環境和人,熟悉的是白大褂,親切,自然。我和同班兩個男生被分到了普外科。帶我的老師,個子不高,三十多歲。在我的印象中外科醫生都是身材高大的形象,而他的個子和我差不多高。

當我看了普外科醫生簡介後對他另眼相看。魯老師是個副主任醫師,擅長腹腔鏡下肝膽各種複雜手術,腹腔鏡手術是普外科比較有技術含量的手術方式,因其是微創手術,現在越來越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魯老師憑藉着他嫺熟的技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爲科室創下了可觀的收入,在科室享有很高地位,跟着他進修的就有兩個醫生。我與外科無緣,因左下肢殘疾,拄着柺杖,做起事來心有餘而力不足。我並沒有保持沉默,雖然上不了手術檯,但一些外傷清創、縫合、固定、包紮,我還是可以做的。老師也看到了我的缺陷了,所以只要有外傷的病人,老師都會讓我去處理的,我每次都是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盡最大努力去做好每一步,也得到了老師的讚揚。

有一次,老師在換藥室給一個頭皮裂傷的患者處理完傷口準備縫合,讓我遞一根縫線。我撕開縫線順手就放到了無菌彎盤上,裏面還有無菌紗塊。這時老師斜瞟了我一眼,那眼神顯然透露出一種責怪。我並沒有意識到哪裏做錯了。病人走後,老師用訓斥的語氣說:"你一點兒無菌觀念都沒有,遞線是你那樣做的嗎?撕開外面一層包裝,手不要碰到裏面一層,然後將線遞給我,不要一起放到彎盤上,那樣紗塊和線都被污染了。"聽了老師的訓斥,想一想剛纔確實是做錯了,我記住了老師的教誨,從那以後再也沒有範那種低級錯誤了。

通過在普外科的實習,我建立了無菌操作的觀念,掌握了外科的基本操作,見到了常見的疾病:疝氣、闌尾炎、肝膽結石、痔瘡的診斷及治療。我明白了在外科實習不僅僅是上手術檯才能學到東西,在臺下學好基本的技能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將來考執業醫師就是考這些基礎內容,實習生掌握這些足夠了。第二個科室我轉到了泌尿外科。這個醫院泌尿外科的病人不多,手術也比較少。除了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取石術、前列腺電切術這些大手術外,還做的最多的要算包皮環切術了。

我在泌尿外科的那個月是八月份,正值學生放暑假,換藥室就成了泌尿外科的"小手術室"了。平均每天做三例,一般都是在下午做,因爲下午其它的手術少。我們實習生就成了老師的"一助"了。這個手術比較簡單,老師打完麻藥,切掉包皮,修剪整齊後,縫合就是我們的事兒了。但是其中有兩個環節非常重要。第一,就是切包皮,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且不能切斷繫帶,這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因此都是老師自個兒做。第二,是扎血管。由於*莖上血管十分豐富,血管結紮不徹底術後會滲血,形成血腫就麻煩了。

兒科是我實習的最後一個科室。小兒科,大學問。我在兒科見到最多的是0~2歲之間的患兒,他們對於身體的不適不能用語言和醫生交流,只能用哭聲來表達。所以醫生要具備豐富的臨牀經驗,結合體徵和家長的描述來判斷疾病的方向。一個月的兒科實習,發現兒科疾病比較單純。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小兒支氣管炎、肺炎、毛細支氣管炎、小兒急性腹瀉等,症狀較單一,體徵較清楚,確診後積極治療一個星期就好了,恢復比較完全。這讓我感覺小兒患病"如雨過天晴"。兒科用藥和補液量是因人而宜的,按體重計算。我雖然沒有記住具體藥物的公斤體重用藥量,但掌握了計算方法就足夠了。新生兒剛出生就住進暖箱,就輸液,這讓人感覺新生命的脆弱、嬌嫩。在實習期間,我嚴格遵守實習單位的規章制度,服從管理,不遲到不早退,按時轉科。

尊重老師,團結同志,善待病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嚴格按照規範的操作流程並在老師的監督下完成各項操作。不擅自向病人及家屬解釋病情。認真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業務講座。通過十個月的實習,我完成了實習任務,對臨牀各科常見的表現、診治有了一定的瞭解,基本掌握了各科的常規操作和檢查手段。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獨立處理事情的膽識、醫患溝通的技巧。瞭解了醫療衛生事業的工作程序。爲將來更好的踏入醫療衛生行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習結束了,雖然收穫不小,但遺憾也甚多。首先,因個人身體條件的缺陷,做起事來力不從心,錯過了很多機會。第二,是實習時間的短暫,剛融入科室工作中就要轉科,許多臨牀知識及操作沒有得到很好的鞏固。第三,是知識的匱乏。通過實習我知道了,許多疾病的表現、發病機制、診斷、治療都能從書本上找到,但當時自己卻很茫然。

因此,實習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永無止境,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將爲醫學事業而奮鬥終身。

醫學類實習報告 篇9

今年寒假,我報名參加了瑞金檢驗科的見習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4天時間,但這次的見習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們非常珍惜這段時間、珍惜每一天的鍛鍊和自我提高的機會、珍惜與老師們這段難得的師徒之情。

今年寒假,我報名參加了瑞金檢驗科的見習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4天時間,但這次的見習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們非常珍惜這段時間、珍惜每一天的鍛鍊和自我提高的機會、珍惜與老師們這段難得的師徒之情。

我和張嵐、還有一位研究生被分到了生化教研室見習,帶教老師都是平時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因此一點也不陌生、感覺很親切。

4天的見習,老師給我們的任務是學習dna的提取、pcr擴增、限制性內切酶酶切與結果鑑定。雖然這些原理理論課上都學過,但是這次的臨牀見習是對理論學習階段的鞏固與加強、也是對臨牀技能操作的培養和鍛鍊。在實驗室裏,我們看到了很多平時課上不會去操作的儀器(pcr擴增儀、微量的紫外分光光度計、振盪器、低溫離心機等等),也動手學會了如何操作它們;在平時的實驗課上,我們電泳用的凝膠都是老師給我們事先配置好的,這次見習,讓我們學會了如何配置不同濃度的凝膠;此外,平時的實驗課因爲學生多、條件有限,很多知識、方法我們都是走馬觀花的看看、做做,而這次見習,讓我們仔仔細細的體會了 dna提取、酶切、鑑定的每一個步驟,鞏固了以前學過的知識、也接觸到了許多新知識。總之,此次見習培養了我們專業興趣,對我們的學習產生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見習還鍛鍊了我們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讓我們看到了老師和研究員的艱辛與認真。由於我們操作的不熟練,實驗過程中難免會出錯,或是加錯劑量、或是加錯試劑,這樣就得重新做,這時候急躁和遺憾感一擁而上,但是老師們依然耐心、仔細的一遍遍的教我們,告訴我們搞科研做實驗需要一顆仔細、認真的心,要有耐心、不能氣餒。

4天的見習還提高了我們的交流能力,使我們與老師增進了感情,消除了拘束感,彼此之間能像朋友一樣的交流;同時,見習也讓我們結交了很多好朋友,在工作中增進了友情。

在這段短暫的見習時間裏,我們的收穫很多很多,真的是受益匪淺。而這些收穫將爲我們今後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讓我們樹立了良好的職業意識、培養了專業興趣、強化了操作技能、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

總之,在感謝各位老師培養我們點點滴滴收穫的同時,我們將以更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更紮實牢固的操作技能、更豐富的理論知識,提高臨牀工作能力,對醫學事業盡心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