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態農業項目合理化建議書

生態農業簡稱ECO,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在項目進行的時候,我們可以聽取他人的建議來完善工作。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生態農業項目建議書,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關於生態農業項目合理化建議書

  生態農業項目建議書篇一

一、基本情況

生態旅遊觀光農業是一項農業產業,農作物的生長和加工過程可以用於體驗觀看具有了商品價值,農業的性質發生改變,成爲具有多功能性的產業,形成體驗經濟的主導產業。發展生態旅遊觀光農業就要發展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精細農業。高科技可以獲得高品質,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創造出極高的勞動生產率,產生很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旅遊觀光農業也是現代發達的科技型農業,高投入、高科技、高品質、高效益是其顯著特色。生態旅遊觀光農業作爲現代農業和旅遊業交叉的載體,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組織創新,除生產功能外,也具有旅遊觀光功能,它將成爲發展的一種方向。

二、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規劃建設8600畝的農業生態園,其中劃分露地果蔬菜種植區、設施溫室種植區、新品種新技術實驗示範區、觀光旅遊農業採摘區。該項目將建設成爲複合型地產業態,集生態農業、旅遊、居住、休閒娛樂、商務爲一體的項目,彌補烏海無複合地產業的空白。

三、資金估算及使用

計劃投資2.4億元,開闢8600畝農業生態園,資金用於土地徵用,生態觀光果園建設,引進新技術經濟蔬菜培育種植,溫室建造,旅遊設施和休閒娛樂場所。

四、項目編制依據

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1]21號)文件第十六條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發展設施農業和都市觀光農業。

五、效益分析

若該項目得以實施,可以推動烏海市在城市建設中打造一個集觀光、旅遊、休閒於一體的農業生態園,對於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業轉型升級、城市品味提升和都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生態農業項目建議書篇二

問題一:經濟規模

從規模來說,生態農業建設可以是以戶、村、鄉和縣爲發展單位。一直以來,中國的生態建設多集中於戶、村的層次發展,例如,由小型的桑基魚塘到大型的生態農場,都是強調個別的農戶或鄉村在這些系統上擔當的角色。無可否認,任何生態建設最終都是在戶的層次去推動。因此,若沒有農戶的支持,任何生態建設都不可能成功。但是,農戶式的生態農業建設很難達到經濟規模,例如:若要一個約 10M3 的沼氣發生桶正常運作,所需的有機物投入量實非單一的個別農戶可供應。因此,爲每個農戶建設自己的生物氣發生桶是不實際的。相反,按農民的數目去建設生物氣發生桶纔是有效地運用資源的方法。

以村、鄉爲主體的生態農業建設雖較農戶式生態農業建設爲佳,因爲在村的範圍內,決策者可以對土地利用作出規劃,也可以對某些資源作出優化分配。例如:在山坡地上,將頂部劃定爲森林區和草地區,山腰栽種果樹,山腳則劃定梯田種植作

物 [7]。然而,因爲規劃地區的範圍始終有限,容易造成土地割裂的問題。在分配土地的時候,優質土地的數目往往難以滿足農民的需求。部分農民分配得一些較劣的土地,只得無奈地接受。此外,村、鄉式的生態農業建設也難經得起較大的經濟環境和生態環境的衝擊和影響,相對比較脆弱。因此,有學者提出,中國生態農業建設應該由戶、村的層次向縣的層次發展[4]。

“縣”是中國行政系統的最基層單位,它具有相對獨立的行政和經濟的自主權。從行政的角度,它有權運用政策等措施,藉着調動自己擁有的財力和資源,發揮對生態經濟系統的調控能力,達到經濟規模和危機分擔等功能。從規劃的角度,縣是具有一定規模和特點的自然羣體,是宏觀與微觀的結合,能就農民的需要,設計優化的土地利用形式,也能定出合理的人均耕地面積,有效統籌農村的勞動人口。從生態的觀點出發,只有在一定大的區域範圍內,其生態系統才能發揮出穩定的功能和效益[4]。所以,以縣爲單位加速生態農業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問題二:農民接受程度

生態農業建設能否成功,除了取決於本身設計的優劣外,農民的接受程度亦是關鍵所在[8]。長久以來,農民最關心的問題一直是如何在短期內解決溫飽和改善生活。因此,農民是否願意接受生態農業建設,往往是從短期的經濟效益出發,看看能否即時爲他們增加收入。無可否認,沒有經濟效益的生態農業建設肯定是失敗的,因爲經濟效益是一切社會建設的原動力。然而,經濟效益建立於一定的環境和生態條件的基礎上。單一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忽略環境,雖然在短期內收入可能會增長,但當環境和生態條件惡化後,經濟效益亦不可避免地大倒退。例如,因爲短期的回報率高,農民大多願意種植經濟作物;但種植單一經濟作物,土壤(特別是表土)的養分會快速消失,容易導致肥力退化、土質變壞等問題[3]。當這些問題出現時,最後損失的還是農民自己。相反來說,若經營者能多注重環境和生態的效益,雖然在短期內經濟效益較低,但隨着環境和生態條件得到改善,環境的效益便能轉化成經濟效益,不但總體經濟效益會大大提高,經濟的動力亦得以維持並持續發展下去。例如,種植樹木,雖然短期內直接經濟價值低,但卻能夠有效改善土質,增加肥力,減少水土流失,保證農產品能維持穩定的產量[10]。在具體規劃上,作物的結構和佈局必須合理,要兼顧到長期效益項目和短期效益項目的配合問題,做到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爲解決溫飽問題當然要優先考慮發展一些有即時效果的項目,但在實施這些項目的同時,應以不損害現有環境爲底線

原則,並積極安排具有中、長期效益的項目,實行優化的土地利用,爲農村持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4]。

然而,中國農民的教育水平低,並不容易改變他們既有的觀念和生產方式。技術水平低,生產方式落後,也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環境退化等問題。因此,教育工作便顯得格外重要。藉着教育,令農民放棄短視的眼光,讓他們懂得運用一些合乎生態環境的耕作方式,以使長期效益得以確保。建立示範區是一有效的方法。通過示範區可以使農民直接看到新系統對提高生產和改善生活水平的潛力。此外,政府增加投入的資源或補貼,也有助農民支持一些具長期效益的項目。當這些項目成熟的時候,長期效益出來了,農民定會大力支持這些項目並貫徹下去。

3 問題三:市場

改革開放後,中國由全面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市場經濟的好處是能讓農民自由地生產具有市場價值的產物,從而有效地增加生產效率和農民收入。然而,產品能否在市場上立足,取決於生產者對市場的瞭解和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現今中國生態農業建設要在市場經濟中茁壯成長,仍存在很多困難。首先,中國農民對市場經濟缺乏認識。他們決定生產那種作物,往往是根據去年產物價值的情況,選擇其中價格好者來生產。然而,他們沒有市場的觀念,並不瞭解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所決定的。去年價值好者,今年卻有可能因爲供和求的變化而產生價格的波動。更嚴重者,他們都抱着同一想法去生產,一窩蜂去生產單一作物。這是非常不利的。因爲單一作物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低,所以生產單一作物遠較生產多種作物的風險爲高。其次,即或豐收,作物的價格也可能會因爲供應量大增而下降。例如: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山楂價格高,每公斤達 3.8~4.0 元,於是各地大力發展種植山楂,有些地方甚至無限制地擴大山楂林面積。90 年代,山楂樹進入豐果期,山楂產量大增。因爲供過於求,結果價格暴跌,每公斤僅 0.4~0.5 元,山楂農損失慘重。因此,農業發展應根據地域分工的原則,讓產品多樣化,分散市場風險,爲農產品尋找好的出路

其次,中國大部分的農產品都缺乏市場競爭力。因爲生產技術落後,難以生產高質量的農產品;品質檢定又沒有保證,沒法建立自己的品牌;自然難以爲農民賺取可觀的利益。其實,產物的質和量可藉着科研和品種改良等方法而提升,但在這方面中國的投入一直很少,以致產物的質和量均難以突破。每年中國投入農業的科研少於國民總產值的 0.5%,而其他先進國家可達 5% 或以上。生產高質量的農產品和建立品牌可以說是高產值農業的兩大支柱,中國在這兩方面宜多努力。

4 問題四:資金

資金短缺是中國生態農業建設的另一大困難[2]。現今,很多生態農業建設仍然處於建設的初期,財政未能獨立,只有依賴國家補貼來支持。可是,國家現時的整體經濟實力仍弱,補貼有限,以致很多生態農業建設未能全面地展開,部分項目遲遲未能付於實行。這樣便形成惡性循環,生態農業建設一天未能獨立運作,國家便要不斷給予補貼。無可否認,單靠國家補貼來完成生態農業建設似乎是不可能,而長期的補貼爲國家構成負累,也不是件好事。解決的方法不外有二:節流和開源。有關資金的開源節流問題,外國(無論是發展中國家或是

發達國家)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供借鑑參考[11、12]。

節流方面,首先是要避免“假、大、空”的項目,防止資源的浪費,例如:爲塑造“高產衛星”而不顧現實環境制約的個案,在過去時有出現,生態農業建設應以此爲戒。其次,是要設計出資源的優化分配方案,把該用到農業的資金確保及時到位,選準投向,讓資源能發揮它最大的.效用。

至於開源方面,有幾個可行的方法。其一是藉着發展鄉鎮企業,擴大收入渠道,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實力,使農村集體經濟將一定比例的積累資金回饋用於

農業[13];其二是引進其他產業與生態農業互相結合,例如:發展手工藝加工業,讓部分農產品有市場出口,賺取資金;又例如:發展生態旅遊,藉着旅遊的收益保護生態環境,讓生態農業能在一定的生態基礎和水平上發展;其三,是建立較完善的融資系統,讓農業建設項目能透過銀行發行股票、債券或以發展基金的形式籌集資金,通過制定條例和規定,激活資金流動,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5 問題五: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因爲生態農業建設最主要的目的是達到中國農村可持續發展,所以生態農業建設的發展方向也必需共同考慮經濟、環境和社會 3 個方面。從經濟上來說,生態農業建設作爲一種社會投資,它的長期總回報必須大於總成本。沒有足夠的長期回報,便是虧本的生意,是沒有持續性的。投資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能否有效控制成本和賺取回報,其竅門是要精確計算和預計建設的成本與回報。然而,中國現今卻缺乏一個健全的會計系統,將有形與無形、財政性與非財政性的成本與回報計算出來。現在中國的會計系統只能計算一些有形、財政性的項目,無形的環境成本並沒有計算在內,以致真正的成本與回報的比例未能如實反映[14]。不健全的會計系統不但不能幫助有關部門瞭解問題核心的所在,更容易被利用爲文過飾非的工具,令問題持續、甚至惡化下去。

  生態農業項目建議書篇三

近些年來,在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下,我國在生態農業的理論研究、試驗示範、推廣普及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不能否認,我國生態農業在這些方面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同時生態農業的市場前景也十分廣闊,以下是生態農業項目建議書的主要內容,以供參考。

第一章 生態農業項目建議書概論

一. 編制論據

二. 項目公司概況

三. 項目概況

第二章 項目建設背景

一. 項目建設區域的基本情況

二. 生態農業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第三章 市場預測與分析

一. 生態農業旅遊度假市場的經濟、社會環境分析

二. 我國旅遊業進入加速發展期

三. 中國旅遊業進入新歷史時期-休閒與度假

四. 市場分析和預測

五. 生態農業項目市場定位

第四章 選址理由及建設條件

第五章 項目建設規模、內容及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二. 基本原則

三. 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

1. 項目建設計劃

2. 主題定位

3. 形象定位

4. 功能分區與項目設置

第六章 投資概算及資金籌措

一. 項目投資估算表

二. 資金籌措

第七章 效益評價

一. 經濟效益測算

二. 生態效益

三. 社會效益

第八章 建設進度與技術方案.

一. 建設進度

二. 技術方案

第九章 項目建議書結論與建議

第十章 生態農業項目建議書附件附表

一、概要

項目名稱:神農園生態農業觀光園項目

建設單位:神農園生態農業觀光園旅遊開發公司

建設地點:河北省平山縣古月鎮井溝村

建設內容:神農園綜合鄉村遊。包括千畝土地整理;萬畝森林公園建設;採摘,種植資源開發。

地址:河北省平山縣古月鎮井溝村

二、立項依據和背景

(一)神農園農業生態觀光遊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旅遊發展的重要方向。

農業觀光遊是時尚的旅遊發展方向。它可以爲傳統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一條可持續、高效的發展途徑。鄉村生態觀光旅遊改變了傳統農業僅僅注重土地本身的農業生產單一經營思想,把發展的思路拓展到高度開放性的新型農業發展方向。由於發展鄉村生態觀光遊要求美化和保護環境,因而合理經營的鄉村生態觀光旅遊能促進農業生態環境和鄉村環境的改善和保護,對促進區域生態平衡,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二)神農園生態農業觀光園是風險性較小的旅遊投資項目。

平山縣具有土地資源豐富、水資源充足等自然優勢。發展神農園古月生態農業觀光園和原有傳統農業形成相互促進的關係,使農業效益通過觀光旅遊得到提高,所以,投資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比常規旅遊項目具有更小的風險性。

三、優勢及有利條件

(一)以大旅遊理念整合周邊景區,構建平山大旅遊板塊。

發揮本景區資源優勢,市場優勢;與天桂山,沕沕水,瑜伽山,紫雲山整合互相推介,互相補充,市場共享,共同打造大西柏坡旅遊板塊。

(二)優越的自然條件。神農園光照充足,降雨集中,爲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良好的生態環境。神農園周邊沒有污染工業;農田基本建設標準較高,溝、渠、路、林、橋、涵配套,森林一萬多畝。

“峯迴路轉,曲徑通幽,白雲深處有人家”。良好的植被覆蓋,清新幽靜的深山腹地,山鄉特色鮮明的農家小院,天、地、人完美結合、相補成趣。可謂,古有“桃花源”今有“神農園”。

(四)絕對的區位優勢。神農園距平山縣城35公里,距省會石家莊60多公里。發展中國家大城市地區疏散理論認爲,在大城市周圍50公里範圍內爲母城吸引範圍,50-100公里地帶可成爲疏散極成長的地區。旅遊關係上具有先天優勢,更有條件加強旅遊資源整合,接受大城市輻射的獨特優勢。

四、建設內容和投資規模

爲進一步挖掘生態農業旅遊資源,加強基礎實施建設,計劃在現有基礎上,發展包括“神農園千畝土地整理”、“ 神農園森林公園”、“神農園採摘種植開發”等項目,發揮集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高效農業三位一體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的作用。

五、實施計劃

總面積30000餘畝。共分爲旅遊區、採摘區、百果園區、花卉區、高效養殖區等,建有較高觀賞價值的 “百果園”、“生態效益林”等景點景區。

六、開發前景

農業生態旅遊是當今旅遊發展方向之一,在國外,早在19世紀30年代歐洲已經開始了農業旅遊。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現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勞作,或者在農民家中住宿。我們對於生態農業旅遊的投入不多在加大,隨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可以看出生態旅遊爲了發展的前提是很大很好的,將是未來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本景區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正確處理好旅遊開發與生態保護、旅遊經營與農業產業等方面的關係,構建和諧旅遊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宗旨在於在這個發展迅速的社會,神農園生態農業旅遊帶給人們一種迴歸田園生活的感覺。

此項目不僅有利於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也有利於勞動服務業發展,推動經濟技術的合作與交流,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帶動餐飲,旅館,交通運輸,旅遊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具有強大的生機和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