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遊開發項目合理化建議書

旅遊項目開發的工作流程在旅遊項目開發分類的基礎上,我們有什麼樣都可以合理化提出來。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旅遊開發項目建議書,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關於旅遊開發項目合理化建議書
  旅遊開發項目建議書篇一

一、項目單位概況

20xx年2月,黃山區鄉鎮區劃調整,原烏石、桃源、清溪三鄉合併,組建新的大烏石鄉。國土面積264.3平方公里(其中太平湖水域面積5平方公里),轄13個村103個村民組,總人口1.27萬。境內有林山場30餘萬畝,茶園和農田分別逾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動植物資源多達1600餘種,是黃山區第一林茶大鄉與優質米生產基地,同時還是黃山市有機茶之鄉和安徽省名優茶出口基地。

烏石鄉集田區、山區、庫區於一身,境內山水資源和鄉村旅遊資源極爲豐富,同時鄉境歷史悠久,文風昌盛,歷代名人輩出,歷史文化積澱十分深厚,擁有新石器文化遺址、漢代古蹟“三仙姑”、李白遊蹤“回驢嶺”、杜荀鶴隱居地“牧鴨塘”、南宋抗元名臣丁(黼)公祠、西峯寺(真身殿)、永慶庵、海獅廟、清代著名佛學家楊文會故居、乾隆古道等數十處名勝古蹟,被譽爲“漢唐古韻詩畫境,太平湖畔小九華”。

近年來,烏石鄉區位優勢日益彰顯。首先,鄉境位於太平湖國家溼地公園核心區;其次,穿境而過的桃和線日益成爲九華山——太平湖——宏村、西遞的便捷旅遊通道,距宏村28公里;再次,鄉境距合銅黃高速公路南安開放式服務區和103省道僅3公里,距太平湖大橋水程僅3公里,對外交通條件日顯優越、便捷。

二、項目背景

豐富的自然山水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加之日益彰顯的區位優勢與對外交通有利條件,使烏石鄉發展旅遊經濟的內外部條件日臻成熟。區劃調整後,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適時提出了“旅遊興鄉”戰略,並研究出臺了《關於加快烏石鄉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堅持招商引資與當地能人帶動、全民創業相結合,力促全鄉旅遊業的“點”上突破和“面”上集束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去年底,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雙靈寺住持釋傳悟投資2000萬元開工擴建西峯寺,今年以來,永慶庵大雄寶殿擴建工程已經開工,佛學大師楊文會故居(長蘆村)紀念館正在積極籌建之中。此外,西溪村營盤山生態農業觀光園、茶兒壠竹筏漂流、農家樂等鄉村旅遊基地和產品已日趨成熟。據統計,2006年,一寺一庵共接待區內外遊客15000人次,茶兒壠農家樂接待人數超過500人次。有鑑於此,鄉政府決定組建烏石鄉旅遊發展股份公司,通過招商引資、有關部門投資、吸納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整體開發鄉境旅遊資源,傾力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和特色旅遊產品,將旅遊業做大做優,使之成爲強鄉富民的主導優勢產業之一。重點發展佛教文化探祕遊和生態農業觀光遊、農家樂、漁家樂,圍繞“六要素”和延長旅遊產業鏈、提高旅遊業綜合效益,將烏石鄉打造成“兩山一湖”之間佛教文化勝境和太平湖畔鄉村旅遊福地。

三、建設方案

(一)旅遊線路設計方案

1、佛教文化探祕遊:西峯寺——楊文會故居紀念館——永慶庵

2、農(漁)家樂旅遊:太平湖國家溼地公園核心區風光——李家山新石器文化遺址——王村河竹筏漂流——營盤山生態農業觀光和休閒垂釣——夜宿雙河移民新村和西溪蘇家農家樂接待中心。

3、綜合線路:太平湖上游溼地風光——李家山新石器遺址——營盤山生態農業觀光園——西峯寺——楊文會故居紀念館——永慶庵

(二)景點建設方案

依託西峯寺、永慶庵、營盤山生態農業觀光園等一批初具規模和接待條件,對外有較強吸引力且相對集聚的景觀景點,完善景點觀光內容和基礎設施、配套設施,提升文化品位和 1

可參與性,加快李家山新石器文化遺址、楊文會故居紀念館開發,科學安排旅遊線路,精心打造旅遊產品,串珠成鏈,以若干景點的個體特色和魅力,整合形成烏石鄉旅遊景區的整體吸引力和市場竟爭力。在整個遊程中,在相應的旅遊景點安排漁獵、原始山越歌舞表演、採茶、農事、祝禱祈福等娛樂互動節目,着力增強旅遊項目的趣味性和人性關懷。此外,在“吃、住、購”上下足功夫。針對不同遊客羣體和個體喜好,吃住方面以一寺一庵寮房、齋飯和農家旅店、餐館接待爲主,“購”上要大力開發有機茶、太平佛茶、吊爪籽、小乾魚、筍乾、蕨菜等土特產品。

四、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

1、實施西峯寺擴建工程,新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佛塔、停車場等,規劃面積50畝, 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

2、重建永慶庵大雄寶殿,佔地面積500平方米;新建永慶庵停車場、景區大門、登山步道等。

3、建設清代著名佛學家楊文會紀念館(修復故居100平方米、家居陳設複製、經版文獻陳列),塑楊居士塑像,建景觀廊、碑林,新建1000平方米停車場,道路建設及村莊環境整治等。

4、新建營盤山下塢衝庫灣(養殖水面150畝),完成馬龍、營盤山、下塢衝三座庫灣休閒垂釣設施建設,澆築2.5公里環生態園瀝青路,修建遊船碼頭一座和4座觀光涼亭,建1500平方米停車場一處。

5、在李家山新石器文化遺址仿建原始人居住的草屋5座(其中 一座用作新石器陳列展示),遊船碼頭1座,修建觀光甬道1500米,圍建一座養兔場,供遊客狩獵之用。 6、通過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建立雙河移民新村和西溪蘇家組兩處農家樂接待服務中心。

五、投資估算及籌資方案

1、總投資及分項工程投資額(見下表)

建設內容 西峯寺擴建工程永慶庵大雄寶殿 永慶庵停車場 景區大門、登山步道 楊文會紀念館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新建下塢衝庫灣 防洪牆等庫灣休閒垂釣設施

規格 砼仿古 磚木 砼面均質土壩

單位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數量 12000 500 1000

單價 1667 4000 40030

金額(萬元) 2000 200 40 30 20030

生態園瀝青公路遊船碼頭1座 停車場觀光亭

李家山原始部落草屋 遊船碼頭

環山觀光甬道 養兔場

農家樂接待中心達標建設補助

合計

柏油路砼面 仿古砼體、琉璃瓦

草屋卵石 圍欄養兔

千米平方米 20平方米/座

座座 米 座

2.51500 4 51 1500 1

200000400 5萬元/座

2000040 40000

50 20 60 20 1020 6 4 100 2820

2、資金籌措方案

烏石鄉旅遊開發項目總投資2820萬元,堅持招商引資、對上項目爭取與激活民間投資多管齊下,以招商引資爲主渠道,其中西峯寺擴建項目已由遼寧項目業主投資建設,協議資金2000萬元。

六、建設工期

該項目於2007年全面啓動,旅遊開發公司於6月底註冊成立,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全部景點建設。

七、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

烏石鄉地處九華山——太平湖——黟縣古民居的黃金旅遊線要衝,景點均分佈於太平湖國家溼地公園核心區周邊,承接“兩山一湖”特別是太平湖風景區、宏村、西遞遊客的條件得天獨厚,且烏石鄉以區區一鄉之境集一寺、一庵、一真身、一佛學大師故里於一身,佛教文化旅遊資源的含金量和對外吸引力在“兩山一湖”乃至更大區域內絕無僅有,獨具優勢。立足獨特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策應“兩山一湖”及黟縣古民居旅遊的熱傳遞,以太平湖國家溼地公園建設爲起跳平臺,將烏石鄉打造成佛教文化勝境和鄉村旅遊福地是完全有可能的。項目建成後,以每年接待遊人香客5萬人次計算,每年僅門票收入一項即可達300萬元,旅遊綜合效益可達1500萬元。旅遊產業必將有效地促進財政增稅,極大地促進農民增收,並強勢帶動特色種養業、運輸業和服務業的結構調整升級和蓬勃發展。同時,烏石鄉境內歷

史人文資源的整合、開發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太平湖風景區人文景觀相對匱乏的缺陷,也有效提升了太平湖風景區的文化內涵和品位,增強太平湖旅遊的對外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

2、生態效益

烏石鄉地處太平湖國家溼地公園核心區,位於太平湖之源三水交匯處,太平湖生態環境之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上游生態狀況。旅遊開發項目建成後,幹部羣衆必將進一步增強生態是第一資源、是第一生產力和競爭力的環保意識,從而更加註重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使太平湖山常青、水常綠,使烏石鄉山川更秀美、生活更富足。

八、合作方式

組建烏石鄉旅遊開發公司,通過招商引資、對上爭取和激活民資等渠道,着力加強和完善景點及配套設施建設,傾力打造標準較高、特色鮮明、文化內涵豐富和參與體驗性強的旅遊產品。不同的投資主體以其投資額(或景點評估價值)折爲股份,參與旅遊公司經營收益分配。

  旅遊開發項目建議書篇二

一、 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xx縣燕川水庫南嶺旅遊開發項目

2、項目建設規模:總佔地約30畝,商住建築面積約5000㎡;

3、項目總投資: 1000萬元

4、項目選址:xx縣燕川水庫南嶺

二、項目發展的背景

我國旅遊業正迎來新一輪加快發展的“黃金期”。 爲了抓住歷史機遇,發展旅遊產業,靈壽縣人民政府提出靈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在“十一五”期間緊緊圍繞“打造山水生態靈壽、建設省會城郊強縣”的發展目標,着力實施“工業強縣、農業穩縣、生態立縣、旅遊活縣”的目的,將靈壽打造成“宜居、宜業、宜看、宜遊”的新型城市 。

三、項目建設的優勢

1、區位優勢

縣城距省會石家莊30公里,京昆高速的建成通車,融入了省會石家莊20分鐘交通圈,神黃鐵路穿境而過並設站,京贊路、207國道、寶平線、正南線等國省級公路構成靈壽骨幹公路網,是晉煤及西北部山區礦產品外運的主通道。

2、文化歷史優勢

春秋戰國時期爲古中山國都城所在地,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元年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古中山國的先民們在這裏開疆拓土,創造了光耀史河的“古中山文化”。戰國名將樂羊、樂毅從這塊土地走上金戈鐵馬的古戰場。趙武靈王師略

中山,而有“胡服騎射”,成就一代霸業。北齊天寶八年(公元557年)趙郡王高睿爲記母功德所建幽居寺,至今塔碑猶存。北宋開國元勳曹彬名垂史冊。宋仁宗慈聖光憲皇后擁佑兩朝政績斐然。明代傅氏三代歷任兵部左侍郎、史部尚書、工部尚書,敕建“三世中樞”牌坊,通體透雕,全國僅有。

抗日戰爭時期,賀龍、聶榮臻、彭真、劉瀾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運籌帷幄。晉察冀邊區政府、抗大二分校都曾長駐靈壽。陳莊殲滅戰聞名中外。

3、資源整合優勢

靈壽縣旅遊資源豐富,以自然景觀、文明歷史、革命史蹟共同構成了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有著名的五嶽寨4A級國家森林公園、橫山湖景區、陳莊戰役紀念碑、抗大二分校舊址、古中山國故城遺址等景觀。

2008年,積極整合旅遊資源,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景區綜合服務功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打通了西連五臺山、南接正定的旅遊通道。水泉溪景區創A升級、秋山景區步遊路及遊客中心建設、磨子坨景區遊客中心建設等項目正在積極實施,全縣景區晉檔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

旅遊產業初步形成了以五嶽寨、橫山湖、沙湖度假村三大景區和三夢山、神仙洞等九大景點爲支撐的“一線多點”旅遊格局。年接待遊客18萬人以上,旅遊收入2100多萬元。

4、燕川水庫

位於磁河支流燕川河上 , 壩址在靈壽縣北燕川村西北 1 公里處。控制流域面積 40.8 平方公里。總庫容 4700 萬立方米 , 興利庫容 1400 萬立方米 , 死庫容 40 萬立方米。主壩高 25.5 米 , 長 520 米 , 壩頂寬 19.8 米 , 壩頂高程 203 米 ; 副壩長 94 米 ,高 18 米。開敞式溢洪道位於水庫左岸 , 寬頂堰 , 堰頂高程 195 米 ,淨寬 25 米 , 最大泄量 700 立方米每秒。磁右渠在壩頂通過 , 渠底高程 200 米 ,斷面 6.2 × 3 米 , 過水流量 8.5 立方米每秒。輸水洞在主壩右岸 , 洞徑 1.45 米 , 最大泄量 11 立方米每秒。庫下的燕川渠 , 設計灌溉面積 2 萬畝。庫區徵地高程193 米 , 移民高程 197 米。

水庫始建於1969 年。當時是磁右渠橫跨燕川河的填方工程 , 溢洪道開得很低 , 未考慮移民問題。1970 年主體工程竣工 ,1973 年至 1975 年續建 , 把原溢洪道填築成副壩 , 新開溢洪道 , 並安置移民。 1976 年完成溢洪道襯砌、進 水塔工作橋、壩頂段磁右渠漿砌防滲 ,加做 0.4 米高的防浪牆等。

水庫正式運用十幾年來 ,效益顯著。解除了洪水對下游的威脅 , 沿河造 地 1000 畝。燕川渠代替青靈渠後 , 節約水量 60%, 同時可接納橫山嶺水庫棄水 , 擴大水源。庫內養魚 , 平均年產 4 噸。

四、項目開發的深遠意義

項目開發是在“大西柏坡”建設的框架下進行的,不僅符合農村城市化發展要求,更切合鎮域發展實際,對推動鎮整體經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大西柏坡”建設爲靈壽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打開一扇快速發展的大門。

1、項目建成後,可極大地提高該縣整體生態環境標準,提高民俗旅遊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實現旅遊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的雙重目標。

2、通過項目的全面實施,可以有效地整合項目區內的旅遊資源,提高現有旅遊資源質量,搞規模經營,規範項目區內各種旅遊接待項目的開發行爲,使項目區內旅遊資源得到有效和可持續開發利用,達到珍惜保護利用資源的目標。

3、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利地推動民俗接待的規模和數量,進一步改善提高該村民俗旅遊業的檔次、規模,促進本村農民就地由一產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增加農民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項目建設思路及內容

項目總佔地約30畝,其中商住建築面積約5000㎡;主要建築爲 住宅、別墅式度假村;一期建築面積約1300㎡。

項目位於靈壽縣燕川水庫南嶺,臨燕川水庫,依太行山脈而建,真山真水之間,借勢隨行,打造石家莊真正意義上的別墅。度假別墅村內設中心垂釣園、採摘園,讓生活中充滿休閒;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五星級標準酒店、生活會館、超市、醫療機構,滿足生活方方面面所需。

  旅遊開發項目建議書篇三

一、概況

1.1旅遊概況

涼州是“絲綢之路”重鎮,素有“五涼古都”之稱,現以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而聞名海內外。涼州地處河西走廊東端,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地理景觀的交匯過渡地帶,東接古浪石峽,西臨肅南草原,南靠祁連山脈,北抵騰格裏沙漠,地域遼闊,地形複雜。由於其獨特的乾旱氣候,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物資源和自然資源,有旅遊景點160多處,館藏文物4萬多件,如:漢簡、銅奔馬、涼造新泉、西夏碑、古鐘樓、海藏寺、白塔寺遺址、天梯山石窟等名勝已成爲絲綢之路旅遊的重要景點。涼州地形地貌獨特,山川氣候宜人。海拔界於1020~4878米之間,由於高低差距較大,形成沙漠、綠洲、淺山、高峯四大自然景觀區,爲發展沙漠滑翔、探險、淺山狩獵、休閒、高山攀援、雪峯尋奇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昌隆湖地處涼州城西25公里處的豐樂鎮昌隆村南端,湖區總面積約280畝。湖區上端爲湖泊溼地,中游建有小型水庫,庫區面積藥180畝,下游爲湖澤魚池和果園林地。湖谷前臨平川綠野,後擁山岡丘陵,湖區內景點豐富,周圍有多處文化遺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2002年4月豐樂鎮黨委、政府利用昌隆湖特殊的區域優勢,規劃新建“昌隆湖度假村”,新建漁塘面積16675平方米,栽植垂柳、果槐、白楊、沙棗、榆樹等各類風景樹21000多株,同時整修了道路,初步形成休閒、娛樂、餐飲、垂釣爲一體的度假勝地。

1.2項目的必要性

1.2.1昌隆湖開發建設是豐樂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

今日豐樂,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全鎮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2年全鎮社會總產值實現1221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30元。草食畜牧、商貿運輸、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迅猛發展,2002年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11888.9萬元。隨着旅遊業的興起,旅遊產業被列入豐樂鎮新的經濟增長點受到鎮黨委、鎮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旅遊業,已成爲豐樂鎮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2是充分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

昌隆湖附近平川荒灘、山崗丘陵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多少年來一直被棄置,資源得不到開發利用,無草、無樹、生態失衡,生態環境得不到保護和治理。該項目的建設,使昌隆村的旅遊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利用,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開發了一個新的旅遊景區。

1.2.3是豐樂鎮改革開放和改善投資環境的需要

改革開放20多年來,豐樂鎮的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特別是近幾年,鎮黨委、政府積極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建成以國道312線爲依託,以豐樂堡街爲中心,南北輻射0.7公里,東西輻射3公里的新集鎮開發區。到豐樂鎮投資建設的客商和建設項目逐年增加,開放的豐樂鎮急需一處可供人們觀光旅遊、休閒度假、洽談生意的旅遊勝地。

1.2.4是豐樂鎮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旅遊業是一個產業關聯度高,綜合帶動性強,輻射牽引力大的產業。昌隆湖的開發建設將帶動昌隆村的交通、餐飲以及相關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隨着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村出現了剩餘勞動力,昌隆湖的開發、建設是豐樂鎮及周邊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致富的需要。

1.3項目的可行性

1.3.1開發建設昌隆湖,得到了豐樂鎮黨委、鎮政府的高度重視。

豐樂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旅遊業的發展,多次組織有關人員對該鎮可開發的旅遊資源進行調查論證,認爲該鎮昌隆湖景區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條件獨特,開發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擬開發新建“豐樂鎮昌隆湖度假村”,並進行了短期規劃,力爭在三年內生態植被得以改善,五年內把荒山、荒灘建成湖光山色、休閒、垂釣、娛樂、避暑的渡假勝地。

1.3.2.昌隆湖湖區上端爲湖泊溼地,泉眼分佈廣,水量大,清澈透明,且水礦物質含量豐富,是飲用、洗浴的上乘產品,中游建有小型水庫,是乘舟遊覽、潛水游泳的理想之地。下游的魚池是休閒垂釣的好去處。

1.3.3蘭新鐵路、312國道橫穿昌隆湖所在的豐樂鎮,爲到昌隆湖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遊客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服務。

1.3.4基礎條件較好。現有的規模魚池、昌隆湖、果園、電力設施,爲度假村的開發建設奠定了基礎;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均在豐樂鎮修建的信息傳輸塔,保障了昌隆湖景區通訊暢通。

1.3.5該項目遠離城鎮、工廠,無任何污染,空氣清新,氣溫適宜,是休閒娛樂的理想之地。

第二章 客源市場分析

2.1昌隆湖客源預測“環城遊憩帶(即ReBAM)”理論是當前研究客源市場的重要方法,它指發生於大城市郊區、主要爲城市居民光顧的遊憩設施、場所和公共空間,特定情況下還包括位於城郊的外來旅遊者經常光顧的各級旅遊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環大都市遊憩活動頻發地帶。國內ReBAM研究表明城市居民旅遊和休閒出遊市場,隨距離增加而衰減:80%的出遊市場集中在距城市500公里以內的範圍;在旅遊中心城市出發的非本居民的目的地選擇範圍,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公里半徑圈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