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治理河流污染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河流污染會給我們生活的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在治理的時候,我們可以聽取他人提出的建議。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治理河流污染的建議書,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對治理河流污染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治理河流污染的建議1

離我家不遠處,有個工廠,工廠旁邊還有條“臭河”。那條河流很黑,河面上漂着塑料袋、包裝紙、包裝盒、油漬等垃圾,污染很嚴重。

聽爸爸說,十幾年前這條河很乾淨,清澈見底,河裏還有許多魚、蝦。可現在,工廠不斷的將污水排放到這條河裏,路邊的行人隨手將垃圾扔入河中,漸漸的,這條河裏的水就發黑、發臭了,再也沒有魚、蝦了。

現在,雖然有關部門已經開展了清理河道的工作,但還是會有人隨手扔垃圾,甚至還有人洗衣服,工廠排放的水還是未經處理,如果這樣下去,後果很嚴重,因此,我建議:

1、 在河流周圍放些垃圾桶,豎塊關於環保的牌,並告誡當地人民,

讓他們注重環保,隨手將垃圾扔入垃圾桶。

2、 多次開展環保活動

3、 規定工廠排放的污水必須加以處理。

希望這樣能使這條河流變回像以前那樣乾淨。

  治理河流污染的建議2

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給生態環境帶來沉重壓力,世界上很多河流,湖泊等淡水體系在其所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都經歷了受到污染,污染加劇和生態退化的過程。然而隨着公衆環境意識的提高、污染治理技術的開發與實施、環境管理措施的完善以及大量環保資金的投入,目前這些發達國家的淡水體系大多數已逐漸消除污染,水質與生態狀況有了明顯改觀。不容樂觀的是,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江河水系有步發達國家的“先污染後治理”後塵的趨勢。我國七大水系中,除珠江和長江水質尚較好外,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水質較差,海河污染嚴重。

目前我國河流受有機污染較爲嚴重,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遼河主要污染指標爲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生化需氧量?。城市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各城市典型水域仍以氨氮和有機污染爲主。大型淡水湖泊:太湖、滇池、巢湖等主要污染指標爲總磷、總氮、高錳酸鹽指數。

高錳酸鹽指數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用高錳酸鉀氧化水樣中的某些有機物及無機可氧化物質,由消耗的高錳酸鉀量計算相當的氧量,用IMn表示。高錳酸鹽指數是反映水體中有機可氧化物質污染的常用指標,但不能作爲理論需氧量或總有機物含量的指標,因爲在規定的條件下,許多有機物只能部分地被氧化,易揮發的有機物也不包含在測定值之內。

氨氮是指水中以遊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人畜糞便中含氮有機物很不穩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是指以氨或銨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這也是河流中氨氮的主要來源。

生化耗氧量(BOD)是“生物化學需氧量”的簡稱,是指在一定期間內,微生物分解一定體積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質,特別是有機物質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數量。其值越高,說明水中有機污染物質越多,污染也就越嚴重。

其他指標項還有化學需氧量(COD),石油類(如揮發酚),總氮,總磷等,應用到實際時,應根據不同的污染狀況測定不同的指標對河流進行調查與評估。

根據污染河水處理系統與河道的相對空間關係,河流治理技術可分爲三類:第一類是將河水引出河道水系,引入附近的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的異地處理法,其中截污工程是異地處理法的關鍵;第二類是在河道內建設處理系統,沿程進行河水淨化的原位處理法,如河道內的曝氣法、投菌法、生物膜法和化學法等;第三類是在河岸帶上建設處理系統,將河水分流其中進行處理的旁路處理法,如建於河岸的人工溼地處理系統、氧化塘以及多種形式的生物牀或生物反應器等。

純化學的方法包括強化絮凝、化學殺藻(投加殺藻劑控制河道中藻類暴發)、化學除磷(投加鐵鹽促進磷的沉澱)和化學脫氮(投加石灰脫氮)等。強化絮凝技術是在一級處理工藝基礎上通過投加化學絮凝劑,強化去除水中各種膠體物質及細小的懸浮物質,可以在短時間內以較少的投資和較低運行費用而大幅度消減污染負荷使污染河道得到有效處理。但產生的底泥、泥渣等須妥善處置,否則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然而化學,化工污染也是河流的一大污染源,針對於此,由美國化學會(ACS)提出的“綠色化學”,目前得到世界廣泛的響應。其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爲期望的最終產物。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綠色化學是近十年才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一個 “新化學嬰兒”。它涉及有機合成、催化、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內容廣泛。綠色化學的最大特點是在始端就採用預防污染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爲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國家已把“化學的綠色化”作爲新世紀化學進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如此從原料,製造過程和產出都杜絕污染,而不是先污染後治理,纔是江河治理和維護河流健康的根本手段。

  治理河流污染的建議3

作爲水資源匱乏的`省份,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緩。該提案從持續發展的高度出發,建言相關部門採取現代化設施對水環境實施監控,建議極具操作性,有力推動了我省環保部門對水環境污染的治理。

四川盆地河流縱橫,隨着經濟的發展,河流污染越來越嚴重。去年的18號提案省政府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鞏固這些成績,防止反彈非常重要,加強監管理用現代化手段控制水質量是當務之急,據調查岷江河流主要流段水質已達三類,其它小河冬季水流較小水質在四類以上,有些地段甚至是劣五類水質,嚴重影響沿岸居民飲水質量。由於山、水又是重要的旅遊資源,水質污染又成爲影響城市形象的一大障礙,應以從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堅持以持續發展目標出發,防患於未然,把問題處理在未發生之前,應加強水資源污染的監控力度,爲此,特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改革現有環保河流管理體制,爲治理水資源污染提供體制保障,目前環保系統屬地管理體制不利於加強和治理水資源污染,地方政府爲了發展地方經濟採取短視目光,他們認爲:污染企業整治過嚴,會影響地方經濟,關掉一個污染企業就關掉一個稅源。因此,改環保管理體制屬地管理爲條條管理,將有利於治理污染。

第二,建立建水環境信息監控系統。通過公衆網絡實現計算機智能化管理。目前環保檢測點太少,監測手段落後,信息反饋不及時,應考慮在省內主要河流段,每隔20㎞排污大的地點建立一個檢測點。並配備先進檢測設備和監測手段,一旦異常隨時上報監控中心定期15天新聞部門公佈接受羣衆監督。

第三,建立健全舉報獎勵制度,要認真兌現獎勵舉報制度,切實保護舉報人的權利,鼓勵羣衆舉報。

只有這樣偷排現象一出現才能及時掌握及時處理,使偷排者不敢爲,現在偷排現象久禁不止,只有監控手段先進使偷排者不敢爲,我們的大小河流纔不會受到污染。

新華網西安12月31日電 (楊一苗蔡馨逸)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城市聯盟陝甘上下游生態補償資金交接儀式30日在甘肅省天水市舉行,陝西省向甘肅省天水市、定西市提供600萬元渭河上游水質保護生態補償資金,這是中國首例省際之間進行的生態補償。

甘肅省天水市環保局局長楊永暉說:“上游治理、下游補償,渭河治理中的跨省際生態補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創舉。”此前,中國已在錢塘江、遼河、太湖等多個流域開始嘗試生態補償機制,對於污染治理“獎罰分明”。

全長800多公里的渭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西南的鳥鼠山北側,流域範圍主要在陝西省中部,也被稱爲是甘、陝兩省的“母親河”。渭河處於中國西部戰略要地“關中天水經濟區”,就像一條腰帶,依次將甘肅的天水、定西、陝西的寶雞、咸陽、西安、渭南這幾大重鎮聯結起來。

渭河流域在陝西承載着三分之二的土地、人口和GDP。可是,這條“母親河”卻在兩岸加速工業化、城鎮化浪潮中,承受越來越重的污染負荷,導致河流逐漸失去生態功能。近年來,渭河水環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渭河依然是黃河流域污染最重的河流,渭河干流屬於劣Ⅴ類水體,渭河水少、渭河水髒是制約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爲進一步改善渭河流域水環境質量,還渭河健康水體,經甘肅省定西市、天水市政府,陝西省寶雞市、楊淩示範區、咸陽市、西安市、渭南市政府共同協商,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城市聯盟12月初在西安成立,這六市一區承諾將一致努力,“讓生命之河煥發生機”。

聯盟成立後,陝西省級財政很快協調解決600萬元,對甘肅省天水市、定西市各補償300萬元,專項用於支持渭河流域上游兩市污染治理工程、水源地生態建設工程和水質監測能力提升項目。

甘肅天水市副市長溫利平說,天水市將按照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城市聯盟框架協議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實施渭河流域環境保護項目,履行承諾,努力改善渭河水環境質量。

面對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的尖銳矛盾,中國環保部門在解決河流污染問題時越來越“獎罰分明”。遼寧在遼河流域建立了跨行政區域斷面考覈補償機制,上游來水如果不能達標就進行重罰,以對下游區域進行補償,早在20xx年補償就達1650萬元。江蘇也在太湖流域設置了30個斷面嘗試環境資源區域補償改革,並將進一步推廣到淮河流域。

作爲中國第三大內河的松花江流域,黑龍江、吉林、內蒙古3省區政府把水污染防治擺在突出位置,各地市政府每年都要簽訂松花江治污目標責任狀,並通過媒體向社會公佈。僅20xx年,黑龍江省就有5個地市政府的主要負責人被約談,有效推進了治污工作。

從20xx年開始,陝西省在渭河干流的西安、寶雞、咸陽和渭南4市開展地表水生態環境補償試點,通過“獎優懲劣”的機制,爲地方政府真正戴上環保治污的“緊箍咒”。

今年,西安、寶雞、咸陽3市因干支流污染超過控制目標值應繳納的污染補償款,一、二、三季度分別爲4265萬元、2410萬元、2255萬元。這總計8930萬元的環保罰單,是20xx年3市因超標而繳納的補償金380萬元的23倍。其中,西安市的補償款高達4790萬元,佔到了總數的53.64%。

據瞭解,中國也已經對青海三江源、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所涉及的400多個縣給予資金支持,並在新安江流域開展了跨省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試點。

陝西省環保廳廳長何發理說,如今環境承受力已日益逼近極限,對污染治理“獎罰分明”,就是要求地方必須打破環境保護爲經濟發展讓步的“慣性思維”,用環保“槓桿”促進產業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