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給家長的建議書3篇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用到建議書的地方越來越多,建議書是面對有關部門或上級領導提建議時使用的一種書面材料,具有較強的文本性特點。寫起建議書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家長的建議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給家長的建議書3篇

給家長的建議書 篇1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一般來說孩子到了15~18家長們就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早戀或者早出晚歸、找不到人。然後匆匆忙忙的找他朋友的電話、老師的電話。其實孩子長這麼大的了,就會有自己的想法、他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不會再要你們每天都擔心他有沒有吃好睡好。從而導致孩子成年了,也不知道煤氣爐怎樣打開。?(家長們就沒有想過孩子之所以什麼都不會,是你的過錯嗎?)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很多家長就會用其他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你看人家隔壁的小玲多懂事,成績又好,你。。”相信這類型的話在很多家長的嘴裏說過,可能小玲在某方面真的比孩子好,但是也不能用這樣的還去打擊孩子,很多家庭就是因爲父母總把自家孩子和別家孩子比,或者把太多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纔會導致孩子在少年時代產生叛逆思想,以及壓力過大去玩電動上癮的孩子、甚至學會吸菸

在這裏我想很多家長都會想,這樣不行那樣不行,那孩子究竟應該怎麼管?只要孩子學會下面的這幾個條件,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孩子是不會學壞的!

一、從國小禮儀、懂禮貌(至少要尊敬長者)

二、在你幫他做決定之前問一下孩子的意見如何。(孩子再小,但也不是什麼都不懂,在思想上,要把他當大人對待)

三、培養孩子從小養成獨立的意識,不要事事依賴父母,父母不是萬能的

四、帶孩子去體驗一下大人賺錢到底有多辛苦,或寒暑假帶孩子回農村體驗一下,種菜、翻地是什麼感覺。

五、每個月或找時間和孩子談一下心事(就像朋友之間的聊天)

此致

敬禮!

建議人:

20xx年xx月xx日

給家長的建議書 篇2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一般來說孩子到了15~18家長們就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早戀或者早出晚歸、找不到人。然後匆匆忙忙的找他朋友的電話、老師的電話。其實孩子長這麼大的了,就會有自己的想法、他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不會再要你們每天都擔心他有沒有吃好睡好。從而導致孩子成年了,也不知道煤氣爐怎樣打開。?(家長們就沒有想過孩子之所以什麼都不會,是你的過錯嗎?)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很多家長就會用其他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你看人家隔壁的小玲多懂事,成績又好,你..”相信這類型的話在很多家長的嘴裏說過,可能小玲在某方面真的比孩子好,但是也不能用這樣的還去打擊孩子,很多家庭就是因爲父母總把自家孩子和別家孩子比,或者把太多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纔會導致孩子在少年時代產生叛逆思想,以及壓力過大去玩電動上癮的孩子、甚至學會吸菸

在這裏我想很多家長都會想,這樣不行那樣不行,那孩子究竟應該怎麼管?只要孩子學會下面的這幾個條件,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孩子是不會學壞的!

一、從國小禮儀、懂禮貌(至少要尊敬長者)

二、在你幫他做決定之前問一下孩子的意見如何。(孩子再小,但也不是什麼都不懂,

在思想上,要把他當大人對待)

三、培養孩子從小養成獨立的意識,不要事事依賴父母,父母不是萬能的

四、帶孩子去體驗一下大人賺錢到底有多辛苦,或寒暑假帶孩子回農村體驗一下,種

菜、翻地是什麼感覺。

五、每個月或找時間和孩子談一下心事(就像朋友之間的聊天)

給家長的建議書 篇3

一、不要性急——家長的心態。

孩子馬上要上學了,是每個家庭的大事,因爲大家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學習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每個家庭最響亮的口號,學習多麼重要,不言而喻。家長緊張,孩子期待都是正常的心理表現。但我今天要告訴大家的就是:儘量讓自己不要性急。

我們應該理智的看待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特點,沒有一個孩子沒有缺點,也沒有一個孩子樣樣都棒。既不能光羨慕別人的孩子怎麼就那麼好,也不能就覺得自己的孩子最棒。國小生活和幼兒園相比,多了一份壓力的,多了一些責任。因此,和幼兒園相比會多遇到一些困難,但生活也一定是更精彩、更豐富,請相信在育才,孩子一定是快樂的。

在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上,我們要愛護孩子的學習興趣,不要性急,不要跟別人比,有些因素是不能比的。不要只盯着分數,請你只跟自己孩子比——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好,這個月是不是比上個月有進步。孩子的成長,是一件緩慢美麗的事情,讓我們耐心些,一抓就靈,那是吃激素呢?

在我的班上有這麼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媽媽在孩子入學的第一次考試後,發現孩子考了92分,在班上基本是處於後者。很着急,就開始給孩子加大訓練力度,有段時間我就發現這個孩子上課怎麼對學習失去了往日的興趣,沒精打采的,與他家長溝通,才發現這個媽媽爲了提高成績,每天晚上除了老師的作業以外,還要完成一張語文試卷、一張數學試卷。這把我嚇了一跳,孩子太了不起了,能做這麼多。但長期下去,孩子會累壞的,於是我送這位家長一句話:欲速則不達。這位家長把這句話貼在了牀頭。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無論題目難易,成績還在92分左右徘徊,還是沒有起色,又着急了,我又送了她一句話:學會等待。經過了一年,直到昨天,孩子考出了高分,整整一年時間。

所以我要說的是考試的分數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掌握了沒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歡上學。分數無論高低,我們都當它是孩子們辛苦勞動的收穫。這樣我們就會以平和、理性的態度去對待孩子,並且找到今後的用力點。當你覺得付出沒有得到充分回報的時候,要這樣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潛能將更不能發掘。然後繼續做——該做的事情。

二、心平氣和——多與老師溝通

孩子進入學校以後,各位和我們的老師們自然也成了朋友,孩子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應該說既是老師與孩子的緣分,也是各位家長與老師的緣分,大家都應該彼此珍惜,老師和孩子們的相處,絕對不僅僅是一份工作,一個“情”字構築了家校之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和諧相處,互敬互助。

我們的老師會盡心盡力的教育各位的孩子、愛孩子。但老師也非聖人,我們的角色有教師,有時還要充當會計,有時充當警察,有時充當保育員,甚至有時還是保潔員等等,在繁雜的工作中肯定有時會有一些不足或者誤會,那麼這就需要多溝通,怎樣與老師溝通,我從我的家長中,總結了幾點給大家的建議:

1 有禮貌。家長良好的禮貌素質會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禮貌也是個人素質高低的外在表現,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你也給孩子做了一個表率,親其師,信其道,你越是對老師禮貌,老師在你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你的孩子就會越親近老師,願意和老師一起學習,你說最終受益的人是誰呢?我也遇到這樣的家長,一天,我帶着孩子們出去,這位家長看到我說:“嗨,老師,你對我孩子嚴格一點。”當然這個家長的意思是希望我對他的孩子嚴格要求,沒錯!但這樣的語氣,假如是你,會舒服嗎?我無奈的一笑了之。我相信在座的一定不是這種素質。

2 多寬容。前面說了,老師非聖賢,在這六年的親密接觸中,難免會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大家可以心平氣和的和老師談談,老師和大家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你們願意看見自己孩子的進步,也不會有不期盼自己學生優秀的老師。希望家長朋友們知道,在學習之外,心裏能多裝着班級、裝着他人,是品行好的表現,更是一種能力的體現——愛而且會愛,就是一種偉大的能力。有機會爲班級服務的孩子和家長都是幸運的。

3 將心比心。老師是普通的人,每個老師和在座的一樣,多半是爲人父母,爲人子女,我們會爲在座的孩子鞠躬盡瘁,同時也希望自己是一個好媽媽、好兒女。我們辦公室一位老師就說了這樣一件事情,她說:“昨天晚上我一夜沒有睡好。”我就問:“爲什麼?”她說呀,她11點剛睡着,一個家長來電話了,問孩子最近的學習情況?老師無奈,與之聊了一會兒,結果,最後怎麼都難以入睡了,大家想這樣是否合適呢?我建議大家與老師溝通的時間,若非緊急情況,看看孩子的課表,當老師不在課堂上時,你是與老師溝通的最好時間。所以,凡事都請大家將心比心。

三、持之以恆——教孩子學會學習

一入學,孩子就開始了考試生涯,考試不能不說也是孩子的一種重要的技能。前面我說了,分數不重要——考試的目的在於使我們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高分,而入學後家長會對孩子吹鬍子瞪眼睛的原因,也大部分起源於成績。

面對大家,大的道理和方法我相信大家比我讀得還多,我想對大家說的是:一年級共有三門功課,對於孩子來說,內容不簡單。孩子非常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式爲了將來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則問題越來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都將不堪其苦。

放學後,回家要做功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教育部規定了各年齡段的作業時間,但沒有說沒有作業。曾經一個家長這樣問我:“嗨,老師,你們在學校不寫作業的嗎?回家怎麼還要寫作業?”我真的啞口無言,無從回答。給大家的建議:在晚飯前完成所有的作業,因爲晚飯過後,孩子已經累了一天了,體力與精力都跟不上了,學習效率自然低下。

給大家舉個真實的案例:我班上有個孩子,一開學沒有多久,我就發現這個孩子經常不能完成作業,於是就和這位媽媽交流,一說話,感覺這個媽媽應該是讀了比較多的教育書籍,對教育有一定的瞭解,我把孩子的情況說了,這位媽媽不以爲然地說:“老師,我知道,我沒有管他作業,因爲我想讓他從小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說得很沒有錯,但是你要分析你的孩子,現在有沒有這個能力,在孩子還沒有這個能力的情況下,你就這麼放手,他能不跌倒嗎?作業不完成,老師一定會批評,批評必然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長期下去,孩子會對學習有興趣嗎?於是,這個孩子一段時間後,考了班級倒數第一,在家出現了明顯的厭學情緒。這時,這位媽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來問我怎麼辦?我說,問題出現在哪兒,就從哪兒抓,回去陪着孩子學習。果然,孩子作業完成了,老師勢必表揚,學習來勁,一路上升,當上了值日班長。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第一學期“跟”,第二學期“半跟”,不行,再“跟”,最後才能“表放暗跟”,永遠都不能撒手。沒有付出怎能得收穫,當我們和孩子一起爬坡的時候,播種的是知識,更是情感。否則,我們哪有資格對孩子說:“我愛你,我曾爲你真心付出?”

我還要說的是:教師的一視同仁總是相對的。對於教育責任感特別強、“跟”地特別好的家長,教師對她的孩子自然要特別關注一些——這很公平。因爲沒有家庭的配合,教師的努力全然是做無用功。作爲家長,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攤上甘做無用功的笨老師吧?

四、定能生慧——教孩子學會守紀

“定能生慧。靜納百川。”“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這些古語告訴我們:靜心——靜氣,對於渴望獲得知識、擁有智慧的人來說,是多麼重要。

愛吵愛鬧,意味着一個人的心門是閉塞的。她的眼裏只看見自己,她的耳朵只聽見自己。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從生活、從書本有所吸取和汲取?“聰明”——耳聰目明,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人的聽覺、視覺習慣性處於聆聽和搜尋的`狀態。其實聰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識的。根本不待考試,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羣中聽人說話的神情就知道了——至於上課,他的專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愛吵愛鬧,聽不進別人說話,不要以爲這只是個性有缺陷,這也是可憂的心智狀態。培養孩子的靜氣,是家長和老師共同的責任。當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時候,孩子已經被你訓練成“很難對付的人”了。這樣的孩子,到了學校,是不能期待老師的“和風細雨”對他產生作用的。

有的孩子喜歡攪擾、進攻同學。希望大家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多多規範自己的孩子。畢竟,對於那些多動和富於攻擊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們自己——天長日久,他們會成爲人羣中不受歡迎的孤獨者。我班上有個孩子,就是因爲跟同學相處不好,有一次對媽媽說:“媽媽,你可以不要幫我剪指甲了,因爲大課間我無聊時可以咬指甲。”可想而知,作爲父母聽到這話會多難過。

因此,現在建議大家:每天培養孩子安靜的做一件事,看書、玩玩具等。如果你家電視、音響、包括說話聲音一向很大,請放低音量。“在家很任性”這實在是家長應該深刻的檢討。現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視,及時扭轉。否則,學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五、書香門第出學者——教孩子學會讀書

根據衆多老師的經驗,我們總結出這樣的經驗:大凡是文理兼修、學習輕鬆的中學生,都是在國小就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課外書籍有着濃厚興趣的人。人的大腦好比待墾的荒地,廣泛的高品味的閱讀,使它成爲熱土,只有在這樣的沃野裏,纔有可能長出參天的智慧之樹,結出豐碩的知識之果。

我們學校從校長開始,到每一位老師,都非常注重孩子們讀書,我們多年來一直開展這樣一個活動“書香校園”,就是鼓勵我們育才的孩子讀書,讀好書。今天在一年級還不識字的孩子的家長會上談讀書,就是想呼喚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先做讀書人,然後談教育——和孩子一起閱讀。

如果你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爲讀書型的父母,那就從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靜地看書。如果你不能在書桌前坐半個鐘頭,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從早到晚堅持五六個小時的艱苦學習呢?

大師告訴我們:所有那些有教養、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大多出自對書籍有着熱忱的愛心的家庭。

當然,你也可以舉出“文盲父母”培養出優秀子弟的例子來反駁我。但你不要忘記,物以稀爲貴,之所以文盲之家的才俊可以名噪一時,恰是因爲那樣的情況太少啊!書香門第出學者——誰會爲此而驚訝呢?愛讀書的父母,最容易帶出愛讀書的孩子,和孩子一起閱讀吧!

關於讀書我還想說的是: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間斷和興致勃勃。只要每天讀,只要孩子在讀,只要這周比上週進步了,就值得高興,就應當鼓勵。從零起步——只要是日不間斷和興致勃勃,最終一樣可以擁有值得驕傲的閱讀能力。記住,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孩子的讀書興趣。剛開始長度不重要,到一學期後,孩子閱讀水平能達到每天閱讀一篇200字以上的故事就很好了。

昨天我們主任給我佈置這個任務時,覺得有很多話想和大家說,因爲我也爲人父母,我非常能體會到各位的心情。總想盡我的全力,零零碎碎說了這麼多,是我最真誠的話語,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啓發。也請大家記住,教孩子永遠沒有最正確、通用與每個孩子的成功經驗,孟子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孩子的教育一切都在變化中,這就是教育的魅力吧!但我們期盼我們的孩子:

第一,身心健康,

第二,正直勤勉,

第三,面對困難,具有獨立戰勝的勇氣和能力,

第四,成績優秀。

最後感謝在座的各位將與我們一路同行,祝我們所有的孩子在育才一小幸福快樂!我們一起爲此奮鬥不息,因爲他們是你們的孩子,也是老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