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環保倡議書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都可能會用到倡議書,倡議書具有響應者不確定性的特徵。那麼你有了解過倡議書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草原環保倡議書,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草原環保倡議書

中華民族同胞們:

先古詩曰:“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億萬年地殼運動,上天恩賜廣袤無垠的蒙古青藏新疆高原綠色草原,

使它成之爲中華民族國家地理的天然屏障,亦成爲內陸平原取之不盡的水源寶庫和地理腎臟。

《史記·匈奴列傳》中記:“匈奴,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遷徙。” 從遠古文明誕生那刻起,逐水草而居的草原遊牧文明亦與華夏農耕文明相諧相合相輔而存在。

北方遊牧民族,以“萬物有靈”“尊重自然”爲生存文化理念,數千年來逐水草而居,與天地自然和諧共生共存,生來融入天地自然,準確闡釋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進化理論。

當一種文化理念溶入民族的血液和靈魂,成爲其日常生活習慣及行爲規範時,就體現出老子那句名言:“道可道,非常道”,那就是常說的:天理。

我國近四億公頃的天然草原,佔國土面積百分之四十一點七,這是一個浩大無比的陸地生態系統,關係到國家的生態安全建設和關乎到子孫萬代的'生態安全戰略。大面積的天然草原覆蓋了遼闊的中國北疆,是整個國家地理所依偎的重要生存屏障。

祖祖輩輩生存在北疆草原的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這是一種“詩意的棲居”。當代生態學界,研究出一個叫“拾壹律”生存定律:當地球的自然資源只消耗十分之一情況下,地球纔有可能自行恢復被消耗的那個“一”,纔可持續再生,一旦超越這個“一”的界線,整個地球的生態將面臨危險,將失去恢復的功能。

遊牧部落數千年來無形中遵循這“拾壹律”,以“詩意的棲居”方式,保護了自己的生存草原。

然而,近現代瘋狂的工業文明崛起和墾耕礦業的衝擊下,這一“拾壹律”定律已然被遠遠超出,草原和地球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態危機。

我們必須知道,草原生態極其脆弱,年降水量僅僅一百上下毫升,早已經不起人類一再折騰、啃食、吞滅,沙化、退化、荒漠化日趨嚴峻。“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如果原上草只枯而不榮,毀之殆盡,那我們將喪失的不僅是草原,而是我們人類自己的生存機遇生態保障。

草原,地理位置獨特,生態功能多樣,佔據地球上森林、荒漠、冰原間廣闊的中間地帶,在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變化等諸多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草原作爲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發展不可缺少的生態屏障資源。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固此,我們在這裏強烈呼籲並倡議:謹遵祖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像愛護你的眼睛一樣愛護草原,保護你的生命一樣保護草原生態!

讓我們謹記:保護草原,人人有責;保護草原,利國利民,功在千秋;保護草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光榮義務,珍惜草原資源,構建中華民族共同的和諧社會。

讓綠色草原,永遠陪伴你的綠色之夢綠色人生吧!

倡議人:xxx

20xx年xx月xx日